[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佛三昧不易得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8

念佛三昧不易得

  念佛三昧[1]亦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著魔。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复郁智朗居士书)

  [1] 三昧:也译作三摩提、三摩地等。意译为正定,或定慧等持,简称等持。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以)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1],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当过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之极长一信,则可知。至于悟无生[2]以后,护持保(保养)任(运用),销熔余习,彼自了明,何须预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否则纵令饮者说得十分的确,而未饮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将此悟无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护持,致余习复蒙,得而复失,故有此问。真无生忍,实非小可,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3]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谈何容易?祈且依印光《文钞》所说而行,待其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识[4] 、异说所夺,此后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诸大乘经论,以开智识,以为宏(同弘)净土之根据。如是,则虽是凡夫,可以随机利生,行菩萨道。且勿妄意高远,恐或于事理不清,则难免著魔。(复袁福球居士书)

  [1] 具缚凡夫:具有烦恼惑业束缚的凡夫。

  [2] 无生:即无生忍,是无生法忍的简称。忍,忍可安住。把心安住于不生不灭的中道实相理体而不动不退。

  [3] 圆教:教相判释中的究竟圆满之教称为圆教。

  [4] 知识:即善知识的简称。

  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异名。吾人随分随力念,虽未能即得三昧,当与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则或致起诸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现生已入圣位之人也。故须自量。(复徐志一居士书)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下一篇: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大妄语决堕地狱
 指归净土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纪梦悼印光大师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星云大师谈环保[栏目:星云法师]
 照顾念头[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讲 上士道次修心──我爱执与爱他执[栏目:衮却格西]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93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第六章 常见问题答疑 基础篇 家庭篇 修行篇 疑难篇[栏目:佛法与婚姻]
 佛亦非真[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6-40卷[栏目:憨山大师]
 对精神病人的开示[栏目:仁焕法师]
 前世真的存在吗?如果真的有前世,那后世的性格、面容会改变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05[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