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受钱之过患(汤敏达)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8

受钱之过患

汤敏达

  佛陀临入涅槃之前曾说;如来涅槃之后,若僧团需要,可以取消小小戒。如今,有些比丘就引用佛陀的这段话为理由,支持他们接受金钱的行为。从以下经典的引证中显示,不持金钱戒并非小小戒。由这些引证当中可知要证悟佛法,不持金钱戒是基础,而且是必须遵守的。
  在《相应部·六处相应·趣相应·经十摩尼朱拉迦经》提到:
  一时,佛在王舍城,松鼠与群鸟栖息的一处林园.名竹斡精舍。彼时,在王宫中,国王的随从们聚会议论;“对于佛子(释迦族王子之子;佛陀之子)比丘们,金、银与钱是被允许的;佛子比丘们认可金、银与钱的纳受;佛子比丘们接受金、银与钱。”
  此时,在座中的摩尼朱拉迦村长,对聚合的大众说:“诸贤,莫作是说。对于佛子比丘们,金、银与钱是不被允许的;佛子比丘们不认可金、银与钱的纳受;佛子比丘们不接受金、银与钱;佛子比丘们已经舍弃了金银珠宝,舍弃了钱。”
  然而,摩尼朱拉迦村长并无法说服聚会的大众。
  于是,摩尼朱拉迦村长前往佛陀之处,顶礼之后,坐在一面,报言:“世尊,在王宫中,国王的随从们聚会……世尊,我无法说服聚会的大众。世尊,我如此解释是否依照佛陀所说的,或者我错误地声称了佛陀的话?我是否依照佛陀的教法面回答?或者依照佛陀教法而言说的人会如法地责难我?”
  “如是,村长,如此的解释乃是依照如来所说的而说,不是错误地声称如来的话。你已经依照如来的教法而回答,依照如来教法而言说的人不能如法地责难你。”
  “村长,对于佛子比丘们,金、银与钱是不准允许的。佛子比丘们不认可金、银与钱的纳受;佛子比丘们不接受金、银与钱;佛子比丘们已经舍弃了金银珠宝,舍弃了钱。”
  “村长,无论对于任何人,如果金、银与钱是被允许的,那么,对于他而言,五种感官歌乐是被允许的。对于任何允许五欲之乐的人,你可以确定,他不具备比丘的本质,不具备佛陀之子的本。”
  “村长,如来虽如是说,比丘需草者,草可求得;比丘需木者,木可求得;比丘需车者,车可求得。然而,村长,如来亦说比丘绝无可能被允许接受或寻求金、银与钱。”
  另一段引证自《增支部·四集·鹿品经十随烦恼经》的经文显示:接受金钱会导致继续生死轮回。其经文如下:
  由于被贪欲、嗔毒所染污,被愚痴所蒙蔽,一些沙门、婆罗门愉悦于感官欲乐。这些愚蠢的沙门、婆罗门饮酒、行淫,接受金、银与钱,以及用陀唾弃为腐败。这些愚蠢的沙门、婆罗门被堕落、污秽与不净的行为所腐败。他们没有光辉与明亮,相反地,他们是昏乱的、盲目的,是欲望的奴隶,是充满渴爱的,他们借着一而再的生死轮回,面扩大了墓场的面积。”
  在这些经当中,佛陀将接受金钱与沉溺于感官欲乐划上了等号。在《转*轮经》中佛陀明白地开示:
  “诸比丘,出家人不应该从事两种极端,哪两种呢?沉溺于感官欲乐是一种,这是低级的、粗野的。凡夫的、不能证悟的、没有利益的。自我折磨的苦行是另一种,这是痛苦的、不能证悟的、没有利益的。”
  依照经教,即使是在家人,当他证悟三果(不还)之后,他自然会遵守十戒,不接受或使用金钱。例如证悟三果的卡底迦拉就是没有金钱的人。他从河岸采取被侵蚀的黏土,将它制成锅、壶,摆在路旁,需要的人以适量的米或食物换取锅、壶,借着这种方式,卡底迦拉养活自己以及目盲的双亲。
  这显示金钱是证悟的障碍,以及真正证悟的人不再使用金钱。以上的引述证明比丘接受金钱并不是小过失,它能导致比丘无法证悟涅槃。

摘自《溯源》2006年第9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忍则不恶无喧(杨国安)
下一篇:密源大定(何建明)
 不要畏惧死(果成)
 圣严法师,风雪中的行脚僧
 相随心生(郭德才)
 为什么拜佛(乐崇辉)
 石径山
 平淡是真(慧伯)
 莫辜负人好(常静)
 死(印顺法师)
 石揆禅师之“痴绝”(甸甸)
 乐在当下(明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持咒时对佛菩萨出现不敬念头怎么办?[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 Chapter 12: Dealing..[栏目:佛教禅修直解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阴蕴之研究[栏目:太虚法师]
 《楞伽师资记》游意[栏目:陈士强教授]
 噶当教言讲记(二)[栏目:噶当教言讲记]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九 (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五[栏目:刚晓法师]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如何客观看待出家人?[栏目:勿说僧过]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九○六)[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