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五戒与心理疾病预防(天心)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3

五戒与心理疾病预防

天心

  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正处于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然而 ,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呈逐步下降之势,信仰崩溃、价值乱,成为全球普遍的社会问题。浮躁、厌倦、麻木不仁、自我迷失,人与自然隔离等如瘟疫般流行;个主义、拜金主义、纵欲主义、享乐主义泛,道德沦丧,人情冷漠,滋生出贪污腐败、营私舞弊、吸毒贩毒、拐骗扒窃、卖淫瞟娼等社会毒瘤,犯罪率直线上升;恐怖事件连续不断。在这种社会情形下,抑郁、神经衰弱、失眠、强迫症、癔病、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
  我们之所以产生心理疾病,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世间上的人,一天到晚关心的是什么?无非是五欲六尘,那就是怎样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耳根不停地追逐快乐,鼻子不停地追逐香味,舌头不停地追美味,身体不停地追逐妙触,整天胡思乱想。很少有人去考察生命的内在,只知道随欲望而忙碌。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即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因此,我们的身心在欲望的苦海中沉浮,头出头没,备受煎熬。执著于外境使我们迷失了自己。
  正如《法华经》所言:“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由于一味地执著外境,结果迷失了自己,这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因此现代人尽管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失落、无聊、孤独,这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缘故。
  在我们的人性中,贪、嗔、痴是危害我们心理健康的三种主要毒素,当它们发作时,就会带来杀、盗、淫、妄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不仅会纵容我们的烦恼,助长人性中邪恶的力量,伤害到我们的心灵健康,更会侵犯到他人的利益,由此造成无量无数无边的罪恶,饱受六道轮回之痛苦。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佛就是无上大医王啊!要实现心灵宁静,身心健康,就要遵从诸佛菩萨祖师的教导,还要靠自己去实行。对于心理疾病,预防为先,戒律就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能调伏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使之舍染取净,没有持戒的基础,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作为佛弟子的基本行为规范,正是着眼于现实人生的道德培育和心灵重塑。五戒是良医,受持五戒,帮助我们克服贪、嗔、痴的烦恼习气,要求我们制止不善的行为。如果多一个人学佛,多一个人受持五戒,世界就会多一份安宁,多一份和谐,多一份美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守好五戒,能消除我们心灵上的负担,能够使我们拥有一颗独立的心,能够使我们减少无谓的妄念,能够使我们干枯的心灵得到和风细雨般的滋润,能够使我们真正地实现心理健康。我们学佛,就是要通过三无漏学——戒、定、慧,提升生命,开显本具的佛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摘自《净土》崩瓦解2006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都是一轮月(蒋谱成)
下一篇:善者神护(闫建章)
 受钱之过患(汤敏达)
 珍惜文化 学习佛法(高明道)
 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君合)
 养儿防老(西门柳)
 佯狂济世一颠僧(姚展雄)
 慈悲与爱的异同(陈星桥)
 莫辜负人好(常静)
 “法眼宗”和延寿大师(车如舜)
 静夜思语(无华)
 佛教徒对世间相护法的态度(喜饶嘉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受蕴的净化——情绪处理[栏目:黄国达居士]
 修持懈怠 几遭枉死 (刘宋 僧规)[栏目:释门法戒录]
 38、源断流枯[栏目:百喻故事广释]
 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栏目:谈锡永居士]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一)任何修法均应以调心为根本[栏目:圣者言教]
 你可以更幸福[栏目:佛网文摘]
 洞山宗旨 四 五位君臣颂[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佛学的真实面目 (妙泽居士著)[栏目:基础佛理]
 第九品 思考题[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