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空观(明哲)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1

空观 

明哲 

    “然兹三惑、三观、三智、三德,非各别也,非异时也:天然之理具诸法故。”
  三观即空观、假观、中道观。这是断惑证真。我已经讲过,要真正认识到、体会到并不那么容易。我很重视《始终心要》这部经典,很想让你们彻底明了。这么重要的法宝不要轻轻放过,要铭刻在心。它一字有无量义。
  空观破见思惑证一切智;假观破尘沙惑证道种智;中观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
  一切智是什么含义? “一切智即无师智。”不用老师教,只要你下功夫,就明白这个道理。缘觉、独觉就是五师智。无佛出世,隐居深山,与清风明月为伴,悟缘起性空。罗汉证的也是无师智,这是修空观,才能证取到的,是空观般若。 《大乘止观》即《摩诃止观》讲“谓无师智,了达十界一相不由他悟故。”指十法界差别相归于一相,无差别相、悟平等相。就是悟了一切智即一智,一切智是多,是个人修空观悟的,从差别相而悟平等相,悟了没有差别。空观就是空一切相,不是别人教的,而是自己体会到的,从个人自心真正认识到了。
  这个法讲过了要修。晚上坐香时要放下来,一念不生,你有没有做到?你坐禅时是不是胡思乱想?起了妄想怎么对待?不能停在文字般若上。如果你真正开悟了,就随问随解随答,就把自心不由他悟的道理体会到了。一念不生,万虑俱消,你修到这里没有?念佛要一心不乱,你的心乱不乱,达到一心没有?要下功夫。空观就是前不思,后不想,中间不住,就是金刚般若。有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法,总来问怎么修?明明告诉你了,你不修怨谁?
  讲般若重点在心,盘腿打坐是外在的形象,是方便。般若禅不拘形象,是心法。行住坐卧都在禅定中。
  “空观者,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德。”
  不修空观不能证取般若德。修空观的开始就是般若,即因即果,你开发出来了是从意境上真正感觉到了。讲的是恍恍惚惚,是名字上的解,叫知解。要有行解,行解是修空观体会到的。知解是文字般若,而后要通过行解的观照般若,才能达到实相般若。般若是活脱脱的,行住坐卧都不离本地风光。 《金刚经》讲释迦牟尼佛威仪的沙门形象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你看,穿袍搭衣,托钵乞食,吃饭洗脚,敷具而坐,这就是般若的本地风光,都在生活上体现。般若得力,行住坐卧不离个人般若智慧的观照。
  你坐在那里就叫禅吗?那就磨砖做镜。
  唐朝开元年间,马祖道一到了南岳般若寺,不读佛经也不向人求法,只是一个人独坐。南岳怀让知道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物,因而问他:大德如此坐禅,图的是什么?马祖说:图作佛。怀让也不多说,便找了一块砖头,在马祖面前打磨起来。开始马祖并不理睬,可是时间久了就觉得奇怪,便问:整天磨砖做什么?怀让答:磨砖作镜子。马祖一愣说:磨砖岂能做镜?怀让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怎能成佛?这句话点化了他。如果只是枯坐没有观照,空观般若起不来。观照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昏沉瞌睡,是正念单提,明明历历。
  百丈禅师“灵光独照,迥脱根尘”,观照没有第二个东西,内空身心,外空世界。前不思,后不想,中间不住,那才是修空观呢!不要注意你那个气,那不是观照智慧,那是气力,是妄念、妄想。你什么都不想了,灵知没有明明历历,那就是外道、空想。你又想又不想也不对,里面有个我存在,有自我还不能成就阿罗汉,你没有得到般若的力量。如果有“我修空观”的念头,就住到那个地方了,清净心不可能现前。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人们都执着,修什么着什么,修空观的着空,修念阿弥陀佛的着有,修非有非空的着非有非空。若这样便不得解脱。
  空观很重要,含义很多。如果你十年能融会了,也不枉这一生学佛,要下功夫!
  闻思修三慧,你闻法了,可是你思虑、观想了没有?不是让你胡思乱想, 是让你用“观”,儒家讲“知而后思,思而后虑,虑而后静,静而后定”。这个定要加个静,是静虑,是活动思想,静是静止不动的,虑就是观照,不是空寂,纯空的东西。空寂还有灵知,这句话画龙点睛,只有空寂没有灵知是不够的。二个字,一个“寂”一个“惺”,修法上是一个“止”一个“观”,止观是统一的,修禅定必须有知慧,定慧双融,如鸟二翼,如车双轮。
  有人坐禅打瞌睡,因而感到很舒服,可是那样能开悟吗?那完全是受无明的支配,是不行的。般若是妙智慧“灵光独照”, “照”字是个人本性的光明,是智慧之光,是觉光。灵知灵觉是人的本能,修行就是悟这个本能。如果本能再受了参禅的污染,蒙上一层黑影,受了无明的支配,那就是众生世闻,凡夫的境界。必须回光返照,照到个人的本性上才行。这样的修法才能够成就,才能得解脱,证一切智。达到这个功夫就是罗汉,这是修空观的成就。

摘自《菩提道》2007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三个和尚挑水吃说起(贾福)
下一篇:万物皆有默契
 弘扬佛法是僧人永恒的使命(静波)
 呆若木鸡的佛教徒(庐月居士)
 少欲知足 美满人生(李豫川)
 安祥禅与现代智慧环境(元山樵)
 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昌臻)
 慈心内蕴 学修平重(任杰)
 论布施(释永信)
 主人公在什么地方(贾题韬)
 我们向往和谐(常浩)
 佛像缘何开光明(张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经 缘起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在做中要懂得学[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二)[栏目:能利法师]
 花季在极乐绽放——爱女东林寺求往生纪实(万小兰)[栏目:不退念佛·往生纪事]
 达摩禅的主要教义有哪些?[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一课 从佛光山认识人间佛教[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一册]
 第十一章 分心的处理(上)[栏目:佛教禅修直解]
 罔措斋对联[栏目:佛教楹联集]
 从无著《集论》谈诸法事理不二[栏目:唐仲容居士]
 能忍受得了才是真菩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