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理解出家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0

理解出家

白水

  很多人不理解出家人为什么要出家,他们常常会说:“嗨,家多好啊!”在中国人固有的传统中,似乎也总是把出家当成一种迫不得已或者无可奈何的事情。

  《红楼梦》里,贾宝玉惹了林黛玉生气,前去劝慰时,林黛玉赌气说要“回家”去,宝玉说也要跟去,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闻言:“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听此语,登时将脸放下来,嗔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些什么?”宝玉自知说得造次了,后悔下来。登时脸上红涨起来,低着头不敢则一声。

  林黛玉同袭人戏言,如果她要是死了,不管别人怎样,她是会哭死的,宝玉接话:“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袭人立刻责道:“你老实些吧,何苦还说这些!”

  贾政被宝玉气恼至极之时,喝道:“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可见,在一般人的眼中,出家与死是相等的一件事,仿佛只有在走投无路和心灰意冷的前提下才可出家,常人非但不可以出家,就是谈一谈也是一种造次,也是越轨的行为。不然宝玉怎么会“红涨了脸,低头不敢则一声”呢?不然贾政怎么说“免不得做个罪人”呢?

  其实,这都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出家非但不是消极的行为,相反还是一种积极的表现、上进的人生。

  我们都以为家是温暖的。家是和乐的,家是安全的,家是珍贵的。殊不知:家,给人间带来多少恩爱情仇;家,给人们带来多少怨恼是非;家,让多少热血男儿身陷温柔,丧失大志;家,羁糜了多少豪情青年,使他们壮志难酬;家,使多少人一辈子蜗居斗室,坐井观天,不知道天多高,不知道海多远;家,柴米油盐酱茶茶,吃喝拉撒玩睡花,多少珍贵的生命在这里消磨渐瘦,乃至香消玉殒;家,还使许多人侵公肥私,杀抢劫盗,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

  所以,《四十二章经》说:“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毗婆沙论》说:“家者,是烦恼因缘。”真的,家其实很可怕!

  佛经又云:“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明白无常无我法则的人知道家的脆弱,家的困惑,家的无常,家的可怕。故此,他们会选择出家。出家就是为了灭除垢累,远离烦恼,出家就是将小家换大家,将天下为己家;出家就是将有限的生命无限地延伸,奉献更大。

  摆脱了家的束缚,人就能够得到身的超拔;摆脱了家的束缚,人就能够得到心的解脱;摆脱了家的束缚,人就会绽放新的生命之花!

  此时,你是否已经理解了出家?

摘自《白鹿衔花》2007年第6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无我”与“当下”的语境(张坚心)
下一篇:忘却来时路
 禅那的奥秘(蔡瑞霖)
 本分真金入火看(曙正)
 石径山
 在家信徒的处世原则(圣严法师)
 播种爱心(思齐)
 从佛教实际出发
 缘起如幻(辜隐)
 密源大定(何建明)
 念力的秘密—叫唤自己的内在力量(琳恩‧麦塔格特)
 当代高僧慈青法师(李豫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人有妄想吗[栏目:万行法师]
 佛教的伦理基础[栏目:佛教与伦理]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要[栏目:智谕法师]
 绝情 Being Detached[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命运可颠覆[栏目:看开]
 噶当派简介[栏目:噶当]
 您个人如何平衡弘法利生和个人修行之间的关系?[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理要能融入相续[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四十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云何不忆彼见(胜观),亦非胜观?[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