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一
 
{返回 黄心川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8

《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一

黄心川

在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里,我们聚集在成都着名的大慈寺里召开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外学术界的一件盛事。我们尤其高兴的是这次会议不仅集合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很多着名的佛学家、高僧、印度史学家,而且也集合了研究玄奘生平及其理论的第一流专家,因此这是一次世界佛学界的盛会。

玄奘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外交通杰出的使者和文化名人。他的事迹在中国、东亚乃至世界各地都在传诵。玄奘的重要贡献和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为人们认识和敬重。玄奘精研佛理,把印度佛教的经典和其他的知识系统地介绍给中国,并且在我国发展了唯识理论和因明学的理论,创立了法相宗。这些宗派和理论还通过他的弟子,传播到东亚乃至世界各地,在那里得到了发扬光大。与此同时,玄奘还努力把中国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印度人民,他应印度童子王之请,把《老子》译为梵文。他所着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学习、研究南亚次大陆和中亚地区各国历史地理的经典着作,也是印度和中亚一些主要遗迹考古发掘的依据。玄奘所处的唐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和大规模向国外开放的时代。玄奘那种真诚向外国学习、勇于开拓的精神,那种历尽千难万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那种不慕名利、造福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那种虔诚不懈、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那种融汇教内外各派的认同、宽容以及工作作风踏实、计时分业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是我国珍贵的精神遗产,也是当前我国开拓西部地区的指导精神和行为准则。因之,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曾称他为民族的“脊梁”,梁启超称誉他为“千古一人”。

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我们在成都召开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缅怀玄奘大师的伟大贡献,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召开,,不仅提升了世界各国玄奘研究的水平,而且也促进了中国玄奘及唯识学的宣传与研究,直接推动了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赓续了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的历史。成都大慈寺是玄奘出家的寺院,这在玄奘的生平历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并且大书的一笔。玄奘在这里开始走人佛教僧团,又从这里前往各地参学,苦心钻研佛学义理,乃至最后下定决心求学印度。所以大慈寺是玄奘生平的转折点,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这次来参会的学者提供了上百篇论文,我们从中选出了80余篇编人文集。从论文集的内容可以看到,玄奘及其唯识宗的研究正在开始成为一个佛学研究的热点。中国的佛教学者也正在努力追赶国际佛学研究水平,玄奘研究则成为中国佛学与国际佛学接轨的一个平台。玄奘的知名度在国际上超过了国内,这与玄奘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在玄奘曾经住过的地方展开对玄奘的研究,充分表达了我们对这位为中国佛教和世界文化作出贡献的大师的敬意!

最后,本次会议能够顺利召开,与得到成都市政府和成都佛教界的强有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据我所知,为了确保召开好这次会议,四川与成都等有关单位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多次开会讨论,做出详细预案,精确编制预算,正是他们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作风,使各位学者能够顺利聚会蓉城,享受金秋益州的美景,感受天府之国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代表所有参会的国内外学者,向大会的组织者和成都大慈寺方丈大恩法师和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

是为序。


{返回 黄心川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派简介
下一篇: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序言
 佛教是维持亚洲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少林学”学术研讨会总结
 佛教造像艺术之路
 地藏精神与当代社会
 法显大师与改革开放精神
 当代中韩佛教天台宗研究的前顾与后瞻
 瑜伽行派简介
 经济全球化与东西方宗教的关系
 《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序二
 辽代兴宗耶律宗真与重熙佛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什么有人信佛持斋多年,到头来却连家财都被倒闭...不健康...儿女却不孝顺...[栏目:问星云大师]
 模块一:我不是悉达多(2)[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一部分:仿佛在人间]
 请问佛教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呢?[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汾阳在哪儿,小武是谁?[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一、九龙诺那精舍落成演讲稿[栏目:吴润江上师]
 2011春季课程第二天──自他关系与利他[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姑嫂之间[栏目:郑颂英居士]
 弘扬玄奘精神 发展唯识宗、学(许嘉璐)[栏目:玄奘研究]
 恭谨与真诚[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真假信仰者的分水岭[栏目:雪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