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求戒归来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79

求戒归来 

悟空

  虽已剃发染衣而现了出家相,但未受戒就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僧人,所以身为沙弥的我几年来就梦寐可以早日受戒。此去安徽求戒得以成行乃因缘成就,终可圆梦。在戒期结束后回到佛学院,尚未察觉自己有何异于往日,然见者皆以“菩萨”相称,言语中的几许赞叹令我顿生惭愧。扪心自问:是否真得清净戒体?是否有愧于此称谓?虽已在形式上受了菩萨戒,但在漫长的求佛道中可能持戒?又如何为菩萨行?许多往日未曾考虑过的问题,都是要我去深思的。

  出家修道者都深知戒之重要:戒乃三学之首,为无上菩提之根本。受戒也是学戒,受戒中必不可少的是勤求忏悔,至诚发愿。我要忏悔的是什么?乃无始以来所造诸恶业。正因为于前之因,故今生受六道轮回之苦,因此世间的芸芸众生,由于三毒的引发,导致诸烦恼的应运而生,令生活苦累。因果之理不可违,前所造业而招感现之苦果。回望廿几年的人生经历,不正是在名闻利养中苦苦挣扎么?为贪欲的求不得而终日苦恼,正是由于诸欲缠缚而令心不安。面对人生唏嘘不已,怨天尤人却不知这一切源于己。幸而入了佛门,通过学佛方知此乃轮回之果。面对过去恶业,怎不痛心疾首?出路在何?如经所言:“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勤求忏悔以涤冤业。又如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重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

  在忏悔的同时亦要发勇猛精进之誓愿。发何愿?身为释子,当然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此为根本家务。虽我已入道,逐渐修习佛法以求早日得以度脱,那世间仍在苦海中沉沦的众生呢?地藏菩萨立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而作为佛子的我又该如何?须在不懈的修行中以己鉴人,以所学去救众生之苦,不愧人天师表之身份。我们衣食源于十方,理当报众生恩而造福于十方,为己植福亦在利他,若但为自己可得解脱而置他不顾,岂不愧于菩萨之称?

  忏悔发愿皆重要,然皆得落实于行动上。再重心的忏悔和宏大的誓愿,不付之于行,亦只是空话。行为的基础则是持戒。《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诸经论中赞戒不绝,三业的守护、六根的清净皆由持戒而得。戒体毁犯,不仅前功尽弃,还必将遭受业报。求戒不是目的,更不是形式,求戒是为更好地学戒持戒,是为日常中更加精进勤修六度万行,以断惑证真,离苦得乐而早得佛果。

  尽管表相上已受戒,立于此里程碑前,面对日后求佛道路该如何?任重而道远。

摘自《上海佛教》2003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袍衣喻义(衍慈)
下一篇:禅与生活艺术
 动物权:一个佛教向度的解读与解释(萧振邦)
 猎人与猴子(宣化上人)
 不同桃李混芳尘——浅谈守培法师的人品与德操(骆海飞)
 莲花之喻的联想(孙昌武)
 云何修行(圆瑛)
 怕老是没用的(索达吉堪布)
 心的解脱(乐崇辉)
 生命的相续
 生命粗糙 菩提如是清凉(李艺泓)
 善行与福报(善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三章 唯识大意[栏目:法舫法师]
 宁玛派圣湖——巴松措[栏目:宁玛]
 楞伽经白话解 后记[栏目:楞伽经白话解]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第二十三章 如何灭除病根[栏目: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四十一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七 谕在家善信[栏目:净空法师·嘉言录]
 不可约教而遗机[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