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求戒归来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9

求戒归来 

悟空

  虽已剃发染衣而现了出家相,但未受戒就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僧人,所以身为沙弥的我几年来就梦寐可以早日受戒。此去安徽求戒得以成行乃因缘成就,终可圆梦。在戒期结束后回到佛学院,尚未察觉自己有何异于往日,然见者皆以“菩萨”相称,言语中的几许赞叹令我顿生惭愧。扪心自问:是否真得清净戒体?是否有愧于此称谓?虽已在形式上受了菩萨戒,但在漫长的求佛道中可能持戒?又如何为菩萨行?许多往日未曾考虑过的问题,都是要我去深思的。

  出家修道者都深知戒之重要:戒乃三学之首,为无上菩提之根本。受戒也是学戒,受戒中必不可少的是勤求忏悔,至诚发愿。我要忏悔的是什么?乃无始以来所造诸恶业。正因为于前之因,故今生受六道轮回之苦,因此世间的芸芸众生,由于三毒的引发,导致诸烦恼的应运而生,令生活苦累。因果之理不可违,前所造业而招感现之苦果。回望廿几年的人生经历,不正是在名闻利养中苦苦挣扎么?为贪欲的求不得而终日苦恼,正是由于诸欲缠缚而令心不安。面对人生唏嘘不已,怨天尤人却不知这一切源于己。幸而入了佛门,通过学佛方知此乃轮回之果。面对过去恶业,怎不痛心疾首?出路在何?如经所言:“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勤求忏悔以涤冤业。又如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重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

  在忏悔的同时亦要发勇猛精进之誓愿。发何愿?身为释子,当然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此为根本家务。虽我已入道,逐渐修习佛法以求早日得以度脱,那世间仍在苦海中沉沦的众生呢?地藏菩萨立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而作为佛子的我又该如何?须在不懈的修行中以己鉴人,以所学去救众生之苦,不愧人天师表之身份。我们衣食源于十方,理当报众生恩而造福于十方,为己植福亦在利他,若但为自己可得解脱而置他不顾,岂不愧于菩萨之称?

  忏悔发愿皆重要,然皆得落实于行动上。再重心的忏悔和宏大的誓愿,不付之于行,亦只是空话。行为的基础则是持戒。《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诸经论中赞戒不绝,三业的守护、六根的清净皆由持戒而得。戒体毁犯,不仅前功尽弃,还必将遭受业报。求戒不是目的,更不是形式,求戒是为更好地学戒持戒,是为日常中更加精进勤修六度万行,以断惑证真,离苦得乐而早得佛果。

  尽管表相上已受戒,立于此里程碑前,面对日后求佛道路该如何?任重而道远。

摘自《上海佛教》2003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袍衣喻义(衍慈)
下一篇:禅与生活艺术
 念佛的意义(山口益)
 时间是什么(梁乃崇)
 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印顺)
 雪花(吴桂瑛)
 觉者的心情(佛海)
 历险思佛悲愿深(宋雨田)
 修学随笔(海天)
 那里能找到佛陀(佛使比丘)
 一诚法师与江西佛教(欧阳镇)
 破相论(达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00.证初果的天帝释[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直指大印 第五章 调息[栏目: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
 中阿含经卷第一[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二 (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一讲 序论[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31、侍女发心[栏目: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1998年 禅修营第四天[栏目: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我们放生的时候经常会多照顾一些大肚子的鱼妈妈(尤其春天),这样会不会是分别心?[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地狱众生都能得到地藏菩萨普度吗?[栏目:忏悔超度·净空法师问答]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二章 如何达到身心全然的宁静,治愈身心疾患? 机锋之二[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