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第二十三章 如何灭除病根
 
{返回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9

第二十三章 如何灭除病根

原文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肇曰:攀缘,谓妄想微动,攀缘诸法也。妄想既缘,则美恶已分。美恶既分,则憎爱并炽。所以众结烦于内,万疾生于外。自兹以往,巧历不能记,本其所由微想而已,故曰攀缘为本。)

何所攀缘?谓之三界。

(肇曰:明攀缘之境也。三界外法,无漏无为,其法无相,非是妄想所能攀缘。所能攀缘者,三界而已矣。)

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

(肇曰:所以攀缘,意存有取。所以有取,意存有得。若能知法虚诳,无取无得者,则攀缘自息矣。)

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

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

(肇曰:内有妄想,外有诸法,此二虚假,终已无得。)

白话解

什么是病的根本?愚夫从执着“有”而生起攀缘,从“有”生起攀缘就是病的根本。

从什么生起攀缘?从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生起。

怎样能断攀缘?以无所得能断攀缘。如果无所得,就没有什么可以攀缘的了。

什么叫做无所得?离二见就是无所得。

哪二种见?一是身内五阴运行的内见,二是身外贪着外尘的外见。

原文

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

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慧利。

(肇曰:若能善调其心,不怀异想。而永处生死,断彼苦者,是菩萨菩提之道。若不能尔,其所修行,内未足为慧,外未足有利也。)

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

彼有疾菩萨应复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

白话解

文殊师利!这就是有病菩萨调伏自己的心,即于生死中断除老病死之苦,这就是菩萨菩提之道。

如果不是这样,修行所到达的境界,内未足为慧,外未足有利,就说是无慧利。

譬如极大的悲痛可以生出无比的勇气,这样兼除了老病死的苦,就可以称为菩萨。

那有病的菩萨还应当这样想:我这个病,并不是真的,并不是实有的。众生的病也不是真的,也不是实有的。

原文

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

(肇曰:若自调者,应先观己病及众生病,因缘所成,虚假无实,宜以此心而起悲也。若此观未纯,见众生爱之而起悲者,名爱见悲也。此悲虽善,而杂以爱见,有心之境,未免于累,故应舍之。)

所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

(肇曰: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菩萨之法,要除客尘而起大悲。若爱见未断,则烦恼弥滋,故应舍之。)

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

(肇曰:夫有所见,必有所滞。有所滞必有所憎。此有极之道,安能致无极之用?若能离此,则法身化生无在不在,生死无穷不觉为远,何有爱见之覆、疲厌之劳乎?)。

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

(肇曰:爱见既除,法身既立,则所生无缚,亦能解彼缚也。)

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

是故,菩萨不应起缚。

白话解

菩萨这样看时,对一切众生如果生起爱见大悲之心,应即时舍弃这种心念。

为什么呢?菩萨应断除客尘烦恼而生大悲之心,而爱见大悲对生死有疲厌心。如果能舍离爱见,便不会疲厌,无论何时何处所生何种事相,都不会被爱见覆蔽。

不被自己心中所生的虚妄现象所缚,才有可能为众生说法解缚。

正如佛所说:如果自己还被缚,能够解除别人的缚,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自己没有什么缚了,这样的人,能够解除别人的缚,这才是实在的。

因此,菩萨不应有自己被缚的念头。

原文

何谓缚?何谓解?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肇曰:三界受生,二乘取证,皆由著禅味,所以为缚。自既离生,方便为物而受生者,则彼我无缚。所以为解也。)

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

(肇曰:巧积众德谓之方便。直达法相谓之慧。二行俱备,然后为解耳。若无方便而有慧,未免于缚。若无慧而有方便,亦未免于缚。)

何谓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缚。

(肇曰:六住以下心未纯一,在有则舍空,在空则舍有,未能以平等真心有无俱涉。所以严土化人,则杂以爱见,此非巧便修德之谓,故无方便。而以三空自调,故有慧也。)

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

(肇曰:七住以上,二行俱备游历生死而不疲厌,所以为解。)

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

(肇曰:不修空慧以除烦恼,是无慧也。而勤积众德,有方便也。)

何谓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肇曰:上有方便慧解,今有慧方便解,致解虽同,而行有前后。始行者,有先以方便积德,而后修空慧者。亦有先修空慧,而后积德者。各随所宜,其解不殊也。离烦恼即三空,自调之所能。积德向菩提,即严土化人之流也。前后异说,尽其美矣。)

白话解

什么是缚?什么是解?贪着禅味,乐而不舍,是菩萨自己缚自己。随缘生起种种方便法门,是菩萨解脱。

又,无方便慧仍然受缚,有方便慧便能解脱。无慧行方便亦受缚,有慧行方便才能解脱。

怎样是无方便慧受缚?指菩萨以爱见之心追求庄严佛土以成就众生,追求空、无相、无作三解脱而自调伏,其实未得空、无相、无作三解脱的真实义,终不成就。这叫做无方便慧受缚。

怎么说有方便慧便能解脱?指七住(第七地)菩萨不以爱见之心追求庄严佛土以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随方解缚以自调伏,永不疲厌。这就叫做有方便慧能解脱。

怎么说无慧行方便亦受缚?指菩萨无慧住在贪欲、嗔恚、邪见等烦恼中而行方便法以培植种种功德的基础,终不得见佛,这就叫做无慧行方便亦受缚。

怎样是有慧行方便能解脱?指菩萨于离贪欲、嗔恚、邪见等烦恼而行方便法以培植种种功德的基础,回向无上正等正觉。这就叫做有慧行方便能解脱。

原文

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称为慧。

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

(肇曰:大乘四非常观即平等真观。故名为慧。以平等心而处世不倦,故名方便,慰谕之说,即其事也。)

又复观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

设身有疾,而不永灭,是名方便。

(肇曰:新故之名,出于先后。然离身无病,离病无身。众缘所成,谁后谁先?既无先后,则无新故。新故既无,即入实相,故名慧也。谓之方便。)

白话解

文殊师利,那有病的菩萨应这样观察认识种种法,然后还要观察认识这个身是无常、苦、空、无我的身,这就叫做慧。

菩萨虽然身有病,常在生死中,饶益一切众生而不知厌倦,这就叫做方便。

再次,观察这个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这个病,这个身,不是新成,也不是旧有。亦新亦旧,非新非旧。这就叫做慧。

假说菩萨身有病,永不除灭,而与众生同病,不取涅槃,这就叫做方便。


{返回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第二十四章 菩萨行
下一篇: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第二十二章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观众生品第七 第三十二章 天与舍利弗论得不得..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香积佛品第十 第四十二章 此土菩萨功德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佛道品第八 第三十四章 文殊师利说如来种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第二十二章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弟子品第三 第七章 维摩诘跟舍利弗说宴坐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佛道品第八 第三十三章 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菩萨品第四 第十九章 维摩诘对天女说法乐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第四十七章 以何等法观如来..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香积佛品第十 第四十章 香饭功德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弟子品第三 第九章 维摩诘跟大迦叶说不应舍豪富从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三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摄大乘论讲记 第六三卷[栏目:净界法师]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牧牛老人(魏鸿勋老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楞伽妙谛印禅心——论《楞枷经》对禅思禅偈的影响[栏目:吴言生教授]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道前基础 完结轨理[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佛教是出世,还是入世?[栏目:月悟法师]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6[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相应28经 洞察分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 后记[栏目:冯学成居士]
 向婚前性行为说不[栏目:远离非法同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