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八卷)
请掀开经本,看初禅天偈颂的第九首:
【如来身相无有边。智慧音声亦如是。处世现形无所着。光耀天王入此门。】
我们从这首偈颂看起。这是光耀眼梵王他的赞颂,在长行里面我们读到,他所得的是「于一切有无所着无边际无依止常勤出现解脱门」。偈颂前面两句是所见无有边际,第三句才说出他正确的观察。佛菩萨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看得清楚、看得明了,所得的是真实的受用,用我们一般话来讲,所获得的是真实利益。我们不但要学习,一定要落实。第一句说『如来身相无有边』,身相是现相,如来是自性,一念自性所现的相分确实没有边际。虚空法界皆是如来身相,包括我们自己的色身。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小而微尘,大而法界,皆是如来身相,佛法里面讲清净法身。说清净法身是事实,但是我们现在感触的,身心都不清净,不但不清净,而事实上是有非常严重的污染,为什么佛经里面常讲的是清净法身?这一点我们要细心体会。清净法身是事实真相,为什么?自性本来就不会染着,自性所现的相分又何尝有染着?所以法身决定是清净的;换句话说,一念自性所现的相分决定是清净的。污染从哪里来的?污染是虚妄的,污染绝不是真实的,污染是众生一念错觉里面产生的。所以一念迷,迷才有染,觉没有染。可是这一念迷,的确相当麻烦,不但它现的相是浊恶之相,佛经里面常讲「五浊恶世」,现的相浊恶,而我们的日子不好过。
我们在生活,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过得非常痛苦,这种痛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从浊恶来的。迷是一切苦难的根源,迷了自性才现出浊恶的现象,这种浊恶是我们感受当中浊恶。一迷一切迷,诸位要知道,迷了的时候那个境界也是没有边际,迷的心没有边际,迷心所现浊恶的相没有边际,迷惑颠倒的众生所受的苦报没有边际,这都是事实真相。诸佛如来怎样救度这些苦难众生?我们晓得了,明白了,众生苦难从哪里来?自己造作的,自己变现的。所以这个事情归根结柢,还是要众生自己才能够解决。觉悟的人不能帮助你解决,觉悟的人只能够唤醒你、教导你,真正解决要自己回头。这个回头不外乎三点:第一个回恶归善,佛在经上讲的转变,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在三皈里面也是讲回头,转迷成悟是皈依佛,转邪成正是皈依法,转染成净是皈依僧。所以修行真正的功夫就是转变。首先在思想上转变,这个快,这叫从根本修。上根利智是从思想上转,思想上转过来,行为自然就转了,这从根本转。思想上转不过来,从行为上转,用戒律来约束,这是从枝叶上转,不是从根本上转。
不仅仅是禅宗强调从根本修,诸位必须要知道,教下不例外,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不强调从根本修?但是从根本修的人一定要有基础,这是经上常讲善根福德因缘,他才听得懂,他才知道从心理上做一个大转变。中下根性的人比较难,对理论懂得不多,理解不够透彻,于是诸佛菩萨就从事相上下手,用戒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但是他的目的还是让我们逐渐悟入根本。所以诸位在戒经里面,很明显的能够看出来,小乘戒论事不论心,这就说明小乘戒的转化从事相上下手,对绝大多数的众生有效果;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他从根本上转变,他从思想见解上做一个大的转变,因此他所有一切的行持都是善的,都是断恶修善,逆行也是断恶修善。像《华严经》末后的五十三参,有没有离贪瞋痴的,示现邪知邪见的,其实他是正知正见,他必须用这种手法来帮助众生,能令众生回头,能令众生觉悟,我们今天讲不择手段。行!他行,我们凡夫不行,我们凡夫学他那个方法决定堕落。这是从根本修跟枝末修不相同的地方。
这个地方也许有同学听到疑惑,为什么他能行,我们不能行?这首偈上说得好,他处世现形无所着,他就行。我们为什么不行?我们有执着,我们的私、欲、情没放下,你怎么可以学?私、欲、情没有放下,你造作是造业,造作罪业,这种罪业愈造愈深,愈造愈下陷,永远不能自拔,决定堕落。所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对于初学的人就用初学的方法,首先禁止身口不造业,然后再慢慢帮助你意识里离开颠倒妄想,这是渐修,像爬楼梯一样,步步高升,这是佛菩萨用的方法。对于那些利根的人,真正从根本修的人,那是一步登天,不需要找这些麻烦。所以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性?不是利根的根性,那就依照经典的教诲,按部就班,严守规矩,对自己有一定的好处。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有好处,虽然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可以帮助自己拓开心量。真正心量拓开之后,见到人有恶的行持,我们也不会毁谤他,也不会讥笑他,自己会用平常心来看待,对自己有利。不了解这些事实真相,往往随顺自己的知见来分别、来判断,造成许许多多的误会,对自己很不利。这就是中下根性读大乘圆教经论的好处,读了之后不敢随便批评人,知道自己怎么用功。
第二句说『智慧音声亦如是』,智慧、音声,是在一切法里面举出两样,实在讲法法如是。「如是」就是没有边际,称性,十法界依正庄严哪一法不称性?智慧无有边际,音声无有边际,在诸法里头举出这两种来说。智慧无有边际,这无所不知;音声无有边际,一切众生只要缘具足,十方一切诸佛说法皆能得闻。佛说法我们能听到,我们说话佛又何尝听不到?这个意思在此地。我们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看到,世尊给我们讲解、介绍里面我们也听到,证实这个话是真实的。世间人不懂,正是经上讲不能怪他,他自己迷惑颠倒,也没有人去教导他。我们今天很幸运,遇到大乘,遇到圆教一乘的经论,这个因缘稀有难逢。听到之后,如果你真正理解,相信佛在经上讲的话没错,我们今天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能不谨慎吗?我们起心动念,诸佛菩萨知道,龙天鬼神也知道。中国有一句谚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头三尺就是讲很近,有天地鬼神都看到你,你怎么能瞒得过人?能够相信古圣先贤这些教诲,他不是骗人的,不是来吓唬人的,他是来给你讲真话,讲的事实真相。我们今天看到身相、智慧、音声,一一法都无有边际,从这个当中就能肯定,诸佛菩萨、天地鬼神都在我们周边,靠得太近了,所以绝对不会再做自欺欺人的事情,以为别人不知道,那是自欺欺人。看到的人、听到的人、知道的人,无量无边,我们怎么能不谨慎?我们念念希求,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想想我们一切的想法、看法、做法,有资格进入极乐世界吗?有资格参与诸上善人的法会吗?值得我们认真去反省。过去所造的罪业不要紧,要紧的是知道回头,回头是岸,要知道修忏悔法门。
什么叫忏悔法?从前章嘉大师教我,「后不再造」。我造了,知道错了,以后不再造是真忏悔。佛在经上把忏悔法,忏悔的理论、方法、效果,都讲得很清楚、很透彻。唯有真正忏悔,真正忏悔就是下定决心,从断恶修善做起,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能与十善相应,这是世尊教初学的人,我们现在是初学。人贵自知,才会有成就,自己晓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整个佛法修学的阶段上,我们是在哪一个层次,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决定是初学的,初发心要从头做起。所以《无量寿经》上,特别强调五戒十善,这是佛陀慈悲,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纵然是等觉菩萨也不离开五戒十善。所以五戒十善,在佛法里面讲断恶修善,它是根本法,一定要从根本起修。
第三句讲的是观慧,从五戒十善往上提升,『处世现形无所着』。处世,就是我们跟人接触,跟一切有情众生接触,跟一切无情众生接触,还有跟我们肉眼看不见、肉耳听不到,在我们周边的天地鬼神接触,这些都包括在「处世」这一句里头。「现形」,这两个字的意思非常之广,前面所讲的无边际。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里面,现形就是说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一举一动,这是形;也就是讲三业的造作,身语意三业,这三业剎那剎那都在变化,这是现形。佛菩萨在这些境界里面跟我们不一样,佛菩萨「无所着」,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不着相。我们凡夫处世现形是有所着,只要你有所着,你住所着,你就是凡夫,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十法界。再跟诸位说明白一点,你对于五欲六尘有所着,你就不能超越欲界;你对于一切色法有所着,你就不能超越色界;同样道理,安住在无色界里面,着无色界,所以不能超越无色界。阿罗汉修九次第定,超越三界了,我们要问他何以能超越三界?他对三界无所着,就超越了。这个「着」就是分别、执着。
菩萨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应化到世间来是度众生的,决定没有自己。有自己是凡夫,有自己就是到六道里面来受报的,过去造的业因,现在要受果报。只要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离开,你自己要肯定,我到这个世间来是受果报的。过去生中种的善因,你受的是善报,这一生享福;过去生中造的是不善因,这一生的果报当然就不尽如意,所谓是不如意事常八九;业因果报,自作自受。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这一生当中无论遭遇什么,决定不会有一念怨天尤人,这个好!为什么?消业障,受报是消业障,不再造作恶业了。知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来世比这一世福报更大、更殊胜,这在学佛里面你是得到一点小的好处,总算没有白学。不但不会堕三恶道,不会失人身,来生智慧福报一定胜过这一生,这是修学佛法得最低的利益。如果修学佛法还堕落,那叫真冤枉,那大错特错!
但是学佛的人,乃至于出家人,古德常讲「袈裟之下失人身」,依旧还堕三途的人多,不在少数。那是什么原因?听佛的教诲,听是听了,耳边风,没有把佛的教诲当真,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还随顺烦恼,也就是随顺自己的情欲,随顺自己的习气,还是造作一切罪业。这样的人古时候有,现在更多,我们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我想这个答案,诸位同学们都能够想象得到,都不难懂。说穿了,对于佛所讲的理论、境界不够透彻,对于业因果报的事实没有相当的认识,疏忽自己将来的大利益,贪图眼前的小利,障碍了将来的大业。
所以古来的祖师大德们非常慈悲,你看他教导学人,关怀照顾,种种施设,我们可以从这里面看出来,慈悲照顾,无微不至。但是在那个时代行,这种做法能够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甚至于得到有识之士的赞叹。现代这个社会变了,民主自由开放,这是现代人思想的一个标准,凡是不符合民主自由开放,他们就不能接受,要极力的排斥,连教学的方法都不例外。诸位同学在此地,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古老传统的方法,是被现代人遗弃、丢掉的这些方法,我们从上一代善知识教诲当中,体会到、认识到这方法好,有效。我依照这个方法修学,我感到有效;诸位同学们到新加坡来,我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你们,你们学了三、四个月,也感觉到有效。这个方法要介绍到现在学校里面去,他们摇头,不能接受;不但一般学校不能接受,连佛学院都不能接受。我早年在台湾,有一些佛学院请我去教学,我也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佛学院,不接受。他们听到这个方法也点头,是好,他说不适时宜,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的环境,所以拒绝,不要。从此以后,我就不再接受佛学院的聘请,不教佛学院,这么多年来我只讲经,没有教学。所以,古老的设施,古老的方法,有它的道理。
我给同学们提到过,如果将来我有缘分建道场,我要建茅蓬,讲经、念佛、共修的地方,建大茅蓬,能够容纳两、三百人的大茅篷,个人自己修行住小茅蓬。这不是我创新,这是祖祖相传,老办法,不是新办法,老办法有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种种设施,是帮助我们恢复清净心,所有一切设施都是以这个为基础,防微杜渐。道场一定修建在交通不方便的地方,我这一生遇到一个法师,香港大屿山的圣一法师。我们两个是知交,但是学的法门不一样,他学禅,我修净,我们两个是好朋友。他的宝林寺在大屿山的后面,交通很不方便,车不能进去,一定要步行进去。车到宝莲寺,从宝莲寺步行到他那个地方要走半个小时,很多人因为走半个小时的路他不去了,所以它清净。他告诉我不能修路,修路就麻烦了,你没有诚意不要来。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路,没有路比从前要进步一点,修了一条小小的、很窄的一条水泥路,现在年岁大了,住的人多了,他要运一些粮食东西进去。那个路很窄很窄,车非常小,一个小车,我们普通的汽车开不进去,只有他那特别的小车,但那小车也能坐人,很窄,我去过一次。这些设施,都是照顾道场在一起的同修。
圣一法师的道场,清修的大众统统睡广单,叫通铺,这是古大德提倡的。我们是凡夫,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习气很重,一定要依众靠众,晚上睡觉都在一起,睡觉也得规规矩矩,大家都看到你,一个看一个,互相监督、互相警策,一天二十四小时功夫都不能间断。你在这个场所去熏习,有两、三年的时间,自自然然就合规矩,就很如法。一定要到自己真正有定有慧,才能下山弘法利生;假如定慧不足,一下山还被山下人度跑了,例子好多。古时候尚且不免,何况现在这花花世界五欲六尘,还得了?所以在今天能够保住自己,是何等高度的警觉心。你在这个社会不被诱惑,唯有不被诱惑,你才能帮助众生回头。所以我们帮助别人,先要成就自己,道理就在此地。成就自己什么?成就自己不被外境诱惑。
这个时候诸佛菩萨赞扬、劝导,你要发大菩提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你要学菩萨行,能够舍己为人,像智者大师所说的,往生极乐世界,牺牲自己的品位,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地藏菩萨的精神,「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智者大师往生,他的学生、他的徒弟们问他:老师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他告诉大家,他因为领众,也就是弘法利生,照顾大众,分心太多,不能专心精进,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品位不高。他说:假如我不领众,自己专修,那个品位就很高了。牺牲自己的品位,帮助大众。但是牺牲品位有个底限,决定得生,这是底限。决定得生,说实在话,就是决定不会受世出世间一切诱惑,就决定得生。世法不能诱惑你,佛法也不能诱惑你。佛法,譬如我们专修净宗,那个人说禅好,那个说密好,那个神通好,你所接触到的时候,统统你都能够不受诱惑,还是一句佛号老老实实念到底。
那些五花八门可不可以接触?可以的,你看善财童子,善财童子示现一个念佛人的榜样。善财修什么法门?善财修的就是老实念佛,你们在《华严经》上有没有看出来?经文上好象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圆满,你自己去观察、去体会。善财的老师是谁?文殊、普贤。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在《华严经》上你看他发愿,他们两个是求生净土。老师修净土法门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得意的门生哪有不修这个法门的道理?你再看看他后来参学,参学第一个德云比丘,在《四十华严》称吉祥云比丘,这是翻的不一样,是一桩事情,吉祥就是德,德就是吉祥。德云比丘修的是什么法门?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第一个,我们常讲先入为主,肯定善财童子是修般舟三昧。到末后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一个开头、一个结束,你就知道、肯定善财是修念佛法门。当中这些善知识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量无边法门他可以去接触,他可以去了解,他没有修,每一位善知识到最后「恋德礼辞」。恋德是对于那个法门的赞叹,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欢喜的;礼辞是什么?礼是对他礼敬,辞是不修。我了解、我赞叹你们,我不修那个法门,我还是老实念佛,这是说明对于出世间的法也不迷惑、也不执着。世出世间法都不执着,老老实实修这一门,一门深入,所以他一生成就。
无量法门里面,为什么不举其他的法门,单单举念佛法门,就举这个例子?正是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而为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之所赞叹。你修其他的法门,根性相应就得利益,就能成就;不是那个根性,修那个法门,一生当中决定不能成就。但是修念佛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利根的人成就,钝根的人也成就,行善的人能成就,造恶的人只要回头也能成就。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上度等觉菩萨,下度阿鼻地狱众生,而且是平等得度,这法门到哪里去找?隋唐古来的这些大德,说出《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个话如果不是真正过来人,说不出来。这个话我们再说得清楚一点,好比是一部经,《华严》、《法华》是这部经的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你们去体会体会这个意思,《华严》确实引导我们归净土。所以讲到有把握,那就是放下一切分别执着,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无所着」这三个字。
『光耀天王入此门』,这是光耀眼梵天王。我们应当在这个地方学习,下手最浅最近的,持戒念佛。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可以接触,可以明了,增长智慧、增长定功;明了增长智慧,不着增长定功,定慧等学。善财童子一生圆满无上菩提,他就用这个方法。所谓参学就是接触,可以接触、可以看、可以听,在境界里面始终保持「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定慧等学,这是真正功夫。如果我们在今天见色闻声接触这个境界,心里动心了,起心动念了,赶紧回头,就不能再接触,赶紧回头,回头提起这一声佛号,把那个起心动念打掉;也就是说,用一句佛号把你念头换过来。一般讲顺境起贪心,贪欲起来了,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取而代之;逆境里面烦恼心生起来,瞋恚心生起来,也是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取代,换过来,这叫用功,这叫做念佛。
平常念佛就好象训练、练兵一样,在境界里面念佛是打仗,喜怒哀乐念头起来的时候,这一句佛号是打仗,所以功夫得力、不得力,就在这个时候,不是在平时。平时你念得再多、念得再好,境界现前,抵不过境界,那不叫功夫,功夫是在境界里面。顺逆境界现前,你能够提得起佛号,能够保住自己的清净心,这叫功夫得力。我们念佛的人多,得力的人少。别人得力不得力,说实在话与我们没关系,重要的是自己功夫得力不得力,能不能够控制烦恼。古人说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是事实。念起是烦恼起现行,喜怒哀乐都是烦恼;顺境里面贪心起来,欢喜心起来,是烦恼,烦恼起现行;逆境里面瞋恚心起来,嫉妒心起来,是烦恼。在这个时候,最要紧的时候,要觉悟,不怕念起,念是你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所以烦恼习气起现行是个平常的现象,你是凡夫,你不是圣人,你要不起烦恼,那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凡夫哪有不起烦恼的道理?凡夫起烦恼,他就随顺烦恼去了,烦恼念念增长,不断的造业。
学佛功夫得力的人,在这个时候他能控制烦恼,能降伏烦恼,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不同降伏烦恼的方法、八万四千不同降伏烦恼的手段,我们在这些法门采取念佛法门。每一个方法、每一种手段都能降伏烦恼,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虽然多,手段虽然多,我们各人烦恼习气不相同,所以有些方法手段有效,有些方法手段没有效果,有些方法用起来很方便,有些方法很不方便。最方便的方法、最有效果的方法,无过于念佛。为什么?念佛法门不拘形式。许多法门里面讲求一些仪规才能够相应,这一句佛号,一切仪规都不需要,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修学,所以讲到善巧方便,没有更超过「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没有持名方便,观像离开佛像你观想就断了,所以总不如持名。观像,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很难观,何况报身佛,佛在经上讲「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这种心思很粗很劣的人,很不容易观成。所以诸佛如来都赞叹持名念佛,用持名这个方法接引九法界众生,在一生当中平等圆满成就佛道,这个法门多殊胜。
这样殊胜的法门,我们要会用,学了要会用,用在烦恼起现行的时候,用这一句佛号把烦恼降伏住。《金刚经》上须菩提问的两句话:「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刚经》上就是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念佛法门里面太简单了。「应云何住」,就是应该怎样把这个心,心安住在哪里?阿弥陀佛,心住在阿弥陀佛上就行了。怎样降伏妄心?妄心就是念头,「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就把你妄想杂念伏住。由此可知,平常念佛是练兵,做操练,操练是常常打仗,大仗、小仗没间断,时时刻刻在打仗,时时刻刻心里有妄念起来,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立刻把它伏住,就把这个念头换掉,伏住就是换掉。你也不要去理会,那个念头是善是恶不必去理会,用不着去分别;总而言之,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就对了。
诸位同修要记住,这是自度,这不是度他,这是自度。自度之外,我们还要用一些分别执着去利他。这个分别是为别人分别,执着为别人执着,自己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诸位要晓得,自度不碍度他,度他不碍自度,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能做到这个境界?「处世现形无所着」,你就做到了。只要一切不为自己,问题就解决,就不难了。众生学佛,我们学佛也一样,最困难的是没有把自己舍掉,念念都为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享受,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最困难的,譬如在眼前,念念为自己的健康、为自己长寿、为自己幸福快乐,只要有这个念头,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什么时候你把这桩事情真正看破了,看破就是真了解,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放下,把这个念头舍弃,你就得度,一般宗教讲你得救了,你念佛才能了生死,才能往生。
但是你想想,哪一个人不重视自己的身体?其实重视自己的身体是正确的,但是一般人都搞错了,他就是没有看破,不了解事实真相。身从哪里来的?一般人讲身是父母所生的,错了!父母能生,为什么有很多人结婚一生就求小孩,一生也没有个小孩?佛给我们讲真话,身从哪里来?从心想生,这个话是真的,一点不假。你很想到人间来享福,你绝对不是想到人间来受罪,是想到人间来享福,遇到有缘的父母你投生。生到这个地方来了之后,自己做不了主,是享福、是受罪,绝对不是如你所想,你受业力支配,所以确确实实是从心想生。从心想生,从心想就能够转变,佛家有说「乘愿再来」,乘愿再来是把业力转变成愿力。你的愿力超过你的业力就转变了,心转变了,身就转变。为什么?相随心转。命运转变了,命运也随心转,这是从根本上做一个大转变。诸位要知道,这个身体你怎么样保养,怎么样进补,怎么样用医疗这些方法,这是从枝叶上求转变,不是从根本上,根本是从心理上去转变,心是主宰。
所以现在的医药、医学,好的医生懂得这个道理,他给病人治病,治得很有效果,他有一个秘方,这个秘方是什么?先帮助病人建立心理健康,也就是让他对自己的疾病产生信心,那个药物就非常见效。其实是不是药物真的有效果?不是的,信心的效果。如果这个病人对于这个医生、医药没有信心,再好的医药没效果,收不到效果,这都是事实。由此可知,信心才是决定一切,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第一个就是教我们自己要建立信心。他讲六个信,第一个是信自,第二个信他,信自是根本。我们自己有坚定的信心,自己真的能断烦恼,能得一心,决定能往生,能见阿弥陀佛,坚定的信心产生不思议的效果。我们今天多数人都是信心不足,会被世俗境界诱惑,会被其他的法门诱惑,所以你功夫不得力,你修学没有殊胜的感应,道理都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