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发菩提心 提起正念(慧律)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1

发菩提心 提起正念 

慧律 

  弘法者或修学佛道的人,或偏重于事相上,视“诸行无常”的修行,或偏重于理体上,“不生不灭之真如性”的发挥。此二者皆难臻圆满之境。我们讲:“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就是增增减减。那么,哪里是不生不灭?如何进入涅鬃?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这有为的世间法里,生灭的因果相里,如何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彼既非物质构成,亦不是具体的东西,既处处是,又处处不是。小乘阿舍偏重“无常”及“三法印”的发挥,然而,在生灭的造作世间,造作因果下的生灭,怎能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

  修行只有八个宇——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提起什么正念——现照的正念,譬如:观无常、观不净观、修四念处、四谛、十二因缘,这些都是生灭的造作法。什么是不生不灭的涅檗自性呢?如果不悟的话,就好比盲人摸象,讲的头头是道,其实是各执一端,未尽全貌。由于未能体悟本体界的毕竟空性,以及方便即究竟,究竟即方便的不二法门,遂将佛法打成两段,变成强烈的二元对立论,并非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是以所到之处都是障碍。并非别人障碍我们,而是自己障碍自己,这是因为侧重于发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们会难以体悟何谓“不生不灭”。

  小乘之无常现、不净现,乃至四念处,其修持目的,在对生灭的事物要能离欲(离开欲望的束缚)。所以说:“皈依法,离欲尊。”法的现前,用意在令我们离开种种欲望的束缚。但问题在于.最后的“涅鬃寂静”。如何在无常的生灭中找到不生不灭的清净涅檗自性呢?

  大乘偏重真如或如来藏心的发挥。大乘的初判佛教,像《华严经》讲真如、大乘的后期佛教讲如来藏,皆偏重于理体上的发挥,否定了生灭的因果法。那么,该如何去诠释因果的连锁性呢?所以,着重于无常的发挥不够圆满,着重于不生不灭的发挥也不够圆满。重于理体上的发挥,否定了因果;重于事相的表达,又不易悟入本体。

  一个弘法者倘欲不坏因果而又能悟入不生不灭的真如本体,则势必要能体会附表上所框起来的几个宇——“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方为佛法之正知见、中庸之道、名副其实的正法。在事相上来说:生灭,缘起无自性;就作用上来说:也是缘起无自性;从本体界的角度而言:一切法无我。所以,只有“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才能贯通所有的禅、净、律、密、大、小二乘的总思想,才能抓住佛法的重心,才可以理事圆融,体相用具足。

摘自《慧律法师文集》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学不懈 诲人不倦(真俨)
下一篇:学佛证道的第一步(大愿)
 森林之中(瑛棣)
 你的能力 超出你的想象(刘燕敏)
 《心经》是诸经之心(王惕)
 饮茶的滋味(傅语人)
 中观的秘密(彭措郎加堪布)
 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与和谐美好生活(清净)
 恶与扬善(超定)
 姚兴及其佛学思想(王静磊)
 猎人与猴子(宣化上人)
 放弃我执(济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增支部1集9经[栏目:增支部1集]
 龙树菩萨“中观”简介(赵朴初)[栏目:中观宗文集]
 出三藏记集 13 大品经序[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贩卖佛法书籍有错吗?免费赠送佛书有什么大不了的重要性?[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四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宇宙万法的真相[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洗心得慧—法云[栏目:文殊菩萨的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