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手指非月(一行)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1

手指非月 

一行

  一天下午,舍利弗和目犍连带了一位名叫帝迦罗的苦行者来谒见佛陀。帝迦罗是与删夜齐名的。同时,他又是舍利弗的叔伯。当他知道侄儿追随了佛陀为师,便很好奇想知道佛陀所教的是什么。当他要舍利弗和目犍连给他解说时,他们却提议他直接与佛陀会面。
  帝迦罗问佛陀道:“乔答摩,你所教的是什么?你的教义为何?个人来说,我很不喜欢任何的理论学说。我对这些完全不信。” 佛陀微笑问道:“那你信不信你自己不相信任何理论学说的主义呢?你信不信'不信主义'呢?”有点出乎意料,帝迦罗答道:“乔答摩,我信不信都不重要。” 佛陀温柔地说:“一个人一旦被某些学说教条绊着,便失去了全部自由。”如果一个人偏执着自己所信的才是唯一的真理,他便会认为所有其他的都是邪见。纷争与冲突全都由狭窄的眼光和见解产生。它们可以无止境地扩大,浪费宝贵的时间甚或导致战争。对见解的执著是精神之道上的最大障碍。被狭见捆绑着的人是无法把真理之门打开的。
  "让我告诉你一个故事。它是关于一个年轻鳏夫和他的五岁儿子的。这男子爱他的儿子过于自己的生命。一天,他因要出外办事,留下儿子一人在屋里。他出去之后,一群土匪入村把全村劫杀掳掠。他们把他的儿子掳走。当他从外面归来,发觉房屋已被烧毁,而附近又伏着一具烧焦了的童尸,他便以为自己的儿子已惨遭杀害。他在那里呼天抢地,然后把剩余的尸体火化。因为爱子心切,他便将骨灰放入一个袋里,时常携带在身边。数月之后,他的儿子摆脱了土匪的监视,偷走回家。那时正当深夜,他大力敲门。但因他的父亲当时正抱着骨灰忆念涕哭,便没有理会门响。就是他儿子大声呼叫,告诉他自己是他的儿子,他也不予理会。他深信自己的儿子已死去,还以为那是附近的顽童戏弄他而已。最后他的儿子只好流浪他乡。这样一来,他们父子便永远诀别。”
  “你看到吧,朋友。如果我们对一些信念执为绝对的真理,也许我们有一天会落得如这个鳏夫的下场。如果我们以为自己已尽得真义,当真理真的来临时,我们便无法把心扉打开来接纳它了。” 帝迦罗问道:“那你的教理又如何?假如别人追随你所教的,那他们是否也被困于狭见之内?”
  “我所教的并不是什么学说或哲理。它不是理论的推断或思巧上的假想。它不像某些哲学理论般,试图探讨宇宙的基本原素是地、水、火、风或神,又或宇宙是有限、无限、短暂还是永恒。一切思想上对真理的揣测和推究,都像围着圆盆边爬行的蚂蚁——永远都无法到达任何地方。我所说教的,不是哲学,它是实证经验的结果。你是可以亲自从你自己的经验中证实的。我说所有一切都是无常和无分别的自体。这些都是我亲证的。你们也同样可以。我说万物都是缘其他的事物而生起、进展和坏灭。没有任何的事物是从单一的本原而产生。我是亲证这个真理的,你们也可以做得到。我的目的并不是要解释宇宙,而是要帮助引导其他人直接体验实相。文字语言不能解释实相。只有亲身的体验才可使我们看到实相的真面目。”
  帝迦罗赞叹道:“奇妙,妙极了,乔答摩!但如果有人把你所教的当做理论学说看待,那又怎么办呢?” 佛陀静下来,然后点头。“帝迦罗,你问得很好。虽然我所教的并非理论学说,但难免仍会有人这样想的。我要清楚地说明,我所教的是体验实相的方法,而不是实相本身。这个道理正如指着月亮的手指并非月亮。聪明的人会利用手指来使自己看到月亮。一个误认手指就是月亮的人,永远都看不见真正的月亮。我所教的只是修行的方法,不应该对它执著或崇拜。我所教的就像一只用来渡河的木筏。只有一个愚人在到达彼岸,即解脱之岸以后,还会背着木筏到处走。” 帝迦罗合上双掌。“佛陀上人,请你教我怎样从苦痛的感受中解脱出来吧。”
  佛陀说:“感受有三种——好的、不好的和两样都不是的。三样的根都来自身心的领会。感受一如其他物质和精神现象般有生有灭。我教的方法是要深切体悟自己感受的来源和性质,不论它是好受的、不好受的或两样都不是的。当你见到感受的来源,你便会了解它的性质。你会发觉感受不是恒常的,而你便逐渐不会再被它的起灭所扰动。几乎所有的感受都是来自对实相的错误见解。将不正确的见解铲除,痛苦便自然终止。错误的见解使人把不恒常的当作恒常。无明就是所有痛苦的本源。我们修行察觉之道以摆脱无明。一个人要彻底看清事物才能洞悉它的真性。一个人是不能靠念经供奉来破除无明的。”
  舍利弗、目犍连、迦鹿荼离、那先沙摩罗和车匿全都听着佛陀给帝迦罗的这番解说。舍利弗最能深入领会佛陀的意思。他觉得自己的心如太阳般光明。无法隐藏他的喜悦,他合掌在佛陀前伏在地上致敬。跟着,深被佛陀的话感动的帝迦罗也在佛陀面前伏下。迦鹿荼离和车匿都被这个情境感动。他们觉得能与佛陀交上关系是值得骄傲的。他们对大道的信心更为增强。

摘自《故道白云》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圆融之难(星云)
下一篇:教相三意(江源)
 家庭为何不和睦(明如法师)
 心理的病态(星云法师)
 烦恼即菩提——谈《心经》的四谛法门(慧闻)
 蜜浆供佛得道(小雪)
 心安一室天下宽(心渊)
 不经意的转变(郭会清)
 佛教的轮回说(禅林)
 试论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心中的做人之道(查德元)
 梁武帝亡国原因探析(远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母亲过世,子女若于母亲中阴身时真诚念佛,是否可以帮助母亲决定往生,不需要再转世了?[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降魔 Subjugating Demons[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密勒日巴尊者传 第三章[栏目:密勒日巴]
 追荐班禅大师疏文[栏目:太虚法师]
 二力合一得真加持[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富有源于爱心[栏目:邹相美文]
 相应1经 定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四、不良少年[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二 (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开示初学者禅定时间[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