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吃饭就是修行(圆智)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1

吃饭就是修行 

圆智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带着嗔恨心在吃。吃饭原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我们的色身得以维持。但很多人吃饭早已超过这个界限,有时为了贪图口腹之欲而大造杀业;有时为了虚荣和面子而一掷千金。所以说,如果我们不能以平常心来吃饭,遇到好吃的饭菜就会起贪心。反之,则会起嗔恨心;为了吃给别人看,那又是虚荣心和我慢心在作怪;看到别人吃得好,自己吃得不好,心里不平衡,还会产生嫉妒心。不好好吃饭,就会带来这么多的贪、嗔、痴烦恼。 为了维持色身的基本生存,还要注意相应的营养,营养不必太多,但也不要不够。因为身体是缘起的,需要依靠物质条件才能得以维持。暴饮暴食固然不对,忍饥挨饿地自苦其身同样是不足取的。我们应奉行中道的原则,远离纵欲和苦行两个极端。所以说,吃饭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蕴藏著智慧。
  从前有位祖师在回答修行是什么?的问题时说: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听的人不明白:谁不会吃饭、睡觉呢?祖师就说:“你们吃饭时挑肥拣瘦;睡觉时又东想西想。”所以,如果我们真正想要学佛的话,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把原有的贪、嗔、痴的生活,改变为智慧的、慈悲的、健康的生活。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惯。以吃饭为例,嗜酒的人必须有几杯酒才吃得有滋味;嗜肉的人又要有点荤腥才觉得踏实,就把吃饭这件简单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化。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来吃饭,其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是饿了才去吃,这是个重要的前提;二是要有好心情。古德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没有心事也就没有烦恼和负担,才能吃得开心;三是饮食要简单,如果菜太多,太复杂,会使我们的味觉被麻醉,根本分辨不出各自的原昧,远不如清淡的两三样更适宜。
  吃饭是如此,睡觉也是如此。尤其是那些有自己一番事业的人,每天俗务缠身,到了晚上仍妄想纷飞,结果备受失眠折磨,如果我们每天以打坐、诵经将心静下来,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当然,这种训练要有个过程,念佛和禅修都是很好的方式。凡夫的妄想总是不绝如缕,就像流水般一念接着一念,吃饭时在想问题,睡觉时在想问题,睡著了还要做梦继续想。可真正想要思考问题时,却无法集中精神。

摘自《如是观》2009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执和法执的表现(明尧)
下一篇:随喜的重要性(白玛多吉)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益西彭措堪布)
 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演培法师)
 读《济公活佛圣训》有感(陆忠培)
 青青杨柳枝(采云)
 态度也是文学(张雨)
 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印顺)
 诺言让我走进了佛的世界(盖信)
 善的链条(仁者)
 随缘是福(心慈)
 安详与快乐(心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永信方丈在被授予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荣誉博士仪式上的讲话[栏目:永信法师]
 无常(anicca)[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1964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唐 基撰)[栏目:净土宗人之著作]
 十五届:转识成智,一切从心开始(素闻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法海集三 第一部分:中观论 1 前言[栏目:法海集]
 因为有上师,一切都会改变[栏目:阿松·桑昂丹增的故事]
 四种法身[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当今社会教育,法海你懂不懂爱[栏目:悟澹法师]
 关于大圆满传承的开示[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不修念死之过患,与修念死之胜利,各有何种?[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