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供僧(印顺长老)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5

供僧

印顺长老

  供僧就是供众。佛教的出家弟子专心于自利利他的法业,生活所需是依在家众的供施而来的。在印度,佛与出家弟子,每日去村落、城中乞食。布施饮食的不能说是供僧,因为这是随来乞求的而施与,不是平等地施给多数人。如在家弟子,请多少信众去他家里受供养,平等地供给每一位,那就是供僧了。
  在供僧中,“安居施”——七月十五日最隆重。佛制比丘、比丘尼,在夏季三个月中“雨安居”。由于雨季不适宜到处游行,古人多有在安居中成圣的。所以安居终了,俗称“解夏”。那一天,附近的信众都来供养,称为“安居施”。除丰盛的饮食外,还有供养布匹(做新衣用)和日常用品的,这是佛教的大节日。佛法是平等的,但法在世间,也不能没有限制。安居施只布施给在这里安居的,人数是一定的。如有听说这里的安居施丰厚,他处的出家人临时赶来,那安居施是没有他这一份的。出家众三月安居,到这天,受比丘戒的年龄,长了一岁,所以比丘(及比丘尼)的年龄,古称多少“夏”。中国佛教不重视安居,与世俗的年节混合,所以变成“僧腊”了。这一天,比丘、比丘尼都大了一岁,如父母见儿女长大一样,所以称为“佛欢喜日”。可是中国佛教将七月十五日与饿鬼相结合,成为超度鬼魂的佳节。唉!佛法的演化,有些真是出人意外的!
  信众(出家人也可以)到寺院里“打斋”(西藏称为“放茶”),平等供养,就是供僧。我受戒时,天童寺“打斋”的分供众、如意斋、上堂斋,那是依供养金钱多少而分类的。现在台湾的戒会,在上堂斋以上,又有某某斋等名,而最高的是护法大斋。一般人总说佛教守旧,其实创新的也着实不少呢!
  七月十五日供僧,中国佛教早变质(度鬼)而忘记了。《菩提树》杂志社发起过七月十五日供僧,由信徒发心集合,购买些日用品,选定对象,到时分别寄去,每人一分。虽不是安居施,而确是唤起供僧的先导者!台北莲华佛学院多年来也发起这样的供僧。不到十年吧!中国佛教界在七月十五日,有斋僧(比丘、比丘尼)大会。元亨寺等台湾的寺院,真可说盛况空前!四方僧到处远来,见面、晤对,可以增进佛教僧团的和合(团结),也有些作用的。不过,一、全国性的斋僧,地区未免太广了。远的乘车(有的搭飞机),远地是要早一两天动身的。为了参加一餐午斋(也许还有物品),而要费二、三天时间,总觉得不偿失。将来全国统一,如主办斋僧大会,远地的飞机往来,也要好几天呢!二、某一次斋会是台湾中佛会与城隍庙合办的。城隍庙的神像是属于中国道教的;与中佛会合办,可能城隍爷已经信佛了?两年前,我曾接到一份城隍庙的“月讯”,似乎也在努力宣扬。有一篇文字主题是“佛由心成,教因魔兴”八个字。“佛由心成”似乎肯定佛教的即心是佛,而“教因魔兴”显然是反对出家教团的。这八个字原本是“道门”的老话。从城隍庙通讯看来,即使是自称信佛,或者加入中佛会,而城隍庙分子的反佛教(出家)特性明显存在。我建议要办斋僧大会,切不可与城隍庙某某宫等合作。将来大家神佛不分,佛魔不分,谁来负因果的责任!

  摘自《中国佛教琐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工作上的忏悔
下一篇:古风(方杞)
 龙王和他的女儿(达摩难陀)
 寒山子研究综述
 戒杀三则(莲池)
 教与经商(曹署红)
 家和万事兴(曙正)
 “摩诃萨”的七种意思(宣化上人)
 痛念无常(天如)
 学佛的两种用心(竺摩)
 以平静心态耕耘人生(方敬杰)
 白居易的佛教信仰(陈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死亡未临前让自己解脱成佛[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八识离身五眼开[栏目:宣化上人]
 皇后的约定[栏目: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
 自从学密法之后,经常有病,不知道怎么办好。[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空难 Air Disaster[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五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免大火难[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自己已经受菩萨戒,但是斋日煮午饭给家人吃,自己不能吃,看着他们吃,自己会生闷气,该如何转念?[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佛子行》短信讲法 第三十一颂[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
 弥陀心法[栏目:梦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