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命的目的(法难陀)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5

生命的目的

法难陀著 岚若译

  本分是本分之因,行善是行善之缘,而人生既是为本分,也是为行善。本分和行善并不能以理智来了解。善良的道理本身就很完美而不需要推导。让我们尊重本分,敬仰善良,让我们高歌菩提,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实现生活的目的,因为群而存,孤则亡。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同自然相协调,能对自然的呼唤作出正确的反应,他就能生存。也就是说一个人活着并不是因为他自身具有生命,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存在着生命力,这就好象空气中氧分太少人们就会终止生命。饮用水和食物的缺乏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没有一个人可以向生活要求什么。因为,从广义上说,人离开了自然和环境就不能生存。所谓独立存在其实就意味着束缚。然而,没有人希望被束缚,所以人们应明智地放弃所有个人的要求。
  我们知道个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们所称道的美德通过同其他人的交往中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来源于同他人的交流中。
  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绿色的草木装点着地球母亲,并把自己奉献出来,以飨其它;参天大树给大自然增添美色,又把其果实和花朵献给人类。燃烧的火,流动的水,飘流的空气都证实,它们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自己,而且是为了他人。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来学做善事。这正是一个人所需要,因为善是至高无上的。
  社会总是受到个人的影响。为自己或替别人行善,这两者之间没有多大的区别。好人和恶人同样地影响着社会,恶人不但伤害自己,也损害别人。行善有利于自己,也有益于其同伴。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为自己独留一席之地,离开了社会,个人就不可能生存。出家人生活在森林中,而森林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一静默的社会。世俗社会不适合于圣人,而圣人的社会也同样吸引不了俗子。圣人言:森林是令人愉快的,却无法吸引世俗之人。森林中充满安静;社会上存在暴力。静默也许同暴力截然不同,但两者都不是消极的。圣人受静默的影响,正因为它是积极的。
  环境塑造人类。人们所说的个人本身也是一个环境,他索取的不是自己本身,而是其所处的社会。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影响别人,一个人的生存则依赖着别人,社会就像由许多个体组成的链条,无论哪一节掉了都会给其它带来影响。“观其友而知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个人是社会必然的一部分。
  事实证明:独立存在的个体是不存在的。如果独立是独自一人,那么独立只能是孤立,但是一个身处孤立的人又怎能避免空虚?
  这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世界的生命,这也就是生活意义的所在。
  人们知道了这一秘密就会有目的而行事,这就意味着做好事,或者做一个好人。一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人,努力追求其目的,他就不会再被“怎样才能做一好人”这一问题所困扰。
  勤奋永生之路,懒惰是死亡之路;勤奋之人能获得永生,而懒惰之人则等于已经死了。
  一个消极的人如再忽视本分,就会被懒惰所吞噬,正如工具不用就会生锈。人的思想就是工具,不用则会被伺机而动的懒惰所侵蚀。
  从事任何一项事业都是在为社会作贡献,也可以说是服务或是奉献。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奉献。奉献可以带来幸福,社会也会因此而和平繁荣。
  追求无上觉悟的菩萨需要培养和保持十善,而布施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布施并不是出于同情而对乞者的施舍,也不是因为虔敬而对圣人的贡献,布施是自我的摒弃,这就是奉献的目的。布施就是自我权利的放弃。
  我们不能狭隘地使用奉献。没有自私的行为可以说是奉献,而对一个极其正直、诚实的人来说,奉献可能成为他的信仰。
  一个责任心强的人把事业当成某种享受,无论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这样他就具备了奉献精神。勤奋、忠诚、积极也是奉献。而那些虚伪、懒惰之人则无奉献可言。
  懒惰使人堕落,使人消极。
  穷人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他们之所以有勇气,有忍耐力,是因为他们被贫穷所迫。
  当今社会缺乏幸福,就是因为那些懒惰之人忽视了他们的本分。他们休息的时间远远超过他们的所需。只有劳动的人才需要休息,也才应该休息。
  不劳动的人就不应该休息,因为生存是有目的的。每一事物都有其特殊的作用,这是自然规律,所以,懒惰之人就是犯罪。违背了这一规律,邪恶就会滋生。像其它的自然生物一样,人类也必须运动,必须有所作为来满足大自然的需要。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将自食其果而痛苦终生,他会因为疾病缠身而最终走向毁灭。
  工具越用越不易生锈,其生命力也就越长;积极之人很少有病,因而长寿。愿本分的实现,给我们带来和平与繁荣。

摘自《法音》1992年8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龙王和他的女儿(达摩难陀)
下一篇:略谈专修与杂修(龚觉人)
 西方人所寻找的“禅”
 寒山子时空观表现出的人生智慧(王早娟)
 破除名闻利养(普庵禅师)
 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证严)
 阿难与摩登伽女的故事(荆三隆)
 老舍忆宗月大师
 修学大悲法,善入喜舍门(印顺)
 人虎情
 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慈舟)
 净空法师说早晚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狮面空行母灌顶开示(一) 第九世确兗仁波切[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佛心、宇宙与觉醒—圣严法师与太空人米契尔博士的对话 人类的未来[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初学佛的人,如何开展身口意的善行。[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二十一 心常随顺行四摄法[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龙树菩萨的大乘佛学思想略论[栏目:清远法师]
 修心八颂 讲记1[栏目:达真堪布]
 往生论注讲解 第八集[栏目:慈法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五八)[栏目:杂阿含经]
 佛法大意[栏目:净慧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九二)[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