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风过无痕(张抗抗)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2

风过无痕

张抗抗

    七月,内蒙古锡林格勒大草原。
    那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凉风卷起一层层起伏的草浪,从海的深处一直涌到脚面。无垠的潮汐中弥漫着牧草和野花的气息,溅湿了衣衫和眼睛。
    缓缓的草坡往天的尽头延绵开去,绿草细短而密集;坡下有湖,三条银亮的小河蜿蜒注入湖内,常有大雁和天鹅飞来。若顺着坡下的小河往山里走,有一条韭菜沟,满满一沟的野韭菜。
    这里就是我们的夏季草场。他说,那时候,知青的蒙古包就搭在这片草地上。
    二十年过去了,重回草原一直是他悉心珍藏的梦。
    他在离开草原后漫长的日子里,曾无数次为我描述过上述情景。草原早已被我在想象中熟读,成为一幅幅虽远犹近的油画。
    然而,视线之内的草坡上并没有蒙古包,更没有门前飘扬的红旗和语录牌。远处那如同白蘑菇一般星星散落的蒙古包,不再是知青的。
    草原就这样突然变得陌生,那曾经被知青们以为是知青的草原。
    那条韭菜沟还会在么?年复一年,无人采摘的野韭菜已桔荣多少回?
    你看,那是我们的冬季草场。他指着远处蓝色的山影,仍是难以抑制的兴奋。
    巨大的冬季草场,却已被分割成若干片方园几公里的小草场,承包给牧民经营。各家各户的草场四周,用铁丝网围起了规整的“草库仑”,作为彼此的地界。千年游牧的蒙古民族已在自家草场的中心,建起了定居的砖瓦房,屋子里的彩电播放着美国电视剧,孩子们嘻闹着,风力发电机正在屋后转得呼呼作响。
    同行的友人笑着对一位青年牧民说,还认得我么?那时你才一年级,刚桌子那么高,我教过你,算是你的老师呢。牧民茫然地摇头,又恍然大悟地点头。
    没有知青了。当白灾黑灾都过去,草原就恢复成它原来的样子。
    驱车欲往团部走,人说如今那不叫团部,是苏木,蒙语“乡”的意思。苏木一条街,挤满了商店、旅社、饭馆,一座银色的微波发射塔冲天而立,电话直通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当年的团部门前挂着乡政府的牌子,院里的房屋已被翻建重盖……
        那就去六连吧,他说,沮丧中仍抱定最后一线希望,是生活过多年的连部。
    草渐渐高了,通往六连的土路,被湮没在汹涌的草浪中,唯有干涸枯瘦的车辙依稀可辩。这条当年被知青深深浅浅的脚印和牛车趟出来的土路,如今很少有人走了,除了放牧的马倌、羊倌,也许根本没有人会到那个叫做六连的地方去了。
    但这是知青的六连,从北京回来的六连知青,怎么能不到六连去呢?
黄褐色的土路在荒野上断断续续地延伸,从绿草中时隐时现,地平线始终遥远,蓝天下迟迟没有出现六连的踪影——它们在我熟知的画面上,是一大片赭红的砖房和黄泥土圈,被白云衬托着,从浓绿色的草地上浮升上来。
    车子在草原上转了一个圈又一个圈。会不会迷路了呢?像当年刚来这里时那样。但太阳高悬,方向并没有错。何况,曾经闭着眼也能走到的。
    然而还是没有,六连踪迹全无。莫非六连真是沉到地底下去了么?即便没有了六连的名称和人,也该有六连留下的房屋和圈舍什么的,那毕竟是几十个北京知青生活过十几年的地方啊。
    六连终于以遗址的形状,从一片杂乱的草丛中被偶尔发现,已是夕阳西下时分,它们像是被蚀空的朽屋,终于在一个风暴的夜晚整体坍塌,大雨浇塌了土墙,草根揉碎了土块,大风吹散了土末,断裂的梁柱和破碎的砖瓦已被人捡抬殆尽,在后来没有知青的岁月中,运往别处派上了永久的用场。只留下一截截仅至脚背的黄土屋基,残垣断壁之间,尚能寻见当年方块似的知青宿舍隐约的痕迹……
        还有水井呢?锅台呢?马棚和牛烘堆呢?
    唯有遥远的歌声,在荒芜中低低回荡。
    再不用去寻访大漠中的古城遗址,离开草原仅仅二十年,创造过那段历史的人,就面对自己的遗迹——像是在活着的时候,着手整理自己青春的遗骨残骸。
    知青的六连和六连的知青,无言相对。
    六连就这样被留在身后。走出几步远去,那模糊的土堆便消失在草丛中,再也看不见了。回望六连,六连就像从来没有过一样。
    从车窗前掠过一座小山,山顶上隆起尖尖的石堆、彩色的经幡在风中翻卷。他说那是敖包,敖包是牧民心中的圣地。知青时代,敖包曾被夷平,只有在歌声中与敖包相会。
    归途中经过一家蒙古包进去歇脚。案台上供奉着一尊佛像,一个佩戴佛珠的老人靠墙坐在地毡上,正在专心诵经,有人告诉我们,那是一个喇嘛。
    知青走了,老牧民大多故去,留在这里守望草原的,是永远的喇嘛和敖包。
    风过无痕。可谁能懂得半个故乡人的悲哀?

摘自《禅露》1998年第3期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可补现代教育之偏(黄公元)
下一篇:寺庙教育的内容(宋立道)
 汉地佛教院校课程设置调研报告(净因、张琪)
 向下扎根,往上结果--中小学在万佛圣城三十年的经验(释近梵)
 现代教育的危机(陈柏达)
 觉悟人生――教育子女(法智法师)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传印)
 台湾佛教教育
 日本佛教教育初探(张玉姣)
 佛教教育之现代意义(韩焕忠)
 改进佛学院教育不容忽视(宣方)
 清未佛教教育兴起的背景(提纲)——以祗垣精舍为例(陈继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回归如来藏心之妙用[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九)观修无常而精进修法[栏目:圣者言教]
 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胡晓光)[栏目:唯识学研究]
 学位[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四四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略论三论宗的佛教思想(许抗生)[栏目:三论宗文集]
 一味的争名逐利,是一切苦的业因[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去除我执、忏悔消业是一切幸福的开始之4[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做到制心一处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修圆法师)[栏目:禅宗文集]
 修行是不断的自我超越[栏目:慧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