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5
 
{返回 智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16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海法师宣讲)5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即从座起就是你在听经闻法时你座在那儿,要请法的时候,你不能座在那儿请法了,那就不恭敬了。至少你要站起来、至少你要走出来、至少你要合个掌,这表示我们自己的恭敬。这种请法的仪式,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了,表示对法和说法者的恭敬,也说明了我们请法应该要有恭敬心,因为一切佛法都从恭敬心当中来。我们修行也好、听经闻法也好、请法也好,没有恭敬心是搞不成的。你说你座在那儿这个心里面贡高我慢,你肯定听不进去,没有恭敬心你肯定听不进去。修行、听经闻法都是从心底里面恭敬,他能得到利益。一切佛法从虔诚当中来,从恭敬当中来。而这种无尽意菩萨以身作则告诉我们,所有求法的人都应当以恭敬心来求法。“即从座起”就是从座位上站起来。为了表示恭敬,我们听法的时候端坐在那,安安静静的听,为了要请法站起来了。

  “偏袒右肩,”就是把我们自己右边的肩膀要露出来,大家看我现在,我这个袈裟是这样披着的,其实如果说不看这些他的右肩是偏露是,是吧。这就是原来印度的一种仪轨,袈裟披在肩上就是这样的,平时他可以把这个袈裟拿来撘过来。我们可以看看西藏那些喇嘛出来,你看看到,他那个褐色的袈裟拉过来搭上,但是在礼佛的时候他不能够双肩都搭上的,于是他要把右肩偏露出来,就像我们今天穿袈裟这样。这个偏袒右肩,“偏袒”就是单独露出来的意思,就要把这个肩膀单独露出来,他是一种习惯,这样子是表示对法的尊重,表示对说法者的恭敬。

  “合掌向佛”是十指并拢、双掌相合。为什么要合掌呢?合掌表示我们一心不乱,把世间上那些零零种种的妄念全部停息下来,专心一意,一心不乱。“向佛”是对着佛的意思。向佛还有一层更深沉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向,就是一直这个目标向着佛,我们今天发菩提心就是上成佛道,成佛就是我们自己的目标,尽未来际的就是向佛,这种方向不能偏。包含我们念佛的人,修净土中的那些祖师大德给我们做榜样,座壁练心,他要座的座位一定是朝着西方的,他睡觉的时候也一定是朝着西方的,为啥呢?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随时随地把这种心情要提起来。无尽意菩萨偏袒右肩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就对着佛这样说,要祈请法。从这段当中不要轻易放过,会读经的你就能读出很多修行的诀窍。比喻从这段里面,无尽意菩萨请法里面,他给我们透出多少信心,一个是恭敬、一个是至诚恳切、一个是平除杂念、一个是一心不乱、一个是始终向佛。是不是。这个都是在修行过程当中特别重要的。我们的恭敬心存不存在、我们的虔诚心存不存在、我们平除妄念做到没有、达到一心不乱做到没有、随时随地不舍弃于佛始终向佛目标都是正确的,我们做到没有啊?如果说做到了,那么修行就很具足,在点点滴滴的行为过程当中,在行住坐卧这些四威仪过程当中都要表现这种气质,这就是素质啊。一个学佛的人不仅仅是口头在说,也不仅仅是内心里面想,而是从内到外他都是表里一如,身口意三业他都是相应的。只有做到在生活当中高度的统一,身口意三业密切配合,这样子修行就容易见效了。我们身口意三业就看用得好用不好,你要用的好的时候,说一句话是功德,起一个心念就是功德,待人接物也是功德。身口意三业用的好的时候,他就是做善事,就是做功德。但是用的不好的时候,这个身口意三业完全就是过失。起心动念起的是恶念头,烦恼念头、执著念头,你说造不造业啊,自然就造业了。说话呢,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怨天忧人,一听就是内心及其不平,内心不能够安详下来,内心没有智慧。我们怨天忧人的时候,往往就说明了我们内心不清净,是不是这样。那个儒家就有两句话说“自己者不怨人”,你要真正知道这一切果报都是自己造业所引起的,都是我们自己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我们造成的,于是我们遇到的一切一切,我们还能抱怨别人吗?自然而然就不抱怨别人了。自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知道是自己的业报所形成的命运,既然是自己所造就的这种命运,你说你抱怨谁呢?抱怨上帝不公、抱怨党和政府、抱怨外面那个人让这样了,抱怨父母没有把我们生的很漂亮、生的很健康。一切一切的抱怨其实都是不理解因果的关系,不理解是我们自作自受的关系,不理解是我们自己业所引起的这种命运关系,他就才能够怨天忧人。在怨天忧人当中就造业了。这身口意三业是像一把刀。它有两面,你要用的好的时候他就为你服务,用的不好是时候它就要造业伤害你。我们造善、造恶就通过这身口意三业,身口意三业是工具。我们今天学佛了、修行了,就要善用这身口意三业的工具。要把它用起来行善断恶,要把它用起来利益众生。这个时候无尽意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右肩露出来,这个是表示身业上的一种恭敬。“合掌向佛”内心有恭敬心,合掌站起来了,对着佛,这是内心里面意业上的一种恭敬。“而作是言”,这是从是语业上的一种恭敬。这个身口意三业恭敬清净,那就说明无尽意菩萨,念念不忘佛,心心不忘愍众生。我们自己在修行的时候,也要学习这种身口意三业的恭敬心。你在念佛的时候没有没有恭敬心啊,内心里面念的清楚吗?然后我们耳朵里面听的清楚吗?要用至诚恳切的心,把身口意三业要统一起来。

  这个地方所向的佛,“向佛”是指释迦牟尼佛。佛是什么意思?从意义上来说,佛有觉意思。觉什么呢?觉察和觉悟,一个方面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要有所行动了,究竟是造善、造恶我们要能觉察,如果不能觉察的话,这个修行就没有基础。最初出家人对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的一种观照,观照很重要。如果说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情,一天不知道,二天不知道,他有没有观照心啊?没有观照心。你看观世音菩萨的观,那也是一种觉照心,他是一种智慧,随时随地要观照起来。我经常打一个比方,我们这个观照的智慧,就像一个监视器一样。这个监视器监视谁呢,不是监视别人而是监视我们自己。通过这个监视器,把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的行为究竟做了什么,我们自己要把他看清楚,这个叫觉察。觉悟呢?只要你看得清楚自己身口意是怎么造作,怎么造作引起什么结果,自然而然这个因果不用别人跟你讲,你都能够觉悟出来。我就经常说人老成精,年轻人他不知道,没有经历过,没有阅历。以上了年岁以后,哪怕他没读过什么书,没上过什么佛学院,但是说出来的话都很有哲理性。为什么?因为一辈子的这种经历总结出来了。说哪个人干了坏事了,当时你看不出什么,但是跟他长期处的人,这个人我们非常了解。为什么他遭这样的报应呢,回想起来是有道理的。小的时候就爱整别人,爱偷东西,爱干坏事,长大了他也去干坏事,专门去收拾别人,阳凤阴为,搞阴谋鬼计,逞强霸恶。你说这样的人他遭了恶业了,联想起来是有道理的。周围的人都是这样,于是经过一定的人生阅历。这因果不用别人跟他讲,他自己都能总结,这叫觉悟。一但你能够了解自己身口意三业,一但你把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处在自己观察范围之内,观照范围之内,自然而然很多道理不用别人跟你讲了,有别人跟你讲那就更快,站在巨人边上嘛。向我们今天很多道理佛不给我们讲,我们就不知道。但是佛给我们讲了,我们还没有一种觉察心、还没有一种观照心、还没有一种觉悟心,就是给你讲因果是如是,你也不一定相信。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如里观察、如里觉悟,你才知道因果道理的的确确是这样。所以说这种觉察、觉悟,这就是佛的意思。

  哪里有一种天生的释迦、哪里有一个自然的弥勒。释迦佛也是从最初发心,精勤修行才得以今天成佛。弥勒佛今天是补助菩萨,他不是平白无故来的,也是多生累劫勤苦修行。我们只要肯舍弃我们自心的烦恼、迷惑、执著、追求觉悟的,那就决定能转迷成悟。如释迦佛出家修行,最终大彻大悟而成就这种无上佛果,这就是追求佛的这种行为。我们这些众生从无始生死轮回一直到今天,往往都是背离合觉、背离这些觉悟,背尘,背觉合尘。这两个道理,你学佛的时候是背尘合觉,不要追随红尘跑了,要追随什么走?追随觉悟的智慧走。你要做众生轮回生死当中,他往往就是背觉合尘,智慧观照不要了,要随着外面的色身香味触法,这个六尘去跑,是心背境转,那就成为凡夫了。那么我们境能够转心的时候,把环境转过来,要依照我们自己的智慧,这就是向佛的这种追求过程。我们今天众生在轮回当中、在生死当中。出生出来不知道我们自己从哪里来的,要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死到什么地去。那就对于我们自己前面的、后面的都不清楚,就是我们今天当下的这种生活,究竟是处在善法还是恶法呢?我们也不清楚。没有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活在这个世上只知道为儿女忙、为名利忙、为工作生活而忙、为结交应酬而忙,从没有考虑过我们为什么会有生死?我们这些生死轮回为什么不能够了脱?要了生死又怎么来了这些生死?我们来就西里糊涂的来了,我们死的时候也是糊里糊涂的就死去了,这是古人所说的醉生梦死,在这个世间走一遭。就是醉生梦死,白白的来一遭,没有明白这种人生的真实意义,活着时候像行尸走肉一样,死了以后像那些草木山河大地一样,慢慢的开始腐烂。其实人生当中就像一场梦,一切的境界如梦如幻,就像做一场梦,就像放一个幻灯片,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把这些生活放过去了,放完了以后啥都没有了,两手空空地离开人间。我们刚生下来时候,把这个躯壳当成我自己所有的,稍不顺心我们就会吵个不停,等到一口气不来,气绝身亡的时候,化为黄土了、化为灰尘了,到那时间我们才知道身体原来不是我。但是一辈子当中都为这个身体去造业。是不是,我要吃东西、我要穿好衣服、我要睡觉、我要干什么,一辈子把这个身体保养的不得了。但是偏偏为保养这个身体呢,造了无穷尽的恶业,一旦造作了这些恶业以后,将来生死轮回还是由于他而带入了我们。这是我们一辈子不知道执著身心,一辈子违负身心,不知道造也多少的业。贪钱、偷钱、抢劫、贪污、哄骗别人。抬高价格、等等。原来不都是为这些吗,那些骗子、罪犯,不就是为养护自己的身体吗,这样子来造这种罪业。然后我们在看一看自己的儿子、孙子、我们自己的金、银、财宝、那些钞票,包括我们自己的房屋、车子,这一切一切东西,其实都是过眼云烟,都是虚妄不实。我们认为我拥有了,但是不是真的为我所拥有啊,往往不是为我们所拥有的,一个人穿了一件新衣服了,诶,我有新衣服了,呵呵,多高兴。结果走到哪里你看她坐都不能好好坐,哎呀,这灰尘又多了,哎呀,这个座了不干净。相反的穿了一件新衣服走在哪里都不自在。对不对。开了一台高级车了,你看开到哪里也是这样,停在哪里都不放心。买了一栋别墅了,那铜窗、铁窗、铜门、铁门,关了十八层,还是不放心。走了以后总要回去看一看,遭强盗没有···,你说你自在吗?不自在嘛。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其实是不我拥有它,而是它拥有我,我们做了这些东西的奴隶,在生的时候为它忙,为它苦。一闭眼我们就被他人全部瓜分掉了,你说你死掉以后房子是你的吗?不是你的。车子是你的吗?不是你的。你的儿子、孙子、妻子是你的吗?也不是你的。哪里是你的,哪里都不是你的。包括我们今天说在这个寺庙里面,我们佛教当中一句话,铁打的丛林流动的僧。一个广德寺一千多年了,在这一千多年当中不知道生活了多少和尚,不知道来了多少居士。但是今天在哪里呢?今天也找不到了。我们今天在这个广德寺只是一种过客,只是暂时存留一下,各位居士在你的家里,在世上你也是一种过客,暂时的存留一下。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为我们所拥有的,身外的钱财、房屋、汽车那就不说了。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是不是你的呀,还不是你的,到最后一口气不来的时候,这个身体就会变成白骨,就会变成烂肉、就会变为黄土,是不是我们的,其实也不是我们的。

  我们要看得清楚,要知道这些五蕴皆空,四大也空。我们自己的身体、世界、家园、国家都是如梦如幻,就像临时演戏搭的场境一样,临时我们在扮演这种角色,下了这种戏台以后,实际上什么都不是你的,了无一物。世界上的一切有为法都是这样,就是梦幻泡影而已,世间上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闻到的、所接触到的,心理面所想的,这些都是虚妄不实的影响。仅仅是一种影响,就像放电影放出来的那种影子一样,有什么呢?小的时候;播放电影打仗了,非得要到那个影布地下去捡子弹,捡的到吗?捡不到。而我们今天看电影了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你以为什么是真的,其实都会无常,都会过去。《金刚经》上跟我们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能够明白这样的道理以后,向佛学习。

  佛陀就明白了,人为什么生来,为什么死去。了知一切万法其实都是以自心为根本,都是自心的影响,唯心所现,唯识所造。一切的法都是依据这些业因缘而显现的,明了这种生死*轮回那是虚妄不实的,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要明了我们自己的真心,那个如来藏的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你虽然说生来死去,变来变去,但是他就有不变的在,那个真藏的心性,我们要觉悟了这两种。一个是本来没有的,不要执著为有,那些生死境界,轮回境界,一切痛苦,其实都要是从没有当中虚妄显现的,他不是真实的,这是一个方面。二一个方面就是要觉悟,我们自己的佛性真实不虚,我们自己的佛性不来不去,不垢不净。哪怕就是你在生死轮回当中,这个佛性也不减少一点点,将来你修行成佛了,佛性他也不会多一点点。一切佛法不从外来,端因己有,都是我们自心本具。要觉悟这两个方便,这两个方面的觉悟,那很重要。我们现在学法就是有这个毛病,一个方面他认假为真。本来是虚妄不实的,他认为是真实的。但是偏偏应该觉悟的,比如说佛性,他就说什么佛性啊?佛性没有,成佛不知道怎么遥远。本来应该有的,他不能认为有,本来没有的他认假说真,认贼做父。这是学佛当中两大障碍,向佛就是要把这个两个方面都能够觉悟。佛陀自觉以后,他就是把这两个方面都能够觉悟出来了,这就叫自觉。自己觉悟了,还有很多众生没有觉悟,还要发慈悲心,来拯救那些沉迷茫茫烈海当中的这些众生,这就是觉他。帮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觉悟。这两层关系,一个是轮回、痛苦、生死这是虚假的。一个是我们自己的佛性、如来藏这是真实不虚的。这两个方面来帮助众生去达成这样的觉悟。随时随地在这种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这种善法当中精进不熄,一直要等到我们自己觉悟圆满,众生觉悟圆满,自觉觉他都能够达到圆满,那才真正成佛。向佛就是在我们这种学习过程当中他来成就。这是无尽意菩萨以这种威仪向佛请法。他怎么请法呢?他的语言,他就说了;“世尊”。

  “世尊”,就是无尽意菩萨对释迦牟尼佛一种恭敬的称呼。佛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导师,一切众生的慈父,要受到一切凡圣、天龙八部的恭敬尊重,是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有情所应尊重的对象,所以称之为世尊。世间上人再也没有超过他的,称之为“世尊”。佛为什么会成为世尊呢?因为佛他在做凡夫时候,不自甘堕落,不妄自菲薄,发了无上菩提心、发了大愿,念念之间都开发自己本觉的一种智慧,最终把自己全体如来藏彻底开发出来了,这就成为一切人天尊重的一种对象。那叫世尊。那么我们今天向佛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习佛陀这种学修的精神。今天不要说动不动就说,哎呀;我是业障凡夫啊,没有办法呀,我只能躺在床上,修行也修不起来呀。我没有智慧呀,听经我也听不来,念佛我也念不来。越是抱怨、越是执著、越是闭关自守,到最后我们这个凡夫真的就没有办法转变。你看看我们;不学佛还好一点,稍微学佛动不动就是业障。哎呀,师父:我又业障来了,没有办法···。出家人也是一样,业障深重没有办法。把这些业障作为很好的一种借口,挡箭牌。当他不想做事的时候,哎呀,我的业障又来了,哈哈。做不起来了。你要叫他念佛,哎呀,我的业障来了,今天我的家里走不了,不能念佛。你要叫他上殿,哎呀,师父;我的业障来了请个假,我今天不能殿了。你说是不是。把这个业障作为自己很好的借口,自甘堕落,单捉我们自己的业,封闭于我们自己的业当中,不求上进、不发大愿。要是这样自轻自贱的话,我们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功德什么时间能够开显出来呢?念念之间就与这种烦恼相应,念念之间就只知道造业。不知道我们本有的佛性、不知道我们本具的功德智慧,我们今天之所以成为下劣众生就是这样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心不发心的问题了,你到底是发心成为佛呢?还是发心成为众生呢?如果我们知道自性都是佛,自性如来藏人人平等,我们能够尊重己邻,尊重自己的如来佛性,自尊自重、好好学修,将来我们也会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所以说世尊哪也是从精勤修学当中来成就。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这是无尽意菩萨问释迦牟尼佛的,他叫了世尊了以后,就问,这是第一翻问答,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做观世音菩萨。因缘,什么叫因缘?我们今天说的直白点就叫做条件。“因”就是主要条件,“缘”就是辅助条件。你看世间上一切都是条件所生成的,条件性的存在,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为什么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呢?他就请问这个道理了,下面他会回答;观世音菩萨为什么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呢?

  因为众生受苦的时候他的苦恼无边,众生在苦恼的时候向观世音菩萨求救,受苦求救这个是一个根本因。菩萨因为自己救度众生的愿力,寻声救苦、发起慈悲、这是一个辅助条件,以这样的因缘和合感应道交,能够解决众生一切苦难,所以称之为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做观世音菩萨呢?《法华经》里面就这样解释,因为众生受到各种各样苦恼的时候,以至诚恳切的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闻其音声及时救脱众生的苦难,所以他就叫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他的“观”就是一种智慧,因为他有慈悲心,以他的愿力,以他的功德能力观察众生,这是一个根本原因。以往发了根本愿望救度众生,这个一个根本心。如果说往昔时候没有成就根本心,这个慈悲心根本没有成就,没有发愿度众生,今天你说向观世音菩萨求救,他来救你吗?没有这样的愿心那就不行。所以说是以往昔修行来成就的,他这种因从往昔发心的时候来成就这种慈悲心,成就这种救度众生的愿望,这是一个根本因。那么今天看到众生受苦了,众生受苦是一种条件,于是菩萨来寻声救苦,所以称他为观世音。从几个层面来解释;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得名的缘由。

  下面是释迦牟尼佛回答无尽意菩萨,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做观世音菩萨呢?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这释迦牟尼佛,既然无尽意菩萨问上来了,就回答他说。善男子;善男子是释迦牟尼佛对无尽意菩萨的称呼。什么叫善男子?“善”就是好或者说调顺的意思。从过去到现在他都能够修善法,都能够调顺内心、修善积德、一直到我们现在他的善根增长非常深厚,这两种善。过去善就是所做的这些善事,现在善就是表现出来的这些善根。什么叫男子?我们今天所说的男子不仅仅是指这种男人,男人女人只要有这种大丈夫气概、心直口快、心里面没有冤屈、没有谄曲、能够承担自己一种大愿心,能够像佛那样从觉悟、自觉,觉悟自己的这种如来藏、觉悟自己的佛性,然后来承担这种佛性,担当如来家业。一旦皈了依、一旦发了心,能够围着自己这种圆满的选择,执著不舍的去追求,去成就自己修行的伟业,而不为其中的一些烦恼、艰难、险阻、坎坷这些所屈服,这样的人就是“善男子”。一个方面过去要有行善积德、善业作为保障。两一个方面今天这个善根要深厚。三个方面要智慧、要有选择、要发大愿、能够觉悟自己的佛性,发了大愿了要能够执著不舍的去成就自己的大愿,哪怕是遇上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轻易退失,这个就叫“善男子”。不管你男人女人只要你能够有这种素质,都可以称之为“善男子”。修行往昔时候没有善根,现在修行修不起来。二一个自己没有智慧,不能选择正确、如里如法的觉择,你也不能修行。三一个方面是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你也修不来行。修行哪么简单吗?不简单。

  昨天晚上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大家在说;这个成佛不比卖凉粉容易啊,你说卖凉粉还简单一些,要是没有人,我给你多添两块凉粉,呵呵,卖的要多一点,人家看了大方嘛,所以来吃的人就多。但是成佛不是这回事,不是哪么简单。世界上你要找钱,找一个工作,要升官发财,或者说要做高官厚禄、做一个宰相、做一个总理那还好说,只要努力、只要你有善根、只要你有福报,他也能成就。但是这个出家、修行、学佛、那是非大丈夫莫能为。这是必须要有刚才所说的这些素质,你才能够学佛、才能够成佛。如果不然的话只是一个表面功夫。所以说“善男子”他就是这样的赞叹。假如说我们今天心胸狭窄,气量也非常小,心里面也是那些弯弯曲曲,很多有东西见不得人,受不得这些挫折坎坷,受不得人家的打击,稍微两句重话一说,哎呀,我不学佛了、我不出家了、我要回去了。念佛稍微受点打击,我不念佛了,这个成佛很艰难。那个烦恼一时半会对治不了,他也有一种嗔恨心,你说这样的人怎么修学呀。就像那种一般女人一样,又小气、心胸又小、容忍不了别人,受不了挫折坎坷,老是想依赖、老是想逃避、老是想钻进乌龟壳里面,你啥时间能成佛?啥时间学佛能够成功呢?像这种人他就不能叫做“善男子。”所以说具备这种条件了,虽然说你是女身也可以把你称之为“善男子”。不具备这种条件的纵然你是男人,不能够叫你是“善男子”。这个善男子,一个方面是诸佛恭敬众生,为啥要恭敬众生呢?大家回答,为什么要恭敬众生呢?因为众生都有佛性,都是我未来佛。所以说佛不轻视任何一个众生。二一个方面就是随时随地提携众生,你是善男子、你有佛性、你是未来佛,你遇上挫折坎坷,你也不会退失。随时随地鼓励大家,是不是、要这样子来,我们也学佛这样子,你看佛已经成佛了,他称呼无尽意菩萨,总是那么恭敬,总那么不轻视任何一个众生。我们在世间上也要这样啊,要说好话。随时随地赞叹别人,恭敬别人,少去给别人泄气。本来人家做的上好,结果不把人家的气给泄掉了,罪过无边啊,所以说也要学这种善巧,是吧。光是一个称呼当中都很多的善巧。我们经常跟居士聚在一起的时候,相互取外号,熟悉了相互取外号,你看那个外号取的是鼓励别人呢?还的打击别人呢?世间上人说,取一个傻瓜,闷蹲(笨蛋)哈哈。打击别人,是不是?就是我们开玩笑也去鼓励别人,要让别人起欢喜心,要别人听了以后他喜欢去学法,喜欢去上进,这就是你的善巧。

  无尽意菩萨为什么叫是善男子呢?他也不是客气的,为啥呢?因为他从久远以来已经发了菩提心、已经行持菩萨道、已经植众德本,所以佛称他为善男子。佛就告诉无尽意菩萨,如果这个世间上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当他们感受身心各种各样的痛苦逼恼的时候,如果他听闻到观世音菩萨名号以后,能够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在常寂光大定当中、当下就能观照这些众生求救的声音,然后以自己的威德智慧神力来救度众生这些苦难,众生这种所有痛苦随即都能够消除。有这样的神力,我们今天遇上各种各样不如意的这种事情了,只要我们至诚恳切一心不乱的称念观世音菩萨,就这一种不可思议的功德。

  有人就会怀疑了,观世音菩萨有这样的神通吗?感应能够有这么样的快速吗?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一个人就能够救这么多人的痛苦呢?这个众生无尽啊。无量无数的众生一求救都能够免掉。所以说要明白这样道理。这个道理是怎么样呢?

  因为众生是我们心当中的众生,菩萨的心随时随地不离众生,随时随地慈念众生。菩萨也是我们众生心里面的菩萨。比喻说你天天念佛,我们说所念的佛;也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阿弥陀佛,所以说你一念他就答应了,一念他就有感应了,他本来跟我们没有隔别,哪里有也隔别嘛。众生心与佛心随时都是相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没有隔别。我就常常讲这种道理,你看这个虚空与我们这个讲堂(五观堂)他隔别吗?不隔别,你说你砌道墙起来,把他隔起来,能够隔开吗?不能够隔开。而我们这种心也是这样的,心放开来他可以无量无边,和诸佛一体,佛的心也和我们众生心那是一体的。但是众生因为执著而不知道,虽然说你不知道,这个心还是相通的,所以说各色而言的呢,我们彼此之间没有丝毫的这种间隔。所谓间隔、所谓障碍就是从我们自己的怀疑心而来的,就是我们自己没有诚恳,他才有间隔不要说与菩萨、与佛,就是自己与自己,有些时间也要间隔,我们有没有那种拿着钥匙找钥匙的事情呢?多哟。也是世间上所说的骑牛找牛,骑车找车,他本来在他手里拿着的,都因为遗忘掉了,我的车子跑哪里去了,我的钥匙跑到哪里去了,结果在手里拿着呢,忘掉了。本来没有障碍,但是因为自己不觉悟,没有这种智慧,所以说没有障碍的东西都成为有障碍了,是不是这样?这种障碍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怀疑心,不信的心、不诚恳的心。如果我们至诚恳切地发起了这种内心的虔诚恭敬,那么我们当下就不离菩萨,菩萨与我们自己就随时随地都在一起。所以说菩萨可以当下感应,当下解脱我们的痛苦。因为观世音菩萨他已经证到了普门示现,他这种普现色身三昧随时随地都有这种能力。观世音菩萨他能够不动本际而普应尘沙世界,所以他一个人就能够救很多人。

  这里面所说的“众生”。就是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条件和合而生起的这种众生有情。什么叫“苦恼”?我们的身体受到了逼迫,这就叫“苦”,由于这种苦让我们自己心里面也不舒服,我们心理面也受到逼迫了,他就叫“恼”。苦是身上的苦,恼是内心的烦恼。“解脱”把我们所受到这种束缚、所受到的苦恼一解决了,他就达到了一种自在无碍、自由自在的这种结果,那就是解脱。所以说要求解脱,首先就是要看我们自己的束缚是什么。你要离苦得乐,首先要认识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自己的苦恼是什么?很多人在修行过程当中,不明了自己修行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存在的问题。那么你修行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时候,修行自然而然感受就不是很强烈,所以大家要清楚这回事情哟。我们自己打佛七、观音七、念佛修行,一定要知道我们修行究竟修的是什么?如果不了解自己所修的什么?那往往就是盲修瞎练,不知道你针对什么而修嘛,没有目标嘛。因为没有目标,你修过去修过来为什么呢?目标不清楚那个感受就不是很强烈。要解脱,首先就是要知道我们自己的障碍,知道这些障碍以后,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去解脱。一般来说解脱有两种,一种是离障碍解脱。一种是作用解脱。离障碍解脱就是断除我们自己的愚痴、无明,我们自己的烦恼造业、乃至我们现在所受的苦,就是惑业苦,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受的。这个过去烦恼,由于过去无明、由于过去造业,才能够引起我们今天受苦。现在受苦又造成我们新的这种迷惑,新的烦恼。由这些新的烦恼,我们又再去造业。由我们造业将来在受这样的恶果,轮回无休啊。我们现在能够离开那些惑业三种的束缚,那个叫离障碍解脱。作用解脱;那是指没有障碍的显现我们自己法身妙用。这个如来藏显现了、神通妙用显现了,这些妙用一显现的时候,他就彻底解脱了,这叫作用解脱。

  “无量百千万亿众生”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所救拔的对象。这个救拔的对象有多少呢?无量百千万亿,我们说无量百、无量千、无量万、无量亿,可以说有各种各样的无量,众生无尽嘛,实际上总体来说就是无量无边的众生,遍满尽虚空、遍满尽法界、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十方世界的所有的众生,数量很多很多,都是观世音菩萨救拔的对象。我们要看这个众生是无量无边的,众生的苦难也是没有穷尽的,众生的痛苦很多啊。他的苦恼是一个接一个,汇成无尽的苦海汪洋。我们无始以来所喝过的苦水那就本身就苦啊,今天我们受的苦那也是数之不尽。如果说今天不皈依、不修行、不学佛,将来所受的苦更是无量无边。要我们这些苦能够好好的去观想一下,去回味一下。今天我们早上还在讨论,为什么有的人学佛没有动力呢?为什么我们听经闻法没有动力呢?原因是什么?原来的苦忘记了。如果不知道苦的话他就没有动力,往往我们开始学佛的时候,就是由于苦的一种逼迫,有这种苦逼迫以后,我们就能够知道去解决这些东西,于是我们大家来学佛。但是学学呢,就把自己所受到的苦全部忘记了。我们今天在逃避,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发达了。我也有吃的了,穿的也好了,我们过的像小地主一样的生活了,跟解放前相比应该知足了,很幸福了。但是你的生死问题,无常问题呢,就不再去想他了,轮回的痛苦他也不去想了。所以说这些生老病死苦、无常苦,各种各样轮回的苦,如果说我们忘记了,那你修行就没有动力。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这些苦,每一个苦都要细致如微的去观想、去思维,一直要思维到我们自己内心里面,把这些苦的印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面。就是睡梦里面想他,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知道,要达到这种深刻的程度,念佛才能够念的至诚恳切,念观世音菩萨才会念的至诚恳切。对这些苦我们要生起厌离心,要生起一种出离心,那么我们称念菩萨名号的时候,就自然而然能够至诚恳切,他就很有力量。不仅仅是思维自己的苦,还有多了解我们周边这些众生的苦。特别是这5·12大地藏,那些灾区居民的痛苦,我们多思维一下。现在全国都在干旱,我们也要想一想在干旱当中的众生,他们是多么的苦难。每天你不要想远了,你就想遂宁城市,每天他们要吃多少肉,杀多少生,面临着被杀生的这些众生,痛不痛苦啊?当然很痛苦了。那些猪、牛、鸡、鸭、鱼、鹅,每天有多少众生面临被杀。思维这些众生的苦,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的苦,都当作我们自己的苦一样,好好的要把它观想起来、思维起来,然后我们就竭尽全力的为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样子这种称名的力量他就很具足。随时随地要这种心。称名要怎么样称名呢?要一心称名。不是像我们今天边在称名、边在想家里面这个肉又煮好了,怎么好吃呀,你要这样称名有多少力量?没有多少力量。不管是念佛也好还是念菩萨也好,这个一心不乱的称名他的力量才大。散乱心称名虽然说有一些功用,但是力量不大。

  什么叫一心念佛呢?他有两种一心,一种是事一心,一种是理一心。事一心就说你不懂这些法界理体,但是也能够以至诚恳切心一直念下去。把自己的妄想心、散乱心、杂念念的越来越少,最后一句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绵绵密密、不间隔、不间杂、明明白白显现在我们自己的心里面。这叫事一心不乱的念佛。什么叫理一心的念佛、念菩萨呢?就是懂得这种法界理体,能念的心和所念得的观音菩萨名号没有分别,自心既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既是自心,心与菩萨不二、能念与所念不二。以这样一种道理来加持我们、摄持我们自己。能念所念他都能够融合在一起,要念到能所双亡。能所融合,观世音菩萨进入我心,我心就是观世音菩萨,心与观世音菩萨不二,观世音菩萨在自心上放光,我自心也随着观世音菩萨变成了观世音菩萨。你这样去念的时候,能念所念都能够融合在一起,这就是理一心不乱。我们能够这样去念的时候,至诚恳切向观世音菩萨求救的时候,他就能够及时解脱我们自己身心所受到的苦恼。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吧!这功德非常大。好好的想一想观世音菩萨这种功德威神力量。下来以后要把我们自己的心要提起来,至诚恳切好好的称念观世音菩萨。为了要把至诚恳切生起来呢。一定要好好思维我们自己所在的苦。思维苦称念观世音菩萨,一心不乱的求救,这就是必要的基本条件,只要我们把这些条件做到了。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自己的苦难那是自然而然的,

  好了,阿弥陀佛!我们上午结束。(大众鼓掌)

  2009,2,19,遂宁广德寺 


{返回 智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6
下一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4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1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5
 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讲记 三
 观无量寿经第八讲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7
 安居讲法第二十二讲
 安居讲法第十九讲
 安居讲法第四讲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8
 安居讲法第二十六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敦煌遗书中禅宗北宗文献的学术价值[栏目:杨曾文教授]
 印祖故事 49、黄涵之夫人病逝,师开示助念法则[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卅八章 善生长者归佛化[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圣境难测—道宣律师[栏目:文殊菩萨·感应录]
 对上师生起真佛般的信心,是在凡夫位还是圣者位?怎样才能生起这种信心?[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人间重晚晴[栏目: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反省自己的错误[栏目:宣化上人]
 人争一口气[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为什么放蒙山时不可以吃东西?不可以喝、不可以上厕所?[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净土生无生论白话浅译[栏目:法宣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