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修、悟(杨维中)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9

学、修、悟

南京大学:杨维中 

  在我看来,整个佛教教育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学、修、悟。学的内容主要是指知识、理论与技能,修的范围很广,不仅指严格的宗教意义上的修行方式,如禅坐等,也包括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义的修行包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内。我们不应将学与修绝然分开,学习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修行,如读书、思考、与人交流、探讨佛法等都是修行的方式。
  佛教教育大体可分为二种,一是以培养专业佛学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佛教学院式的教育,另一种则是以教化普通信众与广大社会民众为主的普及性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弘扬佛法。这两种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
  目前,国内佛教学院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我认为除了师资力量薄弱外,学生的佛学水平、文化知识及综合素质较低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看看中国历史,为什么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如此兴盛,人才辈出?要知道,当时出家僧人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社会的精英。再说台湾和日本,佛教教育为什么搞得那么好?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中国台湾、日本,大学生、研究生学佛、出家的现象是很正常和普遍的,这与中国大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何提高学僧及广大佛教信众的文化水平、信仰层次及其综合素质,是佛教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从当前的情况看,形势并不容乐观,可以说,佛教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还是充满着浓厚的宗教乃至迷信的色彩,而佛教自身的世俗化趋向也越来越明显,金钱的冲击与物质的诱惑越来越严重。在修学方面,全国所有的寺院基本上都是净土一统天下,一句弥陀万事大吉,学习教理,讲经说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才奇缺。我所担心的是,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佛教的前途将会如何?谁来承担如来家业,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因此,我们每一个有志于佛教教育的人,不论是教界,还是学术界,都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去做。
  另外,在普及性的弘扬佛法方面,我认为,佛教的中心思想及其命题,并没有得到深入浅出的挖掘,这些思想与命题,对普通人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正是佛教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在以后宣传佛教或弘法的过程中要紧扣一般世俗人(包括居士)的想法,这样,我们的弘法才能够到位,才能打动他们的心。法师们讲经说法时,除了要把佛教的教理讲清楚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佛教的道理,尽量讲得通俗一点。比如佛教“不可得”,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可以讲得深入浅出,抓住一个很细微的东西讲出来。讲法要生动形象,多举例子,甚至有一种幽默感,让大家听得很高兴,很开心,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经文里怎么讲,然后引一些古德的注解,一读就完事,这样效果就很差了。这种现象在佛教学院的教学中,也是很普遍的,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讲佛教重要的是把你理解的东西讲出来,而不能只是列举一大堆佛教名相、概念和术语,以经解经,这样讲起来就很枯燥,听的人也很累,并且不理解。讲经弘法与书面文章是两回事,我讲课不太喜欢用讲义,因为讲义读下来不一定能够适应当下的情况,不是交流式的。我觉得佛教对现实人生的很多侧面的价值没有得到很深刻的挖掘。
  关于佛教与科学的关系,也是佛教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不赞成用现代科学来论证佛教的教义,佛教自己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如果偏要说佛教符合科学,或科学的发现证明了佛法的真实不虚,这就意味着,佛教是依附于科学而存在,我觉得这是对佛教缺乏自信的表现,在佛法中有许多问题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当然,作为弘法教化的方便,这种教育方式也未尝不可,但从学术的层面来说,我是不同意这样做的。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台湾佛教教育
下一篇:佛界精英与社会精英互动,佛教才能振兴(王继如)
 论康生会的佛教教育思想(张捷、陈旭远)
 大慧宗杲禅师的居士教育(潘桂明)
 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圣凯)
 佛陀的教育观(本性法师)
 新世纪的佛教教育(杨曾文)
 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在世间”和“为世间”(俞学明)
 台湾佛教教育
 试论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培养(林国良)
 善昭的禅教育思想(闫孟祥)
 目前的佛教教育确实存在问题,但这很正常(杨曾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坐禅的功能 身心安全的保障[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精进禅修]
 《入菩萨行论》第05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祝南洋佛教之联合[栏目:太虚法师]
 中阿含经卷第十四[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 (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中庸之道[栏目: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佛教故事选萃 序言[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从法显《佛国记》看印度佛教社会史[栏目:温金玉教授]
 谈修行中的福报问题 (紫虚居士)[栏目:因果原理]
 [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