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5-003心湖上的倒影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06
心湖上的倒影—一       海涛  辑
1.有些人学习佛法,是为了寻找更多内心的平静和更多的了悟,基本上是希望它能够使世俗生活变得更好。正如成功的心理治疗,佛法的确能帮助我们适应每日生活和人际关系。
2.如果我们的行为出于愤怒,只会经验到更多的愤怒。佛陀说:「恨不能止恨,只有爱和无恨能止恨。」因为你如果发怒,不论理由多么正当,不论对象是谁,都会激发对方隐藏的巨大愤怒。
3.一切愤怒,不论理由多么正当、神圣,都来自相同的源头,那就是反感、厌恶、仇恨,不论表现出来的是暴力或非暴力,都还是愤怒。所以,不论愤怒的理由多么「正当」,愤怒永远不能导向和平、爱与慈悲。
4.不执着任何事情是很不容易的,特别难的是不执着「我」这个意象,我们必须慢慢学习才能放掉这一切。
5.心是极度贪婪的,它不只贪求外在的享乐,同时贪求内心的舒适,而后者更难放弃。
6.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直达深处,拔掉深得难以置信的无明深根。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心性有确切的了悟。觉悟可以让我们对治所有负面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无明。
7.佛法的戒就是将「不伤害」带入修行中。修戒就是遵守五种基本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些不是训诫,而是帮助我们培养不伤害行为的工具。
8.为了学习禅修,我们的行为必须有所节度,才能使心境更平和、简单和开放。毕竟,禅修不只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平静,还要把心打开。
9.智慧是个庞大的议题,它与了解人和所有现象之广大、虚空的本质有关。智慧是我们向内搜寻的直接结果,无法从书本上学到,而须直接体验。
        
心湖上的倒影—二       海涛  辑
1.人们了解布施,相信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因缘合和。所以,如果他们希望富裕,就必须创造使未来富裕的因,富有的原因是布施,由于他们了解这点,所以非常乐意给予,对接受者也非常感激,因为受者让施者累积了善业。
2.修慈悲心,并且散布慈悲心给所有的众生,但如果我们对自己都没有慈悲心,怎么可能散布给别人呢?
3.忍辱是愤怒的解药,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耐心是非常重要的,佛陀称赞它是最伟大的苦行,我们必须培养这种美好、广大与开阔的特质。
4.如果我们把那些非常讨厌的人视为修行最大的帮助者,就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不再是我们的问题,而成为我们的挑战。
5.当我们能看见人们的真面目,而不是他们表现出来的样子时,对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慈悲心,但是这不表示我们是傻瓜。
6.慈悲心不是感情用事,而是像剃刀般锐利。慈悲心没有攫取、执着,它纯然是无条件的爱,希望他人快乐。
7.真正的慈悲心和清晰的洞察力是相互结合的,一旦看得清情况,自然而然就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应对,但由于我们自己非常混乱,往往不知道怎样适当应对,所以,当我们努力追求快乐时,只会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制造愈来愈多的混乱和痛苦。
8.由于湖水清澈极了,以致于看起来只有几吋深,如果丢颗石头,它会沉到最底层;同样地,当我们的心不再被六根的风所扰乱时,心就会平静下来而变得清明。
9.心智不只是指智力,同时也包括具有情感的心,因为心的基础来自心轮,而不是来自智力。
10.我们每分钟都在审判自己,因为不论我们做什么,都将产生结果。所以,如果我们播下好种,将有丰收;如果播下有毒的种子,收成也会是有毒的。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5-002人际幽默的智慧
下一篇:05-004在娑婆中修行
 05-086《月灯三昧经》修行之十种利益
 05-091无常是通往解脱的路
 05-074菩提心犹如如意宝
 05-038《一切法都是菩萨行》
 05-018除去心灵毒素的妙方(平心静气)
 05-027佛教的修行是心的修行
 05-047基础佛教略说
 05-050净土经典菁华选辑
 05-024《菩萨学处辑要》
 05-090无常.让生命充满无限可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论玄义记 二、三论教义的先河[栏目: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般若净宗学苑·答疑解惑第004期[栏目:疑问解答]
 珍贵 Real Treasure[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佛光遍照大草原 净心念佛求往生[栏目:传喜法师]
 分别心与真心的妙用[栏目:雪漠]
 慈慧基金会一周年感恩晚宴致辞[栏目:索达吉堪布]
 论奘译观所缘释论之特征[栏目:吕澄居士]
 空观(明哲)[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栏目:龚隽教授]
 复香港女众书(二通)[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