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小结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9
  小结
  综上所述可见,洪州宗人的心性论的内容相当丰富,它以「平常心是道」为思想内核,构成了一种心性论的新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涉及了平常心、本心、即心、非心、无心、佛性等内涵,论述了心与道、无心与道、心与佛、非心与佛、无心与佛、心与见闻觉知、佛性的有与无等各种关系或问题,提出了平常心是道、非心非佛、无心是道等新理念,对于清净本心与见闻知觉,有情无佛性与无情有佛性的关系进行了新阐发,从而发展了佛教的心性论、佛性论。
  洪州宗人在颇富特色的心性论基础上,形成了禅修的新的思想原则、运作模式和格调风貌。其突出之点有:
  主体的自主性精神。洪州宗人进一步强调修行主体是禅修的决定因素,主体的意识(心)是禅修的内在根据。由此主张直指人心,纵任心性,充分地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
  修行的自然主义原则。洪州人认为众生的日常行为运作都是内在佛性的全体示观,一切皆真,则此特别强调养神存性,任运自然,在自然运作中实现自我超越。
  生活的世俗化倾向。洪州人提倡随顺自然的生活禅,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超越现实的目的。这是一种精神超越,它并非追求彼岸世界,而且实现超越又回到现实之中。由此而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
  方法上的反知解特征。洪州宗人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由此强调直觉的体悟,反对知解,轻视语言文字对学道悟道的作用。进而采用不定型、无规范的修行形式,发展出诸如隐语、动作、棒喝等种种「机锋」。从而又表现出与后来南宗中重视语言文字作用一派的对立。
  洪州宗的心性论是在继承慧能以来的性净自悟这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佛教与道家、儒家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和发展的结果。在佛教内部,洪州宗主要是把讲如来藏思想的《楞伽经》和讲性空思想的《金刚经》加以调和、融合、会通,从这方面来看,也可说洪州宗的心性论是对菩提达摩以来有关禅思想的一种总结。从整体思想背景来看,洪州心性论更重要的是融合中国道家、儒家,尤其是道家思想的产物。道家的道、道法自然、齐万物、齐是非、无为、无知、无欲、无心〔注释:「无心」,多见于郭象:《庄子内篇注》。〕等概念、命题、思维方式,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思想框架,可以说是改造佛教思想、形成洪州宗心性论的重要思想因素,因此,似乎也可以说,洪州宗的心性论思想主要是渊源于中国固有的文化观念。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一节 心清净与自信心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五节 有情无佛性与无情有佛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六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下)第二节 「理」思想..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四节 心性思想内..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二章 道、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二节 佛教对道教..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三节 即心即佛与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一节 平常心是道与..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三..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八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上)第四节 天台宗的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 第五节 镇澄对僧肇《物..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一节 中..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五节 心性哲学的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学[栏目:太虚法师]
 以无声的觉悟,求有声的事业[栏目:包容的智慧]
 四十八愿 第三讲:净土教的重点在于往生,不在于觉[栏目:纯祥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栏目:杂阿含经]
 浅谈龙树中观思想(李巧艺)[栏目:中观宗文集]
 伟大的父亲[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The Eye of Discernment - From The Craft of the Hea..[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四教义卷第三[栏目:智者大师]
 小孩买油[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琴声中道[栏目:隽永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