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小结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4
  小结
  综上所述可见,洪州宗人的心性论的内容相当丰富,它以「平常心是道」为思想内核,构成了一种心性论的新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涉及了平常心、本心、即心、非心、无心、佛性等内涵,论述了心与道、无心与道、心与佛、非心与佛、无心与佛、心与见闻觉知、佛性的有与无等各种关系或问题,提出了平常心是道、非心非佛、无心是道等新理念,对于清净本心与见闻知觉,有情无佛性与无情有佛性的关系进行了新阐发,从而发展了佛教的心性论、佛性论。
  洪州宗人在颇富特色的心性论基础上,形成了禅修的新的思想原则、运作模式和格调风貌。其突出之点有:
  主体的自主性精神。洪州宗人进一步强调修行主体是禅修的决定因素,主体的意识(心)是禅修的内在根据。由此主张直指人心,纵任心性,充分地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
  修行的自然主义原则。洪州人认为众生的日常行为运作都是内在佛性的全体示观,一切皆真,则此特别强调养神存性,任运自然,在自然运作中实现自我超越。
  生活的世俗化倾向。洪州人提倡随顺自然的生活禅,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超越现实的目的。这是一种精神超越,它并非追求彼岸世界,而且实现超越又回到现实之中。由此而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
  方法上的反知解特征。洪州宗人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由此强调直觉的体悟,反对知解,轻视语言文字对学道悟道的作用。进而采用不定型、无规范的修行形式,发展出诸如隐语、动作、棒喝等种种「机锋」。从而又表现出与后来南宗中重视语言文字作用一派的对立。
  洪州宗的心性论是在继承慧能以来的性净自悟这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佛教与道家、儒家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和发展的结果。在佛教内部,洪州宗主要是把讲如来藏思想的《楞伽经》和讲性空思想的《金刚经》加以调和、融合、会通,从这方面来看,也可说洪州宗的心性论是对菩提达摩以来有关禅思想的一种总结。从整体思想背景来看,洪州心性论更重要的是融合中国道家、儒家,尤其是道家思想的产物。道家的道、道法自然、齐万物、齐是非、无为、无知、无欲、无心〔注释:「无心」,多见于郭象:《庄子内篇注》。〕等概念、命题、思维方式,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思想框架,可以说是改造佛教思想、形成洪州宗心性论的重要思想因素,因此,似乎也可以说,洪州宗的心性论思想主要是渊源于中国固有的文化观念。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一节 心清净与自信心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五节 有情无佛性与无情有佛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 第三节 无住心体..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四节 如来藏说与阿..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七章 荷泽的灵知心体说 第一节 灵知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四..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五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第三节 「神」的意蕴与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绪论 一、对象与任务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三节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六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下)第三节 心本原说的..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五节 心性修养方..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四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三节 轮回说的新阐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光大师说故事 22、圣现异类 度生止杀[栏目:灵岩故事]
 60.邪淫有十罪,何等为十?[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二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圆觉经略说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栏目:南怀瑾居士]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7)[栏目:惟因法师]
 俱舍论讲记 下[栏目:索达吉堪布]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十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三学[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杂譬喻之三[栏目:妙心法师]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8.厌离随观智[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