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某种角度而言,希望迅速成办解脱的愿望并没有错。但是在实际行持过程中,不懂得如何配同自己的根机而修学,并且以一种极端的思想和行为去实现这个目标,这样恐怕就是解脱的违缘和障碍。
❈ 虽然往昔的善因令我们今生值遇佛法,但习气烦恼的力量可能远远居于上风,因此经常会出现懈怠修法的现象。例如很多人常常由于头疼脑热就将修法搁置一旁。试问,若想到今天就将从人间消失,这些身体上小小的不适还能成为我们拖延修法的借口吗?这只能说明我们并未真正将无常观纳入心相续之中。
❈ 我们信仰佛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轮回之中获得解脱,得到真正的快乐与自在。如今很多人虽然了知轮回痛苦的教义,但在潜意识中还是会认为,当灾难没有降临到自己身边的时候,眼前的世界还是非常快乐和幸福的,但正是这转瞬即逝的幸福和快乐,却令我们迷失了方向,沉溺于红尘俗世,不能自拔。
❈ 佛法的一切教义都不是一种教条性的宣说,而是根据众生不同根机而立的教法。若以一种“是也如此,不是也如此”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众生,那么对有些人可能可以做到,对另外一些人由于法不对机的缘故,可能无法达到要求。因此我们修学佛法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所修的法是否与自己的根机相应,这点非常重要。
❈ 在我们内心的贪嗔痴烦恼没有消尽之前,世间琐事永远没有完结的一天。若我们将一生都用于追求世间生活而不是用于成办解脱,即便物质条件多么优越,最终都将感受极大的痛苦。因此,从当下开始就要时时观想无常,精进修学佛法。
❈ 我们听法时不仅要懂得书面上的含义,还要懂得如何将这些道理运用到自己的实修当中。例如禅修时应如何护持内心,座下又该如何护持正念等,这些修学的理趣都应该了解一些。当我们懂得这些道理以后,就不会再有许多“为什么”困扰我们的内心,对以后的修行也会起到非常大的利益。
❈ 大圆满乃便智双运之见,故修行中绝不能忽视方便。譬如,我们的目标是建一幢两层楼的建筑,若我们只想直接建设二楼却拒绝建设一楼,我们永远无法成功。同理,当我们对高一点的法有所了解之后,绝不能轻视前面的法。诚如萨迦班智达所言:“以方便为次要,智慧为主要者,则已堕入声闻之灭谛矣!”
❈ 虽然内相顶礼的见解超胜外相顶礼,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的修学可以将外相顶礼搁置一旁。作为初行者,平常妄念起现的程度并不一样,所以无法时时保持内相顶礼的状态,这时绝不能轻视外相顶礼。因此该内相顶礼的时候我们内相顶礼,该外相顶礼的时候,绝不能高攀,应老老实实行持外相顶礼。
❈ 对修行者而言,若仅从文字上理解“顶礼”之意,而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修学中,即便口中能将“顶礼”描述得多么出色,实际当中还是零。因此若不懂得将所学教理运用到实际修学之中,恐怕很难获得圆满解脱之见。
❈ 以前若有弟子对我说,他要到某个地方闭关修行,我决定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他。但现在,如果一个弟子对我说同样的话,我会先问他对法的理解如何?尤其在修的过程中,修行是一种乐趣?还是为了修行而修行?若对法没有理解,修行也没有乐趣,我会劝他还是等通达修法之后再考虑闭关。
❈ 若我们把修行当成一种任务,内心非常紧张,恐怕这种修行不会坚持很长时间,甚至还会出现极端的行为。若能将修行变成一种乐趣,相信你的修行会越来越好,无论如何精进修法,内心永远是一种快乐。
❈ 当我们说明白前行的道理时,可能只是口中明白,因为我们会说“明白”这个词。但宿世沉重的贪嗔痴烦恼习气,仍旧在内心深处蒙骗着我们,令我们无意当中仍旧在羡慕轮回,执著自己现前所具备的一切条件,沉迷于现前安逸的生活。这时候应该提起正念,观修无常。
❈ 在追求解脱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依靠导师指点迷津,但我们是否会依教奉行,则完全取决于自己。正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我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随自转。”导师的责任是传讲解脱正法,而能否成办解脱,关键还在于修行者自己。
❈ 无论我们在这个世界拥有多少财富,临终之时必然全部舍离,一分一毫也带不走。如是讲解,并非要求我们从今以后必须过非常艰苦的生活。作为凡夫,我们可以过世间的生活,但作为修行者,我们必须了知一切皆为无常,所以不要过分执著世间,而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用于修行。
❈ 文字上的了解并不代表真正的见解,因此现前我们需要不断把文字描述的一切教理纳入心相续之中,反复串习,直到内心变成教言,修行才算圆满。在没有达到如此见量之前,书是书,你是你,即便自认为懂得多少教理,对于即生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
❈ 我们通过阅读法本而了解的教理,早在年前就已经有了。但是由于没有将书本上的教言纳入心相续之故,我们至今还在轮回中漂泊。因此单纯在文字上了解共同外前行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共同外前行完全纳入心相续之中,自己时时处于修法状态,共同外前行的修行才算圆满。
❈ 时时将自己置于最高处,无论是口中所言还是心中所想,都已经不属于信心的范围。真正的信心是将自己置于低处,时时观待自己的过失。即便是无缘平等之信心,也不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与人交流,因为真正的信心是发自肺腑的恭敬心。
❈ 有些人可能有这样的疑惑:为何自己是次第根机者,需要按照方便教授来修行?这是由于宿世习气烦恼沉重之故,所以表现为信心不坚定,多方面条件不成熟。此时必须按照次第的方式踏踏实实修学为妙。
❈ 平常种种懈怠拖延等与精进相违的一切行为,主要还是源于对四厌离法的认识浅薄。若对四厌离法有深入的认识,相信你不会拖延也不会懈怠修法,只会越来越精进,成办解脱也不会很遥远。
❈ 当妄念特别粗大时运用剖析调伏妄念,稍微细致时运用持风。随着见解增长,则可以运用直视调伏妄念与安住调伏妄念。但无论运用何种方便,都要根据自己的见地来树立。当你的见解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地步之前,仅仅依靠高攀的方式去执受和安住,对于赤裸本性恐怕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 有些修行人认为,了了分明妄念起现而不跟随妄念漂泊,继续将心安住,就是细直视调伏妄念。但要记住,若安住的见解不是出世间缘起性空,这种状态只能称之为妄念之规律,而不是细直视调伏妄念。如华智仁波切曰:“仅知妄念起住,于庸俗诳惑者无异。”
❈ 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为了调伏内心。但是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想出力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懂得调顺烦恼的窍门非常重要。这个窍门就是根据妄念的粗细和起现程度,选择相应的调伏之法,也就是我们常常强调的善巧运用。
❈ 正念分为两种:一种为改造意念之正念,必须依靠起心动念。如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所缘某一对境,心有所缘就是一种起念。当见解已达到心的本性,此时的正念叫做无造法性之正念,它是永恒不变的,不用起心动念。但在达到这个境界之前,时时都要提起改造意念之正念,否则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昏沉与掉举。
❈ 禅宗将般若分为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这就说明文字般若是观照般若与实相般若的前行,而不是说三者完全等同。所以我们平常打坐期间,绝不能用理论来掩盖自己的实修。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最忌讳的就是先从文字上有所了解之后,就用文字理解来掩盖真实的禅定见解。这样的修行永远无法成办解脱。
❈ 我们在修行禅定的过程中,绝不能形成文字禅或理论禅。例如当你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中,你认为一切显现皆为虚幻,即便呈现妄念和昏沉,也都消融于法界之中,一切都是平等的。这种自己根据文字创造的“一切都空了,明空不二”等禅定,都不是真正的见解。如是修学,禅定的见解永久不会进展。
❈ 即便你对法的理解有多么深奥,若没有共同外前行的辅助,恐怕在修行的路途之上也不会很精进。若不精进修行,智慧无法增上。智慧不能赤裸,则永远无法成办解脱。因此共同外前行非常重要。
❈ 每一个真正的修行人都懂得在修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但对于初行者而言,由于智慧与福报还不够的原因,即便书上讲得多么细致,在实际行持过程中,难免还是会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精进努力,令自己的修学越来越圆满。
❈ 现前很多人认为,年前的佛法非常古老,需要有所创新。但要记住,世间的意识因为局限在时空范围之中,所以可以创新;但出世间智慧已经完全超越时空,是意识无法企及的圆满境界,根本不需要创新,也无法创新。
❈ 初次进入佛门者,在开始实修之前,首先要了知一些教义,这一点非常重要。若对如何修行的理趣一无所知或仅一知半解,即便如何努力,见解可能都无法有很大地提高,甚至还会成为以后修行的障碍和违缘。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我们首先要知道如何修学。
❈ 对于正在感受痛苦的众生而言,无需对他详细讲述厌离轮回的理趣,他就已经知道轮回有多苦。但对一个暂时没有感受到痛苦的众生而言,他会觉得轮回是令人快乐的地方。细致观待,轮回真的令人快乐吗?即便能感受到快乐,这种快乐也是短暂的,痛苦迟早会降临在我们身边。这是特定的事,谁也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