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章 中国佛教的直觉论 第三节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04
  第三节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佛教的直觉思维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在中国哲学史上,中国佛教对直觉思维展示之充分是超过其它任何哲学派别的。从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中,我们可以简要地总结其发展过程、对象、途径和类型,以及不同于印度佛教和中国儒、道哲学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在不断融合整合的过程中发展演变和日益中国化。早期是禅观与般若直观并行流传,随后是两者的融合,后来又相继融合了净土观门、佛性思想,在隋唐时代,更是经过综合创新、形成了天台、华严、禅等宗派的种富特色的直觉方式。
  中国佛教思维的对象纷繁而众多,然概括起来,主要是众生、心、理和佛四类,在四类中又以后三类为主。观心,有观妄心与观真心之别,还有观真性、观佛性、观自性之说。对于理的直觉,一般地说就是观空(空性),在佛教看来,真理是宇宙真实本质(空)的反映,那么观照真理也就是体悟空理。但自南朝竺道生以来,尤其是天台、华严、禅诸宗则往往把理与佛性结合起来作为观照的对象。至于观佛,中国佛教则偏重于从诸佛中选择西方三圣,特别是其中的阿弥陀佛作为主要的观照对象。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途径、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如有内观与外观,静观与动观(结合日常行为观照),横观、纵观与直观,空观、假观与中观等。又,就内观而言,有观心、念心、守心之别;就外观而言,则有对外界事物进行观照的,也有联结主体的日常生活与客观对象进行体悟的。此外,还有长期对峙的顿悟与渐悟,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固有哲学也拥有丰富的直觉思维资源。如道家老子提倡「玄览」(《老子?十章》),强调要以深刻的静观去合乎「道」。庄子也主张运用「心斋」(《庄子?人间世》)、「坐忘」(《庄子?大宗师》)、「忘已」(《庄子?天地》)的直觉方法与「道」合一。儒家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并进而提出「尽心知性知天」(同上)的学说,认为彻底发挥主体心的作用,就能悟知性命天道。《庄子?外物篇》还提出「得意忘言」说,《周易?系辞》也主「言不尽意」说,后来三国时魏国玄学家王弼在其《周易略例?明象》中还提出了「得象忘言」、「得意忘象」说。中国固有哲学的直觉论与印度佛学的直觉论是相通的,中国佛教学者把两者直觉论融合起来,创造出新的直觉方式,从而不仅发展了印度佛教的直觉论,也丰富了中国固有哲学的直觉论。可以说,中国佛教重视观空是区别于中国固有哲学直觉论的根本特点,而中国佛教重视把自心真理、本体结合起来进行观照,以及鲜明的圆融直觉思维,则是有别于印度佛教直觉论的主要特色所在。
  还值得提出的是,从中国佛教直觉思维内容来看,直觉思维是与分析思维对立的,但这种对立又不是绝对的。这从佛教三种般若智慧、解悟与证悟、渐悟与顿悟的关系,以及拂尘看净等主张中都是不难看出的。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一章 中国佛教的语言观 第一节 印度佛教语言观略述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章 中国佛教的直觉论 第二节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二节 性、自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四节 隋唐佛..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三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 第二节 自性清净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一..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一节 儒家心性思..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二..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五节 人间净..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十二章 中国佛教的真理观 第五节 智顗的七种二谛..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一章 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 第三节 真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改变命运[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王骧陆居士全集 法身语报身文[栏目:王骧陆居士]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栏目:宽运法师]
 一篇旧文:汉传佛教的反思[栏目:济群法师]
 热闹场中作道场[栏目:卢志丹居士]
 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陈永革)[栏目:佛教与伦理]
 佛法在日常身心生活中应用(吉祥法师)[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3)[栏目:梦参法师]
 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以《杂阿含经》所见实例为主 (温金柯)[栏目:原始佛教理论]
 第一册 社会人群政治~1[栏目:佛光菜根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