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五章 第一节 《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祖坛经》修行对照B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94

第五章 第一节 《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祖坛经》修行对照B

四、自性解脱知见

大圆满法根本上与禅宗见解“不立菩提涅槃,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超越因果”等是相一致的,最终达到法界神通游戏三昧。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1、当下即是心,是为心证悟。不落见地修,不落见地行。不执所修果,及次第证量。无坛城生起,无圆满次第。无咒无灌顶,亦无戒可持。法尔真实相,超越于因果,亦不假修成。[18]

2、佛众生诸相,俱由心性生,若不依此见,不能见如来。若于无上瑜伽中,仍流因果之意度,则当不识大圆满。若仍执着二谛见,且作增上与诽谤,则当不知无二义。三世诸佛证一如,所证即不见有二。[19]

3、《普作续》云:啊呀!大萨埵!这个我之本性较困难,因它无门、见、灌、三昧耶以及事业、行道与住处,连同正智、法性共八事,此即三身五乘门,与其它诸乘见行不相合,门者应求于无求门,见者则是宣说无所修,誓句宣示即无所护守,事业则示无有所要求,道者则示无有所行道,处者则示无有所净处,正智无思亦无有行动,法位如如则无有政治。(龙钦饶降巴尊者注:于觉性体中,正见、灌顶、曼荼罗、真言、地、道、三昧耶等悉无有故,因此所有宣说彼等之言词及一切能作所作亦皆无实义,对于平等无作清净密意实际超出饶益损恼故)[20]

(二)《六祖坛经》经文

1、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21]

2、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22]

(三)讨论

慧能大师开悟来自《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解自性无一法可得,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开悟者来去自由,无滞无碍,问什么答什么,头脑空空,还能化身无限,得到自在神通游戏,在大圆满法中,最后阶段修无可修,无坛城生起,无圆满次第。无咒无灌顶,亦无戒可持等等,超越因果轮回,心生万法,不执万法,两者看法一致,境界一致,与真如本性合一,即法界合一,无分别智,平等见虚空法性,超越语言文字,三世诸佛都如此证得最高解脱,不二智、自然智、本净智、内证智。而且两者都认为自性不是空无一物,无念是念真如法性,是与法性融合,自性才能生万法,不是枯坐禅,由于化身无限,是活泼禅。

五、自性生万法

万法由心生是唯识派的主要观点,大圆满法由自性解脱达到无自性的境地。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1、《普作续》云:啊呀!大萨埵!心者即是如是之性体,如是体性无二大乐中,一切种相诸相皆无有,离戏如空本来如是住,超所缘境唯一难度量,菩提心无数量与言诠,心所作法诸种品类生,若谓心所作者而是何,即是三有情器佛与众,心之本性由彼自体出,将其所出明显作揭示,即是五大六种性显现,为利生故则有二色身,心之本性揭示数难量。[23]

2、于一切行时,现出清明离戏随顺三昧,出定入定,光中相浴,观见身为微尘,成就眼及神通,究竟成就即为法身。如宝积经云:“谁若串习无自性,速能获得上菩提。”[24]

3、《普作续》云:“奇哉普作菩提心王我,授记一切诸法观明镜,明而无有自性现一切,是故无有所见自性明。证悟无生真如对境性,无有所见对境大现见。”[25]

(二)《六祖坛经》经文

1、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26]

2、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27]

3、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28]

4、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29]

(三)讨论

六祖慧能大师提到,自性能生万法,三身佛从自性生,但是要应用无染,且能离相离念才是德,这是一种自性空性的状态,有时候被称为无自性状态,大圆满法强调,自性虽生万法,但本质是一种自性空的状态,强调这种无自性态,有利于出定入定,光中相溶,观自身为微尘,成就眼及神通,究竟成就法身。菩提智慧更易证得,虽然六祖在《坛经》中一直强调自性,也提到“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明四智菩提。”[30]这是《六祖坛经》中唯一一次出现无自性的观点。《金刚经》比较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而《般若经》比较强调无自性的空性表现,常断两边都不执,在上文中《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提到:“明而无有自性现一切,是故无有所见自性明”,而上文《宝积经》也说“谁若串习无自性,速能获得上菩提”,获得无上菩提是大圆满法修持的重点,六祖也强调“四智菩提”,菩提心境以到达“一切种相诸相皆无有,离戏如空本来如是住”的无住离相状态为特色,无有、假有并非什么都没有的顽空状态,是一种方便有、因缘有,从中妙用无边,甚至三身任运。这是六祖慧能大师了解的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目标一致。

六、自性清净

自性清净是大圆满法与禅宗修行的根本见地,两者看法一致,在大圆满法发展晚期更加重视,经文对照如下: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1、奇哉本师普作我授记,一切无生清净之等持,不依修与不修之外缘,所修如何显现一切法,无有任何安住之方式,不寻自地解脱即是修。奇哉无有所修此窍决,乃为超离语句之义故,前世普作王未作授记,后世普作王亦不授记,现今普作王亦未授记。奇哉最初本师普作王,授记无缪秘密之意义,超离增益减损义精华,无有修与不修如虚空。[31]

2、我本圆满尽作世俗法,本已尽作故不需见修,本来清净不需护本誓,本来一切皆住菩提地,不需清净持明地十地,无有勤作本来元成故,精勤事业本来不需作,对于自然智境无分别,无须智性智境上勤求,大乐法身与心为一体,无有前后三世之差别,圆满具足时处皆一体,一切一故于我皆圆满,大圆满义于我皆圆满,见行事业本誓地道者,如前所说皆不需勤修,如是不明而作勤修者,则与超越因果义相违。[32]

3、一切佛之身语意三密,即是普贤如来本性清净之显现。[33]

(二)《六祖坛经》经文

1、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34]

2、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35]

3、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36]

(三)讨论

上文中,《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提到“本来清净不需护本誓,本来一切皆住菩提地”,及“奇哉本师普作我授记,一切无生清净之等持,不依修与不修之外缘”,大圆满法强调自性本自清净,不需强加外缘各种功法,是一种如来藏自性清净的思想,而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中一样强调此心法,他说“自性本自清净”,及“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因此大圆满法与《坛经》对自性清净的看法,本质完全相同。

七、自性本超因果

因果不能束缚自性解脱,两者观点一致,其经文对照如下: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普作续》云:大圆满本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导师虽说因果之教理,是依世间有相法安立,若要因中寻求才有果。心中本来无因亦无果,菩提心中本自无有生,乃以世夫之法而取喻,生即有灭故增益为友,因其未悟自生离因果,若以世间有相法推测,没有因则没有果生起,此为因果乘门自许理。啊呀!大萨埵谛听!智慧智慧说如是之名,此自然智不灭均相顺,无比智慧不由因中生,生一切法非由余所生,若以世间因果法推测,不生虽求而亦无有果,菩提心者非以因生故,勿以世间生灭法猜测,菩提心者依缘不生故,不以世间生灭法取喻。啊呀!大萨埵!欲求大者殷勤作观修,修作勤行不能成就大,大者本来就是自然智。[37]

(二)《六祖坛经》经文

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38]

(三)讨论

上文中,《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提到:“大圆满本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导师虽说因果之教理,是依世间有相法安立,若要因中寻求才有果。心中本来无因亦无果,菩提心中本自无有生”,大圆满法是菩提心中本来就无有生,更是无因也无果,是一种空性菩提智,所以是本超因果,而上文中六祖慧能大师提到:“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因为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所以无生,无因也无果,更无前后次第可言,这是般若空性的见地,跟大圆满法看法没有差别。在很多佛经中包括《大般涅槃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及文殊菩萨相关系列经典都提到这个概念。可以参考第二章第五节。

八、无念(应无所住而生心,离相而非无思、心念不起)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1、《普作续》中云:“欲求安乐执着疾,无有欲求能得乐,修持正觉非成就,未寻自性任运成。未觅自性无念住。”又云:“奇哉菩萨若欲成自心,无有希求则是成就故,无有妄念等性中不住,自性安住无有取舍境,无有动摇之中自然住。自心即是真如之本体,一切诸法成立真如性,莫于真如之性作改造。本性之处莫修其它法,若寻佛从法界中不得,昔已作完现今无需作,昔已成就现今无需修,不加分别不思中入定。”[39]

2、《普作续》云:“奇哉普作王我菩提心,我无增益减损对境故,于何莫作思维莫修习,三门无改悠然而安住。如何显现自性自解脱,无生犹如虚空离方向,是故当知自性大圆满。”[40]

(二)《六祖坛经》经文

1、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41]

2、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妬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覩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42]

3、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43]

4、“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44]

(三)讨论

上文中《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提到:“修持正觉非成就,未寻自性任运成。未觅自性无念住”及“奇哉普作王我菩提心,我无增益减损对境故,于何莫作思维莫修习”,大圆满法最终无念住,不是一种完全顽空式的无念,而是一种菩提心“任运成”的状态,在大圆满法正行中是一种“不加分别不思中入定”,是一种本净澄明的自然智慧。

而上文《坛经》提到:“无念为宗”、“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以及“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以上二者相比,双方见解没什么差异,只是大圆满法脱噶修炼,对任运三身光明更加注重,而六祖慧能大师更注重当下灵光显现,智慧观照,因为六祖是以《金刚经》的“应无所住生其心”而证悟。

九、六祖慧能大师见性修持的特点

六祖引用三段净名经(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经文和金刚经、菩萨戒经,说明他达到顿见真如本性的修持方法,而经文中所展现的修持方法与大圆满法传承之一维摩诘居士(来自东方妙喜佛国)关系密切,六祖深受维摩诘居士影响,以下笔者将一一讨论。

1、“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45]

以上经文六祖再度说明《金刚经》的重要,如果能够了悟《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含义,就能了解般若三昧,甚至可以了解更深的法界知识,或修行进入法界,法界是大圆满法修行中界部探讨的唯一重点,也是口诀部修行的归依处,法界产生三身任运果,在《六祖坛经》中,六祖对法界探讨不多,但经文中有提到“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比较之下,六祖更重视当下与人间,而经典中对法界提到最多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2、《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实时豁然,还得本心。”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46]

本段经文引用《维摩诘所说经》(《净名经》)“还得本心”即指自性开悟自度。

3、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47]

以上经文引用《净名经》“直心是道场”,指出直心好修行,专注禅修,心无旁骛,心不住法,离相修行,而不是不起心念,可进入一行三昧,活活泼泼,大圆满法重视虚空三身自现,不是沉空守寂,与六祖慧能大师禅法理念一致,《坛经》中还举一例可为佐证:“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48]

4、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49]

以上经文在描述大乘心法开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大圆满法的无住概念类似,大圆满法是虚空无住,法界一如,轮涅不二,修持自然智慧,顿超三身五智任运。

5、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注:《净名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50]

以上经文提到《净名经》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是指无分别智分别无穷,达到证悟第一义,唯一法性、菩提自性、如来藏性,而达至修行非常稳固。大圆满法对根本法界长期修持印证,是有法有证,光明显现如无云晴空,三身任运空分、明分、悲分,平等对待诸法相,因此不染万境。

[18]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19] 同上,第13页.

[20]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7~68页.

[21]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8页下.

[22] 同上.第353页中.

[23]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8页.

[24]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25]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85页.

[26]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27] 同上,第353页中.

[28] 同上,第351页下.

[29] 同上,第353页中.

[30] 同上,第356页上.

[31]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01页.

[32]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33] 同上,第45页.

[34]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9页上.

[35] 同上,第353页中.

[36] 同上,第359页下.

[37]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3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8页下.

[39]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1~792页.

[40] 同上,第696页.

[41]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42] 同上,第353页中.

[43]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8页上.

[44] 同上,第356页下.

[45] 同上,第350页中.

[46]《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1页上.

[47] 同上,第352页下.

[48] 同上,第358页上.

[49] 同上,第349页上.

[50] 同上,第353页上.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五章 第二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与大圆满法
下一篇:第五章 第一节 《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祖坛经》修行对照A
 第二章 第九节 菩提心、觉性赤裸(赤露)、觉性(本然明觉)、大悲B..
 第三章 第三节 从《阿阇世王经》谈起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第二章 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七节、第十八节
 第三章 总结
 第六章 第六节 《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
 第二章 第七节 光明如来藏、平等、本性、自性清净A
 第八章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五)如何理解加持[栏目:圣者言教]
 《安乐集》讲记 第六十四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空」不是「无」(下)[栏目:侯松蔚教授]
 戒恶修善 以德化世[栏目:传喜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五) 三十七道品 (中)[栏目:佛学入门简要]
 论《坛经》的心性修行说(徐大源)[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上师[栏目:创巴仁波切]
 请问知见立知与作观有何差异?如何区分?[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大圆满经籍在吐蕃时期的翻译[栏目: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