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心灵的力量——一 海涛 辑
1.透过真诚的观照和慈悲,体会他们的苦境,我们的同理态度至少在心理上能减轻其痛苦。这个法门的重点在于增进我们内在的力量和勇气。
2.在生命的困顿时期,最能获取有用的经验,以及培养内在力量。
3.了解某些境况极悲惨的人,是锻炼我们关怀、爱护与慈悲心的大好机会。当我们碰到这类不幸处境的人们时,我们应该培养正确的态度。
4.非暴力并非只是不使用暴力,它还包含慈悲与关怀的情感,它几乎就是慈悲心的展现,每个人都能为这种慈悲的非暴力贡献心力。
5.当心念专注于希望自己从悲境中解脱的愿望时,这即是慈悲。我们必须在内心先立下脱离因果循环泥沼的誓愿,如此才能生起真正的慈悲心。
6.唯有认清自己的痛苦境况,培养出寻求离苦得乐的解脱心,才可能生起真正有意义的悲愿,救渡众生同得解脱。
7.真正的慈悲必然会表现在平日待人处世的圆融,和言行举止的宽容与尊重上面。但仅有谦卑心并不足以消弭吾人的傲慢心。
8.思惟人生痛苦之本质,以及能够终结这些不幸的方法,就是一种禅修。
9.时间与物质世界共存,但我们却无法以任何实质方式标明它的存在。
10.若能在充满爱的意识田里播下种子,那么慈悲心在这片肥沃土地上将不断滋长。当你用爱来浇灌自己的心田,就能开始修炼慈悲心。
11.慈悲心是希望他人能够离苦得乐,透过慈悲心才能获致开悟。
释放心灵的力量——二 海涛 辑
1.培养平静心以及超越偏见与歧视的另一个方法,是思惟众生都希望离苦得乐。
2.慈悲心是激励我们精进修行、追求佛性。
3.思惟他人的好处非常重要,这份领悟是培养同理心所结的果实。我们必须体认到自己的幸福实际上是仰赖他人的合作和贡献。
4.佛教所谓「坏苦」的人,较难生起慈悲心,这类痛苦即一般所谓的享乐经验,像是追逐虚浮的名利。
5.我们经常体验到的第三种痛苦——「缘起遍满的痛苦」,这种痛苦程度最为剧烈,它是最细微的,是轮回所衍生的副产品,轮回的本质即是。
6.我们不断受负面情绪与思惟的控制,而只要我们受此势力控制,那么存在本身即是一种受苦的形式。
7.增强对人的慈悲心与慈爱,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他人的慈悲与慈爱胸怀。
8.缺乏耐心和容忍,是我们在修道路上培养慈悲心与菩提心的主要障碍。
9.一旦理解人的痛苦是可以避免与克服的,我们对那些无法靠自己力量得到解脱的人,会生起更强烈的同情与慈悲心。若没这层领悟,纵使我们的慈悲心再强烈,内心还是很可能会涌现无力感甚至绝望感。
10.真正的慈悲心犹如慈爱的母亲照顾受苦孩子时所自然流露的关切与真情。
11..我们的过去,以及生育我们的生命都是无限的。此生的母亲所给予我们的慈爱,是永难回报的。当我们思惟这份无私奉献的爱之典范,就应当想到遍布宇宙的每个生命。
释放心灵的力量——三 海涛 辑
1.我们对有情众生的慈悲心,必须从体认其痛苦而生。
2.当慈悲心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内心会涌现对众生的责任感,这时我们生起愿力,希望自己愈加精进以服务众生。佛教称此为获得菩提心的愿力,能够达到此境界者,即是菩萨。
3.迈向慈悲心之路的第一步,首先要培养对他人的同理心或亲密感。这份亲密不是肉体或情感上的亲近,而是对一个人的关切与责任感。
4.虽然以自信的态度生活很重要,但我们要能区分自负或傲慢的负面情绪与自尊和自信的区别,这也是调心功课的一部份。
5.愤怒和憎恨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实际上远大于引起问题的人。
6.若我们先专心思惟自己的痛苦,然后将此体认扩及他人,那么它的影响力会极强大且有效用。由于对他人所受痛苦的体认,我们的慈悲心也随之增长。
7.我们都自然会同情那些遭受疾病痛苦折磨或丧失至爱的人,佛教称此种痛苦为「苦苦」。
8.一旦我们受到慈悲心和慈爱的感动,受到利他心的感召时,我们必须发愿奉献自己,让众生解脱轮回之痛苦,挣脱生死循环的牢笼。
9.发现开放心灵的过程并没有什么秘法,借着慈悲心与慈爱就能产生广大效用。
10.慈悲心是希望众生皆能离苦,慈爱是祈愿众生皆能得乐。
11.真正的慈悲心是无条件的。我们须培养内心的平静以超越任何分别心和偏狭的情感,培养平静的途径之一就是思惟世间友谊的不确定性。
12.我们的身、口、意所犯下的偷盗、杀人、撒谎、两舌,或贪欲罪行,都是内心受到贪、嗔、痴毒害的表征。
释放心灵的力量——四 海涛 辑
1.佛教徒的定义是在佛法的教义与僧团之中寻求最终极的皈依。这就是皈依三宝。
2.在修行中,我们要学习超越众人皆易陷落的处境:成为五毒十害的犯人,以及内心宁静和谐的大敌。这些心理上的毒害——像是执着、嗔恨、傲慢、贪欲等等,都会引发令自己痛苦的心理状态。
3.「业」意指「行动」,它指的是我们行为产生的作用力,以及其反作用力。例如谈到杀人的业力,这行为本身即表示杀害另一个人的生命。更深的影响层面,即引起被害者的痛苦,也为许多爱他的以及依靠他生存的人带来痛苦。
4.在过去生杀人不眨眼的冷酷凶手,会因为轻忽他人生命,轮回之后变成微不足道的动物或昆虫。
5.若前世曾杀生,那么此生多疾厄且寿命短。此业因还会造成杀人的倾向,导致未来生中更多的痛苦。
6.寂天菩萨《入菩萨行》偈颂云:
只要这虚空世界依然存在,
只要众生仍流转于世间,
那我就誓愿长驻于世,
致力于令众生离苦得乐而不懈。
7.但愿穷人能获得财富,那些悲伤且虚弱的人能得到快乐。
但愿被遗弃的人获得新希望、恒久的快乐与富足。
但愿受到惊吓的人不再害怕,受到束缚的人得到自由。
但愿软弱的人得到力量,并愿所有人的心亲爱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