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和谐中的宗教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4

和谐中的宗教

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具体的说,地球上六十多亿人,都是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的,世界上所有的众生、但凡是六道的众生都是喜欢快乐,不喜欢痛苦;不管是善的众生还是恶的众生,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从人类的角度来讲,六十多亿人口当中,大致可以分成三个类:一种是从不信仰任何宗教,另一种人,约30%不但不信仰并且反对宗教,剩余的是信仰宗教的人,约占30%。不管信仰或不信仰宗教,追求快乐的思想是一致的。

为此,很多人都在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想方设法将自己应有的智慧发挥出来,寻求一些快乐。不信仰宗教的人会认为:只有从物质上才会得到他们所追求的人生快乐,为此他会学习很多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让自己感受快乐,除去痛苦。这部分人因为不信仰宗教,没有任何因果善恶的准则,因此,会在追求自己所要达到的物质标准,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过程中,造成很多对人类及人类环境的伤害。信仰宗教人,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因缘选择不同的宗教,有的人承认有一个万能的主或是上帝存在,相反有部分人不相信或不主张有万能的主或是上帝存在。信仰基督教、依斯兰教、天主教、或是犹太教、印度教,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认为世界上有个万能的东西存在,或是上帝或叫其他的名称来主宰这个世界。其实不论信仰任何宗教,人若有一个信仰的话,如果他遇到困难或是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他的心里不会觉得空虚、无助,他会想,我的身心已经交给了上帝或万能的主,我请求,相信他能帮我。

就像犹太教与印度教到现在已经三千多年了,基督教、 依斯兰教、天主教也有二千多年了,信仰这些宗教在心灵上确实也能得到帮助,不但是过去,直至今日也有很多人去信仰,他们也得到一种心灵的解脱,这也是此类宗教对人类世界做出的贡献,这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赞叹随喜。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佛教不承认有个万能的主宰存在,印度教当中有个叫“数论派”的人也不主张有个万能的东西,但他们承认“有我”。佛教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主张“有我”。但对于其他宗教,因为使很多人获得了帮助,我们不应该排斥和诽谤它们,不能说我们信仰佛教是多么好,信仰其他的宗教就不好,我们对它们也要尊重!好比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能简单的说吃贵的药能得到帮助,可以解除痛苦,这是不可能的事,而是应该根据我们的病情来看,对症下药,得胃病就吃胃药,这样才会管用。因此,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也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不能反对。它们在对教化人心向善的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进行讲法之前要认识到这一点,宗教与宗教之间要提倡和谐。

同样,在佛教内部当中也有很多的宗派,有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和中观宗,佛陀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而宣讲了四种不同的法:包括有我与无我;一切法都是唯心所造,就是属于唯心的法;有的时候是心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有时候讲一切都是无自性的空。都是因为根基不同所以讲的不同,并不是佛陀的教法互相矛盾,而是众生的因缘所需,但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就是从轮回中解脱,证悟正等觉的佛果。所以我们也不能排斥信仰别的宗派的人。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佛教内部也要更加团结一致。

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善巧方便度众生。佛教诞生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当时在印度传播的语系是梵文与巴黎文语系,后巴黎文的佛教逐渐地传到了泰国、缅甸、老窝等地,这种语系的称之为小乘的法教。梵文的这种教法,从印度慢慢地传入了中国内地,从汉语系翻译成其它文字,慢慢传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这些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梵文的佛教可分为显宗和密宗,此两宗又逐渐的传至西藏,属于藏族文字的语系,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藏传佛教中,大的宗派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襄派、格鲁派等,分成这么多,但都是学习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通过不同的修行的方式来证明这种教法,所以我们也应该尊重和相互团结。现在这三大佛教思想同时存在,今天我们大家应该不分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也不论是哪种宗派,都应该团结一致、和睦相处。

佛法是非常圆融的,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种陕隘的思想。我们信仰佛教的人更应该进一步去教化自己,去感受到它的圆融。大乘佛教或是小乘佛教都是慈悲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行,小乘也是用四谛,三法印,或是四法印,不论是小乘、大乘还是金刚乘,基础都是共同的,不管如何,我们大家都是释牟尼佛的弟子,我们更应该互相谅解,宽容。

我们学佛的人要着重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我跟大家讲法的时候,喜欢用太虚大师所说的话,我觉得特别好,“仰止唯佛陀,完善在人格,人成即佛成,实名真现实”,意思是信仰佛教的人,要完善自己的人格,我们要学习佛陀的道德观念,佛陀做人的本质,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宽容,相反的,如果我们学佛越学越执着,越学越偏,这样我们学佛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们学佛应该更进一步去改变自己,更宽容别人,完善自己的人格。讲到这里,想起很多在汉地、藏地,过去因所学的法门偏差很大,产生相互的排斥的现象实在不够妥当。我们根据自己根基修法,不管是否同一个上师的弟子也好,非同一个上师的弟子也好,都要团结,不应该互相排斥。


{返回 洛桑陀美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佛人的人生是最自在的
下一篇:初学佛人常见的问题
 见解 知见
 心净则世界净,心平则道路平
 暇满人身错过了,再得到就很难!
 在每日的生活中感受无常和无我
 关于对藏传佛教、密法的几个错误认识
 道次第下士道修法——放下对现世的一切执着
 在家居士常见的通病
 发心 发愿
 傲慢 攀援
 跟随一师,修学一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8 佛光普照[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永明延寿的禅净思想及其特点(华方田)[栏目: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
 Part One 15. The Doctrine of Arata Kalama[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法海集四 第二部分:菩提之道 附录:佛法问答[栏目:法海集]
 我们在顺境当中要注意什么?[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3[栏目:印海法师]
 净宗修学的基础[栏目:大安法师]
 由呼吸通达实相——佛教安般念对空性的开显(覃江)[栏目:其它]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五)~A 一、心经(172)[栏目:界定法师]
 清凉世界[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