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六
 
{返回 楞严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00

六 认为了知之心当在中间 无有是处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白话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也听到佛同文殊师利诸法王子谈论实相时,世尊亦说心不在内,不在外。我今思量,因为见不到内,所以心不在身内;因为心知身也觉,身觉心也知,所以心不在身外。那么,应当在内外的中间。”

佛说:“你说中间,这中间应当是能明明白白指得出的处所。究竟在身外某处或在身的表面或在身内某处?身的表面和身的里面都不是中,如果说这个中在身外某处,你能指得出来吗?指不出,就说明无这个处所。假设你指出一处,把这处做一个标记,说这处是中间。站在东边的人看到这个处所在西,站在南边的人看到这个处所在北,人们不清楚你的心究竟在什么地方。”

原文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1。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1,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注】

1 眼色为缘,生于眼 眼根包括视觉功能和希望了知事物的希望心,色尘即通过眼球摄入的影像,眼根能缘,色尘是所缘,以这因缘,生出眼识。

2 知非不知这眼根知非不知。如果眼根不能知,便不可能有眼识,说明这眼根非不知。如果眼根不与色尘相接,也不可能有眼识,或者无心去了知,对眼前事物不生分别心,处在视而不见的虚寂的状态中,也不会生成眼识,说明这眼根也非知。同样道理,六根都是非知非不知。这是不偏于一边的辩证法,亦是中道义。

白话

阿难说:“我所说的中,不在身,也不在某处。世尊说过,眼色为缘,生于眼识。色尘本身没有知觉,眼根有分别功能,从而生出眼识。心应当在这里了。”

佛说:“你心如果在眼根和色尘之中,这个心体是不是兼在根尘二处?如果兼在二处,众多色尘,各不相干,无比杂乱,哪里是中?因此不能说心体兼在二处。如果不兼在二处,心只在眼根中,这眼根非知非不知,根性无定,亦无中间可言。由此可见,你认为了知之心当在中间,没有这样的道理。”


{返回 楞严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七
下一篇: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五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八 第五十三章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四章 妄心生灭迷失本性之三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九 第五十五章 行阴区宇十外道论之二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三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三 第三十七章 佛顶光明般怛啰咒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四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四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二 第三十四章 文殊长偈作答 择出耳根最胜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七 第十七章 释疑一 为何禅定中忽然生出山河大地有为相..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零七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在应慈法师圆寂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栏目:真禅法师]
 碳水化合物[栏目:是肉七分毒]
 猫足富翁的故事[栏目:南传法句经的故事]
 印顺导师与玄奘大师[栏目:玄奘研究]
 真正爱你的人,大难来临时会在你身边[栏目:看开]
 什么是吉祥[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从少做起——对禅定初学者的开示集 目录 引言[栏目:阿姜李·达摩达罗]
 对我的出家修行影响至为深远的四部电影[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自我教言[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