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六
 
{返回 楞严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16

六 认为了知之心当在中间 无有是处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白话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也听到佛同文殊师利诸法王子谈论实相时,世尊亦说心不在内,不在外。我今思量,因为见不到内,所以心不在身内;因为心知身也觉,身觉心也知,所以心不在身外。那么,应当在内外的中间。”

佛说:“你说中间,这中间应当是能明明白白指得出的处所。究竟在身外某处或在身的表面或在身内某处?身的表面和身的里面都不是中,如果说这个中在身外某处,你能指得出来吗?指不出,就说明无这个处所。假设你指出一处,把这处做一个标记,说这处是中间。站在东边的人看到这个处所在西,站在南边的人看到这个处所在北,人们不清楚你的心究竟在什么地方。”

原文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1。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1,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注】

1 眼色为缘,生于眼 眼根包括视觉功能和希望了知事物的希望心,色尘即通过眼球摄入的影像,眼根能缘,色尘是所缘,以这因缘,生出眼识。

2 知非不知这眼根知非不知。如果眼根不能知,便不可能有眼识,说明这眼根非不知。如果眼根不与色尘相接,也不可能有眼识,或者无心去了知,对眼前事物不生分别心,处在视而不见的虚寂的状态中,也不会生成眼识,说明这眼根也非知。同样道理,六根都是非知非不知。这是不偏于一边的辩证法,亦是中道义。

白话

阿难说:“我所说的中,不在身,也不在某处。世尊说过,眼色为缘,生于眼识。色尘本身没有知觉,眼根有分别功能,从而生出眼识。心应当在这里了。”

佛说:“你心如果在眼根和色尘之中,这个心体是不是兼在根尘二处?如果兼在二处,众多色尘,各不相干,无比杂乱,哪里是中?因此不能说心体兼在二处。如果不兼在二处,心只在眼根中,这眼根非知非不知,根性无定,亦无中间可言。由此可见,你认为了知之心当在中间,没有这样的道理。”


{返回 楞严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七
下一篇: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五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七 第十七章 释疑一 为何禅定中忽然生出山河大地有为相..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七 第五十章 无色四天与修罗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三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八 第五十二章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九 第二十五章 生灭根结 安乐解脱 全由六根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四章 妄心生灭迷失本性之二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六 第四十五章 十种恶习 业障可畏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十 第五十八章 法施福德无量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一 第一章 缘起——阿难几毁戒体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八 第二十三章 一根得清净 六根得圆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同床异梦[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於身心如何生起静处之法?[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让心灵都是善种子[栏目:人中之宝]
 佛法要义 重视人间的佛教[栏目:陈燕珠居士]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八)~C 三、蜜丸喻经[栏目:界定法师]
 云栖别钞 出家[栏目:释门法戒录]
 剃度后的体会(释亲惟 沙弥)[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佛教的修练与身体[栏目:温金柯博士]
 来密意传[栏目:历史源流]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四六)[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