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二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1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  (第二集)  2001/5/21  香港九龙  档名:12-040-0002

  诸位同修,大家好!请掀开讲义,「称赞授法」第三段最后的两句:

  【欣求修习至究竟。】

  其实这一句还是接著前面一句来的,才是完整的一句。学习一定要发心达到究竟圆满,这是诸佛如来对我们真实的期望。就像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希望他完成圆满的教育,决不是说小学毕业就可以了,中学毕业就可以了,这个不圆满、不究竟,总希望能够念完大学、念完研究所,拿到最高的博士学位。佛法是教育,这是我们学佛的同修必须要认知的。现在人把它称作宗教,意思偏差了。在我的心目当中,不但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我看世间所有的宗教,皆是神圣对人们的教育,现在澳洲人所说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可以说宗教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样来诠释就不会把宗教扭曲了,宗教确确实实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什么叫多元文化?它不分国家,也不分族类,也不分宗教,真诚平等的教导。古代中国的孔老夫子有所谓「有教无类」,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一百七十多个不同的族群,来自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都能够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学。为什么?因为这是大公无私、真诚的教诲。教学的目的非常鲜明,教导我们离苦得乐。乐有究竟乐,这个要懂得,苦要断得干干净净,才能得究竟乐。苦跟乐,我们世间人很难辨别,於是许许多多人以苦为乐。譬如现在人们很喜欢运动,运动里面有很多比赛、竞赛,这是大家在一块,欢欢喜喜的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在活动。可是偏偏有个人是赢,这个人赢了,别人都输了,赢的人很高兴,输的人则很沮丧,哪来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大家共同在一起玩,没有输、没有赢,这是真正快乐!搞个输赢就把人心情搞坏了,输的人愤愤不平,三四天情绪都稳定不下来,何必叫这些人受这么多罪?这有什么快乐?人与人之间,每天要同乐,同乐才是真正快乐,有等级就错误了。为什么?不平等,不平等就不清净,不清净就不真诚,真诚心就没有了。

  佛跟我们说得好,佛把凡夫烦恼习气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思是思想;换句话说,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对於一切人事物的真相,你看错了、你想错了,错了就生烦恼,这一类的烦恼就叫做见思烦恼,这是很粗显的。第二类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就是说你的烦恼就像尘沙那么多,无穷无尽。这些烦恼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来的,你起心动念只要有分别,你就生烦恼。第三类烦恼就更微细了,叫无明烦恼,对於事实真相确实不明了,迷而不觉,这就叫无明。因为迷惑所以你才会想错、才会看错,才会有分别。这是佛经把所有一切众生烦恼分成这三大类。《华严经》上还有一个说法,叫妄想分别执著,见思烦恼就是执著,说得有道理。我们一般中国人讲成见,成见就是执著,「我以为要这样」,「我认为要这样」,成见;成见深,不接受别人意见。诸佛菩萨没有成见,所以他能跟一切人和睦相处,他没有成见,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管别人说什么,好,说对了好,说不对也好,他可以跟人一起相处。自己成见很深的人,跟别人就格格不入,很难相处,这其中的道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学佛,说通俗一点就是学做人,学做好人,学做善人,学做没有丝毫缺陷的人。有许多人把「学佛」这个名词也搞错、搞乱了。经典上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放下执著,也就是断见思烦恼,你就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执著来的,执著里头,根本的执著就是「我见」。执著这个身是我,这是见思烦恼的根本,因为执著这个身是我,起心动念都会想这个身体,为什么?为它的利益著想。诸佛菩萨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诸佛菩萨是为灵性著想,不为身体著想。释迦牟尼佛如果为身体著想,他就不可能出家,不可能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可能三衣一钵,过那么样清苦、那么样简单的生活,我们晓得他不是为身著想。他为什么?他为灵性著想,灵性是真我。

  这个意思诸位一下体会不过来,我再说个比喻:我们把身比喻作衣服,只有很愚痴的人,他把自己忘掉了,他爱惜他的衣服,以衣服为重,身体为轻。穿上一件好衣服,到外面请他坐下,不敢坐,「这太脏了」,怕衣服弄脏,到底是人穿衣服还是衣服穿人?他没有搞清楚,处处生爱惜。佛知道众生的习气,所以佛家古时候做一件新衣服,你看我们这个衣服,这个地方有一块,它的颜色相同、不明显,这一块扎的针扎得特别多;现在只有形式,内容没有了;从前这一块是从旧衣服、破衣服上剪一块布贴在这个地方,把它扎紧贴著,意思叫你当旧衣服穿。旧衣服你不爱惜了,什么肮脏地方都无所谓,这叫「贴新」;新衣服做好了,旧破衣服拿一块补在这里,看到当旧衣服穿,很有意思的。处处教你、提醒你要觉悟,要破执著,对衣服不可以贪爱,然后进一步对身体不要贪爱。爱什么?灵性,这个重要。

  灵性的表现就是定慧,定慧是灵性,灵性藉这个身体表现出来的,那就是戒律。戒律用今天的话来说,懂得律己;再说得通俗一点,他知道怎样规规矩矩做人,那是定慧的落实,规规矩矩做人。我们现在提倡的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就是定慧的落实。他必须要依附一个身体,就好像我们人必须要穿上衣服、礼服,这便於行礼,就这么个道理。一切法都不执著,不但世间法不执著,佛法也不执著。为什么?佛法也是缘生之法,因缘所生法,它也不是真的。什么是真的?定慧是真的,它只是定慧一种方便解说而已,你可不能把它当真!你当真那也错误了。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就是不要执著。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讲,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不要执著,何况世间法?彻底放下。你只要把执著放下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假的不是真的,从哪里来的?从执著来的,你有执著的念头就有六道轮回的假相,你就堕在这假相里面出不来。你把执著断掉了,放下了,这个假相就没有了;没有假相,这个境界是如来境界。真的跟假的分不开,虽然分不开,真的不是假的,假的不是真的;就如同这两支灯光照在这个房间里面,灯光分不开,但确确实实这个灯光不是那个灯光,那个灯光不是这个灯光。为什么?你熄掉一个就清楚了,我熄掉这一盏灯,这个灯光没有了,另个灯光存在;同时在照,决定分不开,但各是各的。

  我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能体会,佛菩萨跟我们凡夫在一起,就像两盏灯一样,同时存在一起,各人境界不一样。我们凡夫境界是六道轮回的境界,佛菩萨是一真法界的境界,虽然在一块,各住各的境界,绝对不相同,就像两支灯光一样。现在我们教室,几百个同修坐在一起,诸位有没有体会到?各人是各人境界,决定不可能两个人境界相同,不可能!就是对同一桩事情,两个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体会。中秋的月亮很好,有人看到欢喜,有人看到在叹息,心情不一样,境界就不相同。到底什么时候境界相同?觉悟了,逐渐逐渐拉近了,到如来果地完全相同。

  菩萨跟佛很接近,还不是佛境界;罗汉比我们境界高,还不是菩萨境界;逐渐向上提升,升到顶点完全相同。就好像水,佛在经里头常常把水比我们的心,这个很有道理,告诉我们妄心跟真心是一个心,用水比真心,妄心比波浪,水跟波确实是一不是二。妄心是大风大浪,阿罗汉的心是小风小浪,菩萨的心是微风微浪,佛的心无风无浪,完全平静,就这么个意思。见思烦恼是大风大浪,尘沙烦恼是小风小浪,无明烦恼是微风微浪,如来果地上是无风无浪。诸位从这里体会。所以,定慧是佛家修行的枢纽,我们怎样把这个心定下来?头一个要把执著放下,执著是大风大浪,要放下这个。

  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执著。千万不要误会,世间法我放下,佛法执著了,不行!那你只是换对象而已,你并没有放下。世法里面恶我放下了,决定不作恶了。善也要放下,善放下是不是不作善了?不是的,恶是决定不能做,善一定要做。做得怎么样?作而无作,做了不要执著。我今天想要做多少善事、做多少好事,那就不行,你还是凡夫,所以佛法教我们「三轮体空」。譬如布施,我们遇到贫穷人,帮助他,布施完了就完了,不要放在心上,把能布施的我忘掉,把布施的那个对象也忘掉,当中「我布施他什么」也忘掉,天天真干,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叫做放下。善恶两边都放下了,这个话要听得懂!「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要错会了意思。错会了什么?「好,恶我不做了,善也不做了」,统统放下了?其实你还没有放下,什么地方没有放下?「放下」没有放下,你还执著「我放下了」,还有个「放下」没有放下。由此可知,不容易!真正放下的人痕迹都没有,你还留个痕迹,那怎么行?

  再往上提升,执著没有了,放下了。分别,分别也不能有,分别是尘沙烦恼。你放下了执著,你还有分别,六道没有了,还有四圣法界,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有这四法界。这四法界从哪里来?分别来的。必须再努力,分别也没有了,对於世间法没有分别,对於出世间法也没有分别,你才能脱离十法界;换句话说,声闻、缘觉、菩萨、佛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来的。这个话也要善於体会,你要错解意思,麻烦就大了。人要一切都不分别,不就变成白痴了吗?学佛学到最后变成白痴,谁愿意学佛?黑白不分别了,善恶不分别了,男女不分别了,成什么世界?到底怎样才叫不分别?经教里头说得好,祖师大德给我们做榜样:「分别亦非意」,这是真正懂得佛教导不分别的意思,他真懂得。这个话是《坛经》里头六祖跟永嘉两个人讲的,永嘉是真的入如来境界了,六祖就问:「你还有分别吗?」他回答:「分别亦非意。」六祖点头,「不错,你如是,我亦如是。」有没有分别?事上有分别,理上没有分别;身有分别,眼耳鼻舌身有分别,心没有分别。换句话说,外表有分别,里面没有分别,这就对了。

  「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我们要真正懂得这个意思。外表分别,恒顺众生,不是佛菩萨有分别,是因为众生有分别,佛菩萨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他自己确实没有分别,这叫「分别亦非意」。这就是佛能够现身、能够说法、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如果连事相上都不分别了,佛怎么可能到世间来现身?怎么可能来说法?我们上了讲台,叫大家看讲义,第几页、第几行,哪一句开始,这不就在分别吗?这不分别能行吗?但是这是形式上决定有的,内心里头可不能有。凡夫是外面分别,里头也分别,这个麻烦就大了。如何能够说外面分别,里面不分别。执著也是一样,外面有执著,里头没有执著,要懂这个道理。

  外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功德是不分别、不执著的;有分别执著,功德就没有了,福德有,有福德没有功德。如果外面虽有分别执著,里面没有分别执著,福德就变成功德,功德是你有定有慧。最重要的是慧,慧能解决问题。慧,有权有实。「实」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权智有,权智是随顺众生就有;不随顺众生就没有。由此可知,真实智慧随顺众生起作用,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那像唱戏、表演;内里头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决定没有;外面示现的就有。我们要深深明了这个道理,然后才能把自己的境界修学到究竟,修学到圆满。

  话讲是很容易,有许多同修来跟我讲,做真不容易。我同意,为什么我会同意?我是过来人,我也是从极度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修起的,学了五十年,现在等於说才摸到边,当然不容易。有很多人修了一辈子,边都没摸到。什么原因?没有认真努力、继续不断的去干。修行跟做学问,古人有个比喻,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话说得好,说得不错,「不进则退」,所以天天要精进。

  我这一生精进得力的方法,就是在讲台上讲经,天天不中断,四十二年才摸到这个边际。如果不是这么长的时间锲而不舍,那不晓得退到哪里去了。名闻利养、权势地位,有几个人能放下的?有几个人能看破的?所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也要做。最初要极力的忍耐,古圣先贤所谓「克己」功夫,克服自己的妄想,克服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在菩提道上就像长江大河,我们划一条小船,这才能稳住不退,拼命向前进步;最初就像大风大浪里头行船,寸步难行,可是往后去,滩头过了之后,风平浪静,进步就快了。愈往后进步就愈快,就像我前面讲的比喻,见思烦恼大风大浪断掉了,尘沙烦恼小风小浪,进步当然就快了;尘沙烦恼再断了,微风微浪,进步不就更快了吗?起头难,最难的是起头的十年、二十年,这个十年、二十年是大风大浪。而且起步最难的,我常常勉励同学,自私自利这个最难,这头一关,这一关不能突破,那你根本是无步可进,你的前途决定是往下堕落,决定是往后退的,不可能进步,你一步都没有办法前进。

  佛法里面讲破身见,这些名词都不好懂,我换一个说法,断自私自利,这大家好懂。就是我们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的利益,不要想自己什么好处,这对自己伤害太大太大了。我们把念头转过来,这就是大乘比小乘方便,大乘的方法很巧妙,念头断掉不容易,所以大乘不断念头,把念头转过来,专想别人,不想自己。念念想怎样利益别人,不要想利益自己,养成这个习惯;念头转了,那我们的行为就改变了,不会有自私自利的行为,我们一定会做一个很热心帮助别人的行为。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所,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人家说话,我们很主动、自自然然去帮助人。虽然全心全力帮助人,绝不居功,做了之后若无其事,不会把它放在心上;如果没有人提起,大概就忘得一干二净,你说这个多快乐!这就是古德所讲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为什么常常想别人的好处?为什么常常帮助别人?这是理所当然,换句话说,应该就是这么做;诸佛菩萨这个作法,宗教里头神圣、神明也是这个作法;不是这样作法,错了。由此可知,这种作法是性德的流露,真心本性就是这个作法。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没有差等,爱心没有差等。看一只小蚂蚁,就跟看自己没有两样,就跟看诸佛没有两样,怎么可能去害它?哪有这种道理?蚂蚁到我家里来了,来作客,我应该欢迎它,我应该招待它,它到家里来到处跑跑,好奇,想到处看看。你想想,我们要到一个百货公司到处去看看,那人家把我们杀掉,是什么味道?我们也好奇,到处去看看,蚂蚁何尝不如此?我们一想到这个就很快乐了,帮助它,不但不会害它,把它赶走都是错误。我们逛一个大百货公司,人家把我们赶走,我们是什么滋味?

  所以我们跟小动物要能沟通,真的能吗?告诉诸位真能,古德所说的话没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金石是矿物,都能受感动,何况是动物,哪有不受感动的道理?感动不了是你虚情假意,你没有用真心。为什么?真心是相同的,妄心是不同的,所以妄心跟妄心没有办法感应,真心跟妄心有感应,他妄里带真。诸佛菩萨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没有别的,他用纯真之心,一丝毫虚妄都不夹杂,所以他能跟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能跟一切神圣感应道交,能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这个众生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不可思议。佛菩萨能做得到,我们能不能做到?肯定能做到。为什么做不到?妄心不肯放下,你的虚伪不肯放下,你的染污不肯放下,你的贡高我慢不肯放下。

  总而言之,从总的方面来说,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不肯放下,所以才产生障碍。如果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是非人我放下了,贪瞋痴慢放下了,五欲六尘放下了,世出世间法一切都放下了,哪有不通的道理?心通了,头一个现象,你这个身,全身血气通了,没障碍。血气畅通,这个人身体健康;身体有病,血气不通才会生病。血气畅通,精神饱满,你怎么会生病?到这个时候自然是健康长寿,就像澳洲这些土著一样,愈老愈有精神,愈老愈有体力,愈老愈有智慧,经验愈丰富,他是族群里头的主干。他不是年轻人做主干,老人是主干。这个道理在中国,东方人懂得,西方人不懂。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退休?「七十而致仕」,「致仕」就是退休,中国人从前退休的年龄是七十岁。现在外国,外国退休的年龄五十岁、五十五岁,正是他在社会服务最好的时候,退下来了,换一批新的没有经验,各方面的智慧能力都还不足,社会怎么能进步?而中国七十岁退下来之后,不是完全不做事了,退下之后当顾问、当老师教学,退下干这个。退下来的时候,全心全力辅导、培养底下一代;他职务上是退下来了,他的工作没有退,回过头来教学;我长於哪一个项目,我就专门传授这个技能,教导底下一代,永远没有休息,所以他才能够达到究竟圆满。我们读了这个经文,一定要知道,要立志、要发心,不断求进步,一直到圆成佛道。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三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第五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四)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五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十)第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正确的自我疗愈法[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重庆市南川佛教研究[栏目:道坚法师]
 念佛要集中精力[栏目:仁焕法师]
 坐禅三要[栏目:贤崇法师]
 轮回的弯路——听别人的是痛苦的事情[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因果的真相 第十一章(三)观照你的心量,乃是唯一究竟的养生方法[栏目:因果的真相]
 三、即身成佛(1)[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见性成佛 第二十七天[栏目:如本法师]
 坚强的人—可以承受压力的品质是包容[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性缘问题之申论 八、泛泛赘言[栏目:智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