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第一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52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  (第一集)  2001/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3-0001

  请掀开讲义第三面,最后一段看起:

  【是义云何?谓诸缘发见,缘各为根。因没果中,缘皆号眼。故全色为眼,恒见色而非缘,全眼为色,恒称见而非我。非我离於情识,非缘远於寻求。收万象於目前,全十方於眼际。是以缘义无尽,虽见见而不穷。物性叵思,应法法而难准。故法普即眼普,义通乃见通。体之而寂寂,照之乃重重。斯眼所见,为普眼法门。】

  这一段是清凉大师为我们说明什么叫做「普眼法门」。这一段经义有相当的深度,我们一定要细心去体会。经文第一句是问话,这个普眼,前面都讲普眼,普眼是什么意思,『是义云何』?下面都是解释什么叫普眼。『谓诸缘发见,缘各为根』,这个「根」在此地讲就是「条件」;换句话说,我们眼能见,为什么能见?条件很多,这许许多多条件都是能见的条件,我们不能细说,细说就太麻烦了。举几个例子来讲,第一个要有「眼根」,我们讲六根的眼根,你没有眼你用什么见?头一个要有眼根。第二要有「眼识」,如果没有眼识,譬如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好,人刚刚死,死了之后他眼识离开了,身体还没有坏,刚刚走,你扒开他的眼睛,他也有眼根,他不能见,他要是能见,那是活人,那不叫死人。眼识离开眼根就不能见,所以眼根是见的条件,眼识也是见的条件。外面还要有条件,「明暗」,明暗是条件。没有明暗,你虽有眼根、眼识也不能见。诸位要知道,张开眼睛,在明有亮光我们能看见,没有亮光也能见,没有亮光见的是一片黑暗,不能说看到黑暗不是见,看黑暗还是见。即使今天讲到科学,科学也懂得,我们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都要具备很多条件。现在人叫条件,佛法里面叫缘。「诸缘」是众多条件,「见」才发现了。「缘各为根」,这些许许多多的缘都是能见的根,少一个就不能见。由此可知,这些道理我们要很细心去观察,你才能够懂得。

  『因没果中,缘皆号眼』。我们通常讲眼见,这个是总说,耳听是总说。就好比一个时钟一样,时钟说几点钟,你看到指针指到某个地方,这是总说。细说是什么?这个时钟里头每一个螺丝、每一个齿轮都在报时,少一个就不准了。我们眼能见、耳能听,今天内部分析有许多神经末梢,少哪一个,就像那个时钟一样,缺少一个齿轮,缺少一个螺丝,他就不能见、就不能听了,他就有了障碍。这些都叫做因,「因没果中」,我们今天只讲果,把因往往就疏忽了。见,见是果,许许多多条件才能叫你发见,那是因。我们一般人都会从总的说,耳听,耳的组织多么复杂,用现在生理学来讲就很复杂,那个复杂是内缘;外缘要有音声,音声是音波,这个波有长波、有短波。我们见光也是如此,光的波非常复杂,现在科学家懂得。

  我们人实在讲障碍很多,我们眼见,见的这个能力不大,比我们能见度光波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短的也见不到,我们在无限光波里头,只能见到很窄小当中这一段,这是现在科学家都很清楚,我们一般人也都能了解。譬如说 X光,短波的我们见不到,肉眼见不到,接到仪器能见到,紫外光我们见不到。假如要像佛菩萨他们的根,种种条件都不缺乏,就好像时钟一样,报时非常准。我们今天以报时钟来做比喻,我们是能报时,不准,总有差异,那就是我们的条件有欠缺,内缘外缘都有欠缺。佛菩萨的眼根能见尽虚空遍法界,能见过去,能见未来,他什么都通达,他没有障碍,这就对了,这就正确了。我们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六根它的作用,说一个眼根就行了,其他可以以此类推,所些缘统统号为眼,用一个总的来说就行了。

  『故全色为眼』,这句话不太好懂,『恒见色而非缘』,这都是我们普通一般人粗心大意。我们眼能够接触到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叫做色,眼要不接触到色,你怎么能看见!所以眼在哪里?能见的那个境界、那个范围都是眼。我们晚上看到天空,看到月亮,我们的见达到了月亮,如果达不到,你怎么能看到?我们见到星星,我们的眼这个见达到星星,你要达不到,你就决定见不到。无论远近,我们这个见达到了。就像耳听也是一样,声音再小,听到了,我们达到了;如果听不到,没有达到。我们把这个缘疏忽掉了,都用一个眼,都用一个色,眼见的这个对象是色,「恒见色而非缘」,「非缘」,缘疏忽了。这一段用现在的话来讲,这一段是佛经里面讲的科学,佛经里头有自然科学,而且讲得非常透彻。

  前面讲的这一段「全色为眼」,下面跟我们说『全眼为色,恒称见而非我』。全眼为色,全色为眼,到底哪个是色?哪个是眼?告诉你真的话,眼色不二,你要是入这个境界,那恭喜你,你就大彻大悟,你就明心见性,入不二法门。凡夫见二,圣人知道是一不是二。你从这里体会眼跟色不二,你就晓得耳跟声不二,然后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一切诸法不二,你才得真平等,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能永断。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起心动念落二、三。二就是今天所讲的相对的,眼跟色相对,耳跟声相对,你落二、三。落二、三是凡夫、六道里面的凡夫,就落二、三了。这个二、三在佛法里面讲,「二」是意识、意根,这两个东西作主,这两个是妄心;「三」是加上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这是三;说二,不说阿赖耶,说意识、意根。六道凡夫二、三作主,这就造业。诸佛菩萨不落二、三,人家高明就高明在此地,跟你这些六道凡夫和光同尘,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看起来完全一样,骨子里头不一样。凡夫落二、三,他们不落。不落也有个名词,他们叫「四智」,法相宗的名词,「转八识成四智」,他们把境界转过来了,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转末那为「平等性智」,万法平等,没有高下,也就是肯定万法是一不是二。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透露这个讯息:虚空、法界、国土、众生,这就全部都包括尽了,原本一体。如果我们入了这个境界,肯定这个境界,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你就证得法身,这就叫法身。

  「法身」是什么?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法身菩萨看一切众生是自己,不是别人。众生行善是自己的善心所,众生作恶是自己的恶心所,他怎么会对立?这种关系,今天一般人讲地球村、一家人,关系还是远,「一身」,你说这个关系多密切。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证得法身,眼就叫普眼。这两句话里头就是说明眼、色是一不是二,你说眼也行,说色也行。但是我们一般人执著,成了一个习惯,都说眼见,没有说色见,其实色见也讲得通。全色为眼,哪有讲不通?这些道理佛在《楞严经》里面说得很多,「十番显见」很长一段经文,来给我们说明这个现象。「恒称见而非我」,事实真相透彻之后,我执自自然然就淡了。这是大乘跟小乘不相同的地方,大乘比小乘高明的地方,大乘比小乘容易的地方。

  『非我离於情识』,你真正在这里悟过来之后,才晓得身不是我,执著「这个身是我」是绝大的错误。我执破了就超凡入圣,这是大乘经,我执破了你证什么果位?初信位的菩萨,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见惑头一个是身见,不再执著身是我。什么是「我」?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我。这个观念转过来了,无有一法不是我。为什么?我心所现,我识所变,《华严》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我心,识是我识,这个我是大我不是小我。入佛境界之后,确确实实有常、乐、我、净,大乘法里面讲「四净德」,这是自性里头本具的德能,法身菩萨就证得了。所以法身菩萨看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那个关系多亲密。众生不觉悟,众生不承认。我们举个比喻说:我们一下发现,真正觉悟这个身是我,我们把这个身比作法身,那一切众生是什么?是我们这个身体里头的细胞、汗毛、毛孔。我们知道它是我,细胞、汗毛不承认是我,迷了,不承认是我。哪一根汗毛出了问题,我们都晓得痛痒,汗毛自己本身它不知道。这说明什么道理?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受一切的苦恼,法身菩萨知道,诸佛如来知道。为什么?他完全觉悟了。哪个地方有一点痛痒他都晓得,这就叫什么?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的道理就在此地。我们受苦受难,求佛菩萨发自真心、真诚,感应立刻就来。我们求名闻利养,求趋吉避凶,这是妄心,妄心有没有感应?有。谁来了?妖魔鬼怪来了,魔来了。妄心跟魔起感应道交,真心跟佛菩萨起感应道交。

  佛教导我们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境界,顺境、逆境,「缘」是人事环境,善缘,好人,恶缘,不善之人,接触的时候统统用真心,学佛菩萨。现在很多人讲,我要是用真心跟人讲真话,我要吃亏,人家都骗我。没错,他们是用的妄心,他们结果在哪里?他们将来的果报是三恶道。我用真心,没错,眼前是吃亏。古人讲的话:「吃亏是福」,你相不相信?福在哪里?我现前吃亏,来生的时候走佛道,我作佛、作菩萨去了,岂不是「吃亏是福」吗?这种事实真相要智慧,要有真的眼你才能见到。妄心、迷眼见不到,你会把路走错,你迷失了道路,迷失了方向。再想想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你想想看:他吃不吃亏?他上不上当?我们人间所有的亏他全吃了,所有的当他都上了,他最后圆成佛道。我们今天斤斤计较,不肯吃亏,不肯上当,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你想想谁得福?吃亏的人得福。古人讲的话是智慧经验之谈,千万年都不能改变,我们听了不好好的想想;凡是千万年传下来的话必定有大道理。如果我们肯学肯做决定不吃亏,疏忽了,不肯学、不肯认真的做,结果是真的吃了大亏。不吃亏的人吃了大亏,肯吃亏的人没吃亏,这里头真的是大道理在,完全讲事实真相。

  「非我」,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你就「离於情识」,情识转变成智慧。佛在大经里常讲「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生死跟涅槃是一不是二,烦恼跟菩提还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差在哪里?迷、悟。悟了,原来烦恼是智慧,原来生死就是涅槃。涅槃是什么?涅槃是不生不灭。生灭跟不生不灭是一不是二,这才入佛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不生不灭。真正不生不灭在哪里?就在现前。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去找,宗门大德常说「觅生灭了不可得」,找不到,那就叫涅槃。你再要肯仔细观察,你去看烦恼在哪里?就像当年慧可禅师遇到达摩一样,慧可诚心诚意去求法,达摩在那里入定理都不理他。他真的是诚心,冬天下雪站在雪地里头,雪下得很大,膝盖都埋在雪里头他还是不动。最后看到达摩祖师不理,他用自己身上带的戒刀把自己手臂砍下来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这时眼睛才睁开,问他:「你何苦来!你找我干什么?」他说:「我心不安。」修道这么多年心不安,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把手伸出来,「你拿心来我替你安」。这句话把他点醒了,他愣住,回头去找心在哪里?这样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告诉达摩祖师「觅心了不可得」。这一句提醒他,他去反省心在哪里?找不到,了不可得。达摩祖师底下一句话说:「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在这个地方大彻大悟,这明心见性成法身菩萨。

  我们想想这个公案,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上也是心不安,你要碰到达摩祖师,「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能入这个境界吗?能像慧可一样言下大悟吗?为什么慧可见达摩祖师几句话当中他就大彻大悟?他那个断臂没有白断,断臂是什么?真诚到极处,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事不办。所以,人学道、办事没有诚意,你怎么能成就?遇到真善知识也是枉然。为什么?真诚不够你就没悟处。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你有一分悟处;十分诚敬你有十分悟处。」丝毫诚敬的心没有,听到纵然欢喜也不开悟,道理在这里。

  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凭什么?真诚,十分真诚。所以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什么?日常生活,从早到晚遇到那些不同行业的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是五十三参。他只要一见、一听他都开悟,一生当中,不要等来生,不是来世,圆满成佛。这是《华严经》上给我们做出的示范,做出的好样子,我们要会学。我常常给同学们报告,我们为什么入不了这个境界?最大的障碍在哪里?根本的障碍在哪里?就是自私自利,「我」。起心动念都为我,你就没有法子悟入。你几时到非我、无我,你念《华严经》才有味道,然后你才晓得「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就是在我们整个身边,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就是大方广,就是佛华严,就是五十三参,活的。穿衣吃饭,日常工作,无论你干哪一行、哪一业,无论现在的身分是富贵、还是贫贱,你是法身菩萨,你所生活的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这个时候就是再贫贱的生活也快乐,他怎么乐起来的?我举个比喻,你就晓得。舞台表演唱戏,他这个角色是乞丐,贫贱到极处,他表演得很像、很快乐,他在那里表演,契入这个境界就是这样的。他没有苦,苦乐是一不是二,他不落在两边,这个境界就是佛菩萨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不入这个境界哪里能得到受用?方东美先生过去常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入这个境界才晓得真的是最高享受;不入这个境界,他不了解,他也看不出来,他也想不到,不可思议,这个境界不可思议。所以这一品经,在《四十华严》里面「入不思议境界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是能入,不思议境界是所入,能所是一不是二,能所是二你入不了这个境界,这个在圆教里头常讲的「入不二法门」,你是真的契入。

  我自己讲经四十三年,我深深的体验,经不能一天不读,不能一天不讲,天天讲、天天读,你才入得了境界。一天不读经,一天不去研究讨论,你决定又堕到凡间。凡间就是你决定落二、三,你决定是自私自利,你决定搞名闻利养,你决定是凡夫。说得不好听的,你决定造恶业,换句话说,你决定堕三恶道,就这么一桩事情。契入境界之后才晓得,天下好语佛说尽,天下的好话佛讲尽了。佛的话字字句句是好话,一等一的好话,你才真正认识佛教的经典,你才真正认识佛菩萨。经典是什么?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佛菩萨是自性的性德,圆满显露,不是外头境界,无内无外,无障无碍。我们是凡夫,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麻烦在此地。诸佛如来,这里头包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有高度智慧,他们懂得观机,什么样的根机给他说什么法,下等根机不能说上法,说上法他疑惑,他怀疑,他不能接受;不但不能接受,他还要毁谤,谤法的罪重!佛菩萨为什么不说?避免你造业。给你说浅显的法,你能够接受的法,绝不超过你的程度。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样的身,应当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不会过分。《华严》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大法,我们今天是凡夫,虽然听这个经,说老实话并不契机,但是听多了有好处,薰习成种,薰成圆顿的种性,将来遇到机缘悟得快,你才能悟得深、悟得广,所以它有好处。长期的薰修就变成种性。

  这部经我们到今年的年底,在我预定的是十二月就专讲《华严》,每天四个小时,我预定三年圆满。一年讲三百天,每天讲四个小时,三年时间,说老实话得利益最大的是谁?是我本人,我一堂课都不会缺,天天在薰习。除了讲经之外,天天读《华严经》,我读的三个本子,第一个清凉大师的《华严经疏钞》,第二个本子李长者《华严经合论》,第三个本子道霈禅师的《疏论纂要》。我跟大家讲,所用的本子是《疏论纂要》,它是把《疏》跟《论》会合在一起,这也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如果不是契入这个法界,这个工作很难做。就如同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一样,不入无量寿的法界,你就没有办法会集得那么样的圆满,一定要契入法界。

  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中国这个地方是福地,诸佛菩萨应化得多。这个地方的佛缘殊胜;换句话说,觉悟的人多,根性利。不是佛菩萨偏爱这个地方,佛菩萨是哪里有缘哪里去,他的心是平等的。中国这个地区缘殊胜,基础太好了,基础谁打下的?以我们现代历史上来说,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集大成,他们奠定的基础。佛法从外面移植到这个地方,水土非常适合,所以很快的生根、茁壮、开花、结果。我们总要了解这些殊胜不思议的因缘,我们这才真正的认识佛法,才知道这是无比殊胜的一桩大事。大事因缘不是容易遇到的,百千万劫难遭遇。「非我离於情识」,转情识为大圆镜智,『非缘远於寻求』,非我、非缘,这才叫真正放下,清净心里头痕迹都不落。寻求是什么?攀缘心,没有了。转寻求为随缘,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收万象於目前,全十方於眼际』,这是真正契入一真法界。「万象」是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此地是举一个眼根为例,六根跟外面境界融合成一体。「全十方」,十方世界。前面这是讲眼前的境界,万象於眼前这个范围小,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再一扩大,尽虚空遍法界「於眼际」,这叫大放光明。问题在我们要会,不会我们要学,学不到我们要明了,听说这佛菩萨的境界。学习的态度第一重要,我们用什么态度?恭敬心。虽然不是我们现前境界,决定不怀疑,对经论上所说生起恭敬心,生起仰慕的心,发心发愿学习,发大愿向佛菩萨学习,向法身大士学习。

  我们行不行?说实话,这个关键是在你的心量、在你的弘愿。果然你有大心量,你有大誓愿,现在可以学。多大的心量?《华严经》上无一不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用现在的话说,科学家所讲的空间无量的维次,这个心量全包括了,没有障碍;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全包容了。如果还有分别,执著没有了还有分别,都不行,你没有入,你入不了,也就是说你学不会,你不具足条件来修学这个课程。这个课程基本的条件是离分别执著,妄想不谈,分别执著决定要离。你的心量大,一切包容,我们在这边讲经,鬼神跟我们不同维次空间、不同法界,他来不来听?他来。为什么?这里没有障碍。如果我们的心量很小,这个道场是我的,别人没有得到我的同意,不能到这个道场来。你有这个意思,你的护法神就一定遵守你的意旨,其他法界的众生到这儿来,护法神就挡驾,护法神总要听他所护的这个人,听他的意思,这一定的道理。心量大,这一座,九法界的众生统统都有分,都没有障碍,都欢迎。我们要不发这样的心、不发这样的愿,愿,「四弘誓愿」是通愿,我们虽然天天念,没有发,念的是佛菩萨他们的愿,与我们不相干。要照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是不是真心关怀他?是不是真心想帮助他?没有能力帮助,这个没有关系,你总有心,心有余而力不足,你的功德还是圆满的。《楞严经》上佛讲的「发意圆成,圆满功德」,这个话很有味道。只要心一发,只要愿一发,功德就是圆满的。但是你不能不尽心尽力去做,不尽心尽力去做,你愿是虚假的,你不是真的;尽心尽力去做,而做不圆满,那是什么?缘不足,有障缘,不是我不做,是有障碍。这个障碍不在我这边,在众生那一边。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第二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七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七)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八)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三)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第六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五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五)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宗公案:迦叶尊者的微笑[栏目:道坚法师]
 修行和治病不分开[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大智慧来自于一心一意[栏目:达真堪布]
 佛教的社会价值[栏目:道坚法师]
 最重要的 最容易被忽略[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如何理解罪业本身具有功德[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今日佛教复兴的希望在哪里[栏目:星云法师]
 故道白云 42.爱就是了解[栏目:故道白云]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四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从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以明孛经大旨──佛法要旨[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