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九0集) 2011/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9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六面,倒数第四行当中看起:
「故下续云:引导群生,舍诸爱著」。前面我们读到「为大导师」,为大导师当然他就要引导群生离苦得乐,所以下面接著有这一小科的经文。「著者,执著、染著。爱者,贪爱、喜爱、恩爱。古云爱不重不堕娑婆。众生染执难舍,菩萨妙德能令永离。」这几句经文所说的六道轮回的根,六道生死轮回根源就是爱著。著是执著,《华严经》的执著,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见思烦恼。我们必须要把经论合起来看,才真正了解它的意思很深很广。古人说「爱不重不生娑婆」,这个不堕意思也可以,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娑婆尤其在我们现代,现在的娑婆是什么?现在的娑婆苦,苦到极处,你看到处都有灾难发生,太苦了,因此我们希望离开娑婆这个意念也比较深刻,比较容易能够生得起。如果这个世间是太平盛世,想离开娑婆的人就不多,大家都留恋这个世间。这世界太苦,逼著你不能不离开,我们才想到极乐世界。对念佛人来说,这是个很好的逆增上缘,我们在这个时候应当要发心。
菩萨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众生『永离三垢』,三垢就是贪瞋痴,有什么方法?实在这个妙德方法就是这部经,这部经如果你深入之后,你真的明白了。所以这本书是很好的,我们把它做为一个导游介绍,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讲得确实详细、细腻,你听了之后不能不相信。真正相信了,求生净土的心油然而生,你就能够永离三垢,对这个难分难舍的永离。如果家里面的缘好,家亲眷属一起念佛,全家移民到极乐世界,好事!不是你一个人走,全家去,到极乐世界真的还在一起。如果不到极乐世界,说来生再能够在一起,相当困难,为什么?每个人造的业因不一样,六道里头是随业流转,自己做不了主,这个事情不能够不知道。三垢就是三毒,贪瞋痴是三毒烦恼。
「复令众生游戏於神通之中」,这是菩萨帮助你的,不但菩萨妙德能令永离,菩萨还能够令众生游戏於神通之中。「游者如水之流行,戏者安逸闲在」,真修行的人,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表任运於神通之中,自在无碍」,所以叫『游戏神通』。是真的吗?是的,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真的放下,不再放在心上,你心里面就无事,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起心动念杂念少、佛念多。如果你真正能够达到,这一天从早到晚,杂念只有十分之二,佛念有十分之八,这个游戏神通你就体会到,为什么?你真的在其中。在这个世间是游戏,你不再执著,你不再有得失,不再有牵挂,不再有忧虑,心开意解,得大自在。心心系著极乐世界,跟极乐世界的脚步一步一步的接近,他怎么不快乐!於这个世界一步一步远离了。所以游戏神通你能够感觉得到,很明显的感觉得到,只要佛念胜过杂念,这个境界就现前。
后面这段是念老总结这一大段,「右文大意」,这个右文是总指前面这一大段文字。「菩萨一心正直,安住一乘法中,复具善巧方便,精勤求法,广为人说,悉无厌倦」。也是说明,菩萨自行化他的善巧方便,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的,无论在家、出家要学菩萨。不学菩萨,现前这个苦难你无法避免,将来的果报自己要承受,苦不堪言!我们能学菩萨,那就是解脱。怎么学?一心正直,安住一乘法中,这就是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问题整个解决了。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一乘当中的一乘,一乘的核心,我们这个经从头学到此地,深深的体会到,也深深的肯定了它,确实是一乘当中的一乘,一乘当中的核心。复具,同时他又具善巧方便。一点都不复杂,一点都不难,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能帮助我们稳稳当当的永离娑婆世界。到那边也是永住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安住下来,一直到成佛,不再离开。虽然每天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听诸佛的教诲,那是分身去的,自己的本身没有离开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你的神通跟阿弥陀佛相彷佛,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三明六通同时具足。要是靠自力,这是十地以上的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可以得到的,普通菩萨有六通没有三明。我们知道,到极乐世界这种能力是阿弥陀佛加持的,我们是享弥陀的福报,弥陀做了我们的大施主,不但给我们圆满的福报,同时天天讲经教学,给我们圆满的智慧,到极乐世界是福慧双修。我们自己要自爱、要自重,自爱自重是什么现象?就是每天佛号超过妄念,这就是自爱自重。每天妄念还超过佛号,那就是不自爱,我们这一生往生未必有把握,这个事实真相、这个道理,不能不明了、不能不清楚。
「精勤求法,广为人说,悉无厌倦」,年轻的同学发心效法菩萨,精勤求学,学到之后为别人讲解。自己一个人独修,不如大家在一起共修,共修则依众靠众,不至於懈怠、懒散。学了以后就讲,好事情,如果自己不能讲,我们现在有光碟可以带回去,家庭就是道场,家庭一家人可以一起学,邻居朋友也可以一起来学。不能天天做,大家工作繁忙,一个星期找一天定期聚会,听《无量寿经》,听完这一片之后大家分享,那个很殊胜。你学的时候,你可以来主持分享,看每个人听了他的感受、他的心得,给大家做报告,主持人来做总结,这样修学进步很大。完了之后再一起念佛,解行并重,一个星期一次,在今天这个社会做得到。如果在这个里面得法喜,你其他这些娱乐自然会放下,不要再看电视了,你这个心才能够专一,一心正直。
「菩萨戒德清净,故所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这一点,我们学佛最低限度要把《弟子规》落实,《弟子规》是戒,根本戒。五戒十善都是以《弟子规》为基础,而五戒十善是三乘佛法的根基。过去古人学佛没有问题,成就效果不胜枚举。现在人修学的成绩大不如往年,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没有戒德的基础,所以这门功课一定要把它补出来。不可以说别人都不做了,我做它干什么?别人不想往生,我们真想,真想去,这个条件不能不具足,所以真想的人一定要做,要把《弟子规》做到,变成我们日常起心动念言行的准则,不能相违背。《弟子规》做到了,最好《感应篇》要熟,《感应篇》是因果教育,对我们一定有很大鼓励的作用,教我们断恶修善,知道什么是恶、什么是善,知道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它也能督促我们求生净土。有这样好的修学德行,这是小德行,因为现在人不修了,有这么一点点就感觉到很值得人尊重。我们如果求生净土,具备这个戒德,这才真正是经典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有分。如果连《弟子规》都做不到,那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个与我们不相干。我们要想加入这个法会,你就得一定要做到,把这个基本的戒律要做好。你所有的言说,能令别人心悦信伏,别人相信你,别人服你,为什么?你做到了。
「於是则大鸣法鼓,高建法幢,大放慧光,广宏妙法,破除众生无明痴暗。」这是讲现有小成就,然后因缘成熟,你的同修伴侣多了,能有几百个人、几千个人,你就可以建道场。在家居士建莲社,现在我们叫净宗学会,建居士林、建念佛堂,这就是高建法幢。大放慧光这是讲经说法,现在科学昌明,技术不断在进步,成本愈来愈低廉,我们就可以考虑网路电视,网路电视的成本便宜,现在卫星成本也不高,这种弘法的工具真的是高建法幢。一个地方讲学、共修,全世界都能够收看到,有缘人都能够集在一起,虽然人身体不在一起,我们的意念集在一起,这个力量非常之大,这是广宏妙法。讲经说法的目的,没有别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大家破迷生信,对正法有了信心,有了正确的认识,再进一步鼓励大家发愿,我们一起到极乐世界。我干得很认真、很努力,别人相信;如果自己不干,劝别人,这大概是假的,不是真的。自己要头带好,真干,一点都不含糊。
「菩萨内心纯净,仪态温和,得乎中而形於外,表里一如。」这是菩萨基本的一个条件,不能不做到,内心纯净就是一门深入、不杂不乱,行门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表现在外面的仪态至少也能跟孔子相比,温良恭俭让,真能做到。别人争,我让,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我们跟任何一个人都能和睦相处,为什么?没有冲突。早年,我跟韩馆长相处三十年,有很多人说:韩馆长很难相处,是个女强人。我说:我没问题,她要的,我不要;我要的,她不要,我们俩很好相处,没有冲突。我要的是讲经教学,这她不要;她要的是名闻利养,这个我不要。她当馆长有名、有权、有势,她管人、管钱、管事,她都管去,我就不要管了,所以我就变成三不管。她是三管,我这三不管,所以就没有冲突。如果我也要管的话,冲突就起来,那就不能相处。所以我们想到,孔老夫子跟任何人都会和睦相处,因为他老人家温良恭俭让,这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我们尊重一切人,一切人都是佛,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眼目当中他都是佛,所以我们对一切众生永远是礼敬。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他真的是佛,不是假的,他自己不知道,佛菩萨知道,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也知道。「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你说这样的人,谁不欢喜、谁不尊重、谁不爱戴他!
我们这些年来,在世界上走了很多国家地区,大家都知道。中国国内有些误会的,是什么?他没有跟我相处过,他在那里猜,大概我也是个喜欢竞争的人。猜错了,我不跟人竞争,你要的,我都不要。我要的,我相信你也不要,你要也很好,我都让你做,你说「讲经说法你别讲了,我来讲」,好,我就让给你讲,当听众比当讲师有福,讲师很苦、很累,听众多舒服,在那里享受。所以你要讲台,我也让给你,我统统都能让,跟任何人都没有冲突。那个冲突是他们自己怀疑当中产生的,不是事实真相。我们不跟你争名,也不跟你争利,连弘法利生我也不跟你争,你要我全让给你,我还给你感恩、给你磕头,为什么?你把我这个担子卸下来,我轻松了,我解脱了。所以得乎中而形於外,表里一如。
「菩萨寂定明察,定慧均等,寂照同时也。」寂定明察,前面我们学过,定慧均等,寂照同时,这是他起用。「故於众生,为大导师,自觉觉他」。大导师是个名,如果你喜欢它,这大导师就给你,我们愿意做小学生,我们不喜欢这个名。「普令众生悉皆除恶生善,顺於佛法,降伏非心」,这个非心就是邪念、邪知邪见,这叫非心。心,心里面是正知正见,邪思邪念不是真心,贪瞋痴慢疑不是真心,都叫非心。名闻利养不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那都是非心,自私自利也是非心。这些错误的知见、妄想分别执著一定要降伏,用什么降伏?我们净宗极圆极顿的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全都降伏了,念念系念阿弥陀佛,决定得生。「舍诸爱著」,一切爱跟著都把它放下。「永断三毒」,现在我们得加两个,五毒,三毒是贪瞋痴,贪瞋痴后头有傲慢、有怀疑,贪瞋痴慢疑要永断。怎么个断法?学习经教,就这一部经就够了,这一部经如果你搞清楚、搞明白,你学透了,你的贪瞋痴慢疑自然就没有了,你自性里面的西方极乐世界慢慢就浮现出来。「开显本性,安住神通,自在无碍」,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做得到,只要真正肯用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十年、二十年,这个境界就现前。后面是最后的一段:
【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这个一段念老注子里面说,「右段更广明菩萨真实功德」。『因缘愿力』,「因缘,《魏译》作因力、缘力」,这两种力量。「《净影疏》曰:因力缘力为第一门,起修所依。过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为因力」。这是因,因是过去所修的。「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名为缘力」。因缘具足,就成就我们修学;如果没有因缘,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所以每个同修,你们听到阿弥陀佛生欢喜心,听到这部经或者听到《阿弥陀经》,听到净土能生欢喜心的,都是过去生中曾经学过。过去生中没有善根,你这一生中比较困难,你不相信。这桩事情,如果你稍稍细心,你去观察,不学佛的人不算,学佛的人乃至於出家的人,他学别的法门,他不相信净土,什么原因?过去生中没有因,这一生遇到善知识,听闻这部经,他也不相信。他听了不喜欢,听不下去,两个小时听几分钟他就走了,有,不在少数。所以世出世间法都要讲求因缘,世间法也不例外,过去生中曾经做过的,这一生中做起来好像得心应手,很顺利。过去生中没有做过的,就感觉得很生疏,做起来很困难,必须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慢慢他熟悉了。
我们修学净土也不例外,缘强还有办法,我自己来说,我这个缘很强,因很弱,所以最初学佛不相信净土。那是自己很傲慢,自己认为很聪明有智慧,净土应该是释迦牟尼佛度那些老太婆没有知识的,大概是他们学的。连李老师劝我劝多少次,我不反对了,但是我不接受。我跟诸位说过,我接受净土是什么?讲《华严经》,学佛十几年了,讲《华严经》有一天偶然的心血来潮,想想文殊、普贤他们是修什么的?善财童子是修什么的?经没讲到,它在后面,把后面翻出来看。翻到《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四十华严》有四十卷,三十八、三十九卷,看到文殊、普贤统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我很吃惊。华藏会上这两位大菩萨,毗卢遮那如来的助教,他们怎么会念佛求生净土?而且还把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带到极乐世界去参学。这个在我们人间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是在这个道场,把道场所有的信徒都带去,那个住持和尚不大发雷霆?那还得了!可是毗卢遮那不但不发脾气,还赞成、欢喜,说两位菩萨做得很对,不一样!从这个地方才真正去认知净土,重新去认识阿弥陀佛。所以这就是过去当然有,信心不深,这次的缘特别殊胜。老师能随顺我,我喜欢经教,好,你就去学经教,不喜欢念佛,你就别念佛,他顺著我。所以我在《法华》、《华严》、《楞严》里面,认识了净土。
《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章」,那是修行的例子、榜样,把观音、势至摆在特别的地位,表法。「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十五个法门,这两个特别法门。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历代祖师都肯定,都讲得很清楚,大势至没讲清楚,所以很多人疏忽了,认为二十五圆通只有一个特别法门。我原先也没有看出来,是被日本人问出来的,那一年临济寺传戒,我在戒坛担任书记,台湾大学有四个学生,都是四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带著他们的老师,这老师是日本人,日本和尚,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来访问我。这个日本和尚问我:研究什么东西?那个时候正好我跟李老师学《楞严经》,我说:我正在学习《楞严经》。他问我:你修什么法门?「我修念佛法门。」他感到很讶异,「念佛法门跟《楞严经》有什么关系?」他这一问,就把我的问题问出来,我立刻就想到,我就回问他,我说「大势至、观世音,跟念佛法门有什么关系?」这一问的时候,因为《楞严经》里面讲修行法门,这两个是顶尖的,你说《楞严经》跟净土法门没有关系,那观音、势至他表什么?关系可大了。
而观音菩萨这个表法非常明显,因为他排列的顺序是第二个,从第二个调到最后,这个太明显,所以每个人都看到。大势至菩萨跟弥勒菩萨,两个只换一个座位,不容易看到,大势至排名第二十三,弥勒排名第二十四,弥勒跟大势至两个对调一下,弥勒变成二十三,大势至变成二十四,二十四也是特别法门。临时一问问出来,不问的时候疏忽了,太大意,一问把我问出来。我很欢喜,幸亏他来访,让我很小心的把这个问题发现出来,两个特别法门。两个特别法门,为什么不把大势至排在最后?这是教学的善巧方便,大势至念佛法门是通遍法界虚空界,观世音菩萨耳根法门是只有这个地球。地球上众生的根性耳根很利,听很清楚,有的时候看不清楚,听得清楚,听这个能力比看要强,所以特别是地球上众生跟观世音菩萨耳根很相应。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契地球众生的机,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是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的根机,这个太殊胜了。古大德在注解里头没有把这个东西细说出来,这太重要了。那个日本法师没看到,他问我这么一句话,他要是搞清楚看到,他就不会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提出问题,对我影响很大,让我一下就把答案找出来。所以起修所依有因有缘,这个因缘非常殊胜。
「望西云:宿世善根谓之因力,亲近知识谓之缘力,因缘和合能起行故。」有因、有缘,你的行动就起来了。「上两说相同」,意思差不多,「但《会疏》稍异」,《会疏》是日本人,日本的祖师,他的说法跟前面有一点差别,「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贯十方三世,令众魔大慴怖故。」这是说因力是菩提心,这个说法局限在大乘,大乘的因确确实实是菩提心。我们念佛,你看看,真正要想求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经上前面我们念过,「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很重要,这两品是修行的方法。三辈往生的正因全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讲得太清楚,连一心三辈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菩提心是什么?真心,菩提心的反面是妄心。菩提心不好讲,也不好懂,古大德简单的告诉我们,经上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起信论》上的;《观经》里面所说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经论合起来看,意思比较清楚,至诚心跟直心,至诚心就是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这是菩提心之体,真心!
我以后跟大家介绍,我把这个真诚心,我用真诚两个字,至诚心跟直心,我用真诚,真诚心。真诚心起用,对自己,真心对待自己,那就叫深心;真心对待别人,那就叫慈悲心、大悲心。所以我用了十个字,取本经的经题,深心,大家好懂,用什么心对待自己?清净心、平等心、觉心,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真诚心对待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对待别人就是慈悲,我们起心动念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是菩提心。研教、修行,无论是哪一部经论,无论是什么法门,要记住,学习所得一定是清净心,这就对了。你所得的是清净平等觉,这是真的自受用,这里头有定有慧,定慧等学就是清净平等觉。如果定慧不等,定多慧少、慧多定少,都不是的,都不是菩提心。一定要定慧均等,定慧才能够起寂照的作用;它不平等,寂照的作用没有。寂是根本智,照是后得智,所以他说菩提心是佛道的本因,这话没说错,「能贯十方三世」。菩提心一发,魔慴怖,就魔恐怖,为什么?魔就怕你成佛,菩提心一发,看到你要成佛了,他拦不住,他障碍不了。
「缘力者,广求知识,大聚诸善。此缘有转凡入圣大威力故」。广求知识是什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广求知识,每个善知识都教给他法门。什么法门?断恶修善的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他大聚诸善。这个用五十三参来解释,就很容易懂。此缘有转凡入圣大威力,善财童子是这几句话最好的表法。「两说文异而实无违」,说法不一样,并不相违背。「净影以过去之善为今之因,《会疏》则以今之菩提心为成佛之因。实则若无过去多生善行,则不能发起今日之菩提心」,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若不发菩提心,则无成佛之因,故两说可互补」。「此两说中,《会疏》於本经较亲」,为什么?因为本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乃本经之宗也」。宗是修行的宗旨,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所以《会疏》跟本经非常相应。
又《会疏》曰,这个当中还有一行。「愿力者,净影云:起行之愿,名为愿力」。愿很重要,没有愿,行就不得力。愿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方向、是我们的目标;没有愿,就是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你这功夫不得力。「望西云:求菩提心,谓之愿力」。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什么?求大菩提,求大菩提就是求成佛,是求回归自性,是求圆满的智慧德相,这是愿力。「又《会疏》曰:愿力者,四弘誓愿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综上三说」,把这三种讲法合起来看,「以四弘誓愿庄严国土,成就众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并随愿起行,是名愿力」。这把三位祖师大德说法合起来,四弘誓愿是非常非常重要,是佛门弘愿的总纲领,学佛人天天都念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四愿要是详细的来说,真正讲起来愿只有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一愿,后面三条成就这一愿。你后头没有三条,你这愿是假的,你凭什么度众生?为了要度众生,才断烦恼、才学法门、才成佛道。可见得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都不是为自己,这个意思深!要为自己,为自己这四弘誓愿全都没有了,你决定求不到。为什么?为自己,你是烦恼领先,你怎么会有成就?人家那个成就是以众生为先,众生无边誓愿度,是为他的,不是为自己的,为自己可以懒惰懈怠没关系,为别人就不可以。我早一天成就,众生就少受一天罪;我晚一天成就,众生就多受一天罪,你看看这是多么大的力量在推动你。
世间法动力是什么?名利,有名有利就干,拼命去干。没有名利谁干?没人干。佛法名利都不要了,他还那么样起劲去干,那是什么力量推动?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力量可大了!这是佛菩萨为什么能够修成佛道,就是这个力量。许多人不知道,你们学佛的人到底干些什么,又不要名、又不要利,又不要好吃的,什么粗茶淡饭勉强都过去了,还那么欢喜在干,你到底是为什么?这头脑有问题。所以他不知道,佛法里头有个四弘誓愿在督促他,四弘誓愿就是一愿,后头三个要完成它。你要去度别人,头一个你要有德行,德行是什么?德行就把烦恼放下,烦恼无边誓愿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要放下,成就德行。成就德行之后才学法门,这对的,修学法门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如果法门无量誓愿学,没有前面的德行,法门成就之后,很容易就堕到名闻利养去了,到最后自己不但不能度别人,恐怕就堕落掉了。道德的根基太重要!在初学我们也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也在学法门吗?对,这个学法门实际上它是打根基的,因为是一个法门容易得定,定就能开智慧。所以不是像我们一般人讲广学多闻,不是的。一门深入是成就你德行,成就你定慧,定慧现前你才能广学多闻,广学多闻不费力气,因为你这根本智得到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寂静心,就是清净平等觉,那是根本智,它起作用就是开智慧。所以你必须要按照这个顺序去做,你不能把它搞颠倒了。现在人学佛不能像古人那样的成就,什么原因?颠倒了。为什么?断烦恼他不要,他只讲学法门、成佛道、度众生,最后众生也没度得了,自己也堕落了。
由此可知,断烦恼在佛法修学它是关键,成功、失败的关键。自行的成功、失败,度他的成功、失败,关键都是在断烦恼。可偏偏现在人把这个最关键的问题给舍掉,还有我在初学佛时听人家讲:吃人的戒律,戒律不是好东西,把人捆绑起来,让人家不自由,动弹不得,佛法可以学,戒律可以不要。我们早期学佛的时候,常常听到佛门这么说法。错了,大错特错!我很感激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一个星期见一次面,一百多次。每次去,离开他的时候,他都会送我到门口,很轻很低的声音给我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就这么简单一句话,我听到耳熟,没有在意,我也没有问他,他也不说,他知道我们年轻人那个心态,只是这句话用来加深我们印象。到他往生的时候,我认真反省,我跟他三年,他教我什么?这一反省,第一个印象就这句话「戒律很重要」,为什么老是说这句话?在我当初观念当中,戒律是生活规范,也确实是如此。那我们是现代人,释迦牟尼佛是二、三千年以前的,时代不同了,这规范还用得著吗?再说我们是中国,有自己传统文化,它是印度的,三千年前古印度生活规范,我们要学它干什么?我们挺有理由的,不接受。三天反省,发现了,可能是佛家讲出世间法,中国传统讲世间法,世间法这些规矩隔一段时期必须要修订,像法律一样定下来,过几年不太适用,要修订一下,世间法。所以三代之礼有兴有革,就是经过修订。佛的戒律是出世间法,你要想出世间,那你就得学它,不想出世间的,那你就不必学它,我想通这个道理。在章嘉大师火化的那个塔,我在那里住了三天三夜,想到这么一个结论,明白了,戒律跟世间的礼不一样,不能够相提并论,那是世出世间法的标准,所以它不能改变。从这个新的思惟,我就开始看戒律的书,以前戒律的书不看。
到晚年才发现《弟子规》是戒律,《感应篇》是戒律,许多宗教里面都有戒律,都有伦理道德,这个东西不但出世法管用,世间法还是管用,因为有它,世间的这些礼乐、规矩才真正能做得好,它很管用,才重视这门东西。老师确实用心很苦,一定让我自己去悟出来我才相信,他不给我讲。为什么?讲的时候,我心不服,反而把自己的悟门给堵死,这是教学里头最高的技巧。为什么不给你讲?讲把你悟门堵死了,你不会悟;不讲,轻轻提示,让你自己慢慢去觉悟。用这套方法教学,最擅长的是中国的禅宗,他就是不说破,一定叫你悟得,然后你把悟得的提出来向他报告,他给你印证。所以戒律非常重要,戒律是断烦恼,烦恼断清之后你才能学法门,为什么?你学法门才有悟处。你如果有烦恼,学法门你不会开悟,你得到是什么?是常识。现在人说你得的是知识,不得智慧,智慧管用,知识不管用。今天这个社会,知识不能解决,地球上这么多灾变,知识不能解决,科学技术都不能解决;智慧能解决,智慧是从清净平等觉里头生的,不是从烦恼,不是从知识里头生,知识里头生不起来,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所以我们不可以用世间法那个心态来学佛,那你就全盘错了,你一面学一面会批评它。
烦恼破了,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十九岁放弃王位,放弃宫廷里面富裕的生活,出去做苦行僧,去求学,这个表演是放下烦恼障。他的目的,是看到众生疾苦、生老病死苦才发心,他具足第一条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放下家庭,把烦恼放下,去求知、求学十二年,到三十岁,把所学的这些东西也放下,这是示现给我们看,所学的是什么?所知障,你所学的东西障碍你开悟。所以在菩提树下,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恢复清净平等觉。也就是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就大彻大悟,智慧、德能、相好圆满现前。他给我们表演的,菩提树下这一招,顿舍、顿修、顿悟、顿证。确实烦恼断了,法门也得到,全是自性的,成佛道,开始度众生。出定之后首先到鹿野苑,这五个人善根成熟先度他们,最初的五个弟子,憍陈如尊者第一个。佛给我们做了榜样,做四弘誓愿的榜样,圆满成就度众生的誓愿。
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是示现另一种方式,也是顿舍、顿悟、顿修、顿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他示现是个不认识字的,释迦牟尼佛示现是知识分子,惠能大师示现这种开悟与知识没有关系,让我们看到更殊胜!世尊四十九年讲的一切经,没有一样惠能大师不知道,他全晓得,他都能讲,讲的绝不在释迦牟尼佛之下,因为他讲的能帮助人大彻大悟,能帮助人见性成佛,不可思议。说明什么?说明一切都是自性圆满具足的,你何必到外求?你到外面求,浪费那么多时间,浪费了精神,吃那么多苦头,你并没有学到。怎样才学到?原来放下就是!能大师告诉我们这句话,放下就是。我们看到这两个榜样,要认真好好的去思惟、去观察,找我们自己毛病到底在哪里,我们要怎样才能够做到他那个样子。
放下,这句话说得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实在做不到,怎么办?佛留下了这部经,念佛往生,念佛成佛这个法门,跟圆顿很接近,虽然不能像他们一下就成就,我们这个能在一生当中成就,快的七天,若一日到若七日,上上根人。像惠能那种根性,七天真能成功;中等根性的人,三年五载肯定成功。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得到的信息,几乎一半的人三年,三年念佛成功,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是一般人全能做到。前几年深圳黄忠昌居士他就表演给我们看,三十几岁年轻的小伙子,听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么回事情,他试试看到底是真是假,就发个心闭关,在深圳闭关,向小莉护关。向小莉今天的福报从哪来的?护关来的。黄忠昌真往生了,这个护关的功德可大了,今天她享的福就是护关来的。他不到三年,两年十个月,还有两个月期限满,他预知时至就往生了,没有生病。这是现身说法,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有愿而无行,是名虚愿,则无力矣。」有愿没有行,不能成就,这个愿是空愿。「如是因缘和合,复具愿力」,则自然『出生善根』。「善根者,罗什大师曰: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在佛法里面,「《毗婆沙论》曰: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这是佛家常讲的三善根,世间所有一切善法是从它而生,不贪、不瞋、不痴。反过来,贪瞋痴叫三毒,三毒是什么?所有一切毒害就是从它生的,从贪瞋痴生的。我们内心里面有三毒,这是什么?所有一切生死、疾病、罪孽的根,它在造作。如果把贪瞋痴拔掉,没有贪瞋痴了,你的心里只生善法、只生功德,不生烦恼、不生恶业,所以叫三善根,这是坚固善心,深不可拔,鸠摩罗什大师说的。
「是故善能生妙果,并复生余善,故名善根」。妙果,在净宗讲往生净土、亲近弥陀,这是妙果。妙果之外,一切善它都能生,所以叫善根。《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头一个就是善根,条件。大乘教里面说,菩萨善根只有一个:精进,精进是菩萨善根。菩萨有最严重的障碍:怀疑,疑是菩萨最严重的障碍,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疑障碍精进。世间法不贪、不瞋、不痴,一切善法圆满具足,这个东西不能不把它断掉。所以贪瞋痴,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如果一年比一年轻,这个现象好,证明我们修学功夫得力;如果年年还都是一样,甚至今年比去年还严重,这个麻烦大了,这个自己要高度警觉,为什么?你道业没有进展,你停留在老地方。如果今年比去年还要严重,那完了,你退转了,退转就是什么?就回到三恶道去。要晓得,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你想到这个地方就害怕。贪瞋痴没关系,想到贪瞋痴三种果报就害怕,这能干吗?来生愿意到三途吗?不想堕三途,你就把三途的根给拔掉,贪瞋痴是三途的根、是三途的因。
「《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下面念老有注解,「菩提正道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此即成就菩提之亲因。因者,种子也。乃成就菩提果之种子,故名善根」。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专门对修净土的,专门对希求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对这种人讲的。所以劝我们发心,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净平等觉的心,我们把上面加真诚,下面加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与它相应,不违背它,这就是菩提心。当然最重要是第一个真诚,如果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还用虚伪,错了。所以这个菩提心,不是说我念佛的时候用真诚心,我对人,人家用什么态度对我,我也用什么态度对他,错了。别人骗我、坑我、害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都这种心,我们能学吗?不能学,你要晓得那是轮回心。用这种心搞六道轮回,他搞六道轮回,我想到极乐世界去,但是我还是用跟他一样的心,这就叫有愿无行。你想到极乐世界去,你没有做极乐世界的因,去不了!不是佛法不灵,是我们自己搞错了。所以别人欺骗我,我不欺骗他,我用真诚心对待他;别人陷害我,我用慈悲心对待他。为什么?他是六道轮回的人,我是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的人怎么可以跟这个世界人一样?
你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回心转意,这个世间用什么心态对我都无所谓,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叫最后身,下次不来了,最后身。来生到极乐世界去了,不在娑婆,跟娑婆告别,这是对的;你对这个还有留恋,还跟这个世间人结缘,可麻烦了。我们跟世间人只结法缘,将来我成佛之后我回来度你们,这个对的,法缘。没有善恶果报这个缘,这个统统一笔勾消,那我们现前就得清净自在。所以一定要懂得,心是阿弥陀佛,心是真诚、清净、平等、觉,对待别人一味慈悲,平等慈悲、清净慈悲,这就对了。一向专念,这个非常重要,这是属於行门,发菩提心是愿,有愿有行,用行来践愿,实践我的愿望,这一向专念。所以一定要学,在一天当中睡觉不算,从你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佛念多於杂念,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的比例,能够做到佛念十分之八,杂念十分之二,你就决定得生。不但决定得生,你想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就能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你念佛功夫成就了。如果我的杂念跟佛念是一半跟一半,百分之五十跟百分之五十相比,一半一半,往生未必有把握,那要靠临终的缘分。如果我们的功夫是六比四,我每天的佛号百分之六十,杂念百分之四十,应该可以往生;再提升,佛念百分之八十,妄念百分之二十,你就自在往生。这个事情要干,这个事情是真的,其他这个世间事全是假的。能舍要舍,该舍要舍,不再干糊涂事,一心一意只求往生,除往生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就是成就菩提亲因,亲因就是种子,成就菩提果的种子,叫善根。
「又《大悲经》曰: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这就说到念佛人,净土宗的善根是什么?就是念佛。古大德有个比喻,念佛功夫要念到什么程度?比喻当中说,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你就成就了。我们现在一般人,熟是什么?杂念,不知不觉一天到晚会杂念起来,熟了;佛号,佛号生疏,老是忘掉,提不起来。佛号生,妄念熟,现在把它调转一下,怎样把佛念搞熟,把自己习气搞生疏,这样一调转功夫就成就。这个说法说得很好,熟处转成生处,生处转成熟处,给它来个改变。这改变首先欲望放下,对这个世间没有欲望,你才能转得过来;如果对这个世间有欲望,对欲望有贪恋,那就太难太难了。怨恨还要报复,记仇在心,这个很难转;这个世间恩恩怨怨要一笔勾消,统统放下。对於这些亲怨用一个心,感恩的心,清净平等感恩的心来对待。在娑婆世界,我们纠缠了不知道多少生多少劫,现在我觉悟,不干了,感谢大家,我走了。要有这种态度,要有这种心情,真放下了,这样的心情你去念佛,佛就能转生为熟。
所以总得多想想办法。经教听,好,为什么?帮助我们觉悟,听经就是修行,听经也就是念佛。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念佛是因,必定见佛是果。忆佛,读经是忆佛,我们常常想到极乐世界的庄严,常常想到阿弥陀佛的恩德,这是忆佛。念佛就是称这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不要间断。为什么?间断,杂念就进来。用这个方法把杂念放下,因为杂念太熟,不念佛它就起来,所以用念佛这个方法把杂念念掉。不念它又来了,那就总得要念,念熟了,什么叫熟?没有杂念叫熟了,没有杂念只有佛念。这就像《大悲经》里所说的,「一称佛名」,这个一称就是一向专念,「以是善根入涅槃界」,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入涅槃界,生到极乐世界的殊胜说不尽!到那个地方,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生活待遇,我们讲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活待遇跟法身菩萨平等,比欲界的六层天超过了,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不能比,与四禅天也不能比。这些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享受,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
阿弥陀佛福德从哪来的?这经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无量劫的修学功德,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功行,他成为世饶王,这世间的大国王,做国王遇见自在王佛,听经闻法觉悟,把国王舍弃,出家叫法藏比丘。无量劫的那个善根、那个亲因,发起他的四十八愿,发四十八愿之后,又用五劫的时间认真修行,勇猛精进,将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成就了。四十八愿成就的功德,感应得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行力,修行的功德成就的。它不是人工设计的,它也不是像我们这个地方施工建造成的,它不是,它是自然感应得的。这个自然感应得,我们有证据,我们明了,对这个不怀疑,为什么?欲界天,他化自在天、化乐天都是感应的,那是什么?是自己行善功德所成就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它自然感应的。你造作罪业,罪业造成的感应是地狱,地狱也是化生的,也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去建造。这个故事,我们早年听朱镜宙老居士讲,他的老岳丈章太炎先生,这民国初年大家都知道他,他做东岳大帝的判官。有一天觉得炮烙的刑罚太残酷,不合人道,请求东岳大帝把这个刑罚废除。东岳大帝很聪明,派两个小鬼带他去看,你去看,现场去看,到现场,小鬼说到了,他看不见,才恍然觉悟,是自己不善业力变现的,不是人造的。如果是东岳大帝造的,他可以废除,不是他造的,是你自己感应的,那有什么办法?才完全明了,业力感应不可思议。
「故知善根是亲因。从因得果,果具种子,复作胜因。如是辗转,善根无尽。是故菩萨具足如下种种妙德」。这首先介绍菩萨这些智慧、德能从哪里来的,实在说不是从外来的,全是从自己性德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