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观入门 目录 自序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82

《禅观入门》

目录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1、禅定的理论与实践
2、佛性与修行
3、漫谈禅人与坐禅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1、从学佛到入禅
2、如何学习禅文字
3、浅谈真正见解
4、如何参学善知识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1、禅悟与工夫
2、金刚禅修持法要
3、安心法要浅述
4、画龙点睛小议
5、风来波浪起 日出光明生

四、禅的渐修方便与顿悟
1、永嘉禅师与永嘉禅
2、缅怀古德 禅道重光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1、漫谈修行中的自我转化义
2、初心修道中的四个障碍
3、如何排除禅悟之障

六、禅的关隘与透脱
1、有佛与无佛
2、禅门三关浅说

七、禅的教育与光大
1、禅行的思考
2、禅学院教学程式初探

八、禅的公案与悟境
1、公案联羽
2、禅机新说一
3、禅机新说二
4、禅机新说三
  

九、禅的诗偈与要诀
  1、秋日禅语
  2、悟
  3、秋雨闲语
  4、开悟要诀二十颂
  5、十归颂
  6、心法二十要
  7、行人二十种病气
  8、行法的人

自序

  许多人在接触禅的时候,就一直要徵问:「甚么是禅?」但是绝大多数人希望从禅的历史上、禅的公案中,或者从禅的研究文献里获取有关禅的答案。其实,这是一种错举,是心灵导向迷茫的误途。


  禅是一个O,佛祖对於禅甚么也没说过,因为禅是你生命中的生命——真如生命,是你一切智慧道德的源头,禅是无性之性,如实地缘生万物的灵妙本体。所以 当你有缘进入禅的时候,禅也就成为你的生命的主旋律。禅便在禅人的心里显现为照亮自他、融摄万法的微妙智光;释迦拈花,达摩西来,也完全在你的微笑里,在你的禅坐中开拓了新的圆觉世界!


  然而,当我们以禅心的悟智去举扬宗乘、方便垂示的时候,却苦於无法用世俗的语言概念去诠释表达,因为世俗的语言概念只能对世俗的心态作适当的描述,而形而上的、不可思议的禅却不是人世间任何特定的事物,不是任何科、哲的思辨所能探讨。因此,禅是在超越一切的绝对神悟中回归自性的原本的。

  由此可知,当你有心去追寻禅的悟境,为了证到禅的受用而努力走向它时,禅却挥挥手与你永别。反之,如果你上路之後,忘机忘境、无心无为,放下自我的同时也放下对禅的所有意象,於是在即禅离禅、即心非心的当下,禅性才在刹那之间突显而至。

  因此,当你面对有关禅的文字,不可作文字想、不可作奇特想,更不可有意去判断分析而形成固定实执的观念——禅无法以任何特定的意念去界定!因为禅文字只是为显你自心的工具,它能引发你原本的真心,开显本具的功德。所以应以亲切契入,心境相应,直照当下,不求攀缘,不落言诠,如此,看禅的心与禅的文字即融合为一相的清净。

  禅始於对人生的觉悟,禅也终止於人生觉悟的圆满,由觉悟後的方便拈提,便有了禅文字的流布,它是无言的妙言,参究其中,透出其外,使覆盖已久的无明顿然销释,使本然的灵明洞然开显,见到了从未见到的真实,证到了从未证到的妙用。如据摩尼之珠,如舞太阿之剑,应用无亏,活泼自在!


  呈现在你面前的这本《禅观入门》只是禅心在种种因缘中的随机流露,是有关如何正确认识禅、如何学习禅文字、如何参学善知识,以及如何用功修禅与悟证的关键,希望能给贴近禅性的行人,正确地树立禅的正信、正愿、正见、正行,乃至於如实契悟等方面有所帮助,并祈禅灯永照,法界圆明!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九日,作於垟山净明精舍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观入门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略谈禅定的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香风谷禅语 下编
 垟山禅语录 自序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扬佛下化之力第十六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三章 古德有关净土观法的开示..
 禅悟的直指 禅与止观法门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浅谈生净土八法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一章 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禅观入门 九、禅的诗偈与要诀 秋日禅语
 圆觉经直讲 第十三章 依师离四病 尽化微细惑
 空谷的回音 短文七篇 六、禅与大手印的悟证
 空谷的回音 禅宗宗范段落讲解--如何成道的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业障的来源与对治(三[栏目:寂静法师]
 禅修指导 三者的关系(心、息、定力)[栏目:道澄尊者]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二十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禅门骊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大慧宗杲[栏目:禅门骊珠集]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释[栏目:太虚法师]
 从因上入手[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止与观:大师们怎么说?[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四节 明代佛教的实况和卖牒[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妄念多的人是否应先抄经再打坐?[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莫入邪见稠林[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