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戒律与世俗的戒律有什么不同?
 
{返回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47
佛教的戒律与世俗的戒律有什么不同?

答:以佛法看,戒有世戒与佛戒——第一义戒的不同。除了佛制的戒,一切都是世戒。佛教的戒律与世俗戒有四点不同:一,佛教的戒律之所以不同于世俗戒,就是出发点与目的不一样。其它各宗教,守戒是为了遵循神的意志,如不遵守,便是违背了神的意志。佛教则不然,佛戒虽有佛制,但是遵守在与各人,佛陀制戒也是根据众生的意志而来,佛陀绝对不会勉强任何人,守戒不是为佛而守,而是为了各人的自由意志而守。就好象吃饭是各人自己的事情,吃了自己饱,不吃自己饿,与他人无关系。不过佛陀以其大智大悲的胸襟,他虽然不能代表众生吃饭,他却会劝导愚蠢挨饿的众生去吃饭——守戒。这是佛教戒律与世俗戒的,第一点不同。二,一般的世俗戒,多半是片面的。比喻别的宗教,是为了求得神的欢喜,他们守戒的目的,不为造成人间的幸福和快乐,而是为了达到生天的意欲,所以是偏重于形而上的,往往为了升天的理由而否定人间的快乐。再比喻儒教,对于伦理纲常的遵守是为了造成人间的幸福和快乐,所以是偏重于形而下的。唯有佛教弟子的遵守佛教戒律,既为造福人间,也是为了追求出世的境界。这是佛教戒律与世俗戒律的第二点不同。三,一般的世俗戒律,只有形式的遵守,并没有戒体的纳受,所以也就没有戒罪与性罪的区别。别的宗教的戒律,并不是单纯为其教徒所有,那是神给予人类的制约,不管你信与不信,都在其制约的范围之内,信了的人固然要守,不信的人,也不能不守,要是不守,其罪过是同等的。佛教戒律则不然,佛戒是由佛制,佛弟子的受戒,必须是师师相授,讲求戒体的传承与纳受,惟有受了戒的人,才能将戒传给他人,此一戒体,是直接传自佛陀,受戒而纳受戒体,便是纳受佛的法身与自己的心性之中,以佛的法身接通人人本具的法身,以期引导各人自性是佛的发明或者证悟。受了佛戒而再破戒,等于破了佛的法身,所以罪过很大。没有受戒,虽然作恶,不为破戒。作恶的本身,虽然即是罪过,其罪过的程度,却没有受戒破戒的大和重。这就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作恶的性罪,加上破戒的戒罪。在佛法而言,破是破了佛的法身,所以戒罪的程度,远比性罪为大。这是佛教戒律与世俗戒律的第三点不同。四,一般的世俗戒律,只是教人戒除应该戒的行为,并不能形成一套理论的体系,佛教戒律被列为佛教的三藏之一,并以专门的律藏为佛法住世的枢纽,所以有其整套的体系。比喻我们佛教将戒的构成,分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大科目,如果缺少一科,便不能称为持戒。如果不具备这四个条件,虽然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只算是守了世俗戒律而并非佛教戒律,守持世俗的戒律功德是有限的,也是不究竟的,这是佛教戒律与世俗戒律的第四个不同。

{返回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什么是戒法?
下一篇: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是如何匹配的?
 何谓重戒轻戒?
 受了五戒能做生意吗?
 什么是竭磨?
 为了常常向出家人亲近,因此长期把出家人供养在家里,这样做对吗?..
 “魔”有哪些?
 什么是三德?
 出家人的身份很尊贵,是由什么而得的呢?
 什么情况下杀生无罪?
 我认为戒律是修行的束缚,法师认为对吗?
 为什么不能无故进殿、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耐孤独三昧:忍耐孤独与寂寞[栏目:卢志丹居士]
 人生如茶[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Title Page / Foreword / Table of Contents[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第三十八则:一句恶言堕狗身[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禅十感想[栏目:佛网文摘]
 功成不居[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199.代全国接受三宝 Accepting three gifts on behalf of the..[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No Ajahn Chah《179》[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河洛访玄奘(王琳丽)[栏目:玄奘研究]
 知恩,生命才有依靠[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