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概说佛陀初转法轮之四圣谛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开示
{返回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48

   摘自咏给菩提学苑之《四部宗义》概述

    当我们在学习佛陀所宣说的教法时,首先要能够理解「四部宗派」的意义是重要的。就好比说:我们要去台北,那么首先要有一个路线、一个路线地图,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或知道台北的情况是什么,以及知道东南西北的方向,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所以首先要知道:一个路线、一个地图,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自己要修什么。比如说:你如果没有一个路线,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你可能只看到101大楼,而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路线的话,可能只能说:喔!这是101大楼、这里有一栋房子,我在101大楼跟这栋大楼的中间。你可能要去一个地方,可是当你要回来的时候,你或许就迷失了方向。因为很多的大楼都在旁边,你可能就找不到原来的方向,因为你不会看地图,心里没有一个路线的概念。因此,你要回家,就变得不容易。而你也不会知道台北其它的地区,譬如:东区的路线、西区的路线是什么。可是一旦你学会看地图,心中有了路线,那么你要去哪里,你都会非常的清楚。

    因此我们在学习佛道的时候,就要知道佛法里面的「四个宗派」以及「三乘」这些的道理。「四派、三乘」就好像是一个基本的佛法地图,一旦我们学习了以后,就知道我们要学习什么,我们要去哪里,要前往何方。在这里,我来讲一个故事。

    在一开始,我们要修行的,每一个修行它有不同的层次:从初级的、中级的、一直到高级的一些层次的修持。一般基础的,对大众的一些基本的开示,这通常是对初学者的开示;而一些甚深的禅修,是比较不适合在大众中来讲。这故事发生在有一次,一位大师在讲课,这个课程正好讲到「止的禅修」。他教学生说:“你要放轻松,不要随顺你的念头、也不要抑制你的念头,你就这样放松的安住在你的本然当中。” 当他这么教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质疑,他说:“喔!你现在,在教『大手印』,这个不应该是在基础的课程,或是对大众的时候讲的。” 他就质疑上师。事实上,这位上师他只是在教「止的禅修」,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也都是可以教的。因为这位学生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他就产生质疑。他不知道,什么是止的禅修、什么又是大手印的禅修,什么是初级的、什么是中级的。因为他没有一个概念,所以产生了混乱的疑惑。

    对于这一点,佛陀也举了一个例子,就像盲人摸象一样,这个盲人从来也没有见过大象,有一天,大象突然在他的前面,他就开始摸这个大象,想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摸到大象的肚子,他就想:大象像这样是圆圆的;他摸到大象的耳朵,就想:大象扁扁的,就像是烤饼一样;当他再摸到大象的鼻子时,可能就想:大象长长的,就像蛇一样。总之,这位盲人,他无法完整的知道大象长得是什么样子、大象真正的样子。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世界有各种不同的传统、各种的教义和教派,人人都想要寻找真理,但是所有的人都只获得是很片面、一部份的一部份而已。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完整的得到全体的了解。这就好像这只大象一样,那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肚子,就以为大象是圆的,但那只是大象的一部份,不是整个大象。

    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宗教与传统,我们在这里所要学的是什么呢?我们所要学与要修的,就是佛陀所教授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我们所要走的道路,就是佛陀所说的道路。它是一个完整的、可以证悟的道路。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佛陀所说的道路去修持的话,必定可以获得完整的证悟。

    但在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就是最好的、我们的就都是最对的,其它的都是错的。” 并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仍然有看到一些错误的信仰,或是一些不正确想法的教派、教义。然而,佛陀在一部经典也说:有这么多的宗教、这么多的教义,也是佛陀所宣说的,也是佛陀的指引。这些教义,他们仍然能够利益到其它的人,但却有不同的名字与不同的名称,而那个来源与出处,也都是从佛陀“利益他人”而产生的。因此,经典上说:我们对于其它宗教教派,不要去批评他们,不要用忌妒心或瞋恨心去对待其它的宗教,然而,我们也不需要去跟随那些宗教。如果我们是佛教徒,那么在自己的道路上,好好的修持,不需要以忌妒心或瞋恨心去批评其它的宗教。

    佛陀所说的法有多少种类呢?我们说有三种。佛陀主要三转*轮:第一个,转“四谛*轮”;第二个,转“无相*轮”;第三个,转“善分别*轮”。佛陀住世时总共“三转*轮”,宣说了三种层次的教法。对于这三种层次的教法来说:小乘、声闻乘的行者,不承认有其它的二转*轮,他们只承认「四谛*轮」是由佛陀所宣说;至于大乘乃至金刚乘,都是承认佛陀「三转*轮」。我们所要明白的是,建立在此「三*轮」之上,也就成立了「四部宗派」。

    这四个宗派是什么呢?第一个是有部、第二是经部、第三是唯心、第四是中观。我们会问说:“三转*轮与这四部宗派有什么关系呢?”

    在佛陀初转*轮时,就产生了有部与经部;而在佛陀二转*轮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大乘的二个宗派,也就是唯识与中观这二个部派。所以至此也可以说,一个粗略的台北地图,也就出现了。也就是说:整个的佛教,主要是透过「三转*轮」之后,建立在三转*轮之上,也就成立了这「四部宗派」。在这里,我就要将『三转*轮』与『四部宗派』的每一个部份,做一个简略的介绍。

    首先讲到,佛陀初转*轮时所宣说的「四谛*轮」。在宣说四谛*轮时,佛陀是以“比喻”的方式来宣说的。当时佛陀所用的比喻是:生病疾病、病的原因、痊愈时的喜乐、以及治病的药。佛陀以这四种比喻,来宣说这「四谛」。

    现在我们处在三界轮回之中,总归一句话,就是感觉到“痛苦”。因为我们有这种“不净的身、不净的语、不净的意”,这种不清净的“身、语、意”以及不清净的外在“器世间”,当这二者相结合的时候,就产生了『苦』。

    主要的苦,我们说有“生、老、病、死”这四苦;然而在这之上,还有一些求不得苦、怨、憎、悔…等等的苦,无量无边的苦都会产生。这就像一个人生了病一样,而这个苦、这个病,是什么原因而产生的呢?我们说:一切的苦、一切的万法,它都是“因缘合和”而产生的。所以像「疾病」,它誓必有一个原「因」。

    在此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生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是去看医生吗?所以你会到医生那里说:“我痛...或我这里痛...” 医生首先会检查你的疾病,帮你看是怎么一回事,可能要问你:“是怎么发生的?” 然后开始做各种的检查。医生不会在你去的时候,只听你说:“我痛...或我这里痛...” 立刻就丢一把药给你,医生不会这样做的。医生会戴上听筒做各种的检查,有时还要好几天的检查还没有办法知道是什么原因,而一旦找到原因之后,就会立刻对症下药,斩断那个病的原因,让我们获得痊愈。

    一旦我们获得「痊愈」之后,它的「果」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身体会得到舒畅,觉得喜乐、安乐。而能让我们「痊愈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药」,当然也要配合着食物还有你的作息...等。所以我们知道有四个部份:疾病、病因、痊愈以及痊愈的因,就是药。配合这四个比喻,佛陀宣说了「四圣谛」。

    佛陀说:像这个「病」一样的就是『苦圣谛』;而「病因」即是『集圣谛』;当我们「痊愈」没有疾病的时候,就像是『灭圣谛』;再讲到『道圣谛』就像是医药、还有作息,这些「痊愈的原因」。

    而「苦圣谛」是指什么呢?是指:我们内在不清净的身语意,还有外在的器世间,这所有的加在一起便是「苦圣谛」,而这已经是结果了。

    而这「苦」的「因」是什么呢?于是就讲到了「集圣谛」,就是指:我们的「烦恼」、还有贪瞋痴慢疑「五毒」、以及我们各种的「业力与业行」。这一切的「业与烦恼」在一起就是「业因」,这就是「集胜谛」。

    再讲到「灭圣谛」,也就是安住于喜乐。「灭圣谛」就像疾病的痊愈一般,也就是能够次第的了悟到“我们心性的实相、一切万法的实相。” 那是跟诸佛菩萨一样无二、没有分别的,是明空双运的,与诸佛菩萨没有差别。像这样的一种了悟,我们如果能够明白、能够证悟的话,这是指「一种次第的逐渐证悟」。所有的那些苦,它都会次第的灭除、次第的寂灭。

    要怎么样,可以达到这「灭圣谛」而完全安住于喜乐呢?为此,我们需要有「达到灭圣谛的原因」。因此,佛陀又讲到「道圣谛」,「道圣谛」就是指「如何的去修持」。这就好像刚刚讲的比喻:「道圣谛」就如同药、如同健康的饮食与正常的作息,就可以帮助我们到达「灭圣谛」。这就是『四圣谛』。

    总之,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学习这四圣谛、三转*轮的道理,以及佛陀教法中各种不同的差别以及本质。对于这些学习,是具有非常的必要性与重要的,又为什么呢?因为,光只是听闻佛法,就已经是在累积一种非常广大的福德资粮,光只是听闻佛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净除障碍。在经典中比喻:就算一个人将世间的一切七珍宝都拿来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也比不上一个人以完全清净心来听闻“一句佛法”的功德来得大。因此最近有很多人说:“哦!最近我的障碍很大,一定要去修玛哈嘎拉法。”或是说:“最近比较穷,要赶快去修个财神法。” 很多人都这么在说。

    如果一个人,他要去修玛哈嘎拉,又是去修这个法、又是那个法,然而却不懂得“法”真正的本质,不懂诸法实相的时候。只想着:修玛哈嘎拉,却让自己的「瞋心」如火焰般的燃烧。整天想着“那些敌人,害我的人” 想要去打他、杀他、要消灭他们。如果是这样修法的话,那可能一点用都没有。在经典中也有这样的比喻,就好像:有一个人,他的房子里有一个珍贵的珍宝,他很怕珍宝被偷走。于是,他就把窗户和门通通都关的紧紧的。可是他却不知道,那个小偷就在他的家里头。因此,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有强烈的瞋心,不知道佛法的真义跟道理,只是一昧的从外在去修玛哈嘎拉、修各种的护法,要去灭除那些外在的敌人,要降服这个敌人、要消灭那个敌人,可是他不知道,真正要降服的敌人,是我们内心的烦恼、内心的敌人、以及内心的希求和恐惧,是这些五毒烦恼的念头。如果我们不把内心的敌人消除的话,只是一昧的去修个什么法,去要消灭外在的敌人,那可能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对于我们听闻佛法或学习佛法而言,即便是在这一生没有办法广大的、深入的去学习,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尽量的学习、尽量的闻法、尽量的做的话,就算只是一句话、一个字,那都是对我们很有用的。因为只要是学习佛法的,就算你不能在这一生完成全部的学习,这就好像别人在我们这边借了钱、欠我们,你借给别人的东西,总有一天可以拿回来一样。今生的学习,能够延续到下一生,让我们在下一生的时候,也能够继续的受用。

    但是我们说“这种别人跟我们借了钱、拿回来”不是指说“这种学习佛法,是存在一个人那边、或是玩股票” 那样的方式。我们说的这种方式的意思是说:我们此生,已经种下了一种很深的『习气』,也可以说是一种『串习』已经种下,所以在来世的时候,誓必就会遇到这种「因缘」,让我们容易遇到佛法、并且能够修持佛法,也能够学习佛法,并且能够没有障碍,对于佛法的道理更容易懂得。这都是由于我们过去世「串习」的熏习,而产生的。所以如果我们今生能够成佛,那当然是最好的,可是即便我们不能,但我们能用功的学习佛法,也就能帮助我们来世时会更容易。而仅仅是听闻佛法就有如此的利益,这还尚未谈到实际去修持,而如果实际去修持的话,那它的功德利益,更是不可思议的。

 

 


{返回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法初步
下一篇:前行法对死亡准备的重要性
 皈依之实义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快乐是取决於内心的一种状态
 智慧与方便
 中阴境相与宗教文化背景
 利他即佛法
 发慈悲心
 文殊菩萨开示与口传
 概说佛陀初转*轮之四圣谛
 中庸之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德日记6月13日─禅修时应有的观念(下)[栏目:福德日记]
 佛教的净土思想 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栏目:佛教的净土思想]
 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朝拜?[栏目:格桑扎西仁波切]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一十五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深观无碍观 歌拥月轮观[栏目:首愚法师]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自我与转世[栏目:创古仁波切]
 阿弥陀经疏钞问辩[栏目:莲池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