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持戒与用心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49
持戒与用心
如瑞法师
 
      我们天天要发好愿,要发成佛的大愿。而在成满大愿的过程当中,出家人持戒是根本。
      我在阅读一些尊者传记的时候,会特别地去注意这一点。因为既然佛说持戒是根本,那看看祖师大德是不是这样去做的。我发现,不管显教的、密教的,越是成就大的人,他对戒律的研习越是深入。显教我们都比较了解。你看密教的,比如: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世亲菩萨、无著菩萨,乃至于世亲菩萨四圣弟子当中的圣解脱军,这些尊者,出家以后,都是深研声闻戒,不仅深研,而且条条持守!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千万不要离开了本。一定要把我们的基础打得结结实实。所谓的结实,就是学了以后,一定要去思维、去用的。我们现在持戒的条件这么好,持什么戒,都可以的。
      随着普寿寺修建的完善,我们很多都会进入到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有些人就说:“我们不要这么好,我们就是要去吃苦。”吃苦是应该的,但是不行无益的苦行。条件好一些,是为了让我们,从身体等各个方面,便于修道。少事少累嘛,没有那么多的事做了,一心精进的投入修道,不是更好吗?我们知道,天须菩提,佛最初度他的时候,可以给他王宫里的享受待遇,他都能够悟了道。所以说悟道在心,要从我们的心里面来认识,什么是道,怎样地修。如果我们能用上心,一切都能够融于道中。所以,与道有得,这才能称之为“德”的。接着就要现行于行。一个出家人,他的行为如何,也就知道他于道得到了多少。所以我们同学,都要扳住指头,好好地算算帐,要把它弄清楚,不要一天分别我修显呀,修密呀,坐禅呀,内观呀,种种。不管修什么也离不开戒,也离不这颗心的。
      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天,反观于内心,真正地学一点用一点。我们现在是天天研习,但六祖大师不识字也不读书,他为什么可以开悟呢?所以修行应该向内心求。我们众生的修行当中,常常把种种的烦恼乃至于罪恶的念头,都压在心里,不肯发露出来,不肯找办法去解决,积压久以后,爆发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些所谓的幻境,又是魔来了,这来了,那来了。所以种种的魔境的现前,都没有离开自心的。
      作为一个修行人,就是要用佛法把自己培养得坦坦荡荡,让人一看就觉得你清纯内澈,里外如一。所以为什么有些修行人,就像梦老一样,到九十多岁了,还是那么天真烂漫。因为在佛性上面,没有那么多七七八八的东西,让我们的心越纯净越好。
      所以烦恼是自找的,感召的魔境也是自找的。让我们以持戒为根本,好好地善用其心,久久地自然身心清净,成佛的大愿一定能早日成满!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真正的护法
下一篇:共同发心承担
 若念于无常 诤论自然熄
 在家菩萨戒 十二
 学习“示养德”
 在家菩萨戒 十四
 学会感恩
 念佛心得
 略说五戒 二
 在家菩萨戒 五
 怎样处理好寺庙和外界的关系?
 修行应该善于用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栏目:星云法师]
 「法」的宽宏本质[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六字大明咒成就者(一)[栏目:观音心咒感应录]
 不守戒就是末法[栏目:宣化上人]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讲记[栏目:三皈五戒]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栏目:净界法师]
 《极乐愿文》讲记(七)[栏目:极乐愿文讲记·达真堪布]
 临终时的放松坦然取决于平时的修法[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中国佛教心性论述评(恒毓)[栏目:心性思想研究]
 十六届:禅修指导 三(明海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