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五蕴谈自己
 
{返回 达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5
从五蕴谈自己
 
人类的意识到底是怎样产生?依据心里学的说法,是由先天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环境,经过学习所造成的。然佛学的说法则是,无始劫来人们各依自己所造的因素条件,创造不同的生命型态;在其环境中,经由身口意不断的造作,从旧有的意识型态,加上对新的事物的认知,所以新旧的意识观念不停的转换、增多、增强,以致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称之为「业力」。因此,佛学较心理学来得更加的深广。
 
由于业力的关系,所以每个人死亡之后,都随着这股力量的牵引。本想上天堂,却不料下地狱;想再出生为人,却投胎为畜生。往往事与愿违,常让我们感到无奈及恐惧,故才说要修行。
 
但有的人干脆说没有这回事,等到即将死亡时,恐惧感便油然而生,因为不知将何去何从?只是现在装作洒脱,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另一种人祈求佛菩萨或上帝,将自己带极乐世界或是天国,若是不明白道理,不去实践,怎能往生到想去的地方呢?还有一种人,表面上很聪明,实际上是愚痴,常说:「活在当下就好,不用去管未来怎样。」什么是当下?他真的可以时时安住吗?
 
若我们想探讨,则应从「我」研究起。「我」即是五蕴,五蕴即是身心,离开五蕴并非有我的存在。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意思是说五蕴的本质是空相,故「我」的本质,即是「无我」。谈到「无我」许多人感到害怕,甚至不能认同,因为眼前明明有我的存在,为何说无我呢?
 
「无我」并非否认生命,而是在谈生命的真相。生命之性体,即是「空」。因空,故能随着每个人的因缘展现不同的样貌;因空,故能随着各种境界而妙用无穷。这就是生命的性体、现象以及作用。明白才能不执着,明白才能解脱自在,明白才能无我利他,明白才能世世常行菩萨道。
 
但我们现在就是被我的身心所束缚,故要深入了解五蕴的运作及关系。色即是身体,受即是感受,想即是想法,行即是意志,识即是心识。这五蕴其实皆由识在主导其他四项。
 
以上图来说,其顺序为:识 → 色 → 受 → 想 → 行 → 识。心识里面的概念(唯识家称之为种子)是怎么来的呢?当意识生起,则主导色身而产生言行;当色身与外境接触,则有各种感受,苦受与瞋相应,乐受与贪相应,不苦不乐受与痴相应;感受生起就有种种的想法,称之为「妄想」,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执取,称之为「执着」;将这样的经验或认知输入意识里面,产生新的概念。若是以前没有的,则增加一个新的概念,若是本来就有的,则会增强此概念。一直这样,周而复始。
 
因此,意识里面的种子就越积越多,或是越来越强烈,让我们原本清净的自性,被这些意识型态贪、瞋、痴、慢、疑、邪见等所遮蔽,故烦恼丛生,妄想执着不断,分别取舍不停,以致生死轮回。既是如此,又该怎样转换这些不善的种子呢?
 
以禅宗来说,惠能大师教人:「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明白这些种子原本是虚妄,故称之为「妄念」或「妄心」,只要老实观照着它,久了我们的心自然不会被影响,那么就回归清净的自性。
 
以净土来说,彻悟禅师教人:「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以一句佛号止息一切妄念,纯熟了便具足止观,而能定慧等持,此时其心自净。
 
所以了解五蕴,即是明白自己;明白自己即知真理,知道真理才能好修行。

{返回 达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解广行深
下一篇:修行图解
 从五蕴谈自己
 修行图解
 随缘自在 第一章 心灵良方
 佛法总纲
 《达磨四行观》要解
 随缘自在 第三章 禅诗意境
 隨缘自在 第二章 人生智慧
 《信心铭》要解
 四圣谛-灭苦之道
 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泛论因明(太虚大师)[栏目:因明简介]
 玄奘精神 第52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2)[栏目:玄奘精神]
 以善塑画佛[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0455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唐 义净译)[栏目:弥勒系经典]
 孝顺之益[栏目:人生佛教语录]
 心灵的资粮 - 目录 序言[栏目:阿姜查禅师]
 六祖坛经讲记 第59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请问灵明觉知的含义?应如何运用在念佛与日用平常中?[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为什么要修行?为谁修行?怎样是见到自性呢?[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好心还是一样要负因果[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