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居第三十七日(一):感动我们沉睡的觉性
 
{返回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22

安居第三十七日(一):感动我们沉睡的觉性

我们学法的目的不能丢失——随时了解我们心性之作用,若染着于习气,若随顺于觉悟,若随顺于法性,若随顺于智慧方便,若随顺于念佛,若随顺于自业、他业、共业,我们要是有一个清晰的觉知,我们的人生就有从浑浑噩噩的、无明覆蔽中渐次清晰、走出的善巧。

我们学佛的目的越清晰,我们的知见越清晰,人生也就变得轻快、明了,那我们的作为也就简择、轻松,不需要再有那么多的挣扎,那么多的选择,以及矛盾、对抗,也就少了很多自我不必要的消耗。若是我们对佛法认知不清晰,在世俗的习惯与认知中就多了许多心灵、作为的徘徊、犹豫,那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问题。

我们人生最主要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抉择的机会太多。往往在对待的二元世界中我们就会徘徊、犹豫、彷徨,在得失大小中、善恶中、适应不适应中,未来的明与未明中,多是徘徊。

我们对人生、环境与自己的心理要有一个了解,然后再来择法,再来有所作为,那就有极大的方便,这个方便就会给人类带来喜悦、快乐。

佛法给我们带来的快乐,非是世间物质上暂时满足的快乐所能比拟,也不是说在精神上得到了一种自我安慰,它是从根本的心智上随顺无染的法性来抉择。假设有一天我们真正亲证、印契了这样一个真如实相,在此处做了抉择也好,得到了正法的住持也好,或者亲证这个果位也好,那你的人生从此那就是一劳永逸,不再受种种业习的蒙蔽与颠覆。

实际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比较大的困惑就是——我们正确的知见与法的抉择往往遇到业习的反扑,我们就会被蒙蔽,认为法是没有用的,或者说念佛没有用啊、禅修没有用啊、出家在家做种种善缘没有作用力。不是。实际就是一个习气的蒙蔽罢了,习气很会伪装,会给你假装一个状态。我们要是不知道这是业习的蒙蔽,就会丢失我们学佛的那点滴的进步,或者说真正的功德利益就会退失。

在佛教中讲退转不退转,这是一个特定的分水岭。在许多教法中欲得不退转,即阿毗跋致这样一个位置,是十分不易的。在渐次教中,这样的修持一判定那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七地以还是没有份的,都是进进退退的。我们在娑婆世界要是没有遇到净土这样特定的法门,进一退九势在必然。何有故呢?整体的业力滑坡也好,减劫共业的推动、召唤也好,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事实。所以我们前一段时间提倡的《大心材喻经》,就是一个为了避免大家在修行中自赞谤他、因修法而堕落的提示。世尊提醒修行者,没有得究竟的利益,没有得究竟的安稳与抉择之时,自赞谤他会伴随着我们整个修行过程。

净土教法是十分独特的。一生,乃至说在随顺阿弥陀佛教法的随顺期间,或者称念、听闻过程中,即得不退转。佛力住持故入阿毗跋致。凡夫行八地事,甚为不可思议!为一切诸佛所赞叹,一切诸佛所称誉,为一切诸佛所护念。所以一切诸佛莫不直接称赞阿弥陀佛甚深功德名号,莫不引导自己本国国土的有情往生阿弥陀佛国这样一个佛力住持的殊胜之地,使无量的众生生生世世常生佛前,不生边地,或者说不生未有佛国。

我们娑婆世界的这个时代,是无佛时代。很多人会说现在的佛很多呀,你看藏地很多活佛嘛对不对?社会上还经常会有人出来说他们比释迦牟尼佛厉害的多,甚至一些修行人也会说这样一些狂妄自大的语言。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个世尊出世都是以授记而出现。他离不开授记的,不能自称是佛就是佛了,那是不允许的。如释迦文佛以后,弥勒世尊,弥勒世尊以后再授记,一直到我们这个贤劫中最后一佛——韦陀菩萨。所以世尊出世八相成道,各显方便,但不离授记。这样使一切众生远离骄狂与迷失,远离自大与自封。因为佛法教法严谨与真实,一切诸佛如来有三明的清晰的抉择,对过、现、未来清晰了知,乃至对一切有情作为的缘起、过程、结果了如指掌,世尊举例说犹如庵摩罗果持于掌中,看得清晰。

每一个佛出世,已成就的世尊必然对其有一个授记,这个授记与一切众生作为修行进趣成就的方便。我们现在大家也都被授记了——如行般舟被授过记,此类有情,未来成佛,名善觉。念阿弥陀佛的是有授记的,如此无量无边的有情成佛之时,同名妙音。这是大的授记,这个授记是以佛力广泛回施。我们知道,同名同号的观世音菩萨这样的如来,无量无边,同名同号的释迦文佛也是无量无边的,这是分身方便也好,众生需求方便也好,他们会以无尽身度无尽众,与无尽众生的心智需求相应。要不然这个佛是什么佛呀?就是自自诩自认,那这个佛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大部分人在生与死的交接过程中关闭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业力,也称为遮障。对我们来说,这种业力遮障基本上就把我们限制在这一生我们有记忆以后与死亡之前这一段时间了。过去善知识把这一段命名为“白日中阴”。为什么称白日中阴呢?——我们看似管得住自己,但其实是一个中阴的游离状态,就是说你做不得主。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做的主,但许多陋习,人知道是陋习,许多果报,人也知道这个果报,好比说吃喝嫖赌,没有人不知道它的恶报的,但吃喝嫖赌在这个社会盛行!为什么呢?人会找种种理由来解释这个事情,可以举出来一万个理由,我们人类自我的解释使我们做每一个事都是足以说过去的。

凡夫做事情一定有一个理由的支撑,哪怕是杀人,偷盗,做极恶之事,都有理由支撑他。你可以作调查的,也可以对自己的心地做一个自我反问。我们做事情的理由是十分精准的,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个不自主的、被无明业的自我欺骗,所以称为中阴。这个欺骗就是被业风所吹荡,这个业风就是你被习惯的、潜在的、表面的东西影响,不能自制。很多人都知道自己作为的结果的,或者说稍微沉静一下就会知道,或者会听到知识们、长辈、周边的朋友、善巧者给的指导,说出来这样的结果,后面的结果也是必然的,但是照做不误。

现在人群中“三高”是很多的,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过去老年的疾病很快就在中年、青年、少年身上表现出来,有些中青年才能得的病在幼儿身上就表现出来了,为什么呢?就是白日中阴。看似你做得主,实际你做不得主!我们生活在这几十年、压缩的一个空间中,又做不得主,但是很多人在这里还会面麻木不仁,那就再一次造成我们生命循环的堕落,再一次失控,再一次迷茫,所以人生就在减劫中一次一次,一生不如一生了。

减劫中人的这个心理、作为就是这样一个滑坡的弧线,开始发心没有问题,但是走着走着就滑坡了,这就是减劫!你看一看家庭、感情、生活、人际的交往、单位、你周边的环境,大环境,小环境,你就看了,就是这样滑坡的,就是这样下来了。人越来越善良,越做越轻松,越做越善良,越做越完美,包括家庭、生活、环境等等,那你可能是增劫的人了,那我们真正就生活在布满鲜花的环境了。

一定要知道学佛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大的心灵渴望,是心灵的本质需求。

我们再遇到净土这样稀有难闻的教法,令众生一生得不退转,一生得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在是稀有的无上教法。在这个世界,比这个教法再普及、广大,或者说不择取任何一个有情,只要听闻随顺,皆得大利的教法,实在是再也难找。虽然这个话反复提醒,我还是感到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再重视。这个重视,可能会在我们未来遇到一些无明的种种因缘中,使我们在所谓“不退转”这个点上,来认清这皆是佛恩佛力所住持,也就是说佛恩佛力周遍于法界,摄化着一切听闻有情。这个种子一旦入耳根,那就是永远一个不退转的种子,若是在这一生中得到了重视与相应,那此生就能成佛。

阿弥陀佛这个教法还有来生成就吗?因为无量寿这个顺性教法是横断于三世,横断横出的。古德们都举例说,净土教法象虫横出竹子一样,平常的修行就象虫子竖出竹子,一节一节地穿破出来。净土教法呢?不!直接把皮磕破了,横断横出,这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如此特别法门,不可以普通的通途教法来认知,那样你难生稀有与珍惜之想,生起不了这样的信心。而这样的信心恰恰使你的人生变得珍贵,使你的生命每一时、每一刻变得有意义,有分量。

我们这一生啊,人对自己的认识啊,实际妄自菲薄的还是最多。虽然有的人很自大,有的人很自诩,有点人很自慢,但是从根本上你没有找到你的源头,你没有把握住真正的价值,或者说你没有真正地体会到所有人生的价值,或者说你没有象佛陀菩萨一样真正审观世间的极大方便。那你怎么尊重啊?你尊重起不来,你的尊重是极有限的。

所以这个时代遇到此法,使我们一个普通的人行八地事。过去古德们说“凡夫行八地事焉可思议”?因为我们知道,八地是不动地,是不退转的一个修持标志。净土一法以佛力住持故,令念佛众生即生得不退转!《无量寿经》也好,《阿弥陀经》也好,只要是净土教法的经文上,一定是从这个地方下手的。这是极为珍贵极为珍贵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珍宝啊。你虽然是朽了,枯萎了,但可以变成珍宝,这不是点金术,是令我们沉沦众生,一生在无上菩提得不退转。所以“果地觉因地心”之果地教法甚深不可思议,果地教甚深难得难闻。你越去审思它,越去实践它,你越知道它的价值。实在是不可思议!

过去人说念佛者是“愚夫愚妇”,现在所谓的传法者也都这么干——你不是参禅的根性,念佛去吧;你不是修密的根性,念佛去吧;你不是学教的根性,念佛去吧。哎呀,你这个根性不行,念佛去吧。他不知道念佛的殊胜与真实功德!所以在这些所谓的传法人心目中,他们本身也把这个最殊胜了义、不可思议的教法看成了一种打发没有善根的人的教法,象打包收垃圾一样的,实际不是的。我们这个概念要是没有一个彻底的转换呐,我们对于自己遇到这样一个无上的法,这样一个甚深的缘,就引起不了重视,引起不了珍惜。那真是与成佛之机擦肩而过,谁来惋惜啊?

现在什么2012说,什么灾难说,很多说法都是人心里的一种不满,一种不安,一种欲颠覆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使人会在世俗、历史、现在未来中若找到任何一个痕迹,他就去鼓吹它,干什么呢?以揭示自己的那种颠覆、不平衡、不满,来抒发这种心理。为什么要抒发这种心理呢?人没有皈依,没有找到安乐处,没有找到一个如实的法则,没有真正的智慧,也是没有真正的慈悲善巧。你不用渴望灾难,任何一个小的事情、小的灾难,都要伤及许多生命。任何一个小的战争、小的恶缘,说要伤人,那人的生命真是太脆弱了!从现在的这些因果报应、战争、自然灾害、饮苦食毒的等等状态,更加地提醒我们要遇到一个可靠的、究竟的、安心的法则,使我们人生真正有一个皈依进趣,一个究竟无憾的法则。我们的身心在此处皈依,再也不会有遗憾和迷茫,我们得到了满足,乃至生生世世中都没有遗憾。

果地教中不与众生真是留遗憾的!所以“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召唤!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真诚、大安的给予。“于怖畏作大安”——这是阿弥陀佛出世的真正誓愿与作为的实质内容。我们不要说给别人一个大安了,你能不能给自己一个大安的机会呢?你若是没有这样的法则,没有这样的悲智的究竟彻底审视的善巧,什么是“安”你都看不到。

所以现在的灾难说、战争说、末日说,或者我们面临的生老病死的实际情况,都在鼓励我们大家——要尊重自己了!都在鼓励大家——要珍惜自己生命每一时刻了!不能再放逸了!不能再自我颠覆了!不能再自我消耗去了!不能再熬这个生命了!再浑浑噩噩地熬,熬到最后,谁来做依止?谁来做进趣?谁来做安稳?谁来享受这个果报?我们人都会扪心自问呐!人在冷静的时候,在自己面对自己的心灵音声的时候,在面临自己心灵需要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认真的。这个认真不是固执,是你需要了解这个世间的状态。

我们作为一个学佛者,一切世间的善恶缘莫不是增上缘。这个增上缘在推动着你,完善着你。所以现在灾难说,末日说,战争说,污染说,象我这样麻木的人都已经不敢麻木了。我们再麻木下去,下面是个什么结果呢?你问问自己吗?若真有一个这样的现缘现前之间,你怎么处置自己、安排自己呢?因果来的时间,没人替代。平时我们可以相劝,可以辅助一把,可以打击人,可以推动人,也可以拉人下水,都是没问题的。但我告诉你,一旦到你生命攸关,到你要告别此生之福德因缘的时间,你若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法则,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抉择,没有一个很完整的皈依,菩萨,你留下的一定是惊慌,你留下的一定是挣扎,你留下的一定是迷失的果报!那个时间真是叫天天不灵,哭地地不应!那个时间,你叫什么都晚了!

我们平时养成的东西多是不抉择的、徘徊性的,所以人生最大的弱点不是你我他,是徘徊。你要把这个徘徊的东西抉择掉,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归命啊!就是抉择啊!我们每天念归命阿弥陀佛,抉择呀,你才能横出啊!往生与不往生这一念抉择的方便,我们认知到了,一旦抉择了,你就可以休息了。所谓休息,就是你不再颠覆自己这一次彻底的审观与抉择了,我们不再颠覆它了,我们可以安住在这种抉择中,安心于此,归命于此,那么人就象在大地上站着、坐着、躺着一样的实在。很多人在大地上也不安,为什么呢?他有种种的畏惧所逼迫,有的人站在大地真是很安稳的。

前一段时间我去看一个病人,他在床上躺着是不能动的,我说怎么样?有什么感想?他说健康真好!但是健康的时间他没有说健康好。人有选择的时候啊,拿不准选择,没有选择的时候,人就要选择了。所以我们这个归命是十分重要的,安心于此。好比说愿生必生,随顺佛愿,随顺法性,随顺我们究竟的审观与意乐,我们抉择了,那么灾难也好,战争也好,末日也好,你同等看待,菩萨,你会同等地看待它,为什么呢?它失去了差别的意义了。末日、灾难、战争、这种时代的困惑等等,你都平等看待了,在此喜乐苦乐善恶是非中你已经安心了,你不在这个地动摇了,不在这个地晃动了,不在这个地方取舍了,你有归命了,你归命于圆满,归命于清净,归命于真实,归命于不再起落了。那末日也就是一台戏了,你看戏;战争也是一台戏,灾难来了,你也可以坐那看戏;你把戏看得清清楚楚的,为什么呢?你已经得到了解放。从哪儿解放呢?从不安中解放,从恐惧中解放,从迷失中解放,从不知道怎么对策中解放出来,你的心境被解放出来了!那你才知道学佛人真正是一个很幸福,很健康,很了不起的大事情,很有意义。

所以在战争说、末日说、灾难说、人类潜在的危机说中,我们真正地归命阿弥陀佛,归命极乐世界,来随顺佛愿,随顺法性,随顺究竟意乐,一些众生必然的意乐,那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皈依,一个安心,一念抉择,不再重复,就是说你一发心不再发心了,这样一个随顺。那你的心智在这些幻化的因缘中,就能彻底地透视它。“妙湛总持不动尊,”你就总持了,你就用总持的法则来审视世间了。何以故呢?不动,安稳,这个不动安稳是道,是心,是法性,是诸佛亲证的真如实相,是一切众生的根本安立,那我们就南无阿弥陀佛吧!

希望我们在这个短暂的人生中,在这个减劫的时代,在这个滑坡的时代,我们拥有一个超出常伦的随顺法性的、随顺弥陀誓愿、随顺阿弥陀佛、释迦文佛、一切诸佛摄化我们誓愿的这样一个真正的情怀,来冷静地审视这个世界,或者说娱乐在这个幻化的世界,不再在这个幻化的世间去挣扎,去迷失。所以于法未决定者往往是挣扎与迷失。我们不需要故意把一个法说的很高尚,或者说的好象我们要警觉是一样,不是,你现在真是还不需要警觉吗?这么多大的东西已经在我们的头顶上,像铁轮一样已经开始旋转了。

灾难来了,你准备啥都不行。世尊在世时,五百仙人,他们用天眼一看,某年某月某日他们的寿尽了,这五百仙人就想怎么来避开这个寿终的果报呢?有的人就进入虚空吧,他们就入虚空定;有的人说进到水里吧,他们就入水三昧,化到水里面;有人就入到石头里面;有的入到金属里面。但是到果报的时间,一个一个都面对果报,没有一个能逃离的,所以这四大救不了他们。我们都知道琉璃王要屠杀释迦族的故事,目犍连尊者想救释迦族人,把五百释迦人摄到钵里面了,等琉璃王屠杀完了,再把释迦人拿出来,结果也都成血水了。为什么呢?因果成熟。那念佛呢?你现在念佛绝对不晚,但你要说我什么都成熟了再念,成熟了你就念不出来佛了。现在我们念佛是绝对没问题的。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就是阿弥陀佛依誓愿力,把他的名字净化世间的功德,所谓愿力化作万德名号,传达于十方。所以他这样立誓——设我成正觉,名声传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名声闻十方的目的是令众生闻名即得具足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名号本身就是梵音。此梵声,含义是极为丰富的,其主题是以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作为殊胜传播方便,这个方便是深入一切众生心智的。

阿弥陀佛的誓愿,名声传播于法界,以法界清净身相,入一切众生心智总源之中,种下“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一个甚深的本质性的根源,给你下这样一个种子,这是不得了的。他这个誓愿不得了,顺性所发,入一切众生心智,饶益一切众生,圆满一切众生,予一切众生究竟的利益。你这样发也可以啊。他这个誓愿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予一切众生一个金刚菩提种子很多人说我不相信,但是包括不相信的你,也必定因此法而成就无上菩提。大部分人实际是不信的,即使不相信,这个菩提种子也启发成熟了,你也能触摸到这样的东西。能相应者即时成就,所以十万亿佛土一念信即是,没有距离的。这个信念、佛的誓愿也是没有距离的。

阿弥陀佛是以誓愿力,使其万德洪名来唤醒,令一切现缘众生在闻名、持念、忆念的过程中而得到住持、回归、成就。我们若没有这个缘由的种子啊,我们再念佛也没有意义,所以无上菩提的种子就是佛性的真实面目在启发我们。果地教就是周遍的教法,不遗漏众生的教法。果地教就是顺性教,就是直指一切众生的平等心,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不作舍离。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也是真实可以观察的到的,令凡夫有情各自于智愚方便做观察,有的人是智慧观察,有的人还是很固执的愚痴,但他也可以逐渐观察到,何以故呢?顺应法性故。每一个作为,每一个思维,不管是智是愚是善是恶。我们一般把法当成特定。不是,法就是一切作为、无作为,所以称为无为法和有为法。为什么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这是真实说。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这是方便说。方便是什么呢?令我们浑浊的有情区分一下,给我们带来一个方便,区分以后你再来观察,一切法皆是法。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之微妙所在,就是揭示了众生最本质的心智共鸣,或者把我们埋藏的最深刻的佛性有震荡的作为,使我们有感动。我们一生中真正有感动的机会是不多的,这个感动不是我们凡夫的动心动情,是感动了什么呢?——感动了你沉睡的觉性。我们的觉性是很沉睡很沉睡的,或者说是很深的一个沉睡,我们要把它给感动起来,来感动我们沉睡的觉性。 我们平时会在习气、情绪、对抗等等中沉睡,所以我们用的都是习气、对抗、伤害等等,而我们的觉性在阿弥陀佛甚深的愿力名号的召唤下就会醒过来,哪怕它起一点点的作用,或者起完整的作用,它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称为微妙闻十方。这个“微妙”,细腻、深刻,在自觉不自觉中给我们带来了利益,有的人是自觉的,有的人是不自觉的,有的人甚至是谤的、是疑的,它都会给我们带来利益。

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也给人带来不同的认知。所以禅宗的寺院就会这样念——念佛的是谁?这个话头是宋朝以后宗下的善知识为了给生不起疑情的人一个方便,有的人就会问,拖死尸的是谁?有的就说念佛的是谁?有人说狗子无佛性,有人就设一些特定的话头,好比说无,有的人就随他去,等等,话头是无量无边的。对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大家的认知也是无量无边的。这个无量无边,就是法性无量无边的差别作用,这个差别作用就是微妙。此微妙是不可思议的。那你这一切作用都来自法性、觉性的作用,你细细地观察,你就知道——阿弥陀佛启迪了一切众生世间的心地觉性的作用。

(岁次辛卯五月二十二 2011年6月23)


{返回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居第三十七日(二):怎一个“许”字了得!
下一篇:安居第三十六日(三):究竟抉择人生大事
 安居第三十五日(一):你心底深处的种子是什么?
 安居第十四日(二):何为“不念自他共业”?
 安居第九日(一):何为把身口意三业供养给阿弥陀佛
 安居第六十四日(三):业无所属是正见的大旗
 安居第二十一日(一):佛教世俗化的两种表现
 安居第二十五日(一):染之者必生菩提心
 安居第五十日(四):毕竟归于平等
 安居第十九日(三):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安居第六十九日(三):五念门的效果——所作随意自在成就
 安居第五十六日(三):孰可取孰不可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问如何才能尽快见到实相?见到实相是否就可以了生脱死?[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如何避免妇人之仁[栏目:叮咛·圣严法师谈天下事]
 放生的鸟[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怀楚[栏目:僧诗句集]
 菩提迦耶为何殊胜[栏目: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用常住物 恶业示警 (沙弥岳弘)[栏目:释门法戒录]
 细解念珠(昂江扎西仁波切)[栏目:念珠]
 六祖坛经疑问品[栏目:惟觉法师]
 投资一个微笑(达真堪布)[栏目:六度万行]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般若玄谈第三种:六家七宗[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