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来藏之研究 第四章 如来藏说之孕育与完成
 
{返回 庄春江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8
《如来藏之研究》
 
第四章 如来藏说之孕育与完成(12/12/2004 Rev.0, 4/5/2005 Rev.1)
 
 
4-1.〈第一节 法法平等与事事无碍〉研读参考:
 1.如来藏说不是直承「原始佛教」的法流,而是继承「初期大乘」,适应世俗而有独到的发展,是不共大乘。
 2.《般若经》(-50~200AC)比《华严经》(150~250AC)传出早一些,成为初期大乘经典的二大流,在发展中思想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影响中又分别展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3.《般若经》的主要思想:说以「都无所住」的般若为主导的菩萨道,展开一切本空,一切皆如,一切平等(离有无的不二)的理念。
 4.《般若经》的不同开展:
  I)「无所见」与「无所不见」:
   a)当般若现证时,离诸戏论,慧眼都无所见。这是「般若法门」的本义,此即中国佛学所说的「真空」,西藏佛学所说断绝戏论的「极无所住」。
   b)当般若现证时,慧眼不见一切而又无所不见,此即中国佛学的「见中道」,西藏佛学空寂无碍的「理成如幻」。
  II)「一切法趣空」与「一切法趣色」:
   a)《小品般若经》说「一切法趣空」,即一切法终归于空,不出于如。
   b)《摩诃般若经》说「一切法趣色」等,即一切法趣色等一切法之毕竟不可得(空、如)法性。不过,一切法趣一切法的经文,可能被意解为:一切法与一切法,无着无碍,与《华严经》相涉相入的思想合流。
 5.《华严经》的主要思想:
  a)以如来甚深果德为重,承袭大众部如来色身无漏、无边际,寿量、威德也无边际的思想,在平等寂灭的悟解中,以信仰的、艺术的、神秘的意境,表现佛与佛世界,以此为信解修证的理想,然后明菩萨的行位到成佛。
  b)从胜义的一切法平等寂灭、无二无别,而表现「相即相入」、「法法无碍」。
 6.如忽视胜义与世俗施设的不即不离,「相即相入」、「法法无碍」的思想,那就可以意解出:如来遍在众生中,众生也遍在如来中,如来与众生相即相入而平等无碍。
 
4-1.问题思考:
 4-1-1.试从第二章与第三章的内容说明为何如来藏说不是直承「原始佛教」的法流。
 4-1-2.发展中的《般若经》思想,有哪些分流?
 4-1-3.《般若经》与《华严经》的思想有何异、同?
 4-1-4.哪些思想可能引发「如来遍在众生中」之说?
 
4-2.〈第二节 华严经含蓄的如来藏说〉研读参考:
 《华严经》有三处具如来藏说,但还没明确提到如来藏一词:
 1.唐译〈如来出现品第37〉〈如来应供等正觉心〉一段有:三千大千世界经卷在一微尘内,譬如如来智慧(菩提的异名)在众生身(「众生心相续」)内之说,而被看作是如来藏说,为后代如来藏学者所一再引述。
 2.唐译〈十地品第26〉:以炼金喻说明地上的功德善根,一地一地的展转增胜;以大摩尼宝珠从大海中来,还需要治炼,但宝的体性与德用早已成就了,来譬喻菩提心、一切智智从初地到十地、成佛,是菩提的发起到圆满菩提,暗示了菩提是本来如此的。
 3.〈卢舍那品〉(唐译1-6品):大海中有莲花,佛世界与佛菩萨都出现在莲华上,以莲华从含苞到开放,莲实已在华内生长,等到华瓣脱落,莲实(莲台)就完全呈现出来,暗示了菩提本有,待万行而显出庄严佛果的意思。
 
4-2.问题思考:
 4-2-1.试述莲花在佛教中的含意,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
 4-2-2.《华严经》有哪些譬喻展现出如来藏思想的内涵?
 
4-3.〈第三节 心‧菩提心‧菩提‧众生界〉研读参考:
 1.如来藏说兴起的模拟:在印度南方的部分持法比丘,取起于南方的《华严经》等譬喻,宣扬「如来常、恒及有性」的法门;以及如来藏、如来界、佛藏、佛性、众生界、我的教说,形成「真我」──不空大乘的一大流,是重在如来果德,及众生本有佛性的。为从如来常住、遍在,引发众生本来有如来藏(佛性),起初是「真我论」,后又与「真心论」合流。
 2.菩提心的含意:
  a)世俗菩提心:为菩提心的原始意义,是求得佛道(菩提)的心(欲愿)。
  b)胜义菩提心:即本净菩提心,其更深一层的意义是「菩提的自觉」,佛菩提的少分显发。
 3.以用金与宝,譬喻胜义菩提心的本有与显发,与众生身中有佛性的如来藏说相近,所以后代学者多作为同一法门来处理。
 4.举「菩提、菩提心」为主要论题的圣典:
  a)《华严经》〈十地品〉(同本异译《庄严菩提心经》、《菩萨十地经》、《大宝积经》〈无尽慧菩萨会〉、《金光明经》〈陀罗尼最净地品〉)
   i.与《般若经》相应,说菩提、心、众生、一切法都是假名安立而无所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
   ii.与《华严经》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相应,说若了解「菩提即是心,心即是众生」就是「修菩提心」。
   iii.与如来藏说有着共同的倾向,说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之先),要从「非去来今」的菩提说起。
  b)《大哀经》(同本异译《大集经》〈序品〉+〈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
   i.这是《宝性论》所依的本经,古人认为与如来藏说有密切关系,但除「如来16大悲」与「宝珠」譬喻与如来藏说有些近似外,其余都是极一般的大乘经所说。
   ii.以众生不知菩提是「无根无住」,如来起大悲为众生说,如是有16事,为「如来16大悲」,与《华严经》的慨叹:「奇哉!奇哉!云何如来具足智慧,在于身中而不知见」是同一意境。但菩提「名之为空」,「同于虚空」,与如来藏说不同,而是近于《般若》、《华严》。
   iii.以从矿中采得的宝珠,冶治成青琉璃宝,譬喻「众生界不明净」(不从菩提心说),经佛法的修治,成菩提道,入佛境界。
   iv.说「三时教」:初说无常、苦、无我声闻法,次说空、无相,无愿令少分了解正法,末说不退转*轮,使证入正法。与《解深密经》的三时教略有不同,但在说一切法空、无相、无愿以上、有更深一层的教法,大体是一致的,这是三时教的又一型,可以看出其集成在般若法门盛行以后。
   v.说到莲花上有如来结加趺坐,这是象征如来藏法门的部分。
   vi.虽没有如来藏的名词,但说到菩提、功德,众生界及身中有宝器的譬喻,所以受到《宝性论》主的重视。
 
4-3.问题思考:
 4-3-1.什么是「菩提」?什么是「菩提心」?
 4-3-2.「菩提心」的内涵如何发展到与如来藏说相呼应?
 4-3-3.《大哀经》并无如来藏说,但为何成为如来藏说之论典《宝性论》所依的本经?
 
4-4.〈第四节 如来藏经〉研读参考:
 1.《如来藏经》的地位:第一部以如来藏为主题的大乘经。
 2.《如来藏经》的集出:约250AC以前(290~306初译,《华严经》为150~250AC)。
 3.如来藏说(众生烦恼身中有清净如来,经修持而显现出来)的九重譬喻:
  a)萎华有佛,出于《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为如来藏说的根本喻。
  b)贫女怀轮王,出于《宝积经》。
  c)不净处真金、贫家宝藏、弊物裹金像、铸模内金像,出于《华严经》〈十地品〉。
  d)蜂群绕蜜、糠[米+会]粳粮、谷内果种,为本经独有的譬喻。
 4.通俗化的如来藏说(由博返约):
  《华严经》的华藏法门,重重无尽,事事无碍,表显出宏伟庄严的佛德。这是菩萨所仰望,菩萨进修的理想,要从无量劫海的自利利他中来,在佛教思想上,胜过声闻的急求己利,有其不朽的价值!这样功德圆满的佛,虽多少适应印度的神教,但「无量劫海修功德」虽钦仰信受,而终觉得不容易成就!如来藏法门,承「一切众生同有如来智慧德相」,而更具体的通俗化,一连用九种譬喻来譬说,使人人觉得身相庄严的如来,就在自己身中,现现成成的不离自身,而容易激发愿求修持的精进。佛教的通俗化、大众化,如来藏说的确有不容忽视的力量!
 
4-4.问题思考:
 4-4-1.印顺法师为何说《如来藏经》是继承《华严经》的「譬喻集」?
 4-4-2.《如来藏经》的众生佛性本具九种譬喻,分别于哪些经典?
 4-4-3.如来藏说有何价值?
 
 
 

{返回 庄春江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来藏之研究 第五章 如来藏说之初期圣典
下一篇:如来藏之研究 第三章 心性本净说之发展
 如来藏之研究 第二章 如来藏思想探源
 阿含字典(4)
 如来藏之研究 第四章 如来藏说之孕育与完成
 阿含字典(3)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八章 归依与受戒
 如来藏之研究 第三章 心性本净说之发展
 阿含字典(2)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二节 无我下的轮回
 《中阿含》《说处经》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三章 流传人间的佛法 第三节 佛教思想史概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师父说男众比女众有福报,但是学佛的人为什么女众比较多?[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自我认同、自我回归[栏目:圣凯法师散文随笔]
 僧宝佛使者[栏目:正如法师]
 二福田[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因明讲记之四[栏目:因明学讲记]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 二、救苦 拯救堕落[栏目: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
 众鸟选王[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法句经讲记(一)[栏目:传道法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四[栏目:成观法师]
 改变自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