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甘于平常(释传了 式叉尼)
 
{返回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4
甘于平常

◎释传了 式叉尼

初见“平常心是道”这句话,认识其字,却不解其意。

意外的,在一场法会后才有所体悟。“道”者,是自己首先行。行,又言走。故而构成了一个“走”字旁“首”字当先的“道”。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内涵呢?

这是一场连续三天的盛会,十多位大悲寺的僧人做了纪实性的行脚乞食报告。在会场有一位看起来平平常常的出家人引人关注。这出家人像是负责杂务似的,你看,他不时地为讲报告的僧人的水杯里添水,及时开关场地的照明灯光,或是打开窗户,或是调调话筒,又去上台客串说明报告的人员,又提前搭好袈裟前来提醒我们入场时间……几乎每天,他像闹钟一样准时出现,细细地而又默默地做着这些琐碎小事。

之所以关注,并非偶然,而是刻意做的。因为,在十多位僧人的报告中都提到了他,次数甚多,他的行为举止深深地影响了这寺院,乃至僧团的出家五众。在报告中他们尊称他为“师父”,口吻则像超于世间父子情的亲切与恭敬。他就是行脚乞食走在最前头的住持师——上妙下祥和尚。

师父的德行为人所知的,亦有不少佳话。然而,还是首次见他这样平平常常,尽心尽力为大众做着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师父总说:“要无四相。”他自己就首先做到了。师父还说:“修行从平凡做起,从小事做起。本来平凡与轰轰烈烈都是分别心。佛法就是平平常常,平常心是道心。”(后面这段是大会的一段开示,大致是这样说的。)

可见,师父是甘于平常的。

式叉尼 释传了

丁亥年十一月二十日


{返回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007年大悲寺行脚乞食报告会》听后感(释常愿沙弥尼)
下一篇:果成师父的“三衣”(释传了 式叉尼)
 下院道源寺二〇〇八年行脚乞食报告(释传古 式叉尼)
 二〇〇四年夏安居戒七体会(释亲昌 比丘)
 下院道源寺二〇〇八年行脚体会(释传昌 式叉尼)
 润物细无声(释传谛 式叉尼)
 行脚记事——二〇〇九年行脚乞食体会报告(释亲空 比丘)
 二〇〇六行脚体会报告(释亲惟 沙弥)
 二〇〇七年求戒影录略述(释果成 比丘)
 学习《口业之过》体会(释传谛 式叉尼)
 二〇〇八年行脚心得体会报告(释果成 比丘)
 二〇〇八年戒七体会(释传悟 沙弥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饭桌千秋[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禅宗哲学象征 第四章 公案颂古与禅悟境界[栏目:吴言生·禅学三书]
 净土宗与环境伦理(释大安)[栏目:佛教与环保]
 言行 Words and Conduct[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