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换个想法更好 第一篇 当心第一个念头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92

换个想法更好

郑石岩

第一篇 当心第一个念头   

[篇头语]

  人必须把握第一个念头,它影响我伴随对人、事、物的观感,决定自己眼光投注的重点,当然也左右思考和行动的方向。我把这个接触人与事物的瞬间直觉,取个名字叫第一念。其实它就是佛学《唯识论》中所谓的触。

  当你接触陌生人时,第一念一闪而过,它却牢牢地抓住你;他也许引起你的戒心,以致不敢跟他深交;他也可能为你带来好感,让你一头栽地思慕、想念,想跟他做朋友。当然,在你周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很快引起你闪出第一个念头,引发你一连串的想法和回应。

  我们所接触的情境人物和事件,都要透过感觉器官,输入资讯,然后再引起思考、感受和回应的行动。不过,在我们还没有仔细思考或计画行动之前——在看、听、闻、嗅、触的感觉阶段——就起了第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对一般人而言,影响力相当的大。那个未经思考的念头,也许是冷静的直觉,也许是成见,也可能是过去坏习惯的反应。当然,它们都来自潜意识,而且是未经整理澄清的过去经验。

  潜意识在唯识心理学里,被称作异热识,是过去经验被压抑下来或存蓄的心理情结:它很直接又很原始地冒出来,而且是在你接触事物时,瞬间浮现出来。所以,第一个念头是惧怕的,就会在心里头,表现出逃避、紧张、焦虑等情绪。而思考的方向就大受影响。比如说,你初次接触一个人,也许他能给你许多协助,但你所“现行”的第一念头是惧怕,当然这份友谊就建立不起来,一个好机缘,就悄然地从身边溜过。

  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都会引起你瞬间接触的第一念;如果是消极的,便引起紧张和焦虑;如果是积极的,就获至振作、兴趣与好奇,而引触建设性的思考与发展。因此,接触任何事物的第一念是值得我们关心和重视的课题。我从实际谘商经验中发现,瞬间的第一念往往是非思考的,是从潜意识或阿赖耶识中直接迸出来的,所以它必须接受冷静思考的检验,而不能直接就成为判断的基础。

  不过,我由实务经验中发现,从潜意识到接触事物中的刹那,所产生的印象或第一念,具有强大的支配力,往往像暴君一样颐指气使,所以我们对于佛学所谓人的因缘果报就不得不承认其存在性了。

  谈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我真的被过去的因缘或经验绑得这幺紧,以致不能有所改变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人类还有什幺成长和心灵提升可言呢?还好,无论从哲学、宗教或心理学的角度审思这个问题,我深信我们可以透过努力,不被消极性的瞬间第一念捆住,这也是佛学中的唯识心理学所关注的课题:我们的造命,能摆脱宿命的无奈,但我们要留心那第一念。它叫初发心,能把握初发心的纯正,就能走向健康和光明,所以说“初发心菩萨功德不可思议”,因为他能让第一念头发得正确笃实。

  所以对于自己的第一念,必须以审思的方式作检查;平时必须注意修正错误的第一念。我认为心理疾病,生活上的烦恼和痛苦,是来自未加思索的错误第一念。心理谘商、治疗或佛学上的修行,则是在于加强第一念的正确性和改正它的无明与盲点。于是,心理谘商或治疗工作者,就如同法师一样,要把眼光放在第一念的检查、导正和正念的建设上。

  我知道现代人很不重视正念和听闻、读诵和行动的操练,以致在其心识活动中,极度缺乏正念的资粮,所以在心理健康、精神生活的提升等方面,有了许多难题。因此,我在谘商或指导修行的工作上,从不疏忽正念的教导和实践,因为它是积极力量的种子,能引导一个人走向积极,安全感、自在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人的生活是艰辛的,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要面对许多挫折和挑战。如果瞬间第一念是不正确的,是消极性的,人就会失去精神生活的正面力量,就像身体失去免疫力一样,会倾垮下来。因此,无论在教育、辅导或谘商上,务必重视接触事物的第一念。

  这一篇,选择了七个小子题作讨论:都是接触事物的第一念兴起时,所应关怀的课题。这包括积极面著眼和注意现实与理想衔接;它表现心理世界面对现实世界的诚实面。我知道不真实、不从积极面去面对生活是心理生活的致命伤。

  其次,是改变生活环境,包括外在的环境和内心的心境。这个部分我特别是出改变生活环境,以培养自我控制和良好的心力,与以静来孕育敏锐的思考和回应心能。

  其三是人对时间的触觉,它深及时间管理,影响生活与爱人的能力。生命的爱与时间是分不开的;没有把时间拨出来真正生活的人,就不会爱生活,没有腾出时间与家人相处,就失去亲情和友谊。

  最后,讨论到交谈和人际,因为它是触的界面,其品质好,人际的温馨和喜乐就表现出来。我深信孤立或寂寞,是心理优伤和挫败的根源。

  《唯识论》告诉我们,“遍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普通现象。它的意思是:阿赖耶识(异熟识,也正是心理学所称的潜意识)会直接影响遍行,它包括触、作意、受、想、思五个方面。也就是说,这五个活动是普遍连带地互相影响。只要有一个变动,其它的也会跟著变动。所以触的瞬间第一念影响深远是可以了解的。

  触是修行上第一个界面,也是教育、辅导、谘商和心理治疗必须关注的核心。特将它作个提示性的解释和说明,用以改善人的行为、情绪和对事物的回应能力;它可供作专业上使用,更是个人自助式提升心理适应能力的好方法。

1从积极面著眼

  要著眼于你有的,才能发展你的未来。如果著眼于自己没有的,那就会落空;它不但是一种空想,而且会造成不如意、沮丧和消极。

  人对于事情的著眼点不同,看法也就殊异。有人习惯于大处著眼,所以格局大,心胸宽;有人惯于往小处看,目光如豆,免不了钻牛角尖。有的人著眼亮丽的未来,以之当目标,信心高,积极性强,凡事比较乐观;也有人过度保守,信心不足,消极和悲观的态度流露出来。

  你看待家人,如果著眼于缺点,就会越看越不顺眼,多相处多摩擦。父母亲看孩子,若老在缺点上看,不免天天皱著眉头,加之以指责和贬抑,日子久了,既会伤害孩子的信心和自尊,又破坏彼此的感情。我总觉得,亲子之间的生活,应该分成两部分:平常家居应该从宽著眼,这才能有笑声,有乐观和情趣——这要多往好处想。指导正事应该从认真著眼,才不至流于儿戏,有讲理有规劝——这要多在认真处想。与子女一起生活,要多保持家居的轻松,少一点严格的指导和庭训,但两者都要有。

  对自己的事业,如果著眼于惧怕,那就会畏首畏尾;顾忌一多,就会一事无成。

  我年轻时,跟一夥同伴作买卖,有些人太担心得失,以致宁可去打零工。他们说:“作买卖风险大,会弄得血本无归,不如去作个工人,天天有工资可赚,生活才有保障。”我的堂哥则劝我,不要起退心:“生意场上,金钱有如潮水,有来有去,只要你肯干,多学习、多用心,比起做工要有出息。”我喜欢作买卖,于是跟做工的伙伴从此分途。著眼点不同,目标不同,我一心想求知上大学,所以过一段时间,我又与堂哥走上不同的路。他做他的生意,我上我的大学。著眼不同,人生路就是不同。

  最近,我爬山下来,转个弯就到母亲住处。滂沱大雨下个不停,母子俩坐在客厅欣赏雨景,一时心情轻松淡泊。我随意问母亲,“最近过得不错吧!”她望著户外的烟雨说:

  “人只要早有认识,年老必然有些不便,那就可以不去介意它,其馀的事都是现成的,都是好的。人生也一样,只要先认清,生活必须有一些负担和痛苦,那幺努力就是本分,受点苦了不觉得怎样。那么生活起来,也就觉得自然顺当,不会抱怨和挑剔。现在老了,当然也没有什么负担了,每天都是赚到的,当然也就过得充实。”

  接著她问我,“你退休了之后,忙著演讲、助人和写作,看起来跟往常一样忙!记得给自己一点时间,才能领会到馀暇中绽放著生活的奇葩。”我说:

  “有的,像今天下著大雨,我独自在山上听风涛,欣赏雨势,万缘放下,廓然著眼于存在的本身,而不再追寻于细琐尘劳。我看雨如诗,视雾如仙境,见一切宁静如极乐净土。在山上我还打个电话给秀真,告诉她我正陪著阿弥陀佛过清闲的上午。”母亲笑得可爱,默然点头,我接著说:

  “有人可能很讨厌雨,但我向来就喜欢雨。年轻时,在山上工作,大雨夹著雷声,使工作有了节拍,更觉起劲。有时在路途中,骑著脚踏车倍觉有力。那些日子,把雨水汗水一起汲入口里的感觉,才算是一等清凉解渴。嗯!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她听得更开心,因为这能引起她对往事的许多回忆;她吃的苦比我多,品尝过的滋味也更深。她突然问我:

  “今天你到山上去品尝雨水和汗水,回味无穷吧?”

  “跟过去不一样。”我接著问她,“你想不想去品味一下呀?”

  她笑得开心地说,“我年纪大了,会被雨水给冲走的!”我怂恿她,愿意陪她一起去赏雨。我知道她身体硬朗得可以一试,但她还是笑著婉拒了。

  “为什么不去回味回味雨水和汗水呢?”

  “如你所说,著眼点已经不同。”

  “哪里不同?”

  “现在只要把门户打开,眼前一片就是现成。”

  这短短的对话,给我很深的启示。“著眼点不同”,许多事情的感受和想法也就不同。那么幸与不幸,成与败,乐与悲都是著眼点不同的结果了。我知道,有的人可以从颓势中挽回大局,是因为著眼点正确。有的人面临大波折,仍能安然度过。有的人几至倾家荡产,却又能东山再起——这些力量都来自著眼正确之功。而看著年迈的母亲,不认识字却能背经咒,没什么学经历却能活得步步踏实,关键就在著眼上。陪著她,看著她,不禁起了敬佩之心。

  就生活而言,若著眼于当下,珍惜欣赏所有,就会有许多情趣;它能丰富人的心境,调才人的性情。就生涯而言,若能著眼于大局,看清全貌,那么气度和视野就能增长。

  有一位年轻人问我:“我为什么一直停留在悲观和愁困之中呢?”

  “因为你没有著眼于你手中所有的,不能好好去珍惜利用。”他说:“我手中什么都没有。”于是我告诉他,“你有你的身体、知识、朋友、能力等等,这些已经够多了。著眼于它,用它去发挥,由少而多,由近及远,就能走出源远流长的路。请记得!要著眼于你有的,才能发展你的未来。如果著眼于自己没有的,那就会落空;它不但是一种空想,而且会造成如意、沮丧和消极。因为身无寸铁的人是不能打仗的。”他又问道,“我该怎么办?”我说:

  “用你的能力、知识、性向和条件,选择一个行业,不要怕苦,努力学习,累积经验。你可以在工作职场中磨练,可以在专业训练中学会一技之长。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你要著眼于自己的现实,才会有自信和实力。”这位年轻人接受了我的建言,报名职训中心的电脑课程训练,结束了彷徨、优愁的日子,代之以学习、成长和奋斗的生活。

  著眼一定要正确,消极和退却是著眼点的错误,悲观和沮丧是眼光偏狭所致。所以碰到难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著眼,就会看出新的理路,看出新的希望和喜悦。

2踏著现实向往理想

  理想必须与现实结合,因为我们是要把自己的现实生活,推进到理想那边,如果不是在现实生活中折冲,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理想就永无现实之日。

  人需要有理想,它是比现在要高的目标,是自己醉心梦想的境地。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就有希望。更重要的是:当你怀抱著理想,努力以赴时,所承受的痛苦和挫折,都会变得心甘情愿。它将形成毅力,持续累积经验和实力,结合更多机缘和资源,终能实现其理想和抱负。

  反之,尽管自己怀抱著理想,而没有落实到行动的层面,那就叫眼高手低。空有理想的人,容易愤民嫉俗,看不惯的事会越来越多;批评现实的无聊,而摒弃行动和努力,说那是多么无奈的事。这时,他一味著眼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在现实层面作努力,他无奈地耽著,苍茫地等著。

  记得有一次,一位高中毕业生来看我。他很彷徨、痛苦,劈头就说:“高中的课程真是俗不可耐,特别是要记忆些乏味无用的东西,参加激烈的大学联考,令我厌烦至极。所以,我没有报名参加联考。”他说到这里就哽咽起来,随即哭泣落泪。我能了解他的心情:因为暑假已过,同学们都考上大学,正欢喜地憧憬著未来,而他自己却落得什么都没有。

  “现在你准备做什么?当初你决定不参加联考,想必有你的打算,你准备做什么?”

  “我当然想读大学,不过我不喜欢为联考读书,所以我想到国外读大学;可是我知道家里的人不太可能让我出国,因为他们有些经济上的困难。”

  “那么你为什么要选择出国呢?”

  “我的理想就是出国读大学,我看到表哥姐们都中国外读书,我很羡慕,所以我才作了不参加联考的决定。老实说,我的程度不差,如果我去参加考试,考个公立学校是不会有问题的。”

  “你想过参加明年的联考吗?”

  “不,我就是不喜欢读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他哭得更伤心,“现在,我回头考联考,不是很泄气吗?一来不喜欢为考试读书,二来同学们都已经上大学了。”

  “你不向往读国内大学吗?我是说,如果不能出国念书时。”

  “我当然想念大学。”

  “很好!那么你现在的境况,该怎么做比较好?”

  “参加明年联考。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路。”

  “那么你现在在做些什么?”

  “什么也没有做。很彷徨,很慌乱……。”

  “你要采取一些行动,让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做个结合。笃笃定定地去做,心情就会好起来,精神也会振作。人生很长,不要为晚一年上大学难过;许多人读书都不顺利,但并不影响未来的发展,我自己就是个例证。好!现在你准备做什么?上补习班?”

  “我想不必,我要读书就能自己读,只是不很甘愿。”

  “甘愿去做不很甘愿的事,常常是克服困难的方法。”

  “这句话很有意思!”他笑了起来。

  我们谈了近一个小时,从绝望到希望,从彷徨到甘愿。在这过程中,我为他解释,所谓理想就是经过许多困难才能完成或实现的目标。理想必须与现实结合,因为我们是把自己的现实生活,推进到理想那边,如果不是在现实生活中折冲,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理想永无现实之日。

  面对现实,不断采取行动,朝向理想和目标前进,是成功的想法,也是积极的态度。反之,如果只怀著理想,而抱憾生不逢时,那么消极的念头就会吞噬你的志气。在谈话之中,我不断对这位年轻人重复这个观念。我提醒他:“你的遭遇就是你的现实,你的现实正是你走向光明未来的资粮,千万不要忽略现实。”当一个人的观念改变时,他的态度、情绪和行动也有了积极的改变。

  谈到这儿,我想起精神医学先驱荣格(Carl Jung),他在年少的时候,曾经因为跌伤头部而请病假,几天之后恢复上学。当天,他还是有些微的头疼,但一想起学校的考试,就不禁却步了,于是托词自己头还很痛,而继续在家休养。结果头疼的疾病却越严重,以致他的父亲花尽了一生的积蓄为他治病。直到有一天,他听到父亲对朋友诉苦无钱为儿子治病,并极度优心孩子的疾病时,他猛然觉醒,自己为了逃避考试,给父亲造成严重的困扰。于是他告诉自己,“明天我一定要去上学。”

  很不幸的是,他已在家躺了一段时日,要去上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第一天他还没有学校就折回来,因为头真的在疼痛。第二天他还是坚持上学,因为他决定不能再拖累父亲担优受苦,于是上了半天,体力实在支持不住,又被送回来。他坚持继续上学,第三天就克服了病痛,能完成整天的学习。不久,他的病也就不药而愈了。荣格后来自己说,从那时开始,他知道什么是精神病。

  我觉察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果一个人采取的是消极的态度,他即可能反应了病态的精神表现。相对的,改变想法,不要畏惧现实的艰难,他会站起来,面对困难,获得更多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实现其抱负和理想。

  人生道上,最便捷的一条路不是直线,而是踏著自己的遭遇,克服一个个的困难;像依著山迂回开凿公路一样,终能抵达山顶。把这样的观念,用在求学和生涯的发展、幸福家庭的经营,乃至对子女的教育等各方面,都能适用。它当然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基本生活规范。

3及时改变环境

  人与生活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交互影响的,不可不重视它。环境不在于安逸豪华,而在于它能否孕育一个人的正确态度和活力。

  环境影响人的行为、情绪和想法殊大;环境扰攘,心情安顿不下来,当然不易专注的读书或工作。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不免会熏染人的气质和对事情的看法;所以孟母要三迁,以防子女学坏,居必择邻,避免受恶劣环境的负面影响。至于交友,更是你心灵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对人的影响尤大。

  在几次实地家庭访问中,我发现那些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家里普遍比较零乱。我拜访过的不良适应青少年,大部分的家里杂乱无章;要不然就是人际关系缺乏规范,造成诸多冲突,导致沟通环境的品质恶化。这些环境因素不但影响亲子关系,同样影响婚姻和家庭生活。

  有一次,我应邀到一位朋友家里作客,他们伉俪为了孩子不肯上进向我诉苦。他们说,“孩子一回来就想睡觉。他喜欢躺在床上看书,没几分钟就睡著了。”他们屡劝不听,甚至亲子间发生冲突。孩子的功课跟不上,成绩随著年级增加而递次滑落。他们问道:

  “什么原因使孩子整天想睡觉?是不是有心理调适上的困难?”然后带著我参观孩子的书房。我发现书房放著一张双人弹簧床,被窝看来是柔软温馨的,书房的灯光是暖色的,有著温暖的感觉,而书桌则紧靠著大床。我面对书桌坐下来,打开枱灯,作阅读的资势。

  我忍不住说:“如果我坐在这里,一会儿也会想躺下来看书。”

  他们很好奇地问我,“为什么?”我说,“这张桌子太小,像小学生读书的桌子。相对地,那张床很温馨宽敞,还可以把书摊在床上阅读;这环境看起来,躺在床上要比坐在书桌具有吸引力,如果心理上又有一点倦意的话,那就更容易被床吸引了。”

  我为他们解释道,“环境影响人的行为,透过身体接触,不自觉地影响我们。你看,这个书房有三分之二的空间被双人床占据,在这里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比例是睡眠;加上床宽而温馨,书桌狭小而不便,所以孩子一进来就想睡是自然的。”我建议他们换一张单人床,把房间天花板的灯改为冷色系,这能促使孩子安静,再添一张合用的书桌,放置的位置也不再紧靠著床,自然会改善许多。

  他们参考我的建议,和孩子商量,共同计画布置书房。事隔一个月,朋友打电话告诉我,重新安排果然奏效,孩子坐在书桌做功课的时间很快增加。

  环境影响人殊大,家中的灯光如果都是暖色的,对于好动不安静的孩子,容易造成心情浮躁、不能安心读书的结果。有一个青少年,经常在外头打架滋事,在家里很容易跟父母冲突,功课退步。父母亲为孩子的事非常困扰,他们把孩子带来晤谈,在谘商中孩子说:

  “我不晓得怎么回事,一回家就很烦,根本就定不下心来。”我让他倾诉心情,除了解他的功课压力,以及来自老师的强制性教学引起的不愉快外,我很重视他的这段话,“我的家就像一个燥热的环境,也许是灯光吧,它使我浮躁起来,我走来走去无法停止,开冰箱、开抽屉、找东西吃;有时并没有要喝饮料,也会去开冰箱。”于是,我和他的父母详谈其家里的灯光和房间格局,另找时间作了家庭访问。

  我的判断没有错,除了孩子的心理因素之外,还有一个环境因素。因为他家的客厅乃至每个房间,都装潢得富丽堂皇,而灯光就像舞厅一样,是很强的暖色光。后来,他们依照我的建议,作了一些调整,改为一般的日光灯,神龛上装置的大红灯也改为较小盏的淡黄色灯。家里原来红通通、强强滚的感觉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令人冷静的安定灯光。配合心理谘商的进展,孩子的生活调适很快有了改善。

  环境影响人的心理,也影响人的身体。光线阴暗,会使人心情沮丧。心理学上研究发现,多阴雨的地方优郁人口比例较高,阳光亮丽的地方,优郁证的人口数也减少。观察中发现,积极振作的人比较喜欢亮丽的阳光,消极颓废的人反而不爱绚烂的日子。此外,空气的流通,屋子的摆设和格局,也会影响情绪,间接影响健康。

  有一位先生,他喜欢买古董家俱,所以在家里放置了许多古家俱,瓶瓶罐罐的东西越来越多,家里渐渐变得阴暗,日子久了疏于觉察,结果绪一直振作不起来,身体也多病。经过指点,他不再睡古董床,同时那些古董也另辟地方收藏,房间经过粉刷,恢复亮丽旧观,精神也逐渐好起来。他详述了这件奇遇,我却告诉他,那是光线阴暗和潮湿在作怪,无需把它联想得太神奇。

  我们生活在娑婆世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业报和因缘,所以彼此的遭遇都不一样,这造成个别差异。无论它的原因是来自遗传或受环境影响,彼此不同总是不争的事实。依据宗密大师在《原人论》中说:人的“业识”(心理意识)有一半与心结合,那就发展为人,有一半是化作山河大地的大环境,那就是每一个人的“依报”(生活的环境)。因此,人与生活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交互影响的,不可不重视它。

  有一对夫妻问我,“为何我们的孩子不肯念书?我说,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先天不同,彼此性向有别。不过,后天的环境会影响先天,倘若你们做好身教和境教,培养读书的习惯、求知的风气和态度,会渐渐影响子女,熏染他们用功读书。时日一久,家里藏书增加,影响力更大。

  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采纳我的建议,把酒柜改成书柜,把餐桌变成夫妻晚上进修读书的地方。大人的读书态度,令孩子不得不也回到书房读书。不久,孩子们的功课就有进步。他说:

  “我把家里变得有书香,把大厅的酒柜改成书柜。孩子们看了就想躺下去的豪华沙发,也换成了适合正常作息的椅子。我们大人作好榜样,兢兢业业的生活态度,也带动孩子们向学,你的建议真的有效。”

  我们若想生活得好,除了自己的想法、情绪、行动必须正确之外,也要重视环境的调整和改变。环境不在于安逸豪华,而在于它能否孕育一个人的正确态度和活力。积极振作的人,必有一个好环境,它通常是简朴单纯的环境,而不是复杂奢华的享受。

4静能培养敏锐

  对治沉闷和枯燥之感,不是一味追求刺激或寻找更多变化,而是静下来。让心灵在安静中得到复苏,再度现出它的敏锐和智能。

  当你面对烦闷和无聊时,会有人劝你,“别坐困愁城,找点刺激,或者做点什么,好打发无聊。来吧!我们一起打个牌,摸摸麻将,或者一起闹闹酒。”你要特别当心,这只能麻痹一时,救不了烦闷无聊的尽头。如果你这么做,这些不良嗜好,将会成为你摆脱不了的恶习。因为你可能越来越依赖它们,而内心的苍白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人的沉闷无聊,是由于心灵被一种刻板的想法、感受、习惯性的意识套牢,以致失去宽广的觉察、新奇、创意和视野,而导致心灵生活的僵化。它令人困在一个刻板的态度或生活方式,久之当然觉得无聊。

  你可回忆检讨一下自己的生活:你和配偶谈同样的事已经多久?为同一问题拌过几次嘴?还有,对子女的训斥或烦心,是不是同一个问题?你所做、所想以及心中的感受是否一再重复?经过检讨,就不难发现自己为何觉得无聊烦闷。

  人的生活、工作、态度与习惯本来就有相当的固定性,所以大部分是平淡无奇的。但是由于我们有著好的觉察和新奇感,每天在生活和工作中,会发现许多趣事,带来许多欢喜、爱和彼此的支持,这使得原本平淡的生活,变得多采多资。于是,对治沉闷和枯燥之感,不是一味追求刺激或寻找更多变化,而是安静下来。让心灵在安静中得到复苏,再度现出它的敏锐和智能,在每天的生活之中,展现它多彩的感受和兴味。

  静坐使我们恢复心灵的活力,寻找刺激反而使自己使自己陷入麻痹,而逃避了心灵的净化和成长。我们因为长期固执在同样的活动、职责、处世方法,渐渐失去创意,失去兴趣和新奇之感,这使得沉闷无聊有机可乘。而静坐或者给自己机会爬爬山,与绿野、海洋或深山作个交融,有机会安静下来,则心灵的敏锐反应将会恢复。

  一位中年职业妇女,被沉闷无聊困扰得发慌。她很负责,无论在家事或工作上,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只是她觉得闷得无聊,甚至安静下来,连睡眠也受到影响。我建议她:“花一天时间到郊外走走,最好自己一个人,如果需要伴,那就约一位知心的朋友,目的是洗涤尘劳,所以要找个安静清幽、视野开阔的地方,而且要少说话。”

  她请了一天假,独自一个人到台北市郊的山峦登高,只带著水和简单的食物。起先她觉得无聊,走过一段鲜绿的山坡小径,却被周遭的景物吸引。首先鸟儿的啁啾呜叫,带给她直渗心底的清音,她好奇地看、听和感受,发现那一大群鸟有白头翁、有小青鸟、有红嘴黑鹎,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后来,她坐在小径旁的石板上,与秋风交融,在特有的秋蝉声中忘怀,在白云蓝天中忘我。一整天的逍遥漫游,独自一个人却没有任何无聊烦闷之感。她登临了几个山头,两腿有些疲累,但大自然似乎推陈布新,给了她更多新鲜感和新奇。一天下来,她真有洗尽尘劳的感觉。她决心每周都要登临青山,要带著自己和家人一起欣赏。

  一周之后,她又来看我,“你照我的建议做了吗?”我问她。“我做到了。起先我将信将疑,很快我就领略到那种清新与洗涤心灵的妙用。”然后,她把当天的经历和美好的感觉说得津津有味,表情和言语中流露著当天的丰收和喜悦。我分享了她的喜悦后问道:

  “在山径上独自漫步,可曾想过什么?例如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之类的反省?”

  “有的,就在登高眺远途中,坐在羊肠小径的石阶小憩时,我觉得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乃至亲子之间的事,固然很重要,但不是我生命的全部。我的生命视野突然间既宽且远。我觉得还有许多,它不属于什么,但我不会说。”于是我引用禅诗说:

  “是不是像法眼禅师所说的,欲言言又止,林下好商量?”她点头表示领略,于是我接著说,“禅就是要唤醒自己清净的心灵,去领受生活多采多资之处,这时的心境很难用文字尽说其妙。你已领略到初禅的喜悦。

  “初禅是要让人透过我们感官专注地觉察,清醒地接触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物,你在看、听、闻、触、味和直觉的把握中,清楚地知道它,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或景物,都能轻扣心灵之窗,予以开启,而光明性就这样流泻出来。这时,即使最简单、最平淡的事物,都会令人欢喜,这就叫禅喜。所以初禅有五个小步骤:觉、观、喜、乐、一心。当天你已领略个中法味,要善加运用。”

  “为什么两、三天之后,那种喜乐和宽阔感会消失呢?”

  “当然。你要常常练习,最后会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同样的心境,那就是初禅果位。”

  “要怎样保持呢?”她恳切地问道。

  “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静坐。要在生活与工作中维持安宁,有也困扰或烦心的事,要谨慎防范它把你心中曾经长出的初禅幼苗折损;就像在大风雨中行走,必须降低身段。注意!在谦虚之中自有几分宁静和觉观的喜悦。”

  这是一个短期谘商,只有两次晤谈就看出成效。由于工作和交通不便,我建议她听我的录音带,必要时再作晤谈。检讨这个个案,我发觉人只要能摆脱刻板的视野,就会回复活泼的生活态度,但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快就能办到的。

  在生活中,要注意那不变的执著和刻板对精神生活的危害,精神官能症、心理失常,都是心灵生活僵化的现象。殊值注意的是:当一个人的心被局限有某一个刻板的轨道上时,就会失去创意,渐渐变得沉闷,最后形成对人的敌视,它正是焦虑的另一个来源。

  因此,当我们觉得沉闷无聊时,要以沉静来面对它,看清它的存在,设法予以排遣,并重新唤起心灵的活力。至于寻找刺激,透过麻醉的途径来安慰一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更多依赖和退化的现象。你沉闷无聊吗?改变一下做法,拒绝打牌、麻将、闹酒,改采静化和反省。因为安静能培养活泼的精神力量。

  5对时间的触觉

  人必须对时间保持良好的触觉,然后才能有效地运用它。能将工作时间做有效的运用,就有较多的收获,相对地你也就有较多的悠闲和喜乐。

  不要把时间作无谓的浪费,生命就是时间,时间就是你的生命。爱,不是心中想著,而是要拨出时间去实践。智慧,也不是凭空存在的,必须在生活中,腾出时间去体验和表达。没有拨出时间去力行,生命无非是一场空洞的妄想。所以,人必须对时间的触觉,有著敏感和清醒的反应,否则就会迷失,浑浑噩噩过一生。

  时间不是用不完,人的一生只有一定的时间,所以生命是限定性的,若不好好把握,这个有限的生命,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临届晚年,你会有著空虚的感伤。我们到人间走一趟,既知人生如戏,但这场戏却在考验我们的演技,试炼我们是否表现悲智双运的风范。

  我们若能有效运用时间,就能以较少的生命成本,获致丰富的收获;从而,我们就有较多时间,享有多采多姿的自在生活。人不能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工作上,那会变成工作狂。依我的观察,勤奋是生命活力的表征,但工作狂却是埋葬生命的元凶。

  人要懂得勤奋的工作,从中得到生的价值,振作精神力,同时聚蓄活下去的资粮,所以勤奋是福报的来源。不过,如果只知工作而不知享受生命中的清闲,那么工作也就显得没有价值了。工作狂即是犯了这个毛病,他忘记生命的雍容富丽。

  心理学家传瑞曼(Meyer Friedman)是《甲型性格和心脏病》一书的作者。他指出:工作狂是甲型性格特质之一。他们急于追求,性格急躁,是一般人所谓急惊风型的人。他们所以变得如此急躁,陷于工作的挣扎,是由于急切需要地位,他们的价值观念建立在别人的赞美和羡慕上。他们不停的工作,追求晋升,但缺乏悠闲和创造力,其生活的品质也就低劣。事实上,这样的人无法晋升到上层主管,即使获得这种地位,也不能别出心裁对工作有杰出的贡献。

  人为了使自己生活得幸福,一方面要有效运用时间,让它发挥良好的效用;另一方面才可能腾出时间,让自己活得有悠闲,掌握调和生活与工作的契机。所以,人必须对时间有良好的触觉,善于运用它,同时善于享有它的优游和自在。

  你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又工作又休闲。所谓优游的生活与工作,并非用轻松散漫的心去面对挑战,而是安排时间专注有效的工作,同时也能腾出时间,去娱乐和散心。这么说来,有效经营时间,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要事。为了增添你有效运用时间的能力,要注意几个时间的触觉。

  首先,请你不要瞎忙。如果你把大大小小的杂事,像烩饭一样拌成一团,你会慌张起来,忙个不停。因此,你要记下一天该做的事,依重要性排出顺序,依次完成。在忙碌紧张的社会里,要避免用事情的缓急来决定工作的顺序,那会造成你一直被急事追赶,反而容易误了要事。正确的做法是,先考虑重要性,以重要的为优先,较容易有良好的成效。

  其次,一天之中哪一段时间工作最有效率,应该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那段时间。就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在下午四时以后,容易文思泉涌,思考敏捷,这段时间我就用来写作;但到了夜里十时左右,效率已差,我会安排与家人闲聊,然后就寝。

  你要把主要工作,安排在最有效率的时间做,效果好,成就感也高。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你最有效率的时间,记得把重要的事摆在这段时间做。对我而言,无论是行政上的计画或写作,我总会放在这段时间来研拟或构思。

  人对于时间的另一触觉是:能在忙里偷闲。你在机场等候飞机,那是最好阅读的时候;在车上或飞机上,是最好调气养神的时候。无论多忙,总会有空隙,你不要用它来发呆,避免用它来优愁,要用它来寻找灵感,阅读一点资料,复习一下所学的东西。一天当中,行程的接续转折,会留下不少时间,你要觉察到时间的存在,欢喜地接受那段额外时间的光临,你会受益无穷,充实无比。如果你把这段巧遇的时间,视为枯等,那就太委屈它了。因为这种忙中的闲暇,能给你巧妙的灵感和效率。

  你对于时间的触觉要好,就要学习“说不”的能力。这是时间经营中最难的事。如果所有的邀约你都接下,就会忙得不可开交。学习“说不”有两个层面:其一是对自己说不,不浪费时间,不把时间用来发愁,不被无谓的连续剧绑住等等,这是避免因自己受引诱、受刺激而无谓浪费时间。其二是对别人说不,自己办不到的事就要婉拒。有些人事事答应,情非得已地应允太多事,结果轻重缓急颠倒,反而成不了事。

  人接受过请求,不但影响正事,还会妨碍健康和家居生活,弄得失去头绪。我知道,人无法拒绝请求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怕别人说闲话,其二是它能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表示自己的重要性及能力强。我们当然要做助人的工作,但有了上述两个弱点,你就无法拒绝过度的邀约,最后会害了自己,也未心踏实地帮助别人。

  最后,我要指出浪费时间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资料和文件没有归定位。你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寻找”上,有时甚至因为找不到文件,要隔天才能办好该办的事。你可常常走到半路又折回去找东西吗?你可曾到了办公室才发现铁柜的钥匙放在家里吗?东西未归定位,浪费许多时间。

  人必须对时间保持良好的触觉,然后才能有效地运用它。能将工作的时间做有效的运用,就有较多的收获,相对地你也就有较多的悠闲和喜乐。生命是一个实现的过程,而时间却是实现的必要条件,能运用时间,无异珍惜了生命。

6换个方式交谈

  如果你发出的信息是友善的,收到的信息也会是友善的。交谈是一种享受,一种出于自然的语言交流。它的目的是情感上、思想上、感受上的交融。

  人们在交谈中建立了彼此的人际关系。它不但是友谊之泉,也是温暖人生的阳光。交谈往往带来丰收,能激发你的创意,让你得到新知,甚至带来新的工作机会。

  有些人觉得交谈是再愉快不过的事,有些人则觉得困难窘迫;有些交谈的结果带来温馨,有些交谈的结果造成尴尬不快。交谈之中,“究竟有什么诀窍可资遵循呢?”这是许多年轻人的问题。我对这事的看法是:“避免错误,勇于改正。”人若想在交谈中表现亲切、自然,就得学习改正错误,更换适当的沟通技巧。你一定也常听说:

  “我天生害羞,不善言词,不喜欢跟人交际谈话。”

  “我个性缄默,不爱与人攀谈。”

  不过,我必须提醒你,千万不要给自己找藉口、贴标记。要改变一下想法和做法,学习有效的交谈,才能让你变成大方、得体、得人缘的人。

  在交谈沟通中,第一个要避免的是“自以为是”。特别是自傲的人,往往不自觉地贬抑别人。这种人藏不住心中的傲气,以致容易批评和挑剔。经常口出抨击别人“浅薄”、“无知”、“愚蠢”之类的言词者,容易破坏气氛。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听一场精采的演讲,主持人在会后却不注意地说,“啊!这场演讲比我想像中好得很多。”当时,我的朋友和讲者都表情错愕和尴尬。因此,交谈时要避免失礼,少用批评和挑剔,要代之以恰当的恭维。

  恭维对方要真诚,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乐于听到别人的称许。如果你能在赞美对方之后,随即提出一个自己想知道而对方又容易回答的问题,那么融洽的效果就更高,比如说“你的字写得真好,是怎么练出一手好书法的?”这种恭维就显得真诚了。

  交谈中第二个要避免的是“被动”。如果你维持著人家问一句你才答一句的反应态度,别人会以为你不想受打扰,知趣的人很快就会避免跟你说话,因此,交谈要保持主动,找话题交谈。例如你的朋友喜获麟儿,除了恭喜之外,不妨问他做爸爸的滋味如何?又比如你俩是同乡,可以谈谈家乡事等等。采取主动必须有几个特质来配合:

  ·要表现友善的肢体语言。如果你严肃而没有笑容,交谈就难以开展,如果轻松愉快,表情柔和,彼此都会有交谈的动机。

  ·专心倾听朋友说话。这等于主动邀请一个人与你交谈,它能促动交谈的进行。

  ·主动注意对方的需要。自然地夸奖对方,少说自己的得意;说话时要适时让对方加入,这才能使交谈保持愉快、持续。

  交谈是两个人交互沟通的过程,如果有一方能主动引导谈话,即使是羞涩的人也会被动加入。因此,只要把握一个诀窍:给对方机会谈他自己,他会觉得跟你交谈很有意思。但这样的情境,必须由代主动巧妙地引导才行。请注意!我所谓的主动不是自己唱独角戏,而是能经营出双向沟通的互动过程。

  第三个要避免的是“僵持、尴尬的气氛。”为了保持交谈的融洽,心理学家告诫我们:要避开争议性的话题或者个人疾病、金钱上的困扰和婚姻问题。通常交谈的气氛会变得严肃不快,多是涉及个人隐私和争议性的话题。因此,要避开它,设法谈些无伤大雅,大家都能谈的话题。不过,你要注意不陷入“我对你错”的争论,才能维持好的交谈。

  为了创造良好的气氛,请切记:“如果你发出的信息是友善的,收到的信息也会是友善的。”为了要保持良好的气氛,我建议:

  ·要注意交谈者的感受。你不可以只跟一个人讲话而疏忽跟其他人的交谈。冷落其他人不但有失礼貌,也会使他们浑身不对劲。

  ·保持幽默感,才能化解交谈中语言的冲突;幽默使人轻松,更能婉转地化解争议。

  ·给别人伸展自尊的机会。你越能聆听对方说话,适时表示支持和赞同,他就得到伸展自尊的机会,而觉得彼此的交谈有趣。

  ·如果意见不同,请不要否定对方,因为交谈闲聊不是讨论会,无需如此认真。

  闲聊交谈切忌品头论足,平常的话题要用平常心来处理;要有“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的雅怀。人们在搭乘火车或飞机旅行时,常能与邻坐聊得津津有味;而回到家里跟子女交谈,却很容易起冲突,把气氛弄僵。那是缺乏平常心,以致造成非常气氛的缘故。

  我觉得交谈是一种享受,一种出于自然的语言交流。它的目的是情感上、思想上、感受上的交融。我们如果太认真,把它当做一场你胜我败的交战,那就会变得紧张、敌意和对立,彼此不但容易冲突,更容易造成生活的困扰。许多亲子关系的对立,夫妻之间恶脸相向,都源自把交谈看得太严重所致。

  有一位先生特地从中部来找我晤谈,他说,“家里的人总是说不上几句话就冲突起来,尤其是孩子,只稍说几句就跳脚。”我问道:“你们伉俪是不是也容易冲突呢?”他说,“是的,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我告诉他,“全家人一起换个方式交谈,情况就会好转。”我仔细对他解释上述技巧,介绍他看《我好,你也好》(远流出版)这本书,协助他们改善交谈方式。

  你惧怕交谈吗?容易与人起冲突吗?你想从交谈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吗?这些问题都值得你关心思索。不过,只要你肯努力改善交谈方式,就能克服你的难题,得到很大的收获。

7触动情意的交融

  如果你想要建立相亲相爱的关系,从沟通中下手是最好的方法。情爱是靠著沟通、关怀、真诚和宽恕来滋养茁壮的,它的精神是互爱。

  情爱是健全婚姻的基础,是教育子女成长的动力;当然,情爱也是孝顺父母,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主轴。情爱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是维持亲人之间相亲相爱、活得欢喜幸福的根本资粮。

  情爱必须建立在给予上,而不能建立在需索上。互相给予,情爱就像水库一样,水量丰沛,可以灌溉良田,可以发电,也可以供娱乐泛舟。情爱的水库是无价的宝藏。心理学家里奥·巴士卡力(Leo Bascaglia)研究指出:发展良好的情爱,最重要的因素是沟通、关怀、宽恕和诚实。其中沟通居最关键的地位。

  在我的谘商经验中,无论是夫妻或亲子间的关系,造成彼此恶脸相向、失去亲密情爱的首要因素,正是沟通不良,他们经常为一些小事闹意见,累积敌意,造成更多冲突。他们经常说错话,表错情,使用不当的字句,造成彼此的隔阂。巴氏指出:如果你想要建立相亲相爱的关系,从沟通中下手是最好的方法。他从人性的需要罗列出良好情爱的原则包括:

  ·常常用行动和语言告诉对方你爱他。不要假定他已知道,即使他听了觉得难为情,这个殷勤不可不献。

  ·事情做好时要恭维,失败时要给他打气。不要心存他做事是理所当然的观念。

  ·当对方情绪不好、寂寞和遭到挫折时,要了解他,安慰他,支持他。

  ·把欢喜的事说出来,能为彼此的关系带来活力,增添生活的风采和情趣。

  ·要让对方知道你重视他,让他知道自己受到肯定,并受到接纳。

  ·宽恕可以带来情爱的发展空间;责备、批评和贬抑,只会使情爱枯竭。

  我相信你和你的家人,若彼此能这么做,家庭的气氛、个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就很容易易建立起来。反之,就会造成诸多不安、困扰和冲突,严重的话更会造成离心离德。

  曾经有一对夫妻来跟我晤谈婚姻生活。他们结婚三年,太太总觉得生活在焦虑和缺乏安全感中,并产生身体的不适和疼痛。先生说:

  “是她自己多虑,我是她先生,当然会爱她;我的父母一向爱我,当然也会爱她;至于我的兄姐对我很好,当然也不会对她不好。”太太说:“

  “家人每天似乎都在挑剔我。他们认为我的学历比先生高,怕我骑在先生头上,所以要煞煞我的风头。每天上班,工作忙碌,交通又拥挤,他们没体谅我的辛苦不打紧,却责怪我不能按时回家作饭。家事一堆全要我这媳妇做,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合大家胃口,就受到冷言冷语……。“她说到伤心处,不禁泣涕起来,显得无助和孤单。

  经过双方一番倾吐。彼此有了更多了解,先生不再惯用他的口头禅“是她过虑了”。在谈话中,他也觉察到自己在家里,一直扮演著置身事外的角色,他不愿意面对现实,明明知道家人干涉他们的生活很多,但由于习惯性依赖,一直保持缄默。他终于倾吐出自己的感受,“我知道我一直在逃避一个现实——自立门户。这需要一些时间,让事情可以顺理成章才行。”太太说:

  “我体谅你的心情,只要有计画,自然就能顺理成章,建立自己的家庭。对于公婆我不会不尽孝,我也能谅解他们的习惯和想法。目前我陷入一个冲突,我得不到任何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却又经强装欢笑,承欢家人。我常常觉得我在否定自己的自尊,我活得毫无价值……。”她再一次伤心的倾诉所受的委屈。

  我已经觉得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正是她产生身心症状的主要原因。她在短短的三年婚姻生活中,得不到适时的情爱,却要强迫自己去承欢家人,这会造成精神生活的崩溃;当一个人得不到支持,甚至还要受到批评和贬抑时,情爱就枯竭了。我总认为,情爱就是生命的火焰,是活得健康的资粮。人不怕苦,不怕穷,也不怕忙碌,最怕的事是觉得没有人关怀和疼爱。

  在交谈中,先生看到妻子悲伤苍白和绝望的表情,顿时也很惊愕,不知所措。我告诉他,“请靠近太太身旁坐下,搂抱她,用前额轻触她的前额,帮她拭去眼泪。”他照做了,一时气氛变得温馨起来。就在这时候,我把巴士卡力所说的情爱沟通,为他们说了一遍。告诉他们情爱是靠著沟通、关怀、真诚和宽恕来滋养茁壮的,它的精神是互爱。

  听了之后,太太说,“他就很少像这样抱我一下,安慰我几句。”他们两人继续保持亲近,先生的右手还环抱著她,“如果他能支持我,我受一些苦还是有价值的。”我说:

  “先生!你觉得呢?你知道该做些积极性的回应,来提升你们的情爱吗?”他放下搂抱的右手,正襟危坐看看我,又回过去看看她,他们目光交映在泪水之中。他说:“我的疏忽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痛苦。”然后,他欠了个姿势,伸手握著她的手,凝神思索,深深吸了一口气,很诚挚地说:

  “我一定会爱护你的。我本来就爱你,现在我要改善我的做法,关心你,分你的优,为你做家庭沟通的桥梁。”他接著说,“我们结婚以来,你为家里操持辛苦,我没有为你做好沟通的工作,让你处处为难。”太太听了这段话,神情轻松了很多。她点点头说,“我只在乎你是否爱我,帮助我,关心我。其馀的苦,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在面谈谘商中,这对夫妻彼此会心得很快,他们愿意去改变自己的情爱沟通方式。事实上,他们的症结就在于沟通不良,导致“我越来越怀疑,越觉得失落不安,因为他一直都没有对我表示关怀;缄默无异是冷漠,彼此没什么交谈,使我越来越怀疑彼此是否真心相爱。”这种感觉会使夫妻的感情受重创,甚至婚姻破裂。

  两次的晤谈,拉近了他们互爱互信的距离。他们作了一些改变,目标是建立情爱沟通的管道,重塑互相信赖的亲密关系。此外,他们也拟定了共同的希望,发展他们的生涯,建立一个属于他们和子女的家庭,他们相信,“只有我们茁壮,父母才得到保障,那是我们克尽孝道的基础。”我很高兴短短的两次谈话能促发他们这样的觉醒。

  我呼吁大家要重视情爱沟通,并不意谓著爱只需要沟通。事实上爱是给予,它包括给予关怀。负起责任,尊重对方和沟通了解。不过沟通了解是很重要的基础,它像种子一样,能孕育情爱之苗,繁衍茁壮,建立一片美丽幸福的家园。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换个想法更好 第二篇 怎么著眼就怎么发生
下一篇:换个想法更好 自序
 悟·看出希望来 第十章 结语
 寻找著力点 第二篇 保持正确的信念
 觉·教导的智慧 第二章 教导的新猷
 禅·生命的微笑 第七章 顿悟与参禅
 换个想法更好 第四篇 想法决定心情与作为
 禅语空人心 第二讲 自在无碍永无拘
 禅悟与实现 第二章 现代人的精神症状
 禅语空人心 第三讲 清心自在步红尘
 寻找著力点 第四篇 稳得住就做得好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上师“修自他交换”我没明白。[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微访谈问答]
 我劝人修福的三桩事情[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实执诤论 第6讲[栏目:洛确仁波切]
 供灯的方法[栏目:供灯]
 61 要理解别人的苦衷[栏目:本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