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觉·教导的智慧 第九章 结语——对生命的敬重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71

觉·教导的智慧

郑石岩

第九章 结语——对生命的敬重   

  每一个人的天赋不同,环境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使命;认识生命的意义,接纳自己,然后悦乐地展现自己的人生,并负起责任。

  我认为教育应该建立在对生命的敬重、了解和终极关怀上。每一个人的天赋不同、环境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使命:认识生命的意义,接纳自己,然后悦乐的展现他的人生,并负起责任。

  展现自己是一件悦乐而有意义的事,还定自己摹仿别人便是一种严重的压抑,它会令人疯狂。就教师而言,教学就是他生命的展现。对父母而言,花心血去教育子女也是生命繁衍的使命。人一旦扮演了教导的角色,而不能展现那个角色的功能,就会产生疏离和自我否定,同时也会造成下一代心智成长的障碍。因此,教育这件事情,关系著教导者自己的生命意义,也牵系著学生与整个社会的脉动。

  教导者的教育活动,脱离不了社会文化和历史繁衍的因果链。今天你所教的正是明天你自己要受的。今天所作所为就成为明日自己生命现象的一部分。我深信教师职责之重大。当然,各行各业的每一个个人,也都一样。

  科学证验不了生命的永恒性,使许多人怀疑生命就是那么的无奈与虚无。但你也要认识到,除了科学之外,我们还活在哲学、宗教和对自己的期许与希望之中。因此,我们需要用禅的清醒慧眼,在既有的科学、人文与宗教之上,去省思生命的终极意义和教育的理念。我认为禅学不在于提供一个令大家一同遵行的哲理,也不是要告诉价你信仰什么、做些什么,而是要你去关心生命的终究圆满之道:清醒与慈悲。

  今(民国八十)年的十月十二日晚间,我应激参加由毕视、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和远见杂志社合办“科学与人文的夜话”节目。这次的主题早“生命的繁复多样”,由周成功教授和我一同主讲。这次演讲会把讲者与听众一同带入对生命的敬重与终极关怀,这是很难得、很令人感动的心灵之旅,有多位听众朋友和我站在华视门廊,为此交谈到深夜。

  与谈者之中有大学生,有社会青年,有从事谘商工作者。我们的话题还是围绕在对生命的敬重与心智的开展上。这次会外交谈,似乎有一个默契一般的结论:人只有透过醒觉和慈悲之心才能把握生命的意义,才能看出生命的希望,才能使自己得到心智的开展与肯定。

  交谈之中,有一位朋友提及现代教育的缺点说,今天在教育上非常忽略生命的认识与启发。我们的教育几乎偏离这个最重要的课题,以致许多人生活在迷失、心理困扰与挣扎之中。这位朋友的指陈,一直缭绕著我对教育的思考。

  我认为教育一定要建立在智慧与爱的信念上。也许这就是佛典上所说的“悲智双运”修行法门。我觉得要让现代人接受这个道德律一般的信念似乎很难。因为我们已学会一种思考上的刻板习惯:没有科学作背景的东西是不能接受的。于是,现在我想引用穆迪(Raymond A.Moody)对生命临终的研究报告,给你在教育思考上作参考。我知道这篇报告有很多的限限制,但他已经尽力而为。他的研究发现,可以做为一个头脑清楚的人,思索生命意义的重要资料。

  穆迪是美国的医生,他在一九七五年出版一本书叫《来生》(Life  After Life)。他搜集访问了一五O个死而复生的个案,进行临死经验的研究。他发现人在死后,还有另一个“身体”存在与延续。在这本书中,他叙述普遍对死亡的经验之一是:

  “在我研究过死而复活的案例中,最难令人置信,而且对当事人影响最深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遇到一片强烈的光。一般说来,它刚出现时,朦胧暗淡,但很快就越来越亮,最后达到尘世间所无的灿烂强度。没有人那片光是个人形表示怀疑,而且那是一个很清楚的人。这形体对将死的人散发著爱与温暖,非言语所能形容。他们感到全身笼罩、融合于其中。”

  “光之人形出现不久,就开始和当事人沟通心意。这是一种直接的沟通,是毫无阻碍的思想交流。和我谈过话的人,都试著把那些思想归纳为:你准备好去死了吗?你这一生做了什么可以展示给我看?你这一生所作所为,自己觉得满意吗?光之形体为当事人展现其生平回顾的全景。”

  “这种回顾来得极快,每件往事立即出现,照尘世的时间观念,只是心灵之眼一瞥即知的刹那而已。向我报告的人都同意,回顾的情景十分清晰生动。他们目击展现的情景,似乎著重在做人的两大要端:爱人和求知。”

  “从那些濒临死亡者的经验中,似乎得到显然一致的教训。几乎每个人都强调今世要培养一种极难得的深厚爱心去爱别人。有个见到光之形体的男子,甚至当他毕生往事呈现在那形体之前时,他仍然受到完全的爱宠与接纳。他觉得那光的形体问他是否也能这样去爱别人。他现在认为在有生之年,决以此为己任。”

  “此外,还有许多人强调寻求新知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经验中,他们深深感到,甚至在去世之后,撷取知识仍继续进行。有一位女士自从经历死亡之后,就充分利用所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另一位男子则建议:不论你多大年纪,千万别停止学习。照我看,这是一直进行到永恒的过程。”

  穆迪的研究报告是目前我们能知悉最接近死亡的经验记录。我们无需这个资料扩张的解释,只是把这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当做人类临终时的精神状态。光是这样一种认知,也应能引起我们对生命永恒存续的关注,对精神生活之丰中与成长的关怀,以及对行善与求知的乐意。

  我深信人是自爱的,在体悟生死大事之时,才会提升到博爱的精神生活层面,展现著大乘佛法的胸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民胞物与襟怀,在儒、释、道乃至基督的崇高教诫中是无分轩轾的。而这种人性之光辉正是生命之美与悦乐。

  做为一个老师和父母、必须对生命的终极意义有所体认,然后才能摆脱尘世中的种种无谓纷扰和引诱,并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也只有能认识生命是永恒的,才会体验到必须为自己和别人负责。如果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体验到这一点,很自然的知道该教给孩子些什么。        


{返回 郑石岩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悟与实现 自序
下一篇:觉·教导的智慧 第八章 悦乐的教师生涯
 悟·看出希望来 第七章 高洁的性情
 禅·生命的微笑 第八章 空与智慧
 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禅悟与实现 第三章 禅的本质与内涵
 换个想法更好 第四篇 想法决定心情与作为
 禅·生命的微笑 第一章 生命的微笑与实现
 禅·生命的微笑 自序
 觉·教导的智慧 第四章 自动自发的性格
 禅语空人心 第三讲 清心自在步红尘
 禅悟与实现 第二章 现代人的精神症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佛的条件[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寄语我的上师(二十三)[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佛法修学概要 八[栏目:佛法修学概要·净界法师]
 每天从“入坐”开始[栏目:格桑扎西仁波切]
 生死一如[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华严经经首 第一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如果世界上真有轮回,而且人身难得,那这世界为什么人越来越多?[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七章:如何调心?[栏目:德宝法师]
 元照《南山律宗祖承图录》[栏目:律宗文集]
 社会城市化发展中的佛教信仰问题[栏目:刘元春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