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二
 
{返回 慧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69

讲题: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日期:2009.6.13——2009.6.21

片数:共5片(本片为第2片)DVD

[巳三 结显体用]

经文,[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说:你原来不知道,在如来藏性当中,说性色真空,这个性色真空是指如来藏性所现的色,其实是当体就是空。为什么要讲一个[真空]?在佛教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假空,一个叫真空。所谓假空就是透过分析,这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说的;站在一直分析,由大的色慢慢的切割、观照、剖析,使这个色尘一直达到颗粒微尘,颗粒微尘再继续分析就是极微尘,极微尘再继续分析就叫做邻虚尘,到这个接近虚空的边缘,依二乘和权教菩萨说接近虚空。由分析而来的,这个叫做假空。为什么由分析而来这个叫做假空?这等下再说。不是由分析来的,了悟空无自性,直下空,全部绝对空,叫做体空,这个完全是超越意识形态的顿悟、契入,这个叫做体空。为什么析色不能入空?集空、合空也不可能变出色法,这个要稍微解释一下。所以,析空观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说,体空是站在性上的角度说。

现在要关键时刻来了,现在是见性跟不见性非常重要的关键,转得过来,他就是见性;转不过来,他就是只会继续用意识心在修行,这个是完全关键的时刻。我手里拿的是一个毛巾,我们现在讲析空观,佛陀教导这些二乘人、权教菩萨,分析,这一般人容易了解;原来物质的世间,所有的相就是一合相,就慢慢分析。分析到最后,这个毛巾是丝或棉做的,棉再用机器切割一粒一粒,就用这个来作为色尘最微小的讨论,在这里有重要的观念,这个颗粒微尘,有还是没有?昨天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个地方。

这个颗粒微尘有还是没有?有,就不能讲空。好!我们这个颗粒微尘再把它七分,就是七分之一微尘,七分之一邻虚尘。这七分之一邻虚尘有没有?七分之一还是有,不能讲空,再把它七分,四十九分之一微尘,有没有?还是有。再来我们把它变成五百分之一、五千分之一微尘,邻虚尘,还是有!只要还有几分之几它还是存在,五万分之一颗粒微尘,用百万显微镜看还是可以看得到。只是就目前人力来讲,要分开这个再继续分解、分析还是有点困难。所以,就是由大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直到颗粒微尘,一直到邻虚尘,再邻虚尘的七分之一、四十九分之一、五千、五万、五百万分之一,它还是有。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用这样的分析,是没有办法进入空的,空的体悟不是这样,空的体悟是必须要了解,那个微尘相仍然是无自性,也是空。而空必须排除一切的概念,不能用分析的东西,当他顿悟契入自性本空的那一刹那,就了解它不是意识心的分析,完全超越一切意识心。现在由毛巾我们说析空,我们现在用手画一个空间出来,没有任何的相,我们说这个是体空,没有任何的相,没有任何可以讨论。体空跟析空它俩个是一也是异,这个毛巾站在相上的角度讲,从分析一直到极微可以说它是空;可是,诸位!你已经落入概念了!已经落入意识形态,你一点点由大慢慢切割转小,由大慢慢转小的概念,再分细微,这个就是意识心。

现在要讲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拿到这个毛巾,不存在任何的语言,它就是空。体空,它本身相里面不留性,就是性空,性空当体就是空,不可以用任何的语言去讲,不可以用任何剖析的方式,当体就是空。当体就是空,就是超越任何的表象就进入平等,相是性中的相,性是相中的性,是非一,同时也是非异,超越一切表相,不可以用分析的方式,它最主要的,因为识心会计度,会衡量大小、来去、增减,这个就是生灭的意识心,就是轮回的心的开始。因为你有大就对小,小就对极微小,这个就是有增减的观念,这个就是叫做知识性的佛法,学佛不见性叫做佛学,就是这个道理。

体悟了体空有什么好处?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你看这个公园,我们左边有一个小公园有树木,当你看到一棵树的时候,化学家来讲,这一棵树可以提炼出化学元素,我们尊重、赞叹,站在化学的角度;站在物理学家的角度,它有种种的物理性;站在植物的专家来讲,它跟昆虫有种种的关系;站在植物的病虫害里面它会研拟出一套如何防治病虫害;站在整个森林里面,这棵树是森林里面的一棵。佛陀对于这些化学家、物理学家、植物家、森林学家等都尊重;可是,问题来了,它能不能解释内在的烦恼?把这一些当体即空的东西,本身是缘起如幻的假相,一直来研究它,会给人类某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而佛法要做什么?佛法是要解决生命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轮回、痛苦、烦恼。我们之所以烦恼就是因为有相,而我们把相当体是实体性的东西,这个就是所有的问题存在。

譬如说这一棵树,这棵树在小乘、权教菩萨来讲,你有能缘的心,有所缘的树,中间就产生大树、小树,这是花、这是草、这是泥土,这种种的识心就一直出来,由这棵树为主体,为所缘,能缘的意识心它就会一直不断,你无论怎么剖析它,动念,都是一直生灭,这个就是不能体会,这棵树当体即空的道理,没有任何的语言,没有任何剖析。再来,这棵树跟人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我们人身体的元素,四大的元素地水火风,从这棵树木也许可以找得到,也是地水火风,好!这棵树跟人绝对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就是空,不存在。我们父母亲没有生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存在,特质就是法性空,在人来讲就是佛性本空。再来,这棵树跟人完全相同点是什么?就是无自性,就是绝对空,好!事情就好办了,我们我相绝对空、树绝对空,没有任何的讨论,超越一切表象,没有能所,意识心灭,彻底放下,彻底没有意识心;没有意识心,识生灭当体即空,不生灭,寂灭就现前,佛性就现前。

我们要了解,整个人生跟宇宙,大跟小都是一合相,当你领悟到一合相当体即空,这个世间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意识形态,任何的我执、法执,能所对立,完全平静,佛就是活在一个绝对寂灭的心灵大般若智慧里,就是心灵的净土。我们之所以活的痛苦,就是想去剖析一件事情;二乘人有能缘的根,有所缘的境,中间产生识,对不对?十八界里面讲的很清楚,外道不了解缘起,讲一切法本自然就是无因论,无因论是什么?也是意识心,外道的无因论就是执着的意识心,只是比较没有理性而已,因为它对生命的起源没有一个交代,而佛法讲缘起是破除外道的自然;讲缘起仍然是佛陀的一时方便,缘起要建立在根、尘、识十八界,有可讨论、有可以言说的东西,而你要进入佛的领域,这个不行!进入佛的领域,必须进入绝对,绝对的智慧,绝对的解脱,绝对的自在,绝对的平等,没有能所。

诸位!你能体会四十亿年前,地球没有动物、没有植物、没有音声的世界,那一念寂静是什么状况吗?这个时候还不是佛性,因为没有人来体悟法性本空,人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我们有佛性;学佛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活在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现代,同是可以超越一切痛苦,如果有因缘更可以救度一切众生。所以,这里讲性色真空,是对假空的表达,不是分析的空叫做真空,当体即空就是绝对平等,分析到这样子你就有概念,要见性就要舍掉妄识。

汝元不知,如来藏性当中,如来藏性色真空,如来藏性所现的色,其实是本体的真空,不是分析的空,分析的空是假空,现在讲的是本体空,是真空。性空真色,如来藏性所具的空,乃能成真色,而这个色当体就是空,就是本性,站在这一句的角度,就是如来藏性当中所显出来的色是本体的色,不是分析的色法;分析的色法会有障碍,体所显现的色毫无障碍,所以,佛陀就是活在一个没有障碍,纵然因缘法你怎么显现,活就是生活在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的境界里面,所有的色法完全不能障碍佛陀。为什么?因为这个色已经回归到他的如来藏性。也就是说所有的色法是如来藏性的一部分,所以,佛陀看出去的世界,他会珍惜这一些矿物、植物,跟爱惜这些生命的动物。为什么?内、外、空性平等,在佛的角度是这么样如何的来呵护这些有情、如何来珍惜这些植物。

佛陀是最了不起的环保——心灵的环保。环保会坏就是因为人性坏、人心坏,改善人心就一定会改善环保。佛陀是最伟大的环保专家,绝不允许贪的毒存在这个心中;绝不空话嗔恨存在他的心中;绝不允许愚痴的心存在佛陀的心中,佛陀的心灵是最极清净的环保,铲除一切不净的心灵环保,所以,环境的环保要先做到心灵的环保,心灵的环保好了,大家都没有私心,这个世界就进入无诤的清净的环境当中。所以,佛陀把这个色纳归本性所显现出来的没有障碍的色,不是缘起的这些假相的色,把缘起的假相的色,了悟当体即空,就是本性的东西,这个就是大小乘的分水岭。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师父用了二十分钟一直在重复的讲这个,是希望你能够突破你的内心里面的意识心,同时了解佛陀的伟大,是没有阶位、没有次第,不可落入意识心的剖析。

[此明全体圆融。地大之色,体即法界],现在谈到地大的色,包括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法界。儒家讲:放诸四海而皆准;佛家更伟大:放之宇宙而皆准,佛所证悟的证量,整个宇宙都适用。所以,佛是人生、宇宙的大觉者,绝对不作第二人想,在这个人生宇宙当中,绝对没有一个人的证悟超越佛陀,是究竟觉悟的大圣人。体就是法界,[色空圆融无碍,本非和合]。为什么?绝对的空,没有东西可以和合,有东西可以合,就有基本的元素,那个基本的元素就是颗粒微尘、就是极微、就是邻虚尘,那个邻虚尘在小乘来讲他是承认构成色法的一个开始,有那样子就有缘起法,佛陀说:连那个颗粒微尘、邻虚尘都不存在,空到底,因为它是本性的东西。

[汝阿难固执因缘和合者],固执因缘和合它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承认微尘有其自性,这个就是最重要的,有小微尘才有办法因缘,佛陀连这个也破,自然也就非因缘。[因无始觉妙智,元不知如来藏,本觉妙理之中,无法不具,无法不融者也。如来藏即真心之别名,乃依理立名。如来二字,即真心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理,圆融无碍,含藏一切诸法,无一法不在里许,故曰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者:乃指如来藏中,性真色空,互相融即],融即就是不二。[此七大,科科皆曰如来藏中,是属理具之七大],理具就是佛性,如来藏性本来具足的七大。[当约藏中未发现者说,不同前四科,是属事造之七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乃为藏中已发现者说也]。已经发现了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现在还没有发现,就扩大到整个宇宙。

[问:四科之法,何以亦目为七大?答:阴、入、处、界],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与七大无别,但横、竖、开、合之不同耳。约竖论,则开色阴为前六大,合受、想、行、识四阴为识大;约横论,则合六尘为五大,合六根为见大,合六识为识大]。注意!见大跟识大最大的不同,见大:意根;识:完全心的东西,无形的心识,这个要特别注意。所以,讲到见大就不可以离开六根的讨论。合六识为识大,[何尝离七大而别有哉?而如来先会四科即藏性,是将已发现七大,一一会归藏性,以明即事则理,故曰本如来藏。此科是说未发现七大,一一含具藏中,以明全性全相,故曰如来藏中;观中字即理具事造所由分也]。

[问:本科原属地大,不言地大,而易以色字,其故何也]?这是为什么?[答:地大为色法所摄,易以色字,举其总也]。万法有形相就是不离一个色字,[色而称曰性色真色者,非指世间已发现之色,乃指藏中性具之色,真体之色,与空相融相即色空],外相显现出来的就是色法和虚空。[本属对待],功夫够的,[融之则性具之色],就是与本性不二之色,所有的色法就是本性,就这么简单,绝对不是用你分析的,你分析的那个是虚空、是缘起粗糙之色;现在不是,现在是本性,讲到色法,它就是本性,不二。[即是真体之空,岂同析色以归空也。性具之空,即是真体之色,岂待合空以成色也]。本性就是有色,色当体即空就是本性,性色不二。[性则言其非相,亦即理而非事也;真则言其非俗,亦即体而非用也。有以理事体用合释者,非也]。说:有的人用这个理事、体用合起来来解释这一段是不对的。因为[性真二字,即是理体,为色空之本]。意思是色、空也不能离体,不能离开这个性真。

[字别义同,今影互用之,若不影互应有四句],真正的圆满是四个句子。[当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空真色,真色性空]。意思是本性的色其实是绝对的空,绝对的空就是本性的色;本性的空是真正的色,真正的色法其实就是绝对的本性空。这意思就是告诉你:色就是性,性就是色,色所影现出来的性、所衬托出来的性,跟性所影现出来的色,是平等不二的,是没有任何高下的,是真正了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这个就好办事了,看看这个人长得美,性色不二,没有东西可以分别;他本身长得丑,他就是空,跟我们的本性不二,见到花草树木就是我们本性的色,体空就出来了。所有的大小一合相,统统是绝对的心性,看到什么统统是本性。

诸位!看到老的,色法快败坏了,就是本性空,体空;看到美的也不执着,为什么?他也是空啊。看到丑的、老的也不着,为什么?本性就是空,就是本来本性所影现出来的,跟本性平等,外面的色所影现出来的,跟本性的这个色是平等的,不二的。为什么?所有的缘起,就是本性所影现出来的一合相,只是大小而已,那么,你看什么统统是平等,这个一起来看,整个星球一合相,体空。你科学家再怎么样研究,当然也可以造福一些人类啦,但问题是不能解决生命的疑问,因为他认为有一个能缘的心,有一个所研究的星球。研究天文是很无聊的一件事情,也是很有趣的,他就是整天看着天空,然后用一个很大的望远镜,浓缩到一个眼睛来看。整天追着星星跑,现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是这样子,然后给它定位,这是什么系,所以,研究那个天文久了之后,脑袋会很奇怪,星星就是他一辈子研究的对象。世间的学者、再深的科学家不能离开意识心,我们所谓的知识层面,那不是坏事,但是,我们佛教讲的是究竟解脱,这是两码事情。[总成色空融即,其义方足]。

[又性色真色,非但拣异于已发现,世间粗细之色,并不同乎般若观照,即空之色也。又性空真空,非但拣异于凡夫外道,顽断之空,并不同乎般若观照,即色之空也]。他是超越这个,[此之色空,俱属全体],这个是关键,这个色、空全部统统属于如来藏性,意思就是全部你自己的东西,俱属于全体。[随心应量下,方显大用。清净本然者:指如来藏,自性清净,不假功用,并非澄之使清,涤之使净,乃本来清净,无有浊垢,藏中色空,唯性唯真],就是本性,完全是真色,我们常讲那个色一般都透过分析叫做假色,现在本性的色不能分析,体就是空,空跟色是平等,色跟性也是平等,站在佛的角度,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无一法不是本性显露出来的一合相,没有一法不是。[即同体清净也]。在佛的角度来讲,他心中所影现出来的相、色法,完全是清净,毫无障碍的。

[周遍法界者:上句约藏性,本具不变之体,此句约藏性,本具随缘之用]。周遍法界,[未经起用,但周遍于理法界,若从体起用,自可周遍于事法界矣]。所以,佛也能大用现前,佛也可以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起用在下一段]。

经文,[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此明大用无限。用从体起,事造不离理具也。仍本如来藏,不变之体,现起随缘之用,随九法界众生之缘,此众生,即九界众生;心以根性言,九界众生根性,有胜劣之不同;量以知识言,九界众生知量,有大小之不等,此皆从平等性中,已起差别之相。若众生,但以劣心小量致之,则所以应之以粗少之色者,固无不副其心,而无不满其量也];小心量的人见到的是小色,意思就是你今生今世度量小的,下辈子再转世,你所能运用的色法就非常的小,你固执在自己的角度,那么当然也可以满你的量,因为你的心胸就是这样一点点,就象小水池,能够充满的水只有一点点。[若众生]学佛,那就不一样了。

[能以胜心大量致之],那个心看你要不要用得出来,所以,师父一直教导你,尽管度量放大,受到委屈没有关系,上苍会二倍的福报奉还给你的。度量放大,你下辈子转世投胎,乃至于往生净土莲花品位也会高。度量放大好处多多,为什么?就算你没有往生净土,下辈子你所显现的根身、器界也很庄严,因为你是个胸量大的人;胸量大的人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想要拥有福报,就必须从方寸开始,要懂得用心法。怎么样是一个有福报的人?懂得分享是一个有福报的人,也就是好的东西不会自己偷偷在房间吃,他看到好朋友、亲戚朋友有缘的,分,度量大!众生的无知,放下不与计较,培福;对众生取闹能宽恕,福报又来了。

内心里面不会常常不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要做一个君子,不能做小人,这个就是劣心跟胜心是差距很大的,这个因一下去,就会影响你将来。所以,你对法的布施不用客气,有钱出钱,有力一定要出力护持正法;有空间出空间,有时间出时间,无论是出时间、空间、出钱出力,都是护持正法,这个果报不得了,三宝门中好修福,一粒种子万粒收,三宝门中舍下了时间、空间、体力、财力,就不得了,将来诸位的果报可不是一般的福报。你以胜心大量至之,[则所以应之以广妙之色者],所以,诸位要记住佛陀的一句话,今天你所布施出去的东西,将来统统回馈到你的身上,你要牢牢记住佛陀开示的这句话,功不唐捐。不要以为你布施出去是没有,错了!布施出去就更大。

佛陀用一个譬如真是妙,他问弟子们:如果有一个人的口袋有种子,能不能发芽、茁壮、开花结果?没有办法!我们应该把口袋里面的种子做什么?我们应该把口袋里的种子散播出去。佛陀就告诉他:我们拥有的财富就像口袋里的种子,布施出去的才是你的,因为你要活到什么时刻你不知道,你现在活得好好的,留了一些钱本来要养老,当然要留一点啦;不然有急事怎么办?金融风暴,还要来跟师父借钱就很惨了,留一点够用就好!好!布施出去,我们单单最近做的[正信的佛教]、[入佛正见],加起来一千多万,我也没有辜负众生的心。

今天你要拜一个师父、依止一个师父,我们是真的在做事,不是喊口号。为什么?理具要事造,单单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还要去做,慈悲是行动,不是口号,我们是真的在做,要利益众生,虽然诸法如幻,该做的事还是要做。有人听到很感动,明天就把房子卖了钱汇给师父,不用,不必如此,万一反过来跟我借钱就惨了。诸位下的那个因,那个要看个人的人力、财力、时间、空间,勉励大家。师父也是一样,要尽力啊!

能以胜心大量致之,则所以应之以广妙之色,这个广妙之色就是将来往生净土的因,你到极乐世界,那是七重栏楯,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你想想看这是何等境界,你想要拥有极乐世界,你怪啬不肯舍,那没有办法!舍你的体力也好;舍你的时间、空间都没有关系;来讲堂扫个厕所也没关系;端个饭、做个行堂也没关系;帮助流通处照顾一下店面也挺好的!就看你怎么发心。

[亦无不副其心],刚刚讲的劣心少量就象小水池,这里讲的广妙之色就象大海。肯施舍的人不吃亏,肯吃亏的人是绝对有福报的人;众生在争长争短,你不要跟他搞那个,那个没有任何意义。你要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人生当中,千万不要用在没有意义的是非里面,这个是一点意义都没有,跟生死没有关系。[而不满其量也。交师此解极好,并下段乃为千古独唱,无人能出其右者]。

[巳四 双拂二计]

经文,[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师父刚才讲了二十分钟就是为了讲这个:为什么皆是识心?你建立了缘起就有能所,这个识心你就跑不掉。因为不是体空啊,体空没有能所就没有识心,(就是识)。有能所就会建立识心你懂吗?有根尘能所就会建立识心,刚刚师父为什么用二十分钟分析为什么不可以用分析去了解一切色法到极微,析色不入空,合空也绝对不是色,为什么要教你见到一切色就是体?没有能所,色法既然空就没有所谓的能所,识心就灭;识心灭,生死就了,所有的执着、分别、颠倒、我执、法执统统停止,歇即是菩提,菩提就显现,就大开圆解,明心见性,内心拥有三昧证量,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完全明白佛陀在讲什么。

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当体即空,没有能所,尘埃就是识是染污的识心,没有能所哪有尘埃?所以,禅宗的最高境界: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为什么?在佛的角度、大悟的圣人的角度,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吃饭是正觉,行住坐卧是正觉。为什么?唯心无境啊,只有本性在作用,完全没有根、尘、识一十八界,生灭法统统没有;有也是无妨。六根就根性,六尘就是法性,六识就是识性,在有情来讲叫做佛性,佛性、法性本来没有二性。刚刚我所指出来的一个例子,譬如我们看公园的树,体悟到体空有什么好处?能缘的空,所缘的树也是空,中间没有意识心,修学佛法就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就是大小乘的关键。小乘用析空,所以,他要修很长,有时候一辈子都不能理解佛;大乘单刀直入就是性空、就是体空,没有意识心,歇即是菩提。

分别计度,所以循业发现,[业]的定义是什么?令心不自在叫做业。那菩萨呢?菩萨也得到,叫做自在业。菩萨那个业就等同没有,方便说它是一种业。众生得什么业?得不自在业,说:我怎么会这么[业]?你答对了!你了解《楞严经》的思想,真的啊,不自在就叫做业,业之随身,如影随形,就是这样子,循业发现,循这个业就是不得不发现你自己的世间,你随着业力来的,简单讲:不得不发现你的业,循业[不得不],你根据业力来的,你不得不发现自己的因缘果报,怎么去投胎的、怎么转世的、投胎有钱没有钱、日子好不好过、头脑好不好,这个业,哇!千差万别,种种的色彩。

一般人研究DNA,佛教讲是[业];科学讲用DNA来论断遗传,这个人为什么今生是这个样子,什么心脏病,或者是地中海型贫血,这个人为什么没多久气喘?这个就跟DNA有关系,染色体,染色体的重新配对组合,哪一对DNA出问题。秃发现在用DNA也可以治疗,所以,脐带血留下来可以治疗自己的癌症,就是这样子。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无知就是无有正智之知。惑为因缘,没有佛的智慧,二乘人迷惑它是缘起。诸位!因缘就不能离开能所,建立的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缘起。及自然性,自然性就是外道,外道是很难改变的,业成难改,执此也很难改变现量,把它惑为自然性,就是全部都视为无因,全部都自然发生的,没什么好讨论的,就自然,那后天你怎么用功也没有用,因为它是自然发生的。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为什么叫做但有言说?都是识心是什么意思?根尘相对,那个妄识就出来。

识心在这里都是指妄识、妄分别、妄颠倒,就出来了,分别计度,看你的能力。所以,有时候书读的愈多就愈难度就是这个道理,叫做所知障,因为他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就是万法只能说一说,你穷其追究到最后是没有真实义的。万法但有言说,好!你看书打开历史,元、明、清,你现在看看整部历史下来,现在那些历史人物跑到哪里啊?慈禧太后没有活那么久,但是现在演到现在的电视剧都在演慈禧太后、康熙、雍正、乾隆,老是演不完,人死了电视剧还在演。一个慈禧太后版本那么多,小李子那么出名!三国时代曹操、诸葛亮、周瑜,你看看,现在这些人在做什么?这是电影上,就是这样做,重复搬上银幕。佛陀真是了不起,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道尽一切世间的真相;统统是假相,只能说一说,没有真实义,我们就是生活在完全没有真实义里面,妄动、妄加执着,就是这样过日子。

[此循业发现句,不连接随心应量下,而列入此科者],不连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因按照以下诸大之文,分属之本意也。又此句正是致下二惑之由],二惑,二乘人迷于因缘;外道迷于自然。[应入此科。盖业有染净之分,九界众生,依、正二报之色,皆循(随也)业所感],就是随业所感,[而发现也。业为能发现,色为所发现,如谷应声,如影随形,岂唯迷位,必循染业,而后能发,即是悟人,亦须循净业,而后能现]。这个业给它一个具体的观念,做工有工业,做商有商业,[业]就是要叫你对因果负责,佛陀讲这个[业],重大的出发点,就是你要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身有身业、口有口业、意有意业,诸位!将来有果报要小心,那个恶毒的话、无中生有的话、是非搬弄,千万不能讲,尤其伤害正法的话,一句都不能讲,这个就是业。如果我们有这个心,身口意清净,往生净土,临命终没有任何障碍。

[交师云:此四字,双具两种不自在意:一者世出世间,一切净妙之色,若不循彼种种净业,虽欲发现,不可得也;二者三涂四恶],三涂就地狱、恶鬼、畜生,四恶就加一个阿修罗。[一切苦秽之色,若不戒彼种种染业,虽欲不发现,不可得也。盖不戒即是循也。故此四字,非但]不但[只表不循业,则不得发现],[不得]就是无法,不但是表示不循业就没有办法发现,[兼表循业,则不得不发现],你只要有业力卡住,你就逃不掉,众生依循着什么过日子?就是依循着你的前世,生生世世所造的业,还有这一辈子所造的业。诸位,业是转变的,它是动态的,意思是说你是可以忏悔的,做错了事情你可以忏悔,业就马上可以转。有天打开报纸吓一跳,有一个年轻人因为母亲不借车给他,就把母亲杀死,然后还有心情跟女朋友玩!结果被登头条大版,你有没想到说是自己的母亲啊?那个杀得下去啊!古人讲:杀父亲是畜生,逆罪;杀母亲是畜生不如,母亲是怀胎十个月把我们生下来的。

现在你看看这个网络发表,或者是报单杂志,现在的小孩子无法无天,还不足以形容。现在的孩子只要一变坏,就完全失控;好孩子、乖孩子还是有。现在完全没有伦理的概念,我们以前教书,四书、五经,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父子要怎么样,君臣要怎么样,朋友要有义,这样教导你,所以我们受的就是古老的传统的思想,就是要守住,待人要诚啊。从小就是:你要有信。大学教授就是:朋友之间你不能让人家有信用的话,你信用破产,你就是人格破产!所以,跟同学约好的事情、讲好的事情,承诺你就一定要去做,做不到不可以说好,也不能点头,要很谨慎的选择要还是不要。我们从小就是受这样教育,现在不一样,现在没事就泡网吧,就上网站,现在统统穿得很少,你说要没有那种环境也很难!当然也不必包得密不透风,你看整个环境全部改变。

我们以前国文、数学,很重视道德、伦理,很重视这个,体育、教育、德育,德、智、体、群都很重视,现在孩子只要一变坏,哇!不得了!父母讲他没有用,父母亲有时候讲他一句,他还给你回了好几句,那是算对你很客气了!所以,父母亲都告诉儿子,你要对我不满意也不要杀我,你看看有多严重?如果你不满意,麻烦你不要杀我,让我留一口气活下来,真的!因此对这个道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家人,尤其佛教是非常重视长幼有序的,师父就是师父,徒弟就是徒弟,按部就班的来,佛门是非常重视伦理的。[而二俱无自由分矣]。

[世间无知:指有情世间,无有正智之众生,不了藏性,不变、随缘二义,因循业发现,遂起因缘、自然二惑。交师谓:良以业之起也,似有由借],[由借]就是原因,这个业力的升起,看起来好象有原因。[故世间浅智众生],就是看不到究竟处的众生,[执此生起之近由,而遂惑为因缘性];众生惑为因缘性就是有实性,好象真的有那么一回事,其实是绝对的体空,没有那么一回事。[曾不达圆融不变之体,周遍法界,何所藉于因缘。业之成也,似难改移,故世间无智众生,执此难改之现量,而遂惑为自然性;曾不达无碍随缘之用,随心应量,何得泥于自然],[泥]就是拘泥于自然。[是皆为一循业之所惑耳]。这个[业]讲的非常好,一切都是业,业不可改变,就是命,定业;定业在世间来讲就是命,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一切都是命。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者:以因缘、自然二惑,皆由第六意识妄心,妄生分别,周遍计度,即遍计执性,遍计本空,故曰:但有虚妄言说,都无真实义理。言说指因缘、自然,二种戏论。和合与因缘相关,不和合与自然相关,摄在二惑中,故不别列。初地大竟]。

[辰二 火大 (分四)]

[巳初 标性约求 二 就求详辨 三 结显体用 四 双拂二计 今初]

这个火大不是你生气那个火大,这个火大是指宇宙当中孕育着火种,随时随地会有火,有因缘,火就显现。

经文,[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阿难,火性没有自体性,[无我]就是没有自体性,寄于诸缘,缘起,火就跑出来,火就现。汝观城中,你看看这个城中,未食之家,还没有吃饭的时候,欲炊爨时,这个[爨]就是烧煮东西。手执阳燧,古时候取火之具,有的就是铜把它磨成圆圆的,会反射光线,只要你的方向向着太阳,火就出,就像今天的凸面镜,映日。这个师父小时候也玩过,焦点,你只要对焦对对了,火就产生。日前求火,在太阳底下,古时候用铜凸镜,把太阳光对焦,对准了火就生。

[火大之性,无有自体;我即自体。寄托于钻木、执镜、击石等诸缘,而得显现。又日、艾、镜三者],日就是太阳,艾就是艾草,艾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嫰叶可以食用,老叶可制成艾草,可以当作针炙用。日光就是太阳,底下放艾草,镜放在中间,镜三者。只要反射过来的光,集中在艾草,现在凸透镜就能够光线直接贯过去,以前就铜,反射过来铜集中。日、艾、镜三者[为诸缘。温陵戒环法师所谓:‘火无体,寓物成形者’是也。汝观下,要阿难就事以验。汝观看室罗筏城之中,未食之家,要炊爨时,手执阳燧,在于日前求火,以为炊爨熟食之用。阳燧是取火之镜,以此试验,火大是否和合而有]。

底下佛陀所讲的统统不是和合,非和合。[阳燧,崔豹古今注云:以铜为之,如镜之状,照人则影倒],影子颠倒,[向日则火生。淮南子曰:‘燧、火方诸也]。方诸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水精珠,这个[方]就是石,石珠就是水精珠。[王充论云:五月丙午日午时,烧炼五方石,圆如镜],五方石就是古人反射日光用的,[中央洼],就是凹进去,这是古时候用的,不是今天。[天晴向日,其光影注处即烧。引此一事,以为下文,破和合立难之本]。

[巳二 就求详辨]

经文,[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

[此举和合之例反例火大,不同如是。凡言和合者,必先分而后合,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是为和合;众虽为一,若诘其和合之根本,各人有各人之身,皆有各人所生之姓氏、种族、名字不同,后合为一众。火大若是和合者,火大是一,若诘其根本,亦应各有体质、种类、名字不同,如可指出日来之火],从日光来的火,还是[艾生之火],还是[镜出之火,今合为一,可说和合,若不尔者,和合之义,自不能成]。

[如舍利弗,婆罗门种,此云净裔,谓是梵(净也)天苗裔];梵天就是净天。[又云净志],就是[志生净天],这是[印度智识阶级。优楼频螺此云木瓜林,依此林修道故,依之立名。迦叶波种,此云龟氏,先人在此修道,感灵龟负图而应,以是命族。阿难瞿昙种姓,此云甘蔗种族,佛之始祖,日炙甘蔗而生],[炙]就是晒,[号瞿昙氏;又译日种,又译甘蔗,后四世改为释迦。此举众之所生,氏族名字也]。

经文,[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从艾出?为于日来]?

阿难,如果这个火性是因为和合而有,那么,他的手执那个反光的镜子,怎么样?于日求火,在日光,烈日阳光之下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呢?是从镜子跑出来吗?还是从艾草自己跑出来的火?还是来自于日光?剖析、冷静一下看这个火从哪里来?

[此文前二句先牒定,下标征。若此火性,是因和合有者,彼人手执火镜,于(在也)日前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来?为从艾中而出来?为于日中而出来?先征后破]。

经文,[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

阿难,如果这个火从太阳那边来,不借其它的因缘,从太阳就可以烧起来,那么,自能烧汝手中之艾,不得了,日光也来到林木啊,这林木都应当烧起来才对啊?为什么没有?如果说这个火从太阳来,当然也会烧你手中的艾草的话,这日光也来到林木,按照道理来讲,这些森林统统应当烧起来。

[此破火从日来。若谓火从日来,自能烧汝手中,所持之艾,是日中有火,来处所有山林树木,为日所照之处,皆应受焚;今既不焚,则知此火,非从日来矣]。

底下继续分析,经文,[若镜中出],如果这个火,不借其他的因缘,从镜子自己跑出来,反射镜、我们现在的凸透镜,从镜子自己跑出来,[自能于镜,出然于艾,镜何不镕?纡屈也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

如果这个火是从镜子跑出来的,自然能出火燃烧这个艾草,[然]跟[燃]是一样的,[出]就是出火,出火燃烧艾草,我现在请问你,镜子会自己出火燃烧艾草,那镜子本身为什么不熔化?你还要弯曲你的手指拿这个镜子,拿镜子要弯曲手指拿,不能手指直直的,必须要弯曲拿镜子。[纡]就是曲,弯曲你的手拿反光镜,连一点热相都没有,云何融泮?[泮]就是化,云何融化呢?

[此破火从镜出。若谓火从镜中而出,自能于镜中出来,然烧于艾,是镜中具火大,火能克金,镜何以不销熔?又镜中有火,定有热相,现纡屈汝手,执持此镜,尚无热相],连一点热相都没有,[镜云何而得融泮?融泮即化也。镜既不热,则知此火,非从镜出矣]。不是从镜子出。

经文,[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

如果火自己从艾草产生火,那又何必借着日光还有镜子?光明相接就是天空当中这光明相接到地面来,从天接到地,太阳的光透过铜镜,聚集反射而到这个艾草上面。如果这个火从艾草跑出来,那又何必借重日光和镜子,从天空的光明接下来到地面,然后火才产生?可见火不生于艾草。

[此破火从艾生]。单单艾草是不能生火的,[若谓火大出生于艾,艾当自燃,又何所借日镜光明,与艾相接,然后火于艾生。不接不生],就是这个日光不接到地面来,也不可能产生火。[则知火大,非从艾生矣]。

经文,[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

你好好的观察观察,镜子是因为你手,执在你的手中;日光是从天空、天上来的;艾是从本地而生的,火到底是从哪里而跑到这里来?好好的观照,日光不能生、镜不能生、艾草不能生;单日不能生、单镜不能生、单单艾草也不能生,你好好的观察看看,统统不能生,为什么凑在一起火就跑出来?

[此要阿难,再谛实观察,镜、日、艾三者,各有从来,而火何所从来,而游历于艾乎?既无从来,当非和合]。

经文,[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

日就是太阳,镜子离的那么远怎么合啊?二种东西既不和,也没有合在一起;二种东西离那么远,没有合,也没有紧密在一起,二种[和、合]都没有,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这个就破无因论,不应当说火光没有原因就冒出火来。

[凡言和合,须同处相杂相交,现日之与镜,一在天,一在地,相隔遥远,非有和合之相。后二句反难云:不应当火光,无因自然而有;从即因也。以上至非和非合止,先破因缘,后二句及自然]。

[巳三 结显体用]

经文,[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你仍然不了解,在如来藏性当中,性火真空,就是性具之火即是真体之火;本性具足之火它就是真体之火,意思就是火是真心的火、是本性的火,没有障碍的。性空真火,性具的空就是真体所现的火,叫做真火。性具的空,在本性是绝对的空,可是它能够现出火,这是真体所现出来的火,而这个火就是本性,其实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所有火的发挥其实都是你的本性,它是完全清净的,就看你的业!恶业重了,你发明的就是恶火,譬如你到地狱去,你也看到火啊,到地狱去的时候就是火烧,我们每个月都诵《地藏经》,你看,烊铜灌口,你看到的统统是火,可是那个是惩罚你的火;人间的火最多烧烧森林、房子;当然有时候会烧死很多人,火烧也是很不幸,可是那个火不是象地狱众生,地狱众生是一直苦,而且从来没有停止。你看同样的火,在地狱那是受苦惩罚的工具,在地狱哪有时间煮饭?连休息一时一刻都没有办法,就是在人间无间断的起恶心、无间断的造恶!

广化律师有一次闲来没事开示,说:诸位比丘为什么会下地狱呢?为会长说: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做过一件善事,统统做恶事,发恶心、做恶事!不下地狱也不容易!为什么?他是连一点点福报都没有的人,会下地狱;如果有一点福报撑着还不至于那么严重,至少一辈子里面还做几件善事,还撑着。他说:下无间地狱的人是一点福报都没有,福报全部用尽,造尽人世一切的罪恶、罪孽,身口意完全造了无尽的恶业才会下地狱。诸位比丘!要下地狱其实是不容易的,你想要进去报名还要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一件善事都不做,整天干坏事,福报统统用完了。就象是银行存的钱邻光了,还刷卡还刷爆,还欠银行好几亿,不是欠几块钱,几块钱容易还;下地狱就是这样,福报完全享尽、用尽了,一点都不保留!

在座诸位,用银行来比喻,下辈子想过得快乐一点吗?那么,银行就得存钱——修功德、做福德、供养三宝、护持正法、不遗余力、做善事,待人处事。今天碰到一个很恶劣以前得罪你的,你就起一念嗔恨心,就等于从银行领十万出来,花完了!这个人碰到以后恶口又出来了:我宁愿死也不愿意碰到你!好!又领二万出来花了,实在忍不住,可是他偏偏要讲,你也没办法,银行存款又少一笔了!所以说这个,内心里面的世界控制一下,起贪、嗔、痴,这个就是领钱。你自己要用什么控制一下,用智慧好,还是要用慈悲呢?佛教就是慈、悲、喜、舍。底下,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你依然不知道,如来藏中,性具之火就是真体之空,性具之空就是真体所显现的火,清净本然,是周遍法界。

[此显全体圆融。犹者依旧也。不知由无真智,不达真理,如来藏,即是清净实相真理,火大是事,事不离理,由阿难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故责云:吾先为汝发明,地大即藏性,应当觉悟,何以汝依旧不了知,火大即藏性之中,本有之物,乃天真本具非和合不和合也?性火真空,性空真火:亦互影言之,合四句为两句,谓性具之火,即是真体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体之火,即火即真],意思就是所有火都是本性,如来藏性的意思,即火即真,就这么简单!即火即真心,就是你的真心。[全相全性,圆融无碍,体本清净,离诸染垢。即六祖大师所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周遍法界,即是体遍,用遍乃在下段]。

经文,[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此与上科,体用攸分]。攸分就是体用分开来,[攸]是关系的意思,把关系分开来,[上明藏性不变之体,此明藏性随缘之用,用元从体起,亦必随缘而兴,乃随九法界众生,胜劣之心,应其所知,大小之量,随缘显现其用,即事可以验知]。

经文,[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

阿难,当知世间人,有哪个地方,在某处执凸透镜来求这个火,那个地方就会产生火,缘起,因缘生。火并没有来去,借着缘,火就生;但是缘,没有因缘的实体性。遍法界执,满世间都有火起,只要有因缘;因缘本空,是缘,相妄性真。起遍世界,宁有方所?就是没有一定,处处都有火的因缘,但是,火没有显现出来。

[此即事验知。一人一处,执镜求火,随一人之缘,一处火生;遍法界众生,执镜求火,随多人之缘,满世间都有火起。起遍世间,宁有一定方所?此约凡夫现境,尚见无限],凡夫的境界都现无限,[而圣分上,更不待言;随心应量,于此可知矣]。

[巳四 双拂二计]

经文,[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一段在我们地大就解释过了。

[循业发现,乃为因缘、自然,二种妄计根本。此火大不独迷位,业障众生,必循染业而后能发,如饿鬼之道,饥火交然,顶发烟生,口吐火焰];这个是饿鬼的痛苦,对火上他的业报是很可怕的!饥火交煎,嘴巴吐出来是火;顶发烟生,头顶还冒烟。口吐火焰,嘴巴吐出来的像我们放焰火,那个苦:很饿,吃不到东西,这种苦没办法形容!不要说想这个饿鬼,诸位,你去开刀房开过刀吗?没有!你住过加护病房吗?也许没有!那有没有一天肚子很胀,或者是胃很痛,很不舒服,就这个时候,前面摆着丰盛的大餐,你很饿,但是吃不下。这样的感觉就很难受了,不要说讲到这个头顶还冒烟!所以,造了这个业,你看,这个还不是地狱喔,这是饿鬼,你看那地狱多苦了!

所以,我们活着的时候,记得,真的要多做一点善事,死了以后要做就很难了!这个善事不一定要用钱,讲几句佛法给人家听,你有这个能力的话,做善事;打电话劝人家看看佛教的节目,就是善事啊!对不对?人家在痛苦的时候,安慰人家几句,做善事。这善不一定是钱,身体力行,只要是善,对一切众生有利的,能抚慰众生心灵的都是好事,尤其是劝他学佛,那就一大事因缘;劝不来就不需要,因为没有善根,你怎么讲也没有用,没有善根、菩提根、智慧根,有的人真的一点根都没有,还跟你打八关斋戒,怎么可能?底下[纵是修位,大心之士,亦须循净业而后能现,如火头金刚,乌刍瑟摩],此尊者以深净大悲,不避秽触,以大威光,犹如猛火,烧除众生烦恼妄见,分别垢净生灭之心,所以,也称为除秽金刚。[化多淫心],淫欲心比较重的人,观不净、观无常、观散观,只要你放得下,智慧的火就现前,[成智慧火,此皆循业发现之明证也]。

[世间无知者:谓权乘学者世间],虽然修学佛道,可是学的不究竟,叫做权乘学者世间。[无有真智],没有真正的智慧,[昧乎藏性不变之体,竟惑为因缘;外道非学者世间],不是学佛的人,[无有]佛的[正智,昧乎藏性随缘之用,竟惑为自然]。自然就是无因,[此等皆是识心,妄想分别,周遍计度,于依他起性法中,不了当体,即是如来藏],当体就是空,[圆成实性,妄起遍计执性]。遍计执性重点在哪里?就是在缘起法迷失了,误认为是实法;缘起法是空性,而他不知道,不知道缘起法是空性法,在这个缘起法迷失还执为实有,愈执就愈偏,一切世间人哪知道什么缘起性空?什么法不执啊!哪一法不执着![但有言说:但作凡解,凡有言说,如说因缘自然,和合不和合,非因缘非自然,非和合非不和合等,皆属戏论],无关于佛的正智叫做戏论。在这里讲为什么讲戏论?在这里讲只要不究竟,统统列为戏论,只要不是佛乘、最上乘,统统列为戏论;包括二乘人、权教菩萨统统列为戏论,不能悟入佛的究竟、体空、如来藏性本空,统统列为戏论。所以,《楞严经》是大乘了义之教,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法不依人,四依止。皆属戏论,[都无真实之义。二火大竟]。

[辰三 水大 (分四)]

[巳初 标性约求 二 就求详辨 三 结显体用 四 双拂二计 今初]

经文,[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

解释一下:阿难,水性是不定的,有时候动,流的时候就动,息的时候就停止,有时候动,有时候停,[无恒]就是没有一定。如室罗城里面有一些外道,像迦毗罗仙这是数论外道、斫迦罗仙,中国话叫做轮,就是他认为他自己见到的道理比别人圆满,可以摧毁他宗。接下来叫钵头摩,赤莲花,这是一种池,莲花池名,靠近莲花池。诃萨多叫海水,近海而住叫诃萨多,叫做事水外道。诸大幻师,求太阴精,太阴精就是月中水;从太阳是求火,我们现在从月亮是求水。求这些月中水做什么呢?用和幻药,就是依此药能幻出种种的境界,眩人心目。是诸师等,于白月昼,白月昼就是八月中秋,中夜就是月白如昼,手执方诸,就是水精珠,承月中水,再用盘子,把珠放在盘子中间,随月中水。这个印度的外道还是很多,很多让我们佛门难以理解的,他们还是有一定有咒语和一些神通,但是,毕竟是心外求法,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

[水大之性即藏性。体虽不变,用能随缘,所以不定。流息止也无恒常也]:[息]就是止,无[恒]就是常。[流无常流,随缘而息,如河水填之则息;息无常息,随缘而流,如池水决之则流,正显不定也。又此句,对下求太阴精解,求之则流,不求则息(不流也),流与不流,无有恒常,是为不定。 如室罗城下,举事以验。迦毗罗,此云:黄赤色,以其发黄兼赤也]。二、[斫迦罗,此云轮,以自执所见理圆,能摧他宗故]。第三种外道,[钵头摩,此云赤莲华,池名],也就是住在赤莲花池旁边,[近此住故]。第四种外道是[诃萨多,梵语之略,《灌顶疏》云:阿迦萨谟多罗,此云海水。近海而住,事水外道也。等者举此四人,以等其余]。

[诸大幻师:以其善用幻术,不仅能幻化人物,且能夺阴阳造化之工,故称大幻师。求太阴精:即月中水,用以和合幻药,为丸作饵],意思就是为了和合药丸,而先引用月中水,饵的意思是引用,和在中间,[是诸幻师等,多皆如是。于白月昼:即在中夜,月白如昼之时,八月中秋等夜。手执方诸,承接月中水,即太阴精。方诸,即水精珠。许慎曰:方,石也,诸,珠也。《王充论》云:‘一月子月壬子日,夜半子时,于北方壬癸水炼五方石为之,向月得津]。[津]就是水,[淮南子曰: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方诸就是石珠、水精珠,见月,则津就是产生水,而为水。[故诸幻师,以此求水]。

[巳二 就求详辨]

经文,[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

这个水是从珠中出,还是虚空中自己来,或是从月亮跑出来?

[此标三处征起,下则逐破]。

经文,[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

阿难,如果这个水是从月亮来的,月亮自己不借重种种因缘,而自己会有水冒出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因为离地很遥远,竟然可以让珠出水!那么,所经的林木皆应吐流,就是出水,就是水自动流出,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为什么要等到水精珠摆出来,才能够见到月中水?所以,不流明水,非从月降,如果林木没有水流跑出来,不流就是林木并没有看到水,流出水,表示月亮也没有出现这个水,就是水不是从月亮来的;如果是从月亮来的,所有的林木都应淹没,所有的林木并没有看到水;不流就是没有看到林木流水。明水,就是分明此水非从月降,不是从月亮当中掉下来的。

[此破水大从月来。若说水从月来,此月尚能于隔远之处,令珠出水,则于所经过,近处之林木,皆应吐流;即出水也。此以远证近,当必流水,若必流,则随处皆可承月中水,又何待方诸]就是石珠,[所承而水出也?若林木不吐流,则分明此水,非从月中而降也。此破从月来者,非也]。

经文,[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平声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

意思是说如果是从珠跑出来的水,那么,这个珠中就常常会流出水,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中宵这个半夜,才承白月如昼,这个月亮很亮像白天。

[此破水大从珠出。若水从珠出,则不假借他缘,珠中常应流水,随时皆可承之。又何待中宵(即半夜),又何必月白如昼之时耶]?

经文,[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及也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

如果说从虚空而生水,那么空性是无边,水当然也是没有边际,从人以及天,皆同滔溺,[滔溺]就是水势很大的样子。云何复有,水、陆、空行?全部被水淹没了,哪里有水、陆、空行?统统在水中啊!

[此破水大从空生。若水从空而生者,虚空之性无边,则水亦应当无际;际即边也。如是下自人间,上及天宫,皆应同在滔滔大海之中,俱受沉溺之患,云何更有水居、陆地、空行之分?以上所征三处,悉已逐破,下令审观]。要好好的观察。

经文,[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

你要好好的注意观照观照,观察观察。月从天陟,[陟]就是行走,在天上行走,月亮是在天上行走的,[陟]本来是升。也就是:你看,遥远的天空,月亮在上面行走,珠因手持,这个珠乃因手而有所持,也就是珠因手拿着。承珠水盘,承珠之水盘,就是那个水盘放这个珠,简单讲就是盘里盛水,珠安盘中,珠安在这个盘子中间,这个盘子准备要盛水了。珠因手持,珠因为手拿着,摆放在哪里呢?摆放在承珠之水盘当中。本人敷设,这本来就是外道的幻师所敷设的。你注意观察看看,水到底从何方,流注于此承珠的水盘?到底水从哪里来?

[此更令谛审观察也。月从天陟:即月在天上行走。珠因手持,承珠水盘,盘以承水,珠安盘中,故曰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本人即幻师。上已说明,水不从月来,不从珠出,不于空生,此水究竟从何方流注于此盘中,是不得不加审察也]。

经文,[月、珠相远],月亮还有那个水精珠那么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

月跟珠相隔的那么的遥远,非和非合,不应当水精——水中之精,就是月中之水。无从自有,这月中水从哪里引下来的呢?应当有原因吧!

[此破和合不和合,二计俱非。若说月之与珠,和合而生水大,一月在天,一珠在地],月亮在天,这个水精珠在地,[相隔遥远,自非和合;和合必同处不离,方可说和说合。而月珠相远和合之计]、是绝对不可能的,[破矣。恐转计非和合,即破曰:不应当说言,此月中水,无所从来,自然而有也]就是无因,就是外道所执着的。[此非和合之计又破矣。水精谓月中水,即水中之精也]。

[巳三 结显体用]

经文,[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你尚且不知如来藏性当中,性具之水,全体就是真空,本性具足的水,其实全体就是真空;性具的空,其实全体就是真正的水。这个水就是如来藏性,如来藏性就是水,平等不二,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由汝一向蒙昧,尚且不知如来藏中,性具之水,全体即是真空;性具之空全体即是真水。性真二字,字异义一,即如来藏体,清净本然者。自性由来清净,寂湛常恒,不动不变;不变体中,本具随缘妙用,故曰周遍法界。此属理具,事造当在下段]。

经文,[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此二句,即如来藏随缘之用。随九界众生,胜劣之心,大小之量,皆能应之。并上清净本然,即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故,下则举事验知]。

经文,[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

你某处执珠,那一个地方就会出水,只要遍法界的众生执珠,满法界它就会产生水,水就会生满世间。宁有方所,没有一定怎么样,就看你所现的因缘。

[此即举现前之事,验知水大随心应量]。

[巳四 双拂二计]

经文,[循业发现。世间无知],就是水随这个业发现,[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诸位,只要你能所不断,或者是妄动,识心就不断。外道不懂因缘法,但是在相上里面,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缘起法能所不断,仍然是识心不断。所以师父花了二十分钟来告诉你体空的重要,体空它的重要就是泯灭,能所双泯,没有能缘,没有所缘,中间就没有识心,这个就是师父用二十分钟再一次的强调:析色不成空,合空也不成色,要好好的体悟,析是意识,能所不断、推论不断,这是意识心;要进入佛的领域,当体就是空,绝对空。你不要忘记,我们跟树木平等,有什么相同地方吗?因为它是空,我们也是空。我们人跟墙壁平等,为什么平等?我们是空,墙壁还是空,就是站在如来藏性绝对空的角度讲。你空我也是空,哪一个法不平等呢?都是识心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只能说一说,其实都没有究竟实义,没有任何找到有意义的,这里面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所以,人的生命当中,如果不开发出我们的觉性,我们的生命可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就是这样子,整天都在搞毫无意义的事!

以前小时候我姐夫当警察,去警察局他就拿那个电话,现在因为众生妄想还真多,还发明了电话;后来又进步了,从拔的到按的,这个世间业一直在变化,缘也一直在变化,以前哪知道什么叫手机,后来网络出来,手机更出来,以前手机又粗又重,拿起来很重,现在你看哇!又轻巧,薄薄的一片还储存资料,还直接通网络游戏,很厉害,有的玩的那个手机我不会!现在手机铃声千百种,循业发现,现在世间的业在变,共业也在变、别业也在变,将来还是会变的。

[首句循即随也。亦指迷位,及修位众生,皆随染净业,发现水大之相。如地狱众生,随恶业所感,则现镬汤油锅,血河灰河,洋铜灌吞诸事;月光童子,修习水观,入定之时,则现水满室中,童子投砾,激水作声等事]。这后面会讲到,他作这个水观,在定中现水。[世间无知众生,不知水大唯心,惑为因缘、自然二执,皆是识心,妄生分别计度;但有言说,虚妄名相,都无真实之义。三水大竟]。我们这辈子从出生,如果没有他没有听到佛法会怎么样?这辈子就玩完,就在假相里面、虚妄名相里面就一直玩。众生的这个业,我们讲到这个业,众生惑业所感的这个世间愈来愈可怕,愈来愈不好修行!真的是这样子,所以大家能够来打这个八关斋戒实在是很了不起!今天能够有这么多的众生还来听《楞严经》,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按照道理来讲,讲浅的人会比较多;讲这么深的《楞严经》,还这么多人,我觉得有一点不可思议!我跟麦老师,赵慧讲:只要前两排坐满,开课有人,我就会开课;如果剩下十几个,来,我就:有没有问题?没有,下课。只剩下十几个不用讲了,白忙一场,不用讲得那么辛苦,你看讲这个《楞严经》这么深,怎么愈讲人愈多,这个实在是不可思议!

有一个信徒讲:师父,我都听得懂!我说我不相信,他说:不是,你实在是讲的很好,我都听得懂,我说:这个我相信!这个就差很多,你第一句都没有讲清楚。简单讲就是说,文殊讲堂的法师、信徒,他们的善根深厚,因缘具足,要不然这么艰涩的经典,依照我以前的经验是没人要听的!为什么?厨房拿东西就能吃,还管它什么非根生、非味生、非舌识只生,东西拿来吃就对了,为什么要搞这么久?电视打开就看,耳朵就听,哪里知道什么识生其中?所以,众生在生活当中,他不知道佛法,他对最贴切的生活当中,其实每一种事情它都是佛法,但是,他没有因缘接触正法,所以,他不知道这个叫做佛法。因此,看了也不知道这是佛法、听也不知道这是佛法,食、衣、住、行都不知道这个统统叫做佛法;研究以后、听经闻法以后,发现哇!原来唯是一心,全部都是佛法!

所以,佛陀在《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这样,一切法都是佛法。好!今天因为你们打八关斋戒,我不再让你们辛苦,我是一位慈悲的长者,今天就不诵楞严咒,因为打八关斋戒,大家都一身汗!这汗臭味到底从哪里来?从根身来吗?不从根身来。从别人来吗?也不是我。从中间有没有汗臭味的识?嗯,讲来讲去,没有汗臭味,好!一切法无生,不用洗澡!回去还是要好好洗一下。诸位你们八关斋戒还有听经闻法功德无量,祝大家早日成佛。


{返回 慧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三
下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三
 觉悟人生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四卷
 迈向生命的圆满(2012年新春开示)
 净土心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
 有佛法就有办法
 宇宙万有本体论(4)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观众生品第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十九课 菩萨道的经论介绍[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三册]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七)[栏目:传喜法师]
 「我相的勋章」亦有其必要性[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晚上关灯睡觉前,我喜欢躺在床上看一会手机里的电子版的佛经,请问这样会不会有过失?[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三[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第六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五、汾阳善昭[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甘露除障获圆满[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六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去除稚僧的几种错误[栏目:太虚法师]
 先学不堕地狱[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