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疑业若常住,则犯过,应如何决疑?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6
  【第七一则】
  问:有疑业若常住,则犯过,应如何决疑?
  答:此一根本问题,应知业果直通缘起性空之理,业果非不依缘,而自能自立成其为业果,实无有自性之业果,知无自性,以断常边。依缘而有,则遮断边。无自性成就之真实业果,虽或名有情,或名意生,或名能作者,但安立假名,皆无自性,而无可缘。然黑白业之异熟果,是有能受果之有情,自性虽无,缘起有故(依缘起有,则非实有非自能自立之有),造作何业,受何种果,决定无违。无自性与业果,不惟不相违,且为助伴,了知此即彼,此理趣甚奥妙。大德觉勒格西说:“了达空性後,於业果愈生忍信。”故择师学法修空性,当以此为量。视其於业果不殷重,而自谓已证空性者,不堕常见,即堕断见,即非中道。修行应以业果差别为宝鉴,而照自己,须心与善法相合。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以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之理趣观之,应如何理解?
下一篇: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之理趣,应如何思修而生决定?
 云何萨迦邪见,分我及我所二种,及其与我执之差别?
 经中说:供师一毛孔功德,比供无量诸佛菩萨的福德,尤为超胜,是何缘故?..
 如何知悲心通内外道,及其差别?
 问:真实成止之量?
 为修解脱生死苦之出离心,为何应先修远离三恶趣苦之出离心?
 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起菩提心,何故再加自他相换法门?
 欲除沉悼,先须认识沉悼体相,应如何认识及如何对治?
 发心已于学处须修学之相?
 如上知业决定增长、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等理,当先於业果之理如何生起决定,..
 既引经成立胜义谛,若说此师(月称)宗说胜谛非所知法,及说圣根本定,无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四十则:振教广化诸众生[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僧宝论55、求佛书[栏目:僧宝论·明贤法师]
 《忘己为人》之分享[栏目:开仁法师]
 生活禅与二谛思想(戒毓法师)[栏目:禅宗文集]
 “心净则国土净”的实践意义——佛教环境思想的哲学诠释(王雷泉)[栏目:佛教与环保]
 丰干[栏目:僧诗句集]
 八识得名(下)[栏目:唯识简介]
 八圣道之正思惟--航向彼岸的心灵舵手[栏目:菩提长老]
 宋高僧传 4 习禅[栏目:宋高僧传·白话文]
 毗婆舍那禅 第四章 四念处禅修法[栏目:恰宓禅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