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对於下士共道及中士共道之加行与正行,应如何理解?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02
  【第七九则】
  问:对於下士共道及中士共道之加行与正行,应如何理解?
  答:如念无常、怖恶趣、希乐趣,乃刺激麻木之心,属於加行,以粗分出离心劝受心要。正行在修皈依,知业果取舍。然属暂时,现时善趣果。此为下士所希求欲乐,乃趣中上士道者,所应共学。
  中士思维流转生死等苦,明集是苦因,刺激其忘求解脱之心,属於加行。以细分出离心劝受心要(求解脱之道)。正行在修三学,所得为解脱果位(如阿罗汉)。乃趣上士道者,所应共学。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苦集是所舍,灭这是所取,然集是因,苦是果,何故颠倒而说,先果(苦)后因(集)呢?
下一篇:由修下士共道法门,心初生起之量为何种?於如是法门,虽作闻思修,未入其要为何因?
 分二谛之事,如集学论说...然先德有多种说法,试举其说,是否合理?..
 何者为精进之自性?
 云何为愿行两种善提?
 经中有残害佛法者,不可与慈之文,应如何理解?
 业果法门:业决定、业增长、此二理趣,较空性尤难通达...当依何法而思修..
 应如何明我所无自性?
 应如何抉择趣解脱道之自性?
 知苦谛已,生起求解脱之心,何以不於苦谛后,即说灭谛?
 菩提愿心学处,分舍与退二种,应如何抉择?
 大乘发心功德有何种?每种有何要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菩萨戒本》讲记 第二八卷[栏目:瑜伽菩萨戒本讲记]
 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栏目:传喜法师]
 佛法要我们自转命运、自转风水[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