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知苦谛已,生起求解脱之心,何以不於苦谛后,即说灭谛?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75
  【第八二则】
  问:知苦谛已,生起求解脱之心,何以不於苦谛后,即说灭谛?
  答:此当知尔时虽有欲得减谛,而求解脱之心,然尚未认识苦因——集谛。若未见苦因能断,即思当得现证灭谛之解脱,为不顺理故不取。主要在见苦因能断,即思现证灭谛之解脱。然正解脱困,道之扼要,在出离心、菩提心、清净正见(能断我执)。应解脱者,乃苦集二谛。外道投岩、陷火、断食、涂身、或注视上天七日,乃至修风息脉络,或寻我本心,皆非解脱因,故不能得解脱果。若是见彼因(集)能断,而认识现证解脱灭者,即念何为趣彼之道,转入道谛,故道谛後说。如是世尊总摄流转世间,及还灭世间之诸要处,於修解脱最为扼要。须於如是次第,引导学人,此为师——佛所教授语。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应如何认识灭谛之解脱?
下一篇:当如何明集谛?
 或说空性非心境,非所知境,是否应理?
 速速成佛之义,应如何解释?
 大乘发心功德有何种?每种有何要义?
 知恩不忘报,畜类亦能,况为人乎?惟报恩以何为究竟?
 何以修七因果言教,须先修平等舍心?
 甘丹派大德说:“上者一渡非二涉,从初即可入大乘。”应如何理解此义?..
 或问菩萨岂非未具真实明显现证空性耶?
 吾人每以百数之中,自有一二乃金刚大持所化现者,凡所遇诸师,宁即金刚大持..
 应可皈依处,须具如何德相?
 何者为智慧之自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修习共下士道[栏目: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应该怎么把握“财色名食睡”?[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从契理契机面向探讨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其实践(下)[栏目:传道法师]
 智恒师父的委托[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八关斋戒之增福[栏目:明一居士]
 《安乐集》讲记 第一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学会感恩[栏目:心律法师]
 “解脱歌”浅释[栏目:元音老人]
 信仰的选择(白云禅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帝王与因果[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