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修三层面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3

学修三层面

  在学佛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团体等缘起上的问题,如何善巧处理这些问题呢?我想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待自:身心安稳,心灵提升。

  身心安稳是修行的基本功,包括两方面,心安稳和身安稳。心安稳就是内心能把握当下,安住正知正念。身安稳是心安稳的外现,指我们能安住寺院、道场用功学修,说话办事能正确如法,不放逸散乱。心灵提升是指在身心安稳基础上,学习佛法,反省净化内心烦恼,长养菩提心,增长戒定慧功德。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佛弟子在修行时却是身心躁扰不安。例如“跑道场现象”,说是参学,可是参了很多名山古刹也找不到合意的住处、可以依止的善知识。有的虽然住在寺院里,但内心无所缘,不知学什么、干什么,总想到寺外转;或是学修厌倦,无动力,学了很多法却用不上功,对前途迷茫。这样的修行状态只能是浪费我们宝贵的暇满人身,更甚者增长烦恼,退失道心。

  究其原因是自己人生宗旨不明确,学修无具体目标,对善知识、对僧团、对自己所学的法信心不够。或者是虽然学佛出家了,但内心还有许多世俗事、五欲八风缠扰,放不下。因此学法不能入心,身心无大受用,只是口头佛法,当然没味道,久而久之对三宝退失信心。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必须认真反省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定下心来选择好道场、善知识及同行善友,深入闻思佛法,不断培养对三宝的信心,建立正知见指导自己修行。积极参加集体学修活动,调稳生活作息时间,每天给自己安排适量的拜佛、诵经、打坐、持咒、念佛等定课以助身心稳定。这样修行才能慢慢上路。

  其次待他:互相尊重,互相接纳。

  无论在家出家修行,都不能脱离他人而生存。互相尊重、接纳是待人的基本要求。尊重他人就是让自我谦下,代人着想;接纳他人就是待人真诚、信任,打开心扉,让别人走进自己生命。

  为什么要尊重接纳别人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改善人际关系,让团体祥和、凝聚力强。进入寺院我们首先看到的慈颜善笑、大肚能容的弥勒菩萨,就是启发我们欢喜心、尊重接纳一切,未成佛道,先结善缘嘛。佛陀教育我们要慈悲利人,我们佛弟子都做不到彼此尊重接纳,那么如何去感化他人,净化人间呢?何况是我们的恩师、善友、同事、家人,都不能打开心扉,代人着想,怎么能互相学习、和合增上呢?

  那么我们怎样尊重接纳他人呢?儒家教我们做人要行仁道。对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

  佛法里面讲“自他相换”、“自他不二”、“同体大悲”都是我们设身处地尊重接纳别人、代人着想的下手点。

  第三待团体:理念清明,共同提升。

  身心安稳、人事关系和谐会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但不能得少为足。为了更强有力地利益众生、造福社会,必须要求团体中每一位成员要有积极明确的团体意识,对团体总的理念、发展方向要清晰明确。对团体要走的路、做的事、做事方法、模式要深入了解、认识。

  这样我们才能在团体中不迷茫、被动,才能自觉承担团体事务,服从服务师友。才能突破自己习性、自己不想学、不想干的事。会放下小我,成就团体。才会对团体有坚定信心,长久走下去。对团体理念清明才能做到承担团体事务时上下自如,同心同愿,欢喜配合。如一台精彩的戏剧,台上台下、幕前幕后,配合默契,浑然一体,共同增上。

  总之,在学佛的过程中,在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体中,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必须理智面对,合理解决。这是我们净化提升心灵的必然次第。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烦恼的产生与对治
下一篇:深深佛法浅浅讲
 坚决整治寺庙乱象 促进佛教健康发展
 现前种因 当来结果
 在变化中承担责任
 学修三层面
 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四、走进佛法
 从“闻、思、修”趣入佛法(一)
 2006年除夕普茶开示
 学佛为什么要代人着想
 感悟人生 前言
 中国佛学院成立五十周年访谈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卅六回 (3)布施、戒、定、慧[栏目:自然的代价]
 214.问曰:十方空,何以名为大空?[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心无挂碍是医王——《心经》章句浅说[栏目:月悟法师]
 向别人学习,才能让自己更完善[栏目:听李叔同讲禅]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放下真理,真自由[栏目:找回自己]
 无事是贵人[栏目:圣严说禅]
 佐太,开启神秘藏药的钥匙[栏目:藏医文化]
 行住坐卧悟禅机[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为个人与众生开放的正法[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杂阿含经卷第四(一○○)[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