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四十九节课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98

第一百四十九节课

下面继续讲这部论典。

如是汝屡屡,弃我令久苦,

今忆宿仇怨,摧汝自利心。

假如没有遇到大乘佛法,没有听闻善知识的开示,我们将在轮回中不断地漂泊受苦。这颗自私自利的心曾多次造下弥天大罪,果报成熟之后把我成千上万次抛入三恶趣中,感受旁生的役使痛苦、地狱的寒热痛苦、饿鬼的饥渴痛苦。一想起这些旧仇新怨,我就气愤难平,必须要跟它把账算清,依靠尖锐、强有力的大乘对治法,想尽办法摧毁这个自我之心。

如果自私自利非常强,造恶业是理所当然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身体可以杀生、邪淫,口里可以骂人、说绮语和妄语……不说无始以来的各种恶业,仅仅是说一句恶语,果报也是相当可怕。乔美仁波切有段时间在禅修时,眼前经常会浮现出一只白狗,后来通过禅观,他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业报呈现:很久以前他当僧人时曾骂别人为狗,后来果报现前,致使他五百世都在做狗。最后一世他做了只白狗,时值释迦牟尼佛出世。当时有一群商人在吃饭,这只狗饥饿难耐便上去偷吃。商人们发现后逮住了它,并把它活活地埋在地里。阿难尊者目睹这一切后,以慈悲心超度了它,使它来世逐渐转生为大成就者乔美仁波切。

《百业经》中也有“一只母狗”的故事,当时法王如意宝传讲时,要求我们全部发誓,以后不给别人起恶狗、老猪等侮辱性外号,不然这种果报特别可怕。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有位施主养了一只母狗,这只母狗有个特点,外道来的时候它特别不高兴,而见到佛教徒就摇着尾巴迎接。一天,舍利子通过神通观察到度化施主的因缘成熟,于是前往他家化缘。他到那里的时候,母狗远远相迎,显得非常恭敬。施主见之,心想:“旁生都对他这么恭敬,这位比丘肯定是大德,我作为人更应恭敬承侍。”遂请尊者到家中应供,并请求传法。传法之后,施主当即获证预流果。施主觉得母狗对自己恩德很大,同时请舍利子也为它传法。后来母狗因病去世,尊者让施主把母狗的尸体置一静处,说它的骨架以后会有大用处。

母狗死后转生为施主之女,具足各种相好。稍长,舍利子和施主让她听法,但她性情娇纵,不肯前去。(就像现在的有些女孩子,特别傲慢,死亡在心里好像根本没有。)舍利子就把母狗的骨架放在她面前,令她忆起了前世。她特别害怕,傲慢心马上摧毁无余,遂于尊者前闻法,证得预流果位。后来又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众比丘启问佛陀她的经历是何因所致,佛陀说:“在迦叶佛出世时,有位比丘尼精通三藏、具足梵行,(就像汉地有些大法师一样,)又有钱,又有才华,又有势力。她专门办了一个道场,供养一些比丘尼,维持她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她们帮忙,大家都说:‘我们正在念经,总不能舍离善法去帮你吧。’她顿时生起大嗔心:‘我平时对你们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像母狗一样。’她如此恶口骂人造了严重罪业,后于五百世中转为母狗。由于母狗对舍利子生起欢喜心,再加上前世在迦叶佛教法下出过家,以此善缘而获得阿罗汉果位。”

我们每个人也有不同的经历,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时候做一些善事,有时候做不如法的事,尤其遇到圣者、佛法等殊胜对境时,造过各种各样的善业,就像《俱舍论》中所说,善业和恶业掺杂在一起的花业,形成了自己来世的命运。如果能够想得起来,我们前世在地狱里不停地受过痛苦,在饿鬼中也饱尝过无尽辛酸,这一切的来源就是贪执自己。这颗自私自利的心,为了自己的安乐造作恶业,从而感受了无边痛苦。麦彭仁波切说过:“一切愚昧之凡愚,贪恋片刻之安乐,从而造作罪恶业,结果感受无边苦。”这些甚深的教言,大家理应铭刻于心,若能长期不断地修持,滴水穿石,坏习气、坏毛病一定会慢慢断掉的。

有些人认为,上师不在身边、自己不住在学院就无法依止上师。其实真正的上师摄受,是遵循上师的教言,以其随时随地对照自己,不一定就是呆在上师身边。现在有些上师什么教言都不讲,弟子整天呆在他身边觉得很有安全感,认为这样就不会堕落。实际上,除了独觉或者个别大成就者以外,通过身体来度化众生是很少见的。我们应该依止的,是上师的教言,这些教言现在书本上有,音频视频上有,网络上面也有。假如每天记住一个上师的教言,里面的法义自然触动你,使你的行为不离正道,这才是真正的依止上师。

现在的世间人工作忙,家庭压力大,生活节奏也快,要到山里依止具有修证的上师,有相当大的困难。但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为主的前辈大德们的教言,既有文字上的记载,也有声音上的宣流,依止上师的机会时时都有。只要有时间,坐车也可以听上师的教言,哪怕每天记住一句话,这个也是依止上师。否则就算你整天跟着上师,但上师一句法也不传,除了真正的大成就者能脱下鞋给你一敲,你就开悟了,一般来讲这不是很常见。因此,大家应始终不离上师的教言。现在这方面确实比较方便。

在学习《入行论》的过程中,你们应该多对照其他的讲义,然后与自己的分析结合起来,深入体会里面的内容。听说外面有些人为了不被菩提学会开除,表面上交作业、参加辅导,实际上并没有认认真真学习,这是比较遗憾的。佛法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机会非常非常难得,大家应该利用起来。我以前在上师面前听法时,当时觉得没有什么,但现在回想过来,那时的时光太珍贵了。不说上师如意宝那样的大成就者,即便是其他的上师,我今天算了一下,很多都已经圆寂了,每个上师有不共的功德,我当时却没有感觉到他的教言那么殊胜。再过一段时间的话,许多上师也会离开这个世间,到时候上师的教言除了书本上的以外,DVD、VCD可能已经报废了 。我过去听上师和其他法师的课时全部录了音,五六年后现在一放,一点声音都没有了,所以有些声音也没什么可靠的。文字上稍微好一点,如果留在文字上,再过几百年后还可能存在。

昨前天学院里有个道友,他是普通的出家人,他在十四年当中,每次听上师讲法就把中间的教言记录下来,这次出了一本书。我们看了以后,确实想起法王曾经说过这些,有种提醒和记忆的作用。当时这么多人一起听法,并不感觉什么,现在却有一种不同的感受。所以有了文字好一点,除此之外很多都会消失的。因此,大家有这种机缘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听课。

丑三(精通对治方便)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寅一、略说:

若汝欲自喜,不应自爱执,

若汝欲自护,则当常护他。

如果你想珍惜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那就千万不要爱执自己。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很相违,其实并不矛盾。俗话说:“智者求乐因,愚者求乐果。”世间学者为了自己的事业,尚且能忍受痛苦而学习深造,更何况是出世间的大业了。一个人若想永远快乐、没有痛苦,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喜欢自己,不要为自己而奋斗。假如一味地为了自己,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会堕入可怕的深渊。无垢光尊者在道歌中说:“若不摧毁我执山,永无灭尽迷乱时。”若没有摧毁山王般的自私自利,始终都会忐忑不安,只有摧毁了我执大山,痛苦、恐怖、灾难才会荡然无存。

可是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藕益大师说:“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倘若一切的奋斗全是为了自己,没有见到“我”不存在,那么修行绝对不会成功。自私自利比较强的人,不要说大的事情,连坐车也专门挑舒服的地方,不舒服的地方让别人坐。这种人的人格,一定会导致他的事业不圆满。

放下自我的人活得快乐,这一点我有深深的体会。前段时间也讲过,去年我们开同学会,离别二十年后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经历。我们两个出家人算是把工作、前程、家庭全部放下了,结果饱尝的痛苦是最少的。而其他人要么是工作不顺利,要么是婚姻不正常,有个同学说他所走的路坑坑坎坎、弯弯曲曲,还有个同学说他的生活是最差的,感受了如何如何的痛苦……好像人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无奈。我当时就想:“我虽然没有很高的境界,但因为对世间的事情看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中,比较而言还是很快乐的。”所以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如果对自我的维护和爱执能放下来,快乐自然而然会现前的。但关键是很多人都放不下,越追求的话,幸福离自己越遥远。

以前有这样的故事:一个富人背着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幸福,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找到幸福。他沮丧地坐在路旁,正好遇到一个农夫,富翁说:“我一直在寻找幸福,实在是找不到,怎么办?”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擦着汗说:“放下就是幸福呀!”富翁顿时醒悟,随即将金银财宝布施穷人,全部用来做善事。当天晚上他睡得很香,心里没有压力,终于尝到了幸福的味道。

所以,越是执著越痛苦,这一点不是佛教的教条,而是每个人的亲身体验。现在年轻人的感情也是这样,他们认为对方是自己的人,一定要抓住,不能放手,因此感受的痛苦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然而一旦真正放下了,觉得这个人无所谓,这种臭皮囊随处都找得到,快乐的阳光马上就会出现的。

许多人都想保护自己,不愿遭受畏惧痛苦,如果真的这样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爱护他人。像爱护眼目般爱自己谁都会,但这是凡夫人错误的想法,假如真想保护自己,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利益他人。上师如意宝也说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有利他心的人,是整个世间的庄严,人、非人、天龙八部、护法神都会保护他。以前我看过一个光碟,有个法师说他依止过一位藏传佛教的上师,当时上师告诉他:“你要一心利益众生,不用担心自己,你的快乐诸佛菩萨会承包了!”这话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实际上的确如此。一个人生起菩提心的话,他脚下踩的微尘也会为天王所顶戴。为什么说一些上师的衣服有加持、头发有加持、舍利有加持?因为这个人的相续中有利他心。有了利他心的人,非人也觉得非常了不起,他所接触的微尘,都会恭恭敬敬地顶戴。有些上师具有菩提心,把他的一片衣服带在身上,邪魔外道和妖魔鬼怪也不敢害你,这在《地藏十轮经》等教言中均有记载。发大乘心的人无论住在哪里,都是当地的佛塔,非人会整天转绕他。有些大德到一个地方去,成千上万的人对他恭敬顶礼,人是这样,看不见的非人更是很多。相反,如果一个人表面上是大德、活佛,但自私自利心特别强的话,他的所作所为迟早会暴露无遗,人看不惯他,非人更是看不惯。

在这个世间上,只要是为了众生而无条件地奉献一切,所有的人都会帮助他。有些人不管办慈善也好、传法也好、利益众生也好,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财富,自己若任何目的都没有,很多人一定会对他伸出支援之手的。

要知道,利他菩提心的威力和功德不可思议,这种心在谁的相续中生起来,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一定会当下获得成就。《妙法莲华经》中说,文殊菩萨常在龙宫传授大乘佛法,智积菩萨对此不太理解,认为法这么殊胜,龙族应该不是法器。但文殊菩萨告诉他,八岁龙女的根基很好,她已经生起了菩提心。舍利子听后有点怀疑,认为龙女是旁生,又是个女人,不可能成佛这么快。正在此时,龙女突然现前,拿着宝珠供养佛陀,然后问:“我这样供佛快不快?”智积菩萨和舍利子都说:“非常快。”龙女说:“我成佛比这还快。”她当下变成男身,前往无垢刹土示现成佛,相好圆满。

可见,菩提心的威力不可思议。任何一个人,黑人也好、白人也好,藏族也好、汉族也好,老人也好、年轻人也好,谁要是生起这种心,虽不一定有八岁龙女那样的根基,但肯定能够很快成就。密宗大成就者的略史上,男众女众成就的相当多,他们都有殊胜的利他心,把对密法和上师的信心作为因缘,最后获得证悟的。因此大家应该充满自信,只要能摧毁自私自利心,愿意帮助众生、护持众生,就有了如来种性,最后离开人间时也不会有遗憾的!

寅二(广说)分二:一、断除贪身;二、善用此身之方法。

卯一(断除贪身)分二:一、贪执之过患;二、贪执不合理。

辰一(贪执之过患)分二:一、真实宣说;二、旁述知足之功德。

巳一、真实宣说:

汝愈献殷勤,护此不净身,

彼愈趋退堕,衰朽极脆弱。

我们不要贪执自己的身体,越是对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身体百般珍爱、殷切保护,它就越会脆弱无力,乃至对小苦也不堪承受。

大家学了很多大乘论典后,应该清楚身体没什么可贪的,不管是皮肤、血肉、骨头,一一分析的时候,找不到一丝精华。如果用各种饮食、衣饰来百般讨好它,它就越来越娇气,越来越脆弱。有一件衣服的时候,它还很听话,有一种满足感,可是条件越来越优越时,今天穿一样、明天穿一样,身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越来越不听话了。古人只有一件衣服,吃很简单的饭,完全已经足够了,但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吃饭的时候花样很多,每个菜要色香味俱全,这要花多少钱、花多少功夫啊?所以,内心的痛苦就自然增上,这一点你们应该清楚。

龙猛菩萨说过:“不净自性身,脏满何不厌?”这个身体肮脏不堪,为何不对它生厌烦心,反而越来越爱执呢?现在有些人喜欢整容,本想越来越好看,没想到却越来越丑陋。美国有个人做了好多次手术,在我的记忆中,光是鼻子就动了六次手术,原来是典型的黑人,最后变成了白人,但现在越来越难看了,自己根本不敢出来。很多愚笨的人特别贪爱这个身体,花钱买各种化妆品使劲地用,可是用了以后又过敏,结果适得其反。

当然,身体虽然很脆弱,但若心比较坚强,身体再脆弱也可以用得上。有个人叫谢坤山,他16岁时被高压电击中,从此失去了双臂、左腿,后来又失去一只眼。面对巨大的不幸,他并没有垮掉,而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用嘴咬住笔学写字、学画画,如今他的画得到了广泛好评,而且他还用嘴一口一口“咬”出了一部十余万字的自传。

那天我去青海时,也遇到一个老师,他的双手没有十指,只剩个肉拳头。但这个人很坚强,每天用肉拳头夹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教书。课余的时候,他还会写字、打电脑,教学能力非常不错,而且掌握了远程教育,27年来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生。

与之相比,现在有些修行人,甚至出家人,心志特别脆弱,稍有一点头痛、肚子痛,就不能闻思背诵了,今天睡懒觉,明天睡懒觉,这样是不行的。身体虽然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正如圣天论师所说:“人苦从身生,安乐由他起,身是众苦器,汝何重此身?”但是依靠它却可以让我们获得解脱,所以应该合理利用这个身体。现在上上下下的人不贪身体是没有的,当然,我也不是说你们以后不用穿衣服,把虚空当作衣服就可以了(指裸体)。但对这个身体不要过于贪执,如果过于贪执,依靠它造下很多恶业,最后在轮回中也不得解脱。

这样的道理,现在很多人都不明白。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一说不要贪执身体,就觉得这个人精神有问题,“不贪身体贪什么啊?该贪的就是身体!”这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行为,大家必须要多思维身体的过患。

身弱欲爱增,大地一切物,

尚且不餍足,谁复惬彼欲?

逐欲未得足,生恼复失意。

身体如是脆弱下去,那它的贪欲就会不断增长。世间上也是如此,稍有智慧的人虽没有完全根除烦恼,但对财物、地位、名声不是特别贪。而那些脆弱的可怜人,内心的欲望永无止境,就算拥有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他还是不满足。佛陀在《父子相会经》中有个比喻说,不管有多少水流入大海,大海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不管有多少草木被火吞没,烈火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同样,愚人无论享受了多少妙欲,也不会有心满意足之时。这些人就像萨迦班智达所说:“若无知足求财者,恒令痛苦如降雨。”他们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痛苦犹如雨水般不断降下。不说我们一般人,即便是统治整个四大部洲、与帝释天平起平坐的我乳轮王,也正是因为贪心不足,最后落到地上而悲惨地死去。(这个公案,在《释尊广传》中也有。)

现在的人越来越没有满足感了。80年代时,修行人住的是草坯房,90年代住的是木头房,现在对装潢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再过一个时代,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而在家人呢,以前有自行车就觉得好富有,过段时间有摩托车才可以,现在还要买轿车,有了国产的就想要进口的,有了进口车以后,还想要飞机。以前法王去美国时,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轿车,觉得有轿车无所谓,有飞机才让人羡慕。法王有次也坐了私人的飞机,当时他老人家说:“这些人的贪欲之心若不摧毁,真的是特别可怜!”他们有了飞机的话,可能还要火箭、飞碟,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用在这里不知合不合适?天老爷最初给人、牛、狗、猪分配寿命。首先给人25年,给牛40年,但牛说:“我要15年就可以了。”其他25年被人要走了。给狗40年,它也只要15年,25年又被人要了。最后猪也不愿活很长时间,只要了15年,25年也给了人。这样一来,人总共要了100岁。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寿命虽然很长,可是属于自己的只有1岁到25岁,这段时候过得比较快乐。25岁到50岁之间,因为是牛的寿命,所以要承担工作、家庭等沉重的压力。50岁到75岁是狗的寿命,所以要经常看孩子、看门,过狗的生活。75岁到100岁是猪的寿命,那时候的人除了吃喝以外,什么事情都不做,在家里一直躺着。所以,人不该要那么长的寿命,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快乐。

人确实非常贪婪,我们藏地有种说法:“有草的时候,牦牛会发疯;有钱财的时候,人会发疯。”我以前放牦牛时,遇到草特别多的地方,本以为牦牛应该很听话,但它们好像发疯了一样,吃一点、吃一点就跑了,特别难放。人也是这样,按理来讲,有钱的人应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他们这里搞一个投资,那里接一个项目,一辈子活得特别累,人的欲望比其他任何众生都可怕。

我们学了大乘佛法的人,到一定的时候,应当学会满足,不要贪得无厌,否则世上的一切财物让你一个人拥有,你也不会满足的。佛陀在《因缘品》中说:“天降粮食珠宝雨,多贪凡夫也难足。”现在人真的不知足,有了平房要楼房,有了楼房要别墅,有了别墅又有很多很多要求,特别痛苦。所以人要有一种满足感,生活随缘而转。

当然,光有满足感还不行,一定要把自己的人身变得有意义,每天尽心尽力修一点法。尤其是在座的道友,理论上会分析还不够,因为这些在死亡时用不上。人越来越老的话,这种感受就越来越强——一定要边听佛法边发心、修行,把理论的东西随时用在实践上。不然,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追逐欲妙永远也无法满足,最终让自己万分苦恼。

其实,世人所贪著的名、色、财,在圣者眼里一文不值,是非常肮脏的东西,一点兴趣也没有。有些人贪执的地位,有些人执著的财物,在圣者看来跟不净粪没什么差别。《君规教言论》云:“愚夫所贪之诸法,一切智者不贪执。”凡夫人整天像老猪一样贪执美色、佳肴、轿车、地位,以及漂亮的衣服,但这些就像小孩子执著玩具一样,在大人眼里根本不值得贪著,贪了之后反而有痛苦。

这一点,道理上先要明白,明白之后逐渐修行,珍贵的菩提心才不会丧失,才会不断增上。因为菩提心无法增上的唯一因,就是贪执自己的身体,对身体有关的东西看不淡、看不破,认为这些很重要,而一旦修成了无我利他或知足少欲的教言,许多贪境就没什么可执著的了。

我有时候非常佩服有些道友,他们看破了地位、财产、家庭,把什么都放下来,一心一意在这里闻思修行。在当今社会,这是非常难得的,有了这个机缘之后,希望大家要经常祈祷,不要退失这种信心。心的力量非常重要,如果退失了这种信心,以后不一定能呆下去,很容易随便离开殊胜的对境。尽管有些人没有这种缘分,一直在红尘里做各种琐事,但现在有了闻法的机会,也是多生累劫难以得到的,所以千万不要随意舍弃。

凡夫人一点贪执都没有,完全像圣者一样见到任何对境都如如不动,这是很困难的事情。但一般来讲,学习很多佛法之后,所贪的对境是很少的。我有时候真的觉得很快乐,平时只有一杯茶,没有什么可贪的,感觉很不错。前段时间有个人跟我说:“我在商店里转了很长时间,也没给您买到任何东西,很惭愧!”我回答说:“我自己去也买不到什么,更何况是你了!”我们作为出家人,要求不是很高,但在家人可能就不同了,逛商店时买这个、买那个,什么都要想。但如果所求的慢慢减少了,内心会有不可思议的快乐。这并不是什么修证的境界,看了大乘教言以后,很多道理自然会明白的。

如今依靠上师如意宝的加持,我们学院有很多修行人日日夜夜在闻思修行。最近这种气氛也非常不错,虽然冬天的天气很冷,但男众、女众早上五六点钟就起来背诵,晚上很晚了还在一心专注经论。我有时候看到了,心里还是非常舒服,觉得这种人身是有意义的。我们人很快就会离开人世,若把精力全部用于世间的赚钱,到时会带着什么善根前往后世也很难说。所以大家有了机缘的时候,一定要祈祷传承上师,千万不要业际颠倒。凡夫人的心很容易变化,就像高山上的经旗一样,随着业力的风而飘动。因此一定要经常祈祷、自我坚强,这样修行才会成功!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五十节课
下一篇:《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一十四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四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七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九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七十七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十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二十八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五十四节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顺缘逆缘在自心[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从佛教看存在哲学[栏目:张曼涛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