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若忍、若乐、苦觉、若见、若观.有认为皆『观』之异名,即是观量.是否应理?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12

  【第二 O八则】
  问:若忍、若乐、苦觉、若见、若观.有认为皆『观』之异名,即是观量.是否应理?
  答:观依於定,即於所观境中,以分别观察後,生起无所畏难(无疑无怯之心)曰忍;次於所观境,甚感兴趣,生起欲乐曰乐;次於诸异门,皆能明了曰觉;次於胜观境,生起能见功能曰见(非空见之见);最後於所观境,生

  起耽看,亦即一心於正理决断甚不舍曰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五译为若忍、若欲、若别、若见、若了,或许较切)。此五种乃观之各种行相,非是观量,如佛之空观,皆无上述五种行相。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问:应如何认识止道与观道之差别,及其要义?
下一篇:有认『定境』为证真如者,及有不依所缘而修者,其误点安在?
 初观所缘应注意事项?
 释难中,关於一切心、心所行悉皆断除问题,在何断铮论义?及有无胜义?..
 于菩提道次第道之数目及次第,应如何生起决定?
 过去藏中先德异说纷纭,而修时则归于一途,其要点症结安在?
 初业有情应如何修观?
 宗喀佛造菩提道次第祈祷求加颂中,首句即“万德之本具恩师”,其理安在?..
 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之理趣,应如何思修而生决定?
 关於等流心识,此一根本问题,外道有何与此相反之承许法?
 知恩不忘报,畜类亦能,况为人乎?惟报恩以何为究竟?
 施之差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事师五十颂释[栏目:取舍明镜]
 皈依问答(十二):请对照十法行,反省自己对法宝的皈依心是否已经生起,若已生起,是否深厚?[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心念与命运(四)第三章 心念与义举 闻妪哀哭,归还房地[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四十七世 五祖法演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能海上师年谱[栏目:隆莲法师]
 涅槃如熄火[栏目:般若]
 假如(道运)[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楞严大义今释 第一章 心性本体论[栏目:南怀瑾居士]
 佛教基础学之念佛篇[栏目:照光法师]
 踏上心灵幽静 第6章 稻草变黄金 真诚的修行道路[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