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过去藏中先德异说纷纭,而修时则归于一途,其要点症结安在?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96
  【第三三六则】
  问:过去藏中先德异说纷纭,但考其修法则总不出于任何不起分别一途。有说:名言有,胜义无;有说:名言由颠倒而有;又有说:非有非无者;又有自称为应成派全不立宗,故无过失可指者。其要点症结安在?
  答:宗喀巴大师高足克珠杰说:“藏中先德论著,虽异说纷纭,而修时则归于一途,皆以为空性境,任何亦无,无可成立。故修空慧,应任何亦不作意,任何亦不思惟,方能契合。其中亦不乏多闻博学之士,而修时仍不出此,可谓奇事!”先德修法,不外遮念、遮想、遮思维。宗喀巴大师著作中,破此极多极详,以彼等遮破太过,差之毫厘,即入正见歧途。此为修胜观者之关头。寡闻少慧者无论矣,即善巧多闻者,亦极易堕入其中。当知若一切分别皆“应破分”所摄,则积资忏净,皆是分别,皆应破除,则无成佛方便,学佛者唯有睡之一途而已。有说:“凡是分别所取,无论分别、非分别,皆与正理相违。”此由未辨如理分别,与不如理分别之差别。彼等以为一切法无所取,方是胜义理智。如于瓶与其立名处,一异皆不能得瓶,推之于我亦然,与蕴一异皆不能得我。月称论中已说,故无瓶可指,亦无我可指。推之于心亦然,若心是有,应有来去住。若心现住,为在身内住?为在身外住?又若是有,为是方圆等何形?青黄等何色?故有境之心,与认取相离。为境之法,亦与认取相离。故一切法皆无可认取。若于无可认取之法,而起分别,则成认取,即堕入于执实执相。故总结一语,任何亦不作意分别,方能超出一切戏论。彼等以此为无上精妙之语。此与应成派见所不同者,其症结要点即在认识“应破分”上。彼诸先德将瓶、柱、心等一切法,皆列入“应破分”中,故遮破太过。应成派则以我执之执着境(即无明贪着之我,亦即自性之我,非名言共说之我),方是“应破分”(故遮破不狭不过,正破应破)。如是方由一异之门,遮破其所应破者。若凡分别皆应遮破者,则通达空性之胜观,如解深密经所说,“思择正思择等,皆是分别”,亦皆成应破分矣。若如彼等所说:一切法无论有分别、无分别、是分别、非分别,皆不可认取者,如是则于人法二无我,皆不应抉择矣。彼等以空性境,任何亦无,故修空性之心,任何亦不作意。如是则人法二无我,皆不能修。以若修,即应作意故。号称修空性,而反遮破我执之空慧,此如何能摧毁生死根本之我执耶。若仅心不去执实,而无思择之慧,此不能断除我执。彼等任何亦不思维,不外将心内摄,不为实有成就方面所劫夺而已(谓心不往执实方面去而已)。此如怀疑室中有蛇,欲除众人怖畏,而告彼言:汝等于有蛇无蛇,皆不去思惟。试问如此能除其怖畏否?故欲破其疑惧,应为之详说,如何无蛇之理由,方能破除。又如谣传敌军压境,应据事理辟谣,若仅告民众,令其于有敌无敌,皆不去想,试问能除其怖畏否?若于法性贪着,执为实有法性,固是相执。然除此外,凡取法性,皆谓是相执者,则凡未入圣位之行者,于胜义法性,有所思维抉择,皆成无义。抉择真实义,最后决定,此于法性,亦有所取,若成相执,岂不皆成无义。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谓若由观察慧,以求无别慧,因果二法,则不相顺。于此应如何理解?
下一篇:一切分别皆是[应破分](须破除者)者。宗喀巴大师破斥甚广,云何非理?
 生死根本不应有不同之二,应作何解?
 何谓自他平等心?
 何以此论说,依世间量立正世俗?
 依生缘起,应成派与他宗共,所不同者为何?
 能知诸法性空,又能了知业果,且能依之而善取舍者,云何为希有中之希有?如..
 何谓真实皈依?
 十黑业道中之邪见,不外断常二见,然断常二见,共有多门,应如何差别其轻重..
 何者为修止所依之资粮?何故须此诸资粮?
 一切分别皆是[应破分](须破除者)者。宗喀巴大师破斥甚广,云何非理?..
 “栽椿启请”(认定一地好钉椿之意)何以加持最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之实践——以妙心寺为例(下)[栏目:人间佛教]
 夜游[栏目:禅话禅画]
 初发心[栏目:明一法师]
 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栏目:温金玉教授]
 大象的故事[栏目:觉性的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