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觉察起而行,知足常乐福慧增
文/见梁法师
“碰”──有时回到寮房,稍不注意就会让房门发出很大的声响,这是凡夫众生常常会犯的过失,但又不认为有什么不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心太粗。凡夫之心是粗中之粗,菩萨的心是粗中带细,而佛的心是细中之细。因为心粗,无法察觉自己做的事、说的话是否与佛法的道理相一致,于是造就了生死轮回的苦因。而佛陀三觉圆满,不但能自利,亦能利益众生,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一个人的心细程度可由行为中观察得知,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细行的标准,便可得知自己心细的程度。如何才称得上是细行呢?来果禅师开示道:“行走,脚不能响,是细行;居止、站立,手垂直,身不动,是细行;坐必端直,无诸偏歪,是细行;睡则吉祥卧,不仰卧、不覆卧、不反卧,右手枕头,左手搭膝,是细行;与人讲话,眼看彼胸,言无口水,低声轻语,是细行;交语,不可未言先笑,是细行;有事,不可畏头畏尾,是细行;作事动脚必轻,动手必隐,是细行;佛戒能持清,是细行;威仪能具足是细行。”由此可知,细行的养成即是觉性的养成,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觉性存在,时时刻刻活在清明、正念当中;觉性不在,所作所为都是粗、都是邪。
过去,波斯匿王对于佛陀十分恭敬。有一天,波斯匿王设宴供养佛陀及比丘众,希望为人民种善因,引导大众走向人生的正道。佛陀待供养结束,便升座为国王及人民宣说佛法。此时,恰好有二商人路过,一人听了佛陀的开示,便欢喜地说:“佛陀就好比帝王,弟子们犹如忠臣般地随行,想必佛陀是真正具有大慈悲及大德行,才能使波斯匿王如此恭敬地供养。佛陀是这样地尊贵,我也应该奉行佛陀所说的教法。”而另一商人却起了慢心,说道:“这国王可真是愚痴!拥有如此大的财富、权势和地位,为何要对佛陀如此地奉承呢?佛陀就好比是头牛,其随行弟子犹如牛车,牛拖着牛车南北奔波,居无定所,身上又一无所有,这有什么好值得尊崇与追随的?”随后两人一同离去,走了三十里路,便在路旁的凉亭休息并喝起酒来。心起善念的商人,因对佛陀所生起的恭敬心与欢喜心,感得龙天护法的护佑;而心起恶念的商人,却招感地狱里的众生,使酒在腹中如火烧,因而神智不清跌到凉亭外,至隔天清晨,惨遭经过的商队车碾毙。同行的商人见状,怕别人误会他因贪朋友之财而行不义之举,只好离开本国转往他国流浪。此时,波斯匿王驾崩,留下预言:“将有一位卑微的人来到我国,若他是继承王位的人,我这匹神马便会向他屈膝下跪。”之后,大臣们便带着神马找寻未来的国王。刚好这位商人来到此国,神马见到商人,立即跪下并舐舔他的脚。所有的臣子很高兴地认定此人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新王,于是请他回宫继承王位。成为国王之后,商人心想:“我这一生并没有做什么善事,为何会有如此大的福报?想必是因听闻佛陀的教诲,获其慈悲庇佑所致。”便与群臣出发前往舍卫国请教佛陀,以释疑惑。佛陀为他开示:“当年波斯匿王在供养三宝时,你起了至诚恭敬之心,因此种下未来成为国王的善因,所以能登上王位;而另一同行的伙伴,心起骄慢,因而种下了恶念的种子,所以感得横祸之果。这一切的因缘果报,无非是由自己起心动念所招感,不是天龙鬼神所能左右的!”
佛法云:“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由上述公案可知,任何起心动念都是未来果报的因。心起善念的商人,对于佛的一切圆满心生欢喜,感得光明的法界,得到诸佛菩萨、龙天护法的加被,诸事如意;心起恶念的商人,不了解因缘果报,对佛心生厌恶,处处是黑暗,不顺遂的事便常常发生。世间人不了解“万法唯心造”的道理,总是在物质上追求,对身边的事物没有一样感到满足,有了这个又想要拥有那个,古云:“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取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不支;买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总总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西。”因为一念的不知足,念念相续,产生了对种种事物的贪爱,总是得到老了或快要往生,才能体会到万物的虚妄不实,没有一样带得走,殊不知为时已晚。因为在贪求的过程中,造了种种恶业,这些业正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亦是苦的根源,这一切,皆是由于无法细心觉察贪念而引起。凡夫众生若能时时觉察觉照、心起善念、口说好话、不做恶事、择善固执,必定日日是光明,且具足福报与智慧。真正了解“生活上的细行,点点滴滴都是未来成就的资粮”的人,哪还有时间打妄想、起恶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