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只要愿意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6

只要愿意
文/见准法师    

  人的一生之中,有许多的考验,不论自己愿意或者不愿意,总是得面对现实。

  如果自己愿意的情形出现时,便会觉得充满冲劲、活力与乐趣;反之,则使人感到疲累、消沉与无奈。当无奈又无法改变时,种种负面、偏颇的观念就容易产生。犹如一把双面的利刃般,对于自己及他人都带来深刻而绵长的伤害。

  一生,有多长的时间能堪如此痛苦的挥霍呢?要如何才能够放下,这把心中的利刃,疗愈掩之不去的伤痕呢?答案是:只要愿意,就能放下。

  在自己的成长的过程中,曾因学业成绩的起落,而饱尝人情冷暖,当时自认为想要在社会中生存,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明白这个团体或族群的价值观,并且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包括物质与精神。

  这样的认知,让自己与人交往总是落于两端。一者是保持距离,以策安全;二者是挖心掏肺,全意付出。果报自然也是两极化──泛泛之交与严重受创。在接二连三的伤痛中,心中也快速地筑起重重的围墙。

  出家了,在修行的历程中,这样的认知仍然左右自己许久,在这当中,心也随之分别起伏,心海自是难以平静。自己又何尝明白,慈悲与智慧的真实义涵呢?何尝清楚“有慈悲方可开智慧、有智慧才有真正的慈悲”呢?

  师父不舍一众生的慈悲与智慧,以及大众法师的包容与提携,是自己在这块净土之中,仍然坚持突破与成长的重要关键。而境界实无好坏,有的是心的分别。因此,藉由顺逆境的示现与提醒,造就点点滴滴的进步──越来越能面对自己、看清楚自己,进而愿意承担与改变自己。

  总算明白:完美、喜悦与祥和,不是来自战胜他人;也不是来自成果丰硕展现之时,而是来自大家一起分享、相互鼓励以及共同成长的过程之中。不但如此,还可沿着旅程,欣赏着最纯、最真的美。原来,人生,可以不用走得那么辛苦。

  修行的路虽然孤独,却从不寂寞。因为,与人交往不需筑起高墙,带有条件衡量;可以全心全意的付出,不再害怕受伤。可以无止尽地享用平凡所带来的踏实、安然,以及真正的巅峰,因为,不用再逼迫自己,追求所谓的杰出;因为,成就大众成佛的愿心,便已进入诸佛菩萨的法界。

  蓦然回首,感觉自己像极了寓言故事中所说,那只追着尾巴寻找幸福的狗儿,周而复始、不断地自转;真正了解到,只要放下向外追逐的心,幸福,就会自然而然的来了!

  本来就存在身边的美好,直到现在才看得到,只因为,我愿意──

  只要愿意,就能承担自己:不是对自己的赌气或放弃,而是无条件、不带憎爱的完全接纳自己。

  只要愿意,就能改变自己:不是逼着自己认同另一个价值观、或是达到什么标准,而是放下自己对完美的错误认知。

  只要愿意,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早已处于最幸福、最合适的环境里,即便不是原来的想望,但却出乎意料地远远胜过一切的预设。

  只要愿意,我们将会觉察:放下就是疗伤!

  人生的画笔,将由我任运,无穷无尽地挥洒

  ──只要愿意!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恶一念间
下一篇:六祖大师在我面前无声开示 我亦随文入座……
 智慧欢喜结善缘
 寻找生命的秘密
 成道方能将亲度,忍心不动真慈悲
 君子谦谦,卑以自牧
 态度决定人的一生
 同理心
 从细行中觉醒
 建造大法船 航向心灵故乡
 如实修行
 终生受用的财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师父开示,妄念与观想的差别。[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高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净土宗 (一)[栏目:高级佛学教本]
 发心印经,这是真正福田[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六章 展转获胜[栏目:自立法师]
 佛教对「生命教育」的看法[栏目:当代问题座谈纪实]
 降伏其心 三 修身与悟道[栏目:万行法师]
 永明延寿的《禅净四料简》(顾伟康)[栏目: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栏目:唯识学研究]
 漫说《杂阿含》(卷三)~K 第73经(重担经)[栏目:界定法师]
 大智度论卷第八十五[栏目:龙树菩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