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书与出世间书之区别
文/见榜法师
世间书籍之种类
世间书籍可分为善书、有益之书与无益之书。善书即是劝人为善,能引导走向光明的人生,例如儒家的代表书籍《论语》、《孟子》、《大学》与《中庸》,内容皆是在教导人们如何立身处世、建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具备这些德行将能够回馈社会国家,进而安邦富国、造福人群。有益的书籍能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与科技发展。这方面的书籍包括各种专业书籍、论着、文学作品等,如《史记》、《本草纲目》等,这些书籍带给人们许多启发,对当世及后世影响深远。无益之书,是指知见、观念及价值观偏颇,导人为恶的书籍。例如内容邪淫污秽、败坏人心、宣扬暴力……,读了这类书籍往往引导人们走向堕落邪恶,造成国家社会的问题与负担,甚而危害全人类的安全。
藏经──佛教智慧的宝库
出世间书籍,说明着永恒不变的真理,正确的知见能引导人们舍离烦恼,自在解脱,佛教经典即是最珍贵的出世间书籍。在三千多年前,佛陀降生在印度,示现八相成道,说法四十九年,广度一切有情众生。在佛陀灭度之后,弟子们同心协力完成经典结集,把佛陀一生的教法化为文字般若,泽披后世众生。流传至今,近代又整理成各种版本的大藏经,是佛教智慧的宝库。
出世间书籍阐述的,是如何藉由修行证悟佛果。世间的善书、有益的书所要教导我们的,仍旧是停留在人世间的层次上,其究竟的极致境界,也还只是个完美的人。然而佛陀教导我们的,是要超越凡夫的层次,达到佛的境界,所以强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性就是觉性,能知能觉的这念心就是本具的佛性,从无始以来就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但是因为众生在迷,而不能证得。所以佛陀说法教导众生,应放下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活在世间上,广行一切善法而不执着一切善,这念心超越善、恶两边,始终清楚明白、如如不动,就能证得人人本具的清净法身。
放下方便达究竟
阅读是增进知识的方便,读世间有益的书籍可以充实知识、丰富我们的生活;研究出世间的佛法经典,并且依之修行,则可以使我们解脱成佛,可以说是成就解脱果德的善方便。然而,最终还是要放下方便才能达究竟,运用文字,藉由文字般若契悟实相般若,最后不执着文字;才是从读书中得到最大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