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战火硝烟,凭谁灭却?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6

战火硝烟,凭谁灭却?
文/见由法师

  翻开历史,无论文明如何演进、科技如何发达、经济如何成长,人类间的对峙、冲突、战争似乎永远不断。近几年来,九一一事件、阿富汗反恐战争、美国入侵伊拉克、以黎军事冲突……造成了无以数计的家破人亡。报纸上数百字的篇幅、萤光幕上片刻即逝的画面,背后却是何等沉痛的苦难与伤痕。无论理由如何正当,战争都是残忍的。在全世界已成为同一平台的今日,“和平”仍是全人类的共同想望。然而,谁能够回应和平的呼喊?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曾说,能够解救二十一世纪劫难的,是中国的孔孟思想与大乘佛法。

  佛法以慈悲为本,与和平的共鸣毋庸置疑,而我们从距今二千多年前的孔孟思想中,能够汲取什么样的智慧?引发什么样的反思?又,什么才是真正的核心理念,足以带领个人、社会、国家走向和平的愿景?

  《论语》中记载,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字,可以拆解为如、心,本意便是“推己心如彼心”,也就是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态;自己所厌恶的事,不加诸于人,自己所爱好的,则乐于与人分享。如此简易的道理,正是建构和平的基础。因为,和平不是某些人或某些国家的责任,一切大的战争都是由小冲突所引发的,所有的责任仍应回归于个人,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必须从自身做起。而“恕”字,便是人与人相处之间,最能够掌握进退、权衡尺度的依循。

  人的生存,建立在所谓的“我”的概念下,凡事皆以此为出发,衍生不可胜数的“我的”,如:我的长相、性格,我的财富、名声,我的亲朋好友……。在追求个人满足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爱、憎的差别──对于喜爱的,希望能独享;对于厌憎的,便希望由别人来承受。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抱怨:“为什么是我(不是他)?”、“为什么我总是得加班,但是加薪、升迁的事永远落在别人身上?”在保护“我”的利益前提下,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甚至引发战争。试想,哪一场战争的起因不是为了保护“我”和“我的”?为了石油也好、国家荣誉也好、为了“我”所奉行的教义也好……别人的利益甚或性命,都可以罔顾,都可以牺牲。正因如此,便要倚仗“恕”──推己及人的同理心,克制一己的私欲,在我、人之间取得互利互融的平衡点。

  恕,说穿了,不过就是为别人多着想“一点”。然而,这“一点”,却必须出于对自我的深刻了解,并且将这份理解以同等的心态,转换为对别人的体认,才能够以更宽广的胸怀、更高远的目光,从小我提升。而放下小我,正与佛法中慈悲的精神不谋而合──不忍己苦,遂不忍众生苦,乃至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释迦牟尼佛便是因为坚持无量劫前在地狱受苦时所发的那念为人着想的慈心,行之不退,才能够圆成佛果。因此,孔门一以贯之的恕道,不仅是儒学,也是佛法,更是人人必须亲自履践的、通往和平的大道。

  仅此“恕”字,只要从现在开始做起,便能平息一切已燃起或未燃起的硝烟。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恩深似海,以行填满
下一篇:勇者懦夫一线间
 丛林出坡的意义
 知与行的对话
 真诚的人生
 如实修行
 难得修行
 随喜赞叹福无边
 谈广学多闻
 逆境是成功的最佳资粮
 作主与做王
 修行──一条永不回头的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 锄贤人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杂阿含经卷第一(八)[栏目:杂阿含经]
 佛说罪福报应经白话[栏目:凡夫居士]
 用智慧之剑斩断烦恼的纠缠[栏目:雪漠]
 论虚云禅师对唐宋禅风的继承(张云江)[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树立佛教史观的佛学研究[栏目:刘嘉诚博士]
 是来修行的[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四无量心之7:拒绝「不慈」[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净慧)[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